為什麼有些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打擊自己的孩子?

qzuser


這是典型的不會生活、不會愛孩子。

這也是一個人長期養成的生活觀和說話習慣,是個人的一種說話方式問題。

有一位婆婆,養育了一雙達觀懂事的兒女。兒子娶了一個會說話的媳婦,一家人和美康樂,我舉一例可以供大家品味:

媳婦在家時,不喜洗碗。

每逢姐妹(包括表姐妹)來家裡,吃完飯,會笑著說:姐姐(妹妹),你好不容易來一次,洗個碗吧,能洗幾個哈😄。說著笑著安排了,誰又能拒絕,洗著碗聊著天,大家歡喜一條天。

媳婦回孃家,自己弟弟妹妹要求幫忙,這個姐姐說:我們是客人,這是主人的事,不能喧賓奪主哈😊。說笑著又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一家人高興一天。

對於這類事情,一般婆婆會大肆宣揚媳婦的不洗碗,不過,這個對明智的婆婆和公公一不在乎幹這點兒活,二是誇媳婦的長項優點,三是從媳婦對這事的處理中能看到媳婦的溝通高明。

一般家庭引發矛盾的芝麻綠豆事在這樣一家人中不是事!

父母教育子女是不是能和這位婆婆學習一下?



快樂庭院


“別人家的孩子”式教育方式,在中國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時候,都會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在父母眼裡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多麼優秀,多麼懂事,而自己家的孩子卻總是不能讓他們滿意,總覺得自家孩子不爭氣!

大部分家長可能還沒意識到這種教育子女的方式到底有多糟糕,這種教育方式產生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光沒有起到激勵孩子向上的作用,反而打擊了孩子的積極性,導致孩子更加自暴自棄。

想對父母們說的是,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給父母的天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也有自己的天賦,比如,有些孩子雖然不擅長學習,卻擅長音樂,擅長美術。父母們可能會一直盯著別人家孩子的優點與自己家孩子的缺點做對比,而對於自己家孩子的優點卻視而不見,這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就算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賦,也被父母扼殺在搖籃裡了,而父母還不停的在強迫著孩子提著自己的短板去追著別人家孩子的長板,結果就是永遠落後於別人,並且父母還會屢屢給予打擊,然後孩子更加自卑,就算在某個領域完全有自己的優勢,卻總是覺得技不如人。

所以。父母需要做的是發現自己孩子的閃光點,然後給予鼓勵與支持,而不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打擊自己的孩子,如果突然有一天孩子拿“別人家的父母”來打擊你們的時候,你們會是什麼感覺?





優思學習


恨鐵不成鋼,恨自家的孩子不爭氣,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閃光點!總拿別人家的孩子為自家孩子做比較,這是普遍普通人的心態。

目的不外乎是提醒孩子,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那麼優秀,得多向他們學習啊!

同在一個起跑線上,有的打一生下來就獨佔鰲頭,頭腦開發得早;有的男孩子最簡單的算術題還要掰手指,然後伸進褲兜裡又全亂了。先天優勢不可或缺,遺傳基因更加值得珍惜。同樣目標到達羅馬,人家一出生就在羅馬了。

後天努力呢?也是蠻關鍵的。有的善於借力,有的很會接力,有的依然用力。靠自己的雙腳走,不如跑,能跑多遠就跑多遠,能跑多久就堅持下去。跑不動了就漫步人生。

有的藉助交通工具,比如小車、輪船、飛機。自己有資源,不愁沒錢,那就可以選擇最快的交通工具出行了。所以,作為父母需要有經濟上的保障,學習上的支持。

全世界沒有一片葉子是一樣的,人也如此。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通過世界腦力錦標賽平臺,被世界名校免試錄取,還有許多貌不驚人 言不壓眾的孩子獲得世界冠軍、吉尼斯世界紀錄,更應該鼓勵孩子以此為榜樣,努力挖掘自己的潛力。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獨一無二。望子成龍心切,看著孩子成蟲心痛。讓孩子能夠平安健康地成長,已經足夠了。


腦力王子範知旭




比較,好像是人類天然特性,個人認為,人是一個高級的喜歡群體生活的動物。有集體就有競爭就有比較。所以,當父母的在人前喜歡誇讚和比較自己的孩子,同時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也體現出我們大多數人骨子裡有些自卑,想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肯給你自己,感受自我價值。其實這跟我們的大的環境和接觸的人群教育都有很多的關係。因為我們的父母也是被自己的父母以這種比較打擊的方式培養成人或者是人才,所以傳承就這樣傳下來,父母成長觀也就被固定下來,也認為這樣的打擊比較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此來獲得改變。其實相反,這樣做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會推遠與孩子的距離。

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剛開始可能會有一些作用,後面慢慢的說多了就沒有作用了,甚至讓孩子起到逆反心理。

孩子也會倍感壓力,他的能力有限,父母又著急的想要結果,給孩子身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我們會看到孩子在叛逆期會變得讓人很是頭疼。

我個人還是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我們只能幫助他們,而卻沒有辦法改變和掌控他們。


文鑫rui


現在自己的孩子已經三歲了,做父親之後有很多事情都會不自主的考慮到孩子,也有很多事情是位孩子而做的,看到一個小生命的降臨,又看到生命一點一點的變化,給全家人帶來的就都是滿滿的幸福。自己也是為人父了,這個問題我來分享一下,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1.看到自己的孩子沒有人家的活潑好動,不愛交流,說實話自己看見確實也比較著急。在和別人的小朋友玩的時候,有的時候小朋友搶他的玩具了,他不會給別人搶過來,只會自己哭,類似這樣的事情說實話我在眾人面前也吼過孩子,就說他你怎麼就那麼笨呢,遇見事情就知道哭嗎?不會給小朋友搶回來嗎?你怎麼這麼老實呢?別人能搶你的,你要會搶回來,你看人家都會,你都不會嗎?其實我相信很多家長都做過這樣的事情。我個人的感受並不是說感覺自己的孩子不會搶,無能丟人了,更多的是為孩子擔心著急,害怕孩子受欺負了,受委屈了,也知道自己這樣的方式不對。


2.孩子在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玩著玩著有的時候就打起來了,我們家孩子不會還手,有的時候就忍著,忍不過去了就會哭了,看到那種傷心無助心裡好難受,有的時候旁邊的人會說,你那麼壯,那麼大了打不過他嗎?其實我們孩子手善老實,所以看著他受欺負說實話自己確實很著急,這個時候想不了那麼多了,也吼孩子,從內心深處來說也是害怕孩子以後受欺負了。看著別人孩子那麼強勢自己孩子卻那麼弱,心裡不由的會做對比,擔心孩子的將來太老實走向社會受欺負。


3.同齡的孩子會的比較多,比如說別人會用筷子自己的還不會,比如別人的比較聰明感覺自己孩子比較笨,別人孩子長的高了自己的孩子低了,別人孩子成績好自己孩子成績不好等等,我相信這些大部分家長都會和其他孩子做比較,大部分的家長都是害怕孩子梁將來會怎樣,更多的還是為了孩子著想。當然我認為還有一種心裡就是中國人就是愛攀比,不管什麼都要爭比就孩子來說自己的孩子如果在這方面比別人強感覺自己的臉上就會很有光。

真心的希望不要一味的盲目比較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好,更多的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我感覺只要用良好的教育方式不管孩子哪方面的成長在家長眼裡都是最好的。


銷售與社交


1、拿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相比較,主要原因是大人們虛榮心作祟。家長們總希望自己的娃很優秀,這使自己在親朋面前很有面子,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別人誇孩子的同時,誇的也是大人。一旦別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優秀了,感覺很著急,或者很尷尬。

2、但是,有句話說的對,孩子是大人的複印件,希望孩子成為什麼人,先要求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在孩子眼皮子底下玩手機,卻希望孩子去愛上讀書,設身處地的想一下,你能做到嗎?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這麼做呢?再假如說,孩子拿你和其他的家長們比,說你看某某爸爸多有錢人家做什麼官,你會怎麼想?所以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何況是對自己最親愛的孩子呢。

3、如果我們在過年和親朋聚會時,聽到有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我們可以去嘗試一下,不要直接去否定孩子,這會使孩子更加自卑,而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

4、作為家長,一定要秉持一個理念:家長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關係。一定不要以我整天伺候你,給你花錢等等為由,就命令孩子去學習或者做某事,這樣孩子會做的不情不願,當然也不能取得預想的結果。孩子們希望得到平等的對待,家長們要和孩子一起去學習,去進步,做孩子的榜樣,這樣你也會得到一個令自己驕傲的孩子。


愛尚數學講堂


大家好,我是愛答問題的木一羊。

為什麼父母總愛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呢?其實說白了一點,就是虛榮心在作怪。

放眼現在的社會,從幼兒到耄耋老人,有多少不去比較的呢?

先說孩子的出生,但凡家裡有些條件的,哪個不是去收費昂貴的醫院,生怕去了一些較冷清的醫院就會落下閒話。

生下的孩子,女兒要跟男孩比,重量身長也要比一比,便是喝奶粉,也要先說出國外進口的才算是壓人一頭。

認識一位朋友,她生孩子的時候我們去探望她,問她出院後是回孃家還是去婆家做月子,人家直接貌似厭煩的說道,回什麼孃家婆家,我老公說讓我去月子中心,一個月兩萬多的那種,你說說,這男人真不會過日子,口氣之中明顯透著驕傲。

等孩子稍大一些,比聰明,比相貌,比各種技能,恨不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琴棋書畫門門熟練,什麼書法舞蹈畫畫,孩子若是學的好,那便是皆大歡喜,每每談話卻還偏偏要裝著謙虛的樣子,若是學的不好,當著別人的面對自家孩子各種貶低,回家少不得要訓罵一頓。

這種比較之風,自古以為就有,只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不但沒有減弱這種勢頭,反而越演越烈,大有我不佔鰲頭,誓不罷休之豪邁。

古人云,笨鳥先飛,很多家長自己做了笨鳥也就罷了,但偏偏不甘心就此笨下去,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的身上。

從前教育一向提倡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現在卻只講究一個分數,至於孩子最終成為什麼樣子,出了校門之後卻彷彿和教育場所沒有任何關係一樣。

父母的比較,其實更多的是社會教育的悲哀!


木一羊yy


如果父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的同時打擊自己的孩子,那麼這是一種失敗的家庭教育。有時間來講,孩子的自信心全部喪失,孩子的逆反心理由此產生。家庭將搞得一塌糊塗。



長時間遭受打擊的孩子會慢慢的喪失掉自己的自信心,他會覺得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得到父母的認可。

班裡面有個孩子,有一次考了80多分,其實成績進步很大,從60多考到80多,這個幅度不可謂不大,老師讓他拿著試卷給自己的父母說一下自己進步了,結果父母拿到試卷第一句,就開始詢問最高是多少分,這樣的一句話,讓孩子錯失了向家長征求鼓勵的意願。

慢慢的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隔閡就會產生,孩子即使獲得了好的成績或者獲得差的成績,都不會再在意父母的看法,因為無論好與壞,父母總是找各種理由去打擊他,批評他。



當然在這裡我們同時也反對毫無原則的對孩子不加分析的鼓勵。

但是我們還是傾向於,鼓勵多一些,表揚多一些,即使是睡覺時間長了,孩子也可以客觀的看出來,只要不是太過分就可以。

拿著別人的孩子打擊自己的孩子,這是傻子才做的事情。


宜城老師


這是家長望子成龍,恨鐵不成鋼,相信每一個家長都是愛自己的孩子,拿別的孩子的優點,教育自己的孩子,使自己的孩子很反感,應當正確的指引孩子,有優點要表揚,批評時候,要掌握策略,有的家長不管不顧,每天指責孩子,你不如某某某好,這樣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到起了反的作用,孩子都有自尊心,認識一個朋友,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批評孩子,這樣影響孩子的食慾,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招來孩子的反感心,應當等孩子吃完飯,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跟他講理,講事實擺道理,讓他明白一個道理,說你是為你好,慢慢的他就會明白了,教育孩子要掌握火候,老批評他也容易皮了,他就不怕你了,抓住主要的批評他,表揚加批評也許能起到好的作用。


淑敏1955


在我們的周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再確切一點的說是喜歡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優點進行比較,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這樣比較的結果就是越比越焦慮,越比越痛苦,因為“比”無止境。就拿家長最重視的考試成績這件事情來說,總會有比自己孩子考的更優秀的孩子,考全班第一的,還希望他考全校第一。考全校第一的,還希望他能夠考全縣第一,全市第一……在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出人頭地等等思想的支配下,家長焦慮,拼命地往孩子身上使勁,再加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一貫崇尚低調謙遜,為防止孩子驕傲,考的再好也要接受“再接再厲,再創佳績”的教育。在這種教育思想下,優秀的孩子往往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後進的孩子也會被打擊的更加自卑,膽怯。

正確的做法是既認識到別人家孩子的好,更要看得到自己孩子的進步,及時的給予讚揚和肯定。即便是跟別人家的孩子真的有差距,要做的也應該是默默的訂目標,定任務,每天將學習落實在行動上,而不是簡單的口頭數落,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2018年,《世界幸福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對世界156個國家的國民國民幸福感調查,中國排名第86位。這種低幸福感想來與中國人這種傳統的愛比較心理不能說沒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