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長孫皇后是個什麼樣的人?

刺激戰場不帶你上段位


長孫皇后心中有一個仁字。

太宗有時候心情不太好,就會遷怒宮人,皇后這時候就假裝發怒 然後說,您把他交給我吧,讓我來審問他。然後他就會讓人把這人關起來,等到皇上怒氣消了之後再慢慢的跟皇上講道理,就這樣在皇宮之中。這種冤枉人的事兒就少多了。


豫章公主很小的時候就沒了娘,由長孫皇后收養,長孫皇后對於豫章公主比自己親生的還親。每當宮中的那些妃嬪有了病,皇后停下自己的藥先讓給他們煎,就這樣宮中的人沒有不愛戴他的。

在《資治通鑑》中這樣說,妃嬪以下有疾,後親撫視,輟己之藥膳以資之,宮中無不愛戴。

長孫皇后心中還有一個儉字。

皇后對於宮中的孩子們長告訴他們要謙和節儉,太子的乳母就曾經跟皇后說東宮的東西太少了還是多給些吧。皇后就不允許。並且說做為太子,重要的是他的品德他的名聲,那些東西多少不都一樣呀。《資治通鑑》說,後不許,曰:“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陽,何患無器用邪!”皇后還曾經跟皇上說我這一生也沒有做過對人們有什麼好處的事兒,我也不想死了死了還對人們有什麼害處,不要為我的墳墓而打擾了天下的老百姓生計,就在山上挖一座墳,搭些瓦木就行了。


長孫皇后做為妻子,還非常賢惠,她不僅懂得用良言規勸皇上,而且皇上病了他還白天黑夜的伺候著,他還曾經把毒藥帶在身邊,為什麼呢他說,“若有不諱,義不獨生。”意思是如果皇上有個好歹,我就不活了,這說明什麼呢他和皇上,是多麼的有感情呀。

作為皇后,長孫還是一個非常深明大義之人。

皇后平時身體平好,有一次,皇上去九成宮。皇后帶病前往,身邊的人就說,您還是別去了,可她就是不聽,結果病情更重了。後來有人說,您還是讓皇上赦免一些犯人,這樣,或許能減輕一些病情。他就說死生有命,不是人才能夠決定的,如果說做善事有福,我就不做惡事,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單純的乞求又有什麼用處呢,如果說赦免犯人,這是國家的是,我不想因為自己壞了國家正常的秩序。
他還曾經對太宗說,房玄齡這些人啊在陛下的身邊非常久了,他們小心謹慎,做事嚴密,而且能給你出主意,您還是要他們回到朝中來為好呀。她還對唐太宗說至於我的那些宗室親戚們他們也不是因為什麼功德而是因為我的關係當了大官,如果你能夠讓我的子孫們得以保全的話,您只給他們閒差就行啦,千萬別當什麼大官呀。後來的歷史證明了長孫皇后的話,唐太宗聽從愛他的話,讓房玄齡重新回到了朝堂,而他的兄弟卻落得滿門抄斬的下場。我們不能不佩服長孫皇后的先見之明。



長孫皇后還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人,他親自寫了《女則》,來管理後宮,後來他死了,唐太宗就說,哎呀我真是少了一個賢內助呀。以後誰再來規勸我呢。

總之一句話,長孫皇后真是一個歷史上有名的賢德皇后了。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長孫皇后(601年 - 636年),唐太宗一生中唯一的皇后,諡號文德順聖皇后。

在古代儒臣文人心中,唐太宗向來是皇帝中的楷模,而長孫皇后也是他們心目中“后妃之德”的典範,算是在儒家那套價值體系裡面的最好的女子形象。

長孫皇后大名不見正史記載,小名叫做觀音婢。其家祖上本姓拓跋,是北魏的皇族,也是北魏的開國功臣,因為擔任過皇族宗室的宗室長,因此以“長孫”為姓,一代一代傳承了下來,在北魏時歷代皆是王爵。

後來北魏分裂成東、西魏,又各自為北齊和北周所篡,然後又是北周滅北齊,而北周又被楊堅所篡,隋朝建立。

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shèng],屬於楊堅的政治集團。這個人有縱橫家的天賦,在周、隋兩代多次出使突厥,並挑動突厥各部自相爭鬥,是當時有名的外交家。在楊堅篡位後,很受隋朝兩代皇帝的重用,是一代名臣。

長孫晟一生中有過兩位妻子。前一位史載不詳,她去世後長孫晟又娶了渤海高氏的女兒,這位高氏給他生下了一兒一女,就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

身為最小的女兒,長孫晟對她非常疼愛,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為她與唐國公府定下了婚約。

不久後,長孫晟去世了,長孫皇后年方八歲。就在父親屍骨未寒之時,她與哥哥和母親一起,被異母哥哥長孫無憲趕出了家門。

還好母親也是出身名門,不至於流落街頭。母子三人被舅舅高士廉接去家中撫養。

公元613年,長孫皇后十三歲,她在舅舅的主持下與唐國公府的二公子完婚,也就是時方十六歲的李世民。

兩人門當戶對,又是年紀相仿,而且李世民又是她哥哥長孫無忌的好友,想來也是青梅竹馬,氣味相投,雖然找不到兩人當時生活情狀的詳細記錄,但兩人的感情一定不差。

四年後的617年,天下大亂,烽煙四起,李世民鼓動父親反隋。隨後便有晉陽起兵,李世民開始了他兵戈戎馬,征伐不斷的前半生。

在這期間,兩人肯定是聚少離多。而正是在這期間,長孫氏從國公府的二媳一步步變成秦國夫人、秦王妃、太子妃,乃至最終成為皇后。

其間史書中記載的有關她的事蹟還是較多的。

在玄武門事件之前,她留在史書裡面的還是一個宮鬥中的形象:

時太宗功業既高,隱太子猜忌滋甚。後孝事高祖,恭順妃嬪,盡力彌縫,以存內助。

李世民立下了莫大的軍功,無可再封,功高震主。長孫皇后放低姿態,不單對公公李淵非常孝順,對李淵後宮中的妃嬪也非常恭順,盡力地改善丈夫在李淵心中的形象,同時又因經常出入宮廷,能時刻探聽消息。

真是個十足的賢內助。

而在玄武門事件之時,她也有出場:

及難作,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長孫皇后親自上場慰問那些正要參加事變的將士,鼓舞了人心。

當然了,史書上津津樂道的還是她成為皇后之後的那些事關“德行”的故事。

史書上記載的她的“德行”有哪些呢?看看《新唐書》的記載:

性約素,服御取給則止。益觀書,雖容櫛不少廢。與帝言,或及天下事,辭曰:"牝雞司晨,家之窮也,可乎?"帝固要之,訖不對。

“性約素”句是讚賞她節儉戒奢;“益觀書”句是讚賞她好學知禮;“與帝言”句是讚賞她懂得守女人本分。

反正都是儒家的那套三從四德。

此外,她多次表示不要讓自己家族的子弟擔任朝廷要職,還抬出了漢代的呂后、霍光來自汙。

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願兄弟子侄佈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誡,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

甚至死前所求也是這樁事:

又妾之本宗,幸緣姻戚,既非德舉,易履危機,其保全永久,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

“千萬不要讓我們家的進朝廷中樞啊。”這個倒是長孫皇后的聰明瞭,做個富貴閒人多好,何苦要踏進朝堂的權力漩渦呢。長孫無忌不懂這個道理,最終果然不得善終,年過花甲,卻被逼自縊,家產被抄。

……

看看長孫皇后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其實都是在圍繞著男人考慮,這些男人既包括丈夫,也包括兄長,不是夫家,就是孃家。

但她自己呢,其實幾乎沒有展露她自己個性的時候。

就像跟在李世民這樣精力旺盛的男人身邊,看著他身邊不停出現新的女人,長孫皇后就真的一點想法都沒有嗎?

連弟弟李元吉的王妃,李世民都納入了後宮,她就真的一點都不會嫉妒、一點都不難過嗎?

你看,她真實的面貌其實還是挺模糊的。

她是古代文人心中風範最高的女子,儒家道德體系下建立的偶像。偶像需要的就是這種看著精緻,細看卻模糊的面容。

就像所有被供起來的偶像,她被賦予了一個美好的“人設”。

但她三十多歲便薨逝了,沒有機會人設崩塌了。

(貞觀)十年六月己卯,崩於立政殿,時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於昭陵。

說來,長孫皇后生前編纂《女則》,給天下女子定規矩,沒想到就在她死後不久,她生前掌管的後宮裡,就來了一位在儒生心中古往今來“第一大逆不道”的女子——一代女皇武則天。

不知道這算不算一個黑色幽默呢。


耳食記


文德皇后即長孫皇后(601年至636年)母親是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父親長孫晟是隋朝有名外交家、軍事家,長孫晟曾袓父長孫稚是北魏上黨文宣王,北周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兕三子,長孫一族原為拓跋氏,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學習漢族穿漢服、講漢語、改漢姓作為皇室宗族,拓跋氏的旁支宗族被賜姓長孫。名未載,小字觀音婢,祖藉河南洛陽,宰相長孫無忌的妹妹,陵寢昭陵,追諡文德順聖皇后(天寶八載)。

大業五年(609年)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聽聞唐國公家二公子儀表堂堂就與李家定下婚約,長孫皇后十三歲時兄長長孫無忌覺得李世民天縱不凡便依著婚約把妹妹嫁給了他,剛剛新婚燕爾的他們在經歷母親去世、舅舅被貶依然互相鼓勵,不離不棄,李淵留守太原時年僅十七歲的長孫氏把家務鎖事打理得井井有條。長孫氏出資建玄中寺,使李家的聲望和自己的賢名頗受讚許,隋恭帝楊侑多次改封李世民長孫皇后也隨著丈夫身份多次變化。

618年長孫氏再次隨著丈夫身份的變化為封秦王妃,李淵也是對這個兒媳非常重視,打著將李泰過繼李玄霸的名頭,將李泰封衛王、上柱國。

武德九年(626年)隱太子和唐太宗的爭鬥到了白熱化,長孫氏毅然決然支持丈夫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甚至還攜帶毒藥親自到城門去鼓舞士氣,我想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就算喝一杯血酒也是可以的,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就是封鎖消息了,這下長孫皇后再去見那些後宮嬪妃,就不是平日裡蓄意討好的態度,練出來的更多是一種成者王,敗者寇問順我者倡逆我者亡的果絕了。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後,僅僅13天就封自己的嫡妻長孫氏為皇后,下旨封年僅八歲的李承乾為太子,唐太宗可以說是對長孫皇后非常信任,即使有些朝政上的事,也會問問這個妻子的意見,長孫皇后每次都會以牝雞司晨迴避這個問題。

在長孫皇后在世的十年間,她和唐太宗兩人夫妻關係很好因此長孫氏一族更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長孫氏也會充當丈夫身邊那些朝臣們的保護傘,她經常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勸柬自己的丈夫要做一代明君。

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崩逝於立政殿,年僅36歲,李世民稱她為嘉偶、良佐建觀而望陵只為離自己妻子近一點。

小結:翻開歷史書會發現真正的文德皇后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完美,她在不遺餘力支持自己丈夫發動兵變看著丈夫和兄弟們的感情破裂,表現出來的果敢和狠毒,是超乎我們所想象的。但是她只是明白自己的丈夫不肯久居人下鬱悶的心情,她支持自己的丈夫,也是盡了一個妻子責任,之後十年他們有共同攜手,共創貞觀長歌。

也許史書對她的評價只有數語,道盡了她一生的傳奇:矝尚禮法,賢哉長孫,母儀何煒。


檸檬顏笙


她是一代賢后,手不釋卷,做事明理。

她是一世豪門,死得年輕,愛得深切。

大多數人說她是最懂事的妻子,但我想告訴你,被銘記的美好,從來不止美好。

長孫氏本姓拓跋,鮮卑族,是北魏時期的皇族,北魏漢化改革時改姓長孫。

與其他漢化胡人豪門一樣,長孫家人才多如牛毛,被稱為“門傳鐘鼎,家世山河”。

父親驍勇善戰,武藝超群,以一當百。

母親是刺史之後,相當於現在省級軍部首長的女兒。

舅舅風度翩翩,精通曆史與文學,相當儒雅。

皇族、高門、風度,一個時代精英所需的文化滋養,她全都有,可是幸福來得太突然,災難也是。

609年,父親突然去世,同父異母的哥哥獨霸一方,將她、哥哥長孫無忌、母親轟出家門。

此時舅舅高士廉受案子牽連,被貶嶺南。臨走前,他總覺得放心不下,變賣家中大宅,換了小宅,讓家道中落的長孫一家安定下來。

那幾年,日子雖窮也過得無憂無慮。

長孫姑娘每天讀讀書,認認字,做做女紅,就過去了。

其他習慣漸漸丟失,愛讀書一項,則一直延續到她做了皇后,至死方休。據說,為了能與丈夫借古喻今,梳妝打扮時也不忘看一本書。

李家的二兒子李世民,人稱“二郎”。當年周瑜就叫周郎,“郎”是古代對一個人帥炸天際、素養極高的一個褒獎。

613年,長孫姑娘嫁給了李世民,生活得到保障,不久婆婆因公去世,她天性得到了解放,家庭管理很出色,儼然一個溫柔理智版的王熙鳳。

618年,唐朝建立,李世民的哥哥是太子,他自己則是王爺。

每天,李世民都很煩躁。

哥哥作為皇太子,不能離開皇城,弟弟又太小,外出作戰落在李世民一人頭上。楊廣在雁門陷入突厥的包圍,18歲的李世民,毫不猶豫,第一個去救駕。舉兵反叛時,他在長安橫掃千軍。

拿軍功,立威信,為自己豎立IP效應,也沒壞到哪去,關鍵是李世民在外打仗,別人卻在皇城裡鶯鶯燕燕,他心裡不平衡。

一次,哥哥李建成請吃飯,讓李世民喝酒,李世民喝完酒,吐了一地的血。

他回到家與長孫姑娘長談,“他們下毒害我,情勢逼人,不能再忍。”

飽讀詩書的長孫姑娘咂摸出味道來了。

這是要叛變,要殺同胞兄弟的一場硬仗。

曹家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劇要重演。

不僅手上沾血,心裡也永遠帶著愧疚,與儒家精神完全不同。

長孫姑娘如今已是秦王妃,籌謀了一晚,覺得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

保命可比唇槍舌劍的文字遊戲刺激多了。

她沒說,兄弟之間要相親相愛,只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行,我挺你。”

時間來到626年6月3日,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

房玄齡、杜如晦激將李世民,“皇上有令,不讓我們和你玩了。”

李世民大怒,對旁邊的人說,“你去請,再不來,格殺勿論。”

長孫姑娘也很配合,拉著哥哥長孫無忌說,“你陪他去,告訴他們這是共商大計。回來的時候,你們四個不要一起回來。”

第二天,玄武門下早已設下伏兵,李世民拿著箭,長孫姑娘忙前忙後,給戰士們穿戰甲,大家被她鼓動得血脈僨張,視死如歸。

人人都覺得要來一場惡戰,沒想到一天時間,李世民就幹掉了哥哥與弟弟,連老爹也順利拿下。

兩個月後,李世民當了皇帝,長孫姑娘做了皇后。

玄武門是夫妻倆共同的回憶,交織著無數衝動、懊悔和變奏。

經歷浩劫並倖存下來的成功者,都有個共同的習慣:對別人特別好,有著宗教般的嚴格自律,年輕時他們總是勵精圖治,比一般人更任勞任怨。

李世民倡導節儉,提倡大臣們有話直說,所以上朝一分鐘,打臉千萬次的憂傷時常寫在臉上。

長孫皇后也不示弱,她像是化繭成蝶似的,蛻變出一種超高的政治敏銳度。

李世民下朝回來,她遠遠一看,朝上他被啪啪打臉,臉都腫了,還脫口大罵,“一定要殺了這個鄉巴佬。”

她佯裝問,“皇帝這是罵誰呢?”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還不是那魏徵,然後把對罵經過繪聲繪色地重現出來。

她聽完後轉身換上熠熠生輝的衣裳,跪在李世民面前,“罵得好!朝堂上臣子直言不諱,從不拐彎抹角的態度,說明皇帝賢明啊,而且賢明到讓我甘拜下風。”

大臣們後來都非常感激長孫皇后。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夫妻檔上線,將大臣籠絡得服服帖帖,有何不可?

人脈從來都是靠積累的,一個人的魅力,當然比不過夫妻倆的雙重洗腦。別的大臣防得住,家裡人能防得住嗎?她也一視同仁,外戚干政很多人都想玩,但容易玩飛,只有她最得心應手。

後宮女人多,三個女人一臺戲,數十女人天天都是戲臺。

為此,長孫皇后給自己寫了一本《女訓》,書裡全是古代女子的善行與得失,字字珠璣,她將其奉為做事標準,要搞好後宮的團結友愛。

妃子病了,她去探視,仔細詢問。

若病入膏肓,她就停了自己的藥膳錢,貼補給患病的妃子。

豫章公主的母親早亡,她便將豫章公主養在自己身邊,視如己出,以至於後來她收養了一大堆孩子,搞得自己像安吉麗娜·朱莉。

日復一日的善心,把自己從豪門貴族徹底改造成流芳千古的皇室成員。

李世民是越看越心動。終於有一天,他開口了,媳婦,我覺得我倆之前的交流格局太小,要不你跟我討論一下朝堂上的事吧。

長孫皇后倒抽一口氣,幽默了一把,“皇帝沒聽說過那句話?老母雞早上叫喳喳,主人家中兇巴巴。”

李世民信任感爆棚,“你說,我不介意。”

長孫皇后乾脆不說話了。

她真的撒手不管嗎?

想多了。

她嚴密觀察李世民的一言一行,在朝堂上他經常被啪啪打臉,被大臣懟得嘴唇紅腫舌頭冒煙,這樣的情況一次就好,兩次就有點討嫌了。

說服一個人的方法有很多種,妻子與丈夫的交流,最怕的就是“我心情不好,你還面目可憎地懟我”。

長孫皇后想來想去,乾脆讀書吧,熟讀史書,可有信手拈來的史料,這樣既能與李世民有深刻交流,蕩起靈魂的漣漪,又不讓他感到煩悶。

為人妻最怕的是什麼?你老公是個勵精圖治的大學生,你卻是個燒菜做飯的小學生,三觀不合,習慣不解,精神世界完全沒有重合的可能,在一起不是出於愛情,就是出於私慾。

過幾年,激情消散,孩子出生,他胖了,你老了。

裂痕就像天花板上的裂縫,自從出現,從未想過離開。

長孫皇后知道如何解決。她對自己的期望是全方位的,她不僅要做一個女人,還要做一個行走的不可替代的小宇宙。

她是中國版的山魯佐德 ,李世民晚上想聽歷史故事,說來就來。

她是大唐開國的小班昭,李世民想要討論政事,她就拐著彎地說春秋戰國。

《論自由》的約翰·繆勒說過,“高樂趣(讀書,寫字,愛情)與低趣味(無愛的性等等),一個人要是同時接觸過並得到滿足,從此他一定會對高趣味不棄不離。”

而長孫皇后就是李世民整個高等趣味的精神宇宙,與她在一起,可以脫離現實,自由翱翔,趣味無窮。

長孫皇后36歲那年,李世民病了,臥病在床數日,眼看著就要不行了。

長孫皇后深吸一口,心想就算是死了,我也要好好照顧。

她像敢死隊上戰場那樣,腰間別一瓶毒藥水,發誓:“要是他死了,我絕不苟活,呂雉那樣的做法,我做不到。”

日日夜夜,她都陪在李世民面前,為他端屎倒尿,擦汗喂水,自己清瘦了很多也全無知覺。

等李世民病好了,自己反而一病不起。

634年三月,兩人正熟睡,柴紹(女婿)十萬火急地跑來,說宮外出大事了。

李世民披甲前去查看。

長孫皇后支起病軀,咳了兩聲,“快,叫人幫我寬衣。”

左右侍衛不讓她去。她又虛弱又難受,大怒道,“已經出事了,皇帝走的時候都還慌慌張張,心驚不已,你要我在這守著,就為了安心養病這點雞毛蒜皮的事?”

她向來懂得說服別人,此時又是女秀才遇上兵,更是勸不了,只好扶她出去。

出去了,離死亡就不遠了。

6月,天氣溽熱,蟬鳴不斷,長孫皇后的病沒有任何好轉。

她拉著李世民的手,說了很多話,全是給臣子求情,給親戚安置的話,一場漫長的告別,李世民聽著感動,痛苦不已。

生死相隔,已將思念拉長,讓李世民的心關上了一道門,他發現她的《女訓》上面寫滿了女子德行的善與缺,還有她自己的親筆序言,看到摯愛故人的字,不禁落淚。

以後,他最心愛的妃子,無論性格才學,都像她。

元好問的《摸魚兒》裡,開頭第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這句話引用態度,我想把它補完: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別離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說起愛情,尤其涉及古代愛情時,有很多形容詞,其中一個就是“愛侶”。

怎樣才算愛侶呢?

我給出的例子之一,是長孫皇后與李世民。

為了他,她願意破繭成蝶(這個過程其實相當痛苦)成為真正的皇后。

為了他,她甘願吃盡苦頭,成為最實用的精神文庫。

為了他,她寧願冒險一搏,親上玄武門——她知道,這一刻她要是不在,以後她便走不進他的心。

為了他,她交出患難與共,生死共存的答卷。

可能有人會說,別的女人要是做到了,也能讓李世民傾心。是的,假設確實很好,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她們做不到,似乎永遠也無法做到。

而為你我願意成為更好的人,另一個意思是:

因為你也愛我。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長孫皇后,以賢惠端正、大度睿智,而留名史書,她是長孫無忌的妹妹,唐太宗李世民的髮妻,更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后。所以,她是一個擁有著大格局和眼光獨到而同時又溫婉賢惠的女性。

唐太宗李世民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開創了“貞觀之治”,這樣的雄功偉績,除了他的治世能力與一批文臣武將以外,也與他的髮妻子長孫皇后的大力輔佐,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有了長孫皇后在背後的忠心支持,李世民才成為千古一帝。

李世民不但自己名垂千古,但他還有個名垂千古丞相——魏徵。但這個魏丞相,有一次,卻差一點被李世民給殺掉。

因為魏徵常常因為一些政事兒,在朝堂上直言真語,與李世民爭得面紅耳赤,而不知道轉彎。這天,他又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與李世民大起爭執,雙方鬧得很不愉快。退朝之後,李世民仍然滿腔怒火,回到後宮,還憤憤不平地說,“總有一天,我非殺了這個鄉巴佬不可!”

“這個鄉巴佬是誰?”長孫皇后聽到後,趕緊問。

“除了魏徵還有誰?他總是當著眾臣的面頂撞我,讓我難堪下不了臺!不殺了他難消心中之氣!”李世民非常生氣地說。

長孫皇后聽了,沒說什麼,便立即退了下去了。

過了一會,長孫皇后換了一身上朝的禮服,又來到李世民面前,並且一邊行“三叩九拜”之禮,一邊向他道賀。

“你這是什麼意思?”李世民被弄得莫或其妙。

“恭喜我主是千古明君!我聽說只有明君之下才會有忠直敢言的臣子,現在魏徵敢於直言進諫,就是因為陛下的賢明啊。您能令天下萬民愛戴,他才敢於這樣做啊?!這天大的好事,我怎能不慶賀呢?”長孫皇后說。

“啊,哈哈……原來如此呀!”李世民聽後轉怒為喜,不但沒有殺掉魏徵,並且又重用了他。

可見,直脾氣的魏徵差掉讓李世民殺掉;而長孫皇后用自己的賢良睿智,救了魏徵一命。從這件小事,我們就可以看出長孫皇后是個什麼樣的人。她高風良節,深明大義,還賢良淑德,就像史書對她的評價:矝尚禮法,賢哉長孫,母儀何煒。


超能博士


長孫皇后(601~636)13歲嫁給李世民,一生育有三子四女,用《百家講壇》的觀點,長孫皇后不但是良母,還是丈夫的賢內助,她賢淑、優雅、智慧、大度,幾乎就是一個毫無瑕疵、渾身上下閃耀著神聖光芒的完美封建女性。

長孫皇后真的是這樣一位傑出女性嗎?翻檢史籍就會發現,賢妻良母說言過其實,點讚的那麼多,小編就不湊那個熱鬧了,奉送一個差評,理由如下:

長孫皇后母儀天下,首先必須要自覺維護“夫為妻綱”的封建教條,收拾起娥眉善妒之心。自己嫁了個花心大蘿蔔甘作犧牲罷了,卻有意無意成為幫兇,這就有些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意思了。

房玄齡是唐初著名的妻管嚴,因為他的國家重臣,李世民打著關心下屬生活的幌子,其實是想安插一個眼線在房玄齡身邊。以房玄齡的政治智商豈能看不出其中緣由,以老妻吃醋為由婉言謝絕。長孫皇后立即秉承李世民意旨拿了杯“毒酒”去作房妻的思想工作,赤裸裸地威脅對方:“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

房妻不為所動,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房妻並沒有死,因為酒杯中裝的只是老醋而已。這則故事真偽如何沒有人說得清,反正房玄齡妻子“吃醋”的壞名聲傳了一千多年。

與房妻相比,長孫皇后顯得可悲可笑可嘆可憐。

在《舊唐書》的記載中,長孫皇后“性尤儉約,凡所服御取給而已。”。太子李承乾的奶媽向她抱怨“東宮器用缺少”之時,長孫皇后一本正經地批評教育:“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憂少於器物也。”表面上,長孫皇后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兒子,儲君李承乾去奢取儉,實際上卻是姑息縱容,“所應用物不為節限”。結果導致李承乾“數虧理度,侈縱日甚”,到後來乾脆密謀發動宮廷政變,被廢為庶人。李承乾走到這一步,與長孫皇后失敗的教育有莫大關係。

為使自己流芳百世,成為後世婦女效法的楷模,長孫皇后自覺擔任了封建禮教的衛道士,編撰了一部《女則》維護“夫為妻綱”。

然而知易行難,文章作的漂亮,並不能代表事情敞亮。

貞觀六年,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長女長樂公主長樂公主下嫁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姑表兄妹成為夫妻,親上加親)。愛女出嫁,長孫皇后“敕有司資送倍於長公主”。長公主是永嘉長公主,是李淵女兒。按制度,皇帝姐妹、女兒出嫁,嫁妝不能厚此薄彼,長孫皇后明明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偏偏執意而為就不得不懷疑她言行是否一致了。幸虧魏徵苦諫:“若令公主之禮有過長主,理恐不可,願陛下思之。”

李世民一琢磨,這麼作確實會授人以柄,於是“以其言退而告後”,長孫皇后這才不得不改變初衷。

長孫皇后異母兄長孫安業“好酒無賴”,憑著國戚的身份“位至監門將軍”。後來居然與人謀反,事陷被捕,李世民準備將之處以極刑。史稱深明大義的長孫皇后干涉司法公正,為之求情,枕頭風一吹,長孫安業“遂得免死”。

不可否認,長孫皇后為貞觀之治確實做了許多事情,但刻意誇大其歷史作用就言過其實了。一個連兒女、親屬都無力約束的女人,政治上又會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


唐風宋月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13歲就跟了李世民。在李世民的奪位過程中,曾竭力爭取李淵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持,在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給將士發兵器,勉慰諸人。冊封為皇后之後,能及時匡正李世民的一些過錯,並保護大臣。她在皇后位上深明大義,多次請求李世民少給外戚權利,從不干預朝政。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逝,諡號文德皇后,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之一!

李世民對她是寵愛有加,夫妻倆是極其恩愛。有個例子:貞觀初年,長孫皇后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參與謀反,按律當斬,卻因為她的求情,李世民饒過了他,而長孫安業後面竟然還能官拜兵部尚書,封薛國公。

她死後,李世民還將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為祭祀長孫皇后時用的廟樂,可見李世民對她的愛意。

要說她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對兒子們的教育問題,太過溺愛,導致後面李世民在選接班人上出的那麼多問題。


紅黑聖西羅


站在李世民背後的偉大女人!




亞亞與娃娃


以賢惠,端正,睿智,留名史書,可惜了其兄最終還是難逃一劫,其子最終還是被廢


無慾金剛


長孫皇后,是長孫無忌的妹妹,唐太宗李世民的髮妻,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后,在背後支持李世民,成為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