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长孙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刺激战场不带你上段位


长孙皇后心中有一个仁字。

太宗有时候心情不太好,就会迁怒宫人,皇后这时候就假装发怒 然后说,您把他交给我吧,让我来审问他。然后他就会让人把这人关起来,等到皇上怒气消了之后再慢慢的跟皇上讲道理,就这样在皇宫之中。这种冤枉人的事儿就少多了。


豫章公主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娘,由长孙皇后收养,长孙皇后对于豫章公主比自己亲生的还亲。每当宫中的那些妃嫔有了病,皇后停下自己的药先让给他们煎,就这样宫中的人没有不爱戴他的。

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说,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

长孙皇后心中还有一个俭字。

皇后对于宫中的孩子们长告诉他们要谦和节俭,太子的乳母就曾经跟皇后说东宫的东西太少了还是多给些吧。皇后就不允许。并且说做为太子,重要的是他的品德他的名声,那些东西多少不都一样呀。《资治通鉴》说,后不许,曰:“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阳,何患无器用邪!”皇后还曾经跟皇上说我这一生也没有做过对人们有什么好处的事儿,我也不想死了死了还对人们有什么害处,不要为我的坟墓而打扰了天下的老百姓生计,就在山上挖一座坟,搭些瓦木就行了。


长孙皇后做为妻子,还非常贤惠,她不仅懂得用良言规劝皇上,而且皇上病了他还白天黑夜的伺候着,他还曾经把毒药带在身边,为什么呢他说,“若有不讳,义不独生。”意思是如果皇上有个好歹,我就不活了,这说明什么呢他和皇上,是多么的有感情呀。

作为皇后,长孙还是一个非常深明大义之人。

皇后平时身体平好,有一次,皇上去九成宫。皇后带病前往,身边的人就说,您还是别去了,可她就是不听,结果病情更重了。后来有人说,您还是让皇上赦免一些犯人,这样,或许能减轻一些病情。他就说死生有命,不是人才能够决定的,如果说做善事有福,我就不做恶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单纯的乞求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说赦免犯人,这是国家的是,我不想因为自己坏了国家正常的秩序。
他还曾经对太宗说,房玄龄这些人啊在陛下的身边非常久了,他们小心谨慎,做事严密,而且能给你出主意,您还是要他们回到朝中来为好呀。她还对唐太宗说至于我的那些宗室亲戚们他们也不是因为什么功德而是因为我的关系当了大官,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子孙们得以保全的话,您只给他们闲差就行啦,千万别当什么大官呀。后来的历史证明了长孙皇后的话,唐太宗听从爱他的话,让房玄龄重新回到了朝堂,而他的兄弟却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我们不能不佩服长孙皇后的先见之明。



长孙皇后还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他亲自写了《女则》,来管理后宫,后来他死了,唐太宗就说,哎呀我真是少了一个贤内助呀。以后谁再来规劝我呢。

总之一句话,长孙皇后真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了。


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儿


长孙皇后(601年 - 636年),唐太宗一生中唯一的皇后,谥号文德顺圣皇后。

在古代儒臣文人心中,唐太宗向来是皇帝中的楷模,而长孙皇后也是他们心目中“后妃之德”的典范,算是在儒家那套价值体系里面的最好的女子形象。

长孙皇后大名不见正史记载,小名叫做观音婢。其家祖上本姓拓跋,是北魏的皇族,也是北魏的开国功臣,因为担任过皇族宗室的宗室长,因此以“长孙”为姓,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在北魏时历代皆是王爵。

后来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又各自为北齐和北周所篡,然后又是北周灭北齐,而北周又被杨坚所篡,隋朝建立。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shèng],属于杨坚的政治集团。这个人有纵横家的天赋,在周、隋两代多次出使突厥,并挑动突厥各部自相争斗,是当时有名的外交家。在杨坚篡位后,很受隋朝两代皇帝的重用,是一代名臣。

长孙晟一生中有过两位妻子。前一位史载不详,她去世后长孙晟又娶了渤海高氏的女儿,这位高氏给他生下了一儿一女,就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

身为最小的女儿,长孙晟对她非常疼爱,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为她与唐国公府定下了婚约。

不久后,长孙晟去世了,长孙皇后年方八岁。就在父亲尸骨未寒之时,她与哥哥和母亲一起,被异母哥哥长孙无宪赶出了家门。

还好母亲也是出身名门,不至于流落街头。母子三人被舅舅高士廉接去家中抚养。

公元613年,长孙皇后十三岁,她在舅舅的主持下与唐国公府的二公子完婚,也就是时方十六岁的李世民。

两人门当户对,又是年纪相仿,而且李世民又是她哥哥长孙无忌的好友,想来也是青梅竹马,气味相投,虽然找不到两人当时生活情状的详细记录,但两人的感情一定不差。

四年后的617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李世民鼓动父亲反隋。随后便有晋阳起兵,李世民开始了他兵戈戎马,征伐不断的前半生。

在这期间,两人肯定是聚少离多。而正是在这期间,长孙氏从国公府的二媳一步步变成秦国夫人、秦王妃、太子妃,乃至最终成为皇后。

其间史书中记载的有关她的事迹还是较多的。

在玄武门事件之前,她留在史书里面的还是一个宫斗中的形象:

时太宗功业既高,隐太子猜忌滋甚。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

李世民立下了莫大的军功,无可再封,功高震主。长孙皇后放低姿态,不单对公公李渊非常孝顺,对李渊后宫中的妃嫔也非常恭顺,尽力地改善丈夫在李渊心中的形象,同时又因经常出入宫廷,能时刻探听消息。

真是个十足的贤内助。

而在玄武门事件之时,她也有出场:

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长孙皇后亲自上场慰问那些正要参加事变的将士,鼓舞了人心。

当然了,史书上津津乐道的还是她成为皇后之后的那些事关“德行”的故事。

史书上记载的她的“德行”有哪些呢?看看《新唐书》的记载:

性约素,服御取给则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帝固要之,讫不对。

“性约素”句是赞赏她节俭戒奢;“益观书”句是赞赏她好学知礼;“与帝言”句是赞赏她懂得守女人本分。

反正都是儒家的那套三从四德。

此外,她多次表示不要让自己家族的子弟担任朝廷要职,还抬出了汉代的吕后、霍光来自污。

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甚至死前所求也是这桩事:

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

“千万不要让我们家的进朝廷中枢啊。”这个倒是长孙皇后的聪明了,做个富贵闲人多好,何苦要踏进朝堂的权力漩涡呢。长孙无忌不懂这个道理,最终果然不得善终,年过花甲,却被逼自缢,家产被抄。

……

看看长孙皇后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其实都是在围绕着男人考虑,这些男人既包括丈夫,也包括兄长,不是夫家,就是娘家。

但她自己呢,其实几乎没有展露她自己个性的时候。

就像跟在李世民这样精力旺盛的男人身边,看着他身边不停出现新的女人,长孙皇后就真的一点想法都没有吗?

连弟弟李元吉的王妃,李世民都纳入了后宫,她就真的一点都不会嫉妒、一点都不难过吗?

你看,她真实的面貌其实还是挺模糊的。

她是古代文人心中风范最高的女子,儒家道德体系下建立的偶像。偶像需要的就是这种看着精致,细看却模糊的面容。

就像所有被供起来的偶像,她被赋予了一个美好的“人设”。

但她三十多岁便薨逝了,没有机会人设崩塌了。

(贞观)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其年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

说来,长孙皇后生前编纂《女则》,给天下女子定规矩,没想到就在她死后不久,她生前掌管的后宫里,就来了一位在儒生心中古往今来“第一大逆不道”的女子——一代女皇武则天。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黑色幽默呢。


耳食记


文德皇后即长孙皇后(601年至636年)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父亲长孙晟是隋朝有名外交家、军事家,长孙晟曾袓父长孙稚是北魏上党文宣王,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三子,长孙一族原为拓跋氏,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学习汉族穿汉服、讲汉语、改汉姓作为皇室宗族,拓跋氏的旁支宗族被赐姓长孙。名未载,小字观音婢,祖藉河南洛阳,宰相长孙无忌的妹妹,陵寝昭陵,追谥文德顺圣皇后(天宝八载)。

大业五年(609年)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听闻唐国公家二公子仪表堂堂就与李家定下婚约,长孙皇后十三岁时兄长长孙无忌觉得李世民天纵不凡便依着婚约把妹妹嫁给了他,刚刚新婚燕尔的他们在经历母亲去世、舅舅被贬依然互相鼓励,不离不弃,李渊留守太原时年仅十七岁的长孙氏把家务锁事打理得井井有条。长孙氏出资建玄中寺,使李家的声望和自己的贤名颇受赞许,隋恭帝杨侑多次改封李世民长孙皇后也随着丈夫身份多次变化。

618年长孙氏再次随着丈夫身份的变化为封秦王妃,李渊也是对这个儿媳非常重视,打着将李泰过继李玄霸的名头,将李泰封卫王、上柱国。

武德九年(626年)隐太子和唐太宗的争斗到了白热化,长孙氏毅然决然支持丈夫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甚至还携带毒药亲自到城门去鼓舞士气,我想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算喝一杯血酒也是可以的,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就是封锁消息了,这下长孙皇后再去见那些后宫嫔妃,就不是平日里蓄意讨好的态度,练出来的更多是一种成者王,败者寇问顺我者倡逆我者亡的果绝了。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仅仅13天就封自己的嫡妻长孙氏为皇后,下旨封年仅八岁的李承乾为太子,唐太宗可以说是对长孙皇后非常信任,即使有些朝政上的事,也会问问这个妻子的意见,长孙皇后每次都会以牝鸡司晨回避这个问题。

在长孙皇后在世的十年间,她和唐太宗两人夫妻关系很好因此长孙氏一族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长孙氏也会充当丈夫身边那些朝臣们的保护伞,她经常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劝柬自己的丈夫要做一代明君。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崩逝于立政殿,年仅36岁,李世民称她为嘉偶、良佐建观而望陵只为离自己妻子近一点。

小结:翻开历史书会发现真正的文德皇后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她在不遗余力支持自己丈夫发动兵变看着丈夫和兄弟们的感情破裂,表现出来的果敢和狠毒,是超乎我们所想象的。但是她只是明白自己的丈夫不肯久居人下郁闷的心情,她支持自己的丈夫,也是尽了一个妻子责任,之后十年他们有共同携手,共创贞观长歌。

也许史书对她的评价只有数语,道尽了她一生的传奇:矝尚礼法,贤哉长孙,母仪何炜。


柠檬颜笙


她是一代贤后,手不释卷,做事明理。

她是一世豪门,死得年轻,爱得深切。

大多数人说她是最懂事的妻子,但我想告诉你,被铭记的美好,从来不止美好。

长孙氏本姓拓跋,鲜卑族,是北魏时期的皇族,北魏汉化改革时改姓长孙。

与其他汉化胡人豪门一样,长孙家人才多如牛毛,被称为“门传钟鼎,家世山河”。

父亲骁勇善战,武艺超群,以一当百。

母亲是刺史之后,相当于现在省级军部首长的女儿。

舅舅风度翩翩,精通历史与文学,相当儒雅。

皇族、高门、风度,一个时代精英所需的文化滋养,她全都有,可是幸福来得太突然,灾难也是。

609年,父亲突然去世,同父异母的哥哥独霸一方,将她、哥哥长孙无忌、母亲轰出家门。

此时舅舅高士廉受案子牵连,被贬岭南。临走前,他总觉得放心不下,变卖家中大宅,换了小宅,让家道中落的长孙一家安定下来。

那几年,日子虽穷也过得无忧无虑。

长孙姑娘每天读读书,认认字,做做女红,就过去了。

其他习惯渐渐丢失,爱读书一项,则一直延续到她做了皇后,至死方休。据说,为了能与丈夫借古喻今,梳妆打扮时也不忘看一本书。

李家的二儿子李世民,人称“二郎”。当年周瑜就叫周郎,“郎”是古代对一个人帅炸天际、素养极高的一个褒奖。

613年,长孙姑娘嫁给了李世民,生活得到保障,不久婆婆因公去世,她天性得到了解放,家庭管理很出色,俨然一个温柔理智版的王熙凤。

618年,唐朝建立,李世民的哥哥是太子,他自己则是王爷。

每天,李世民都很烦躁。

哥哥作为皇太子,不能离开皇城,弟弟又太小,外出作战落在李世民一人头上。杨广在雁门陷入突厥的包围,18岁的李世民,毫不犹豫,第一个去救驾。举兵反叛时,他在长安横扫千军。

拿军功,立威信,为自己竖立IP效应,也没坏到哪去,关键是李世民在外打仗,别人却在皇城里莺莺燕燕,他心里不平衡。

一次,哥哥李建成请吃饭,让李世民喝酒,李世民喝完酒,吐了一地的血。

他回到家与长孙姑娘长谈,“他们下毒害我,情势逼人,不能再忍。”

饱读诗书的长孙姑娘咂摸出味道来了。

这是要叛变,要杀同胞兄弟的一场硬仗。

曹家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剧要重演。

不仅手上沾血,心里也永远带着愧疚,与儒家精神完全不同。

长孙姑娘如今已是秦王妃,筹谋了一晚,觉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

保命可比唇枪舌剑的文字游戏刺激多了。

她没说,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只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行,我挺你。”

时间来到626年6月3日,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

房玄龄、杜如晦激将李世民,“皇上有令,不让我们和你玩了。”

李世民大怒,对旁边的人说,“你去请,再不来,格杀勿论。”

长孙姑娘也很配合,拉着哥哥长孙无忌说,“你陪他去,告诉他们这是共商大计。回来的时候,你们四个不要一起回来。”

第二天,玄武门下早已设下伏兵,李世民拿着箭,长孙姑娘忙前忙后,给战士们穿战甲,大家被她鼓动得血脉偾张,视死如归。

人人都觉得要来一场恶战,没想到一天时间,李世民就干掉了哥哥与弟弟,连老爹也顺利拿下。

两个月后,李世民当了皇帝,长孙姑娘做了皇后。

玄武门是夫妻俩共同的回忆,交织着无数冲动、懊悔和变奏。

经历浩劫并幸存下来的成功者,都有个共同的习惯:对别人特别好,有着宗教般的严格自律,年轻时他们总是励精图治,比一般人更任劳任怨。

李世民倡导节俭,提倡大臣们有话直说,所以上朝一分钟,打脸千万次的忧伤时常写在脸上。

长孙皇后也不示弱,她像是化茧成蝶似的,蜕变出一种超高的政治敏锐度。

李世民下朝回来,她远远一看,朝上他被啪啪打脸,脸都肿了,还脱口大骂,“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她佯装问,“皇帝这是骂谁呢?”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还不是那魏征,然后把对骂经过绘声绘色地重现出来。

她听完后转身换上熠熠生辉的衣裳,跪在李世民面前,“骂得好!朝堂上臣子直言不讳,从不拐弯抹角的态度,说明皇帝贤明啊,而且贤明到让我甘拜下风。”

大臣们后来都非常感激长孙皇后。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夫妻档上线,将大臣笼络得服服帖帖,有何不可?

人脉从来都是靠积累的,一个人的魅力,当然比不过夫妻俩的双重洗脑。别的大臣防得住,家里人能防得住吗?她也一视同仁,外戚干政很多人都想玩,但容易玩飞,只有她最得心应手。

后宫女人多,三个女人一台戏,数十女人天天都是戏台。

为此,长孙皇后给自己写了一本《女训》,书里全是古代女子的善行与得失,字字珠玑,她将其奉为做事标准,要搞好后宫的团结友爱。

妃子病了,她去探视,仔细询问。

若病入膏肓,她就停了自己的药膳钱,贴补给患病的妃子。

豫章公主的母亲早亡,她便将豫章公主养在自己身边,视如己出,以至于后来她收养了一大堆孩子,搞得自己像安吉丽娜·朱莉。

日复一日的善心,把自己从豪门贵族彻底改造成流芳千古的皇室成员。

李世民是越看越心动。终于有一天,他开口了,媳妇,我觉得我俩之前的交流格局太小,要不你跟我讨论一下朝堂上的事吧。

长孙皇后倒抽一口气,幽默了一把,“皇帝没听说过那句话?老母鸡早上叫喳喳,主人家中凶巴巴。”

李世民信任感爆棚,“你说,我不介意。”

长孙皇后干脆不说话了。

她真的撒手不管吗?

想多了。

她严密观察李世民的一言一行,在朝堂上他经常被啪啪打脸,被大臣怼得嘴唇红肿舌头冒烟,这样的情况一次就好,两次就有点讨嫌了。

说服一个人的方法有很多种,妻子与丈夫的交流,最怕的就是“我心情不好,你还面目可憎地怼我”。

长孙皇后想来想去,干脆读书吧,熟读史书,可有信手拈来的史料,这样既能与李世民有深刻交流,荡起灵魂的涟漪,又不让他感到烦闷。

为人妻最怕的是什么?你老公是个励精图治的大学生,你却是个烧菜做饭的小学生,三观不合,习惯不解,精神世界完全没有重合的可能,在一起不是出于爱情,就是出于私欲。

过几年,激情消散,孩子出生,他胖了,你老了。

裂痕就像天花板上的裂缝,自从出现,从未想过离开。

长孙皇后知道如何解决。她对自己的期望是全方位的,她不仅要做一个女人,还要做一个行走的不可替代的小宇宙。

她是中国版的山鲁佐德 ,李世民晚上想听历史故事,说来就来。

她是大唐开国的小班昭,李世民想要讨论政事,她就拐着弯地说春秋战国。

《论自由》的约翰·缪勒说过,“高乐趣(读书,写字,爱情)与低趣味(无爱的性等等),一个人要是同时接触过并得到满足,从此他一定会对高趣味不弃不离。”

而长孙皇后就是李世民整个高等趣味的精神宇宙,与她在一起,可以脱离现实,自由翱翔,趣味无穷。

长孙皇后36岁那年,李世民病了,卧病在床数日,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长孙皇后深吸一口,心想就算是死了,我也要好好照顾。

她像敢死队上战场那样,腰间别一瓶毒药水,发誓:“要是他死了,我绝不苟活,吕雉那样的做法,我做不到。”

日日夜夜,她都陪在李世民面前,为他端屎倒尿,擦汗喂水,自己清瘦了很多也全无知觉。

等李世民病好了,自己反而一病不起。

634年三月,两人正熟睡,柴绍(女婿)十万火急地跑来,说宫外出大事了。

李世民披甲前去查看。

长孙皇后支起病躯,咳了两声,“快,叫人帮我宽衣。”

左右侍卫不让她去。她又虚弱又难受,大怒道,“已经出事了,皇帝走的时候都还慌慌张张,心惊不已,你要我在这守着,就为了安心养病这点鸡毛蒜皮的事?”

她向来懂得说服别人,此时又是女秀才遇上兵,更是劝不了,只好扶她出去。

出去了,离死亡就不远了。

6月,天气溽热,蝉鸣不断,长孙皇后的病没有任何好转。

她拉着李世民的手,说了很多话,全是给臣子求情,给亲戚安置的话,一场漫长的告别,李世民听着感动,痛苦不已。

生死相隔,已将思念拉长,让李世民的心关上了一道门,他发现她的《女训》上面写满了女子德行的善与缺,还有她自己的亲笔序言,看到挚爱故人的字,不禁落泪。

以后,他最心爱的妃子,无论性格才学,都像她。

元好问的《摸鱼儿》里,开头第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句话引用态度,我想把它补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说起爱情,尤其涉及古代爱情时,有很多形容词,其中一个就是“爱侣”。

怎样才算爱侣呢?

我给出的例子之一,是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为了他,她愿意破茧成蝶(这个过程其实相当痛苦)成为真正的皇后。

为了他,她甘愿吃尽苦头,成为最实用的精神文库。

为了他,她宁愿冒险一搏,亲上玄武门——她知道,这一刻她要是不在,以后她便走不进他的心。

为了他,她交出患难与共,生死共存的答卷。

可能有人会说,别的女人要是做到了,也能让李世民倾心。是的,假设确实很好,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她们做不到,似乎永远也无法做到。

而为你我愿意成为更好的人,另一个意思是:

因为你也爱我。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长孙皇后,以贤惠端正、大度睿智,而留名史书,她是长孙无忌的妹妹,唐太宗李世民的发妻,更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所以,她是一个拥有着大格局和眼光独到而同时又温婉贤惠的女性。

唐太宗李世民大治天下,盛极一时,开创了“贞观之治”,这样的雄功伟绩,除了他的治世能力与一批文臣武将以外,也与他的发妻子长孙皇后的大力辅佐,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有了长孙皇后在背后的忠心支持,李世民才成为千古一帝。

李世民不但自己名垂千古,但他还有个名垂千古丞相——魏征。但这个魏丞相,有一次,却差一点被李世民给杀掉。

因为魏征常常因为一些政事儿,在朝堂上直言真语,与李世民争得面红耳赤,而不知道转弯。这天,他又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与李世民大起争执,双方闹得很不愉快。退朝之后,李世民仍然满腔怒火,回到后宫,还愤愤不平地说,“总有一天,我非杀了这个乡巴佬不可!”

“这个乡巴佬是谁?”长孙皇后听到后,赶紧问。

“除了魏征还有谁?他总是当着众臣的面顶撞我,让我难堪下不了台!不杀了他难消心中之气!”李世民非常生气地说。

长孙皇后听了,没说什么,便立即退了下去了。

过了一会,长孙皇后换了一身上朝的礼服,又来到李世民面前,并且一边行“三叩九拜”之礼,一边向他道贺。

“你这是什么意思?”李世民被弄得莫或其妙。

“恭喜我主是千古明君!我听说只有明君之下才会有忠直敢言的臣子,现在魏征敢于直言进谏,就是因为陛下的贤明啊。您能令天下万民爱戴,他才敢于这样做啊?!这天大的好事,我怎能不庆贺呢?”长孙皇后说。

“啊,哈哈……原来如此呀!”李世民听后转怒为喜,不但没有杀掉魏征,并且又重用了他。

可见,直脾气的魏征差掉让李世民杀掉;而长孙皇后用自己的贤良睿智,救了魏征一命。从这件小事,我们就可以看出长孙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她高风良节,深明大义,还贤良淑德,就像史书对她的评价:矝尚礼法,贤哉长孙,母仪何炜。


超能博士


长孙皇后(601~636)13岁嫁给李世民,一生育有三子四女,用《百家讲坛》的观点,长孙皇后不但是良母,还是丈夫的贤内助,她贤淑、优雅、智慧、大度,几乎就是一个毫无瑕疵、浑身上下闪耀着神圣光芒的完美封建女性。

长孙皇后真的是这样一位杰出女性吗?翻检史籍就会发现,贤妻良母说言过其实,点赞的那么多,小编就不凑那个热闹了,奉送一个差评,理由如下:

长孙皇后母仪天下,首先必须要自觉维护“夫为妻纲”的封建教条,收拾起娥眉善妒之心。自己嫁了个花心大萝卜甘作牺牲罢了,却有意无意成为帮凶,这就有些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意思了。

房玄龄是唐初著名的妻管严,因为他的国家重臣,李世民打着关心下属生活的幌子,其实是想安插一个眼线在房玄龄身边。以房玄龄的政治智商岂能看不出其中缘由,以老妻吃醋为由婉言谢绝。长孙皇后立即秉承李世民意旨拿了杯“毒酒”去作房妻的思想工作,赤裸裸地威胁对方:“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

房妻不为所动,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房妻并没有死,因为酒杯中装的只是老醋而已。这则故事真伪如何没有人说得清,反正房玄龄妻子“吃醋”的坏名声传了一千多年。

与房妻相比,长孙皇后显得可悲可笑可叹可怜。

在《旧唐书》的记载中,长孙皇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子李承乾的奶妈向她抱怨“东宫器用缺少”之时,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批评教育:“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表面上,长孙皇后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儿子,储君李承乾去奢取俭,实际上却是姑息纵容,“所应用物不为节限”。结果导致李承乾“数亏理度,侈纵日甚”,到后来干脆密谋发动宫廷政变,被废为庶人。李承乾走到这一步,与长孙皇后失败的教育有莫大关系。

为使自己流芳百世,成为后世妇女效法的楷模,长孙皇后自觉担任了封建礼教的卫道士,编撰了一部《女则》维护“夫为妻纲”。

然而知易行难,文章作的漂亮,并不能代表事情敞亮。

贞观六年,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长女长乐公主长乐公主下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姑表兄妹成为夫妻,亲上加亲)。爱女出嫁,长孙皇后“敕有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长公主是永嘉长公主,是李渊女儿。按制度,皇帝姐妹、女儿出嫁,嫁妆不能厚此薄彼,长孙皇后明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偏偏执意而为就不得不怀疑她言行是否一致了。幸亏魏征苦谏:“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李世民一琢磨,这么作确实会授人以柄,于是“以其言退而告后”,长孙皇后这才不得不改变初衷。

长孙皇后异母兄长孙安业“好酒无赖”,凭着国戚的身份“位至监门将军”。后来居然与人谋反,事陷被捕,李世民准备将之处以极刑。史称深明大义的长孙皇后干涉司法公正,为之求情,枕头风一吹,长孙安业“遂得免死”。

不可否认,长孙皇后为贞观之治确实做了许多事情,但刻意夸大其历史作用就言过其实了。一个连儿女、亲属都无力约束的女人,政治上又会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唐风宋月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13岁就跟了李世民。在李世民的夺位过程中,曾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在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给将士发兵器,勉慰诸人。册封为皇后之后,能及时匡正李世民的一些过错,并保护大臣。她在皇后位上深明大义,多次请求李世民少给外戚权利,从不干预朝政。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谥号文德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之一!

李世民对她是宠爱有加,夫妻俩是极其恩爱。有个例子:贞观初年,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参与谋反,按律当斩,却因为她的求情,李世民饶过了他,而长孙安业后面竟然还能官拜兵部尚书,封薛国公。

她死后,李世民还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为祭祀长孙皇后时用的庙乐,可见李世民对她的爱意。

要说她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对儿子们的教育问题,太过溺爱,导致后面李世民在选接班人上出的那么多问题。


红黑圣西罗


站在李世民背后的伟大女人!




亚亚与娃娃


以贤惠,端正,睿智,留名史书,可惜了其兄最终还是难逃一劫,其子最终还是被废


无欲金刚


长孙皇后,是长孙无忌的妹妹,唐太宗李世民的发妻,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在背后支持李世民,成为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