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及初中各年級家長常見的困惑有哪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孩子是多樣的,家長的困惑亦是多樣的。從學生成績的角度來分,家長常見的困惑有以下幾種:


一、來自成績中下等學生家長的困惑。

這一類家長主要的困惑是自家的孩子怎麼就這麼差,而鄰家的孩子為什麼那麼優秀。兩者的差別是什麼?這問題居然出在哪裡?於是這類家長四處打聽補課,目的是想孩子哪怕就上個普通高中。

二、來自成績不上不下學生家長的困惑。

這一類孩子的表現一般都比較穩定,學科成績相對均衡,這類家長鬱悶的是自己孩子為什麼沒有出眾的課。他們所擔心的不是孩子成績降,而是孩子成績如何升。

三、來自成績偏科學生家長的困惑。

幾乎每個班都有幾個成績偏科的學生,這類學生往往文科特別好,偏偏數學差得要命,或者數學成績所向披靡,偏偏英語拖了後腿。這好比瘸子參加賽跑,又怎麼能跑快跑遠呢?這類學生總是還保留著一點衝擊重點高中的希望,於是家長拼命找人補課,想把孩子的弱項增強,這也就給了機構或部分老師可趁之機。

四、來自成績優異學生家長的困惑。

沒有是煩惱的,有時候擁有也是煩惱的。家有優等生的父母通常煩惱的不是孩子能不能上重點高中,而是孩子能不能上重點班。當孩子班級第一時,渴望著年級第一,當孩子年級第一時,渴望著鎮第一,縣第一。

五、來自成績徒降學生家長的困惑。

經常有些孩子成績一直很穩定,忽然在短時間內大幅度下降,說明這類孩子的學習遇到了很大問題,但很難知道問題所在,讓家長和老師甚是困惑。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既當了20多年班主任又教了20多年書的老師,我給家長的忠告是:

一、 對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我們家長重點是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來補差。

二、對於成績中等或偏科的學生我們重點是提優,家長切勿盲目給孩子補課,我們要從激發興趣、改進方法、提高效率三個方面入手。

三、對於優等生,家長切不可無限制的提出希望或設定目標,我們要做的是盡最大努力緩解孩子的壓力,讓他們輕裝上陣。

四、對於成績陡降的孩子,我們首要的不是訓斥,而是找出原因。他們所遇到的的問題不外乎早戀,沉迷網絡遊戲,家庭變故或者交友不慎誤入歧途等,我們要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方能拉孩子回頭,讓他們學習重新走上正軌。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噴,如果你喜歡這篇回答,就隨手關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將讓我加倍努力。如果你有好的建議,請來評論區留言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長關心的事,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再到就業,中國孩子的獨立性比較晚,什麼事情都是家長一直操心管理著,家長一直為孩子提供著全身心的愛護。

從小學開始家長就關注孩子的在班裡的學習情況,能不能適應學校生活,在學校有沒有受到欺負,和同學相處的怎麼樣,都是讓每位家長多擔心的。我兒子上小學每天回來我都要問他,今天在學校做了那些事情,小飯桌吃的什麼,在學校學習的內容今天聽懂了嗎?晚上根據老師留的作業作業開始給還輔導做作業,做完作業先得檢查一下做的對與錯,然後在複習二天的功課。週末還得給孩子報幾個素質類的教育班,英語和樂高機器人編程,領著孩子週末還得跑。孩子四年級了馬上就要升初中了,這又開始規劃初中去哪所學校上,準備開始報奧數,讓孩子上個好初中。

初中的孩子我想也是一樣,孩子雖然上初中獨立性比小學強但是作為家長仍然的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特別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更得多家關注孩子的動向,多和孩子溝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順利通過叛逆期。孩子的功課哪門不好要及時給孩子報輔導班,幫助孩子把拉下的功課及時補起來。讓孩子順利考個好一點的高中。

上高中也一樣家長也不能鬆懈,除正常和孩子保持溝通以外還得觀察孩子是否早戀,如果發現早戀仍然的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不能因為早戀讓孩子在身心健康上受到影響,同樣功課哪門不行及時補,提早給孩子確立要大學目標,幫助孩子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順利考取好的大學,報考比較有前景的專業。

作為家長困惑就是孩子的成長、學習、就業等問題,不知道如何規劃才是對。競爭是很大的所以家長都願意付出很大心血與孩子共同成長。


普澤教育


一,期望值偏高帶來的困惑。

對於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總是希望他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但是要知道這個社會上大多數人還是普通人。所以有的時候不要對孩子要求的太高。畢竟我們最大的情況是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孩子嬌生慣養帶來的困惑。

現在每個家庭都是一兩個孩子。我們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希望彌補我們小時候缺少的那一部分。但是過於嬌生慣養,使小孩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前我們學校有一個小孩,上高中時候不知道怎麼上上層的床,更不用說疊被子,洗衣服了。

三,孩子沉迷遊戲帶來的困惑。

孩子總是喜歡對生活以外的事情感興趣。遊戲網絡是專業人員根據小孩的智力發展、思維習慣、成長軌跡設計的。所以小孩很容易沉迷其中。所以對於遊戲合理的監督,合理的引導都會決定孩子往優秀髮展。


四,孩子不懂人際關係,內向或者外向帶來的困惑。

孩子的世界往往比較簡單。而我們喜歡以成人的思想要求孩子。實際上內向外向的優缺點是對立的。我們沒有必要刻意讓孩子內向還外向。但是對於孩子處理人際關係啊,進行合理的引導。

五, 孩子叛逆心帶來的困惑。

小孩總是叛逆的年齡。想按自己的觀點。就像對一個錯誤的事情。你告訴他千百遍,不如他吃一次虧,影響深刻。所以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心。讓孩子多經歷才能成長快些。


六,孩子容易隨眾帶來的困惑。

如果好朋友中有三個吸菸,孩子會不自覺的養成吸菸的。之前有一個學生跟著別人一起去打架,他只是去湊個人數。結果警察來抓的時候把他一起抓了進去。父母廢了很大的勁,操了很大的心。


心中光教育


基本上在小學各個階段,我們分成低中高三個階段。

低年級階段的時候,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作業習慣,中年級的時候隨著孩子逐漸學習,以及他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基本上家長就不再管理了,但實際上,這一個階段仍然需要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到了高年級階段,由於孩子的確一些行為習慣都已經定型了,所以家長對於孩子有時候也是非常無奈,他們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非要考取清華或者北大,只是要求孩子千萬不要需要成壞孩子就可以了。

到了初中階段很快面臨著高中的升學,很多地方高中的升學壓力非常大,家長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考上高中,能不能考取大學,這是一個關鍵點,因為高中階段是從中考成績來分化的,整個初中階段所有的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績,最關注的就是在某一個區域內的排名問題。

到了初中為什麼不再關注孩子的其他方面呢?因為孩子長大了很多事情不再和家長溝通,家長都是一知半解的,甚至會自信的認為孩子在學校裡面都比較好,而把一些孩子感情上的事情進行了忽略,因此在初中階段家長的擔心主要還是集中於成績方面。

不過還是建議家長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應當加強和老師的溝通,最好是和班主任老師加強溝通,瞭解孩子的所有學習和心理,同時家長也應當學習一些關於兒童心理學發展的知識,避免在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出現了一些衝突,造成孩子對於學習對於家庭的背叛。

我的建議就是這樣,基本上就是交流和溝通。


宜城老師


小學及初中各年級家長常見的困惑有那些?小學及初中各年級家長常見的困惑有:



第一、學習方面的困惑:孩子剛上初一,小學還好,基本放養,成績中上,現在計算總是出錯,總是忘變負號,有什麼好辦法沒有?.寫拼音常出錯,嘴裡唸的跟寫出來的不一致, 這些情況一直到現在都比較嚴重;不喜歡看書;看書時不喜歡讀出聲音; 看書不仔細,讀出聲音時會發現她經常有多字少字或者唸錯字的情況。我讓她用手指著字,一行行讀,只有我強迫她時,她才這麼做,當大人不在她身邊時她就不能做到;喜歡做去讀書館看書的事情,但發現她只是喜歡在裡面拿著書玩,不停地換書,或者邊看書時邊看身邊的人,不能靜下心來;口算速度慢,掰手指頭算,每天堅持做口算題,但速度仍上不去,正確率也不是100%;單詞記不住,同步聽磁帶,也會跟著學習進度默寫單詞,但總是今天會,明天忘;句型不能運用,同步學習時,也是按要求過關。但只要是幾個單元混在一起時,就不會了;常見問題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磨蹭,時間拖得長;常見問題是文化課成績波動大,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書寫習慣不好等等問題;注意力不集中,詞語推斷,區分能力差;數學開始學習分數,對孩子的理解能力是一個挑戰等等……



第二、生活家庭方面的困惑:常見問題是孩子行為異常;孩子我行我素,不會聽父母的話和父母的安排;常見問題是面對課程和知識量加大的問題和新生適應問題等等……



以上談的是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希望家長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可以在評論區討論。


紹明伊文


可以這樣說,教育是一個持之以恆的話題。

學到老,活到老。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大學,乃至於工作以後,生活之時,學習都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

而孩子的學習行為,最關心的,莫過於家長。

當孩子學習行為出現問題的時候,小學老師會這樣想:

我就教育六年,家長教育一輩子。

初中老師老師會想:

我只教三年,家長教育一輩子。

確實如此,當孩子的學習行為出現問題時,老師急,家長更急。老師困惑,家長更困惑。

小學階段,家長最為困惑的有以下幾點:

1.孩子不夠專注,邊玩邊學,容易分神。

2.做作業拖沓,像擠牙膏,家長催一下動一下。

3.愛哭,動不動就哭喪一張臉。

到了初中階段,家長最為困惑的有以下加點:

1.沉迷電子產品,沉迷遊戲。

2.早戀,陷入愛河不能自拔。

3.叛逆,孩子不願意再像小學階段一樣陪伴家長,反而喜歡擺脫家長的控制。

4.小學的時候,經常會說“老師說”,到了初中階段,會說“同學說”。

那麼,就這些現象而言,家長的困惑時可以理解的。

首先,家長要擺正心態,相信這些現象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其次,家長要配合學校教育,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要從小抓起,不要等到初中之際,難以控制,才知道問題的嚴重。

最後,其實,不僅孩子在成長,家長也在成長。孩子在學習,家長也要學習。學習心理學,瞭解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並想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總而言之,孩子有問題並不可怕,家長困惑也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在孩子出現問題之後,家長急躁或者置之不理,都是不可取的行為。

只有多學習,多和老師交流,多和孩子交流,在交流中搭建溝通的橋樑。

最後,我們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孩子,孩子必定會健康成長,開心學習。

只有這樣,家長自然就不會困惑了。


語文耕讀



家長們常在擔心孩子的“早戀”

當不少家長與我說起孩子的早戀時,我會首先祝賀家長:你的孩子已經發育正常。然後我會告訴他們,早與不早,不是誰說了算,是孩子身體的性激素說了算。我還會建議家長不用“戀”字,而是表述為自己的孩子對某一異性同學感興趣、喜歡。這樣焦慮感便會下降。


家長們常說孩子在這個時候把朋友看得比父母重要

當家長們這樣說時,我會告訴他們:孩子其實是把家長看得最重要的,只是這個階段的孩子要確認“我是誰”,要通過交朋友來獲得歸屬感,從而認識自己。這時候,他們不再以老師、家長為權威,開始以同伴為榜樣、為參照。所以他們把朋友看得很重要。


家長們常說這時期的孩子脾氣變得差,很衝動

當家長們這樣說孩子時,我告訴家長:這不是孩子有意與家長、老師發生衝突,那是他們身體的激素水平的影響。進入青春期由於激素水平的增加,反過來影響大腦,使神經活動興奮性加強,形成興奮過程與抑制的不平衡,興奮過程佔優勢,這就是造成情緒的不穩定,並易於產生過激情緒和衝動的原因之一。在青春期,激素水平的變化使身體器官達到成人水平,但大腦前額皮層尚未發展成熟。而大腦前額皮層是掌握決策、分析、控制的,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易衝動、控制力較差。


家長們常問:這個時期孩子的想法為什麼總與成人不一致?

我說:因為成年人對具體問題的思考主要靠以往的生活經驗,青春期的孩子還缺乏生活經驗,而且處在發展階段,他們是憑當下社會生活經驗獨立思考問題。所以與成人不一致,這就是人們說的“代溝”。


還有的家長會問我:孩子為什麼好像變得孤獨了?

我說,有兩個原因:一是處在兒童與成人的邊緣空間,與兒童和成人都拉開了距離,成為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群體。因此孩子產生孤獨感;另一個原因是涉及自我意識的發展,意識到自己的觀點、信念和人格與別人有差異,在人際交往上不能獲得他人的理解和共鳴,因而感到孤獨。青春期的孤獨感,一般是他們追求某種更高價值與精神需要而得不到理解時產生的,當他們人格成熟、確信自我觀念後,就不會產生孤獨感了。

家長常常不解,初中讀書時還好好的,高中階段成績為什麼就跟不上了?

我說:高中階段孩子的學習成績跟不上,不一定是孩子懶惰、貪玩,也許是孩子的思維能力還停留在初中的能力上。初中階段的邏輯思維方式較多是依據實際生活經驗,屬於“經驗型”邏輯思維,學習時往往靠記憶為主的方式便可解決問題,可以得到較好的成績;而進入高中後,各門學科知識大大增加,而且要與科學知識和理論作為推理、判斷的依據,屬於“理論型”的邏輯思維為主,單靠背已經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成績就有可能跟不上。當然,成績還是個綜合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還有學習能力、學習策略、考試心態等。

不少家長雖然口頭上說成績不重要,但孩子學業成績差了,多少都會緊張。若家長對孩子學業成績期望較高,而偏偏孩子學習能力又相對不足時,又會引起一系列的焦慮。


家長常問:“叛逆”是正常的嗎?

家長常說的孩子叛逆,是指孩子們這個時期常做出一些不招大人喜歡的、出格的事。但“叛逆”只是大人們的說法而已。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思維能力的發展,可以通過假想與想象開始質疑一切。小到老師和父母的權威,大到政府,他們在現實世界中感到邏輯上的不一致和缺憾越來越多,他們就會變得更加迷惘,就越容易受挫,甚至會表現出叛逆性的憤怒。皮亞傑認為,這是他們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結果。所以是正常現象。


家長們常常不解:這個時期的孩子為什麼都太自我中心?

我說:這是形式運算帶給他們的顯著特點和痛苦經歷。在這個時期的孩子通常都會認為周圍的人都在關注他們的感受和行動,就像他們站在舞臺上一樣。心理學家把這稱為青少年的“假想觀念”。他們會認為自己獨一無二。慶幸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的發展,他們是會走出自我中心的。

很多時候,青春期孩子的問題都是發展階段中的一些正常現象,只是家長們沒有認識,沒有思想準備而緊張、焦慮、擔憂而已。

在兒童成為成人的過程中(青春期),孩子們經歷了從依賴他人到獨立、自主和成熟的過程;經歷了從家庭成員到成為同齡人的一員,並以成年的身份獨立於世的轉變歷程,這一歷程是急風暴雨式的,這個時期對孩子的一生髮展有著重大影響。

我是一名數學老師,請關注我的公眾號(老劉說數學),每日都會有學習技巧、經驗方法、勵志故事等!希望能夠幫助,那些渴望提高的同學。


教學課堂


小學和初中在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孩子們都面臨不同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學習壓力,以及自己的父母親在不同階段的關愛都有所不同。

凡是影響到孩子的根源都在家庭,最終的榜樣都是孩子們自己的家長,所以,在學習中家庭教育中學生的困惑就是家長的困惑。

比如孩子們在小學學習不錯,為啥一到初中學習很吃力壓力大了,這也是家長的困惑,又比如,在小學有些孩子不會和同學之間搞好關係,這也是家長比較困惑的,在小學不會搞好同學關係的往往升初中後也是關係搞得不好,久而久之會導致孩子自卑感,這也是家長的困惑。

小學的孩子們更多的是在作業壓力不大的情況下學習,反倒升初中孩子的叛逆期會出現,有些家長都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越來不聽話,其實,這也是孩子們的困惑,在家長不能和孩子友好溝通下,孩子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家長也就越來越困惑。

其實,只要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們才能天天向上,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是解決所有困惑的根本。


小瑩課堂


這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針對小學的來說,家長的困惑大致有這麼幾點。首先是孩子做作業磨蹭,精力不集中,一道題做半天,說了不理會,打了心痛!其二是,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家長被老師叫,說孩子在學校怎麼怎麼表現,家長要和老師怎麼怎麼配合,在家怎麼樣教育孩子,等等。

就初中孩子來說,正處在青春期,從心裡到生理都在慢慢的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小學時期的男孩和女孩之間的排斥到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吸引接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孩子正處在叛逆期,對任何事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同時,又有自己比較固執的觀點。經常表現為,與家長的交流明顯變少,不願與家長交流學習情況,對家長的囑託聽而不聞,我行我素等。

以上是個人觀點,希望對各位朋友有所幫助,能夠針對以上問題採取有效方式方法,把孩子培養成才。喜歡的請點贊加關注!


追夢伊人68257916


曾經,一個朋友對我說:“養娃娃是最大的風險投資”。仔細想想,還挺有道理的。孩子,從一顆嬌弱的嫩芽成長為參天大樹,這中間要經歷各種風吹、日曬、雨淋,我們家長的困惑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起伏變化。


小學時,

我們困惑,孩子太外向,多動,隨時隨地都停不下來!

我們困惑,孩子太內向,文靜,時時刻刻都安安靜靜!

我們困惑,孩子不愛學習,沉迷手機、電視,提到學習就無精打采!

我們困惑,孩子學習不用心,口算速度慢,計算總失誤,符號常看錯,拼音不會拼,作文不會寫……


中學時,

我們困惑,孩子還小,卻要求獨立,所有事都沉默在心,不再和父母交談!

我們困惑,孩子已大,卻還像只沒長翅膀的小鳥,事事依賴,不能成長!

我們困惑,孩子青春期已到,異性間朦朧的好感,看世界獨特的眼光,對人生不同的見解!

我們困惑,孩子無心學習,讓遊戲、小視頻佔據生活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