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及初中各年级家长常见的困惑有哪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孩子是多样的,家长的困惑亦是多样的。从学生成绩的角度来分,家长常见的困惑有以下几种:


一、来自成绩中下等学生家长的困惑。

这一类家长主要的困惑是自家的孩子怎么就这么差,而邻家的孩子为什么那么优秀。两者的差别是什么?这问题居然出在哪里?于是这类家长四处打听补课,目的是想孩子哪怕就上个普通高中。

二、来自成绩不上不下学生家长的困惑。

这一类孩子的表现一般都比较稳定,学科成绩相对均衡,这类家长郁闷的是自己孩子为什么没有出众的课。他们所担心的不是孩子成绩降,而是孩子成绩如何升。

三、来自成绩偏科学生家长的困惑。

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成绩偏科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文科特别好,偏偏数学差得要命,或者数学成绩所向披靡,偏偏英语拖了后腿。这好比瘸子参加赛跑,又怎么能跑快跑远呢?这类学生总是还保留着一点冲击重点高中的希望,于是家长拼命找人补课,想把孩子的弱项增强,这也就给了机构或部分老师可趁之机。

四、来自成绩优异学生家长的困惑。

没有是烦恼的,有时候拥有也是烦恼的。家有优等生的父母通常烦恼的不是孩子能不能上重点高中,而是孩子能不能上重点班。当孩子班级第一时,渴望着年级第一,当孩子年级第一时,渴望着镇第一,县第一。

五、来自成绩徒降学生家长的困惑。

经常有些孩子成绩一直很稳定,忽然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说明这类孩子的学习遇到了很大问题,但很难知道问题所在,让家长和老师甚是困惑。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既当了20多年班主任又教了20多年书的老师,我给家长的忠告是:

一、 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我们家长重点是设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来补差。

二、对于成绩中等或偏科的学生我们重点是提优,家长切勿盲目给孩子补课,我们要从激发兴趣、改进方法、提高效率三个方面入手。

三、对于优等生,家长切不可无限制的提出希望或设定目标,我们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缓解孩子的压力,让他们轻装上阵。

四、对于成绩陡降的孩子,我们首要的不是训斥,而是找出原因。他们所遇到的的问题不外乎早恋,沉迷网络游戏,家庭变故或者交友不慎误入歧途等,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方能拉孩子回头,让他们学习重新走上正轨。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如果你喜欢这篇回答,就随手关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将让我加倍努力。如果你有好的建议,请来评论区留言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长关心的事,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再到就业,中国孩子的独立性比较晚,什么事情都是家长一直操心管理着,家长一直为孩子提供着全身心的爱护。

从小学开始家长就关注孩子的在班里的学习情况,能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在学校有没有受到欺负,和同学相处的怎么样,都是让每位家长多担心的。我儿子上小学每天回来我都要问他,今天在学校做了那些事情,小饭桌吃的什么,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今天听懂了吗?晚上根据老师留的作业作业开始给还辅导做作业,做完作业先得检查一下做的对与错,然后在复习二天的功课。周末还得给孩子报几个素质类的教育班,英语和乐高机器人编程,领着孩子周末还得跑。孩子四年级了马上就要升初中了,这又开始规划初中去哪所学校上,准备开始报奥数,让孩子上个好初中。

初中的孩子我想也是一样,孩子虽然上初中独立性比小学强但是作为家长仍然的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特别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更得多家关注孩子的动向,多和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顺利通过叛逆期。孩子的功课哪门不好要及时给孩子报辅导班,帮助孩子把拉下的功课及时补起来。让孩子顺利考个好一点的高中。

上高中也一样家长也不能松懈,除正常和孩子保持沟通以外还得观察孩子是否早恋,如果发现早恋仍然的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不能因为早恋让孩子在身心健康上受到影响,同样功课哪门不行及时补,提早给孩子确立要大学目标,帮助孩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顺利考取好的大学,报考比较有前景的专业。

作为家长困惑就是孩子的成长、学习、就业等问题,不知道如何规划才是对。竞争是很大的所以家长都愿意付出很大心血与孩子共同成长。


普泽教育


一,期望值偏高带来的困惑。

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总是希望他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是要知道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所以有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要求的太高。毕竟我们最大的情况是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孩子娇生惯养带来的困惑。

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一两个孩子。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希望弥补我们小时候缺少的那一部分。但是过于娇生惯养,使小孩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前我们学校有一个小孩,上高中时候不知道怎么上上层的床,更不用说叠被子,洗衣服了。

三,孩子沉迷游戏带来的困惑。

孩子总是喜欢对生活以外的事情感兴趣。游戏网络是专业人员根据小孩的智力发展、思维习惯、成长轨迹设计的。所以小孩很容易沉迷其中。所以对于游戏合理的监督,合理的引导都会决定孩子往优秀发展。


四,孩子不懂人际关系,内向或者外向带来的困惑。

孩子的世界往往比较简单。而我们喜欢以成人的思想要求孩子。实际上内向外向的优缺点是对立的。我们没有必要刻意让孩子内向还外向。但是对于孩子处理人际关系啊,进行合理的引导。

五, 孩子叛逆心带来的困惑。

小孩总是叛逆的年龄。想按自己的观点。就像对一个错误的事情。你告诉他千百遍,不如他吃一次亏,影响深刻。所以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心。让孩子多经历才能成长快些。


六,孩子容易随众带来的困惑。

如果好朋友中有三个吸烟,孩子会不自觉的养成吸烟的。之前有一个学生跟着别人一起去打架,他只是去凑个人数。结果警察来抓的时候把他一起抓了进去。父母废了很大的劲,操了很大的心。


心中光教育


基本上在小学各个阶段,我们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阶段的时候,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作业习惯,中年级的时候随着孩子逐渐学习,以及他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基本上家长就不再管理了,但实际上,这一个阶段仍然需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到了高年级阶段,由于孩子的确一些行为习惯都已经定型了,所以家长对于孩子有时候也是非常无奈,他们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非要考取清华或者北大,只是要求孩子千万不要需要成坏孩子就可以了。

到了初中阶段很快面临着高中的升学,很多地方高中的升学压力非常大,家长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考上高中,能不能考取大学,这是一个关键点,因为高中阶段是从中考成绩来分化的,整个初中阶段所有的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绩,最关注的就是在某一个区域内的排名问题。

到了初中为什么不再关注孩子的其他方面呢?因为孩子长大了很多事情不再和家长沟通,家长都是一知半解的,甚至会自信的认为孩子在学校里面都比较好,而把一些孩子感情上的事情进行了忽略,因此在初中阶段家长的担心主要还是集中于成绩方面。

不过还是建议家长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应当加强和老师的沟通,最好是和班主任老师加强沟通,了解孩子的所有学习和心理,同时家长也应当学习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知识,避免在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冲突,造成孩子对于学习对于家庭的背叛。

我的建议就是这样,基本上就是交流和沟通。


宜城老师


小学及初中各年级家长常见的困惑有那些?小学及初中各年级家长常见的困惑有:



第一、学习方面的困惑:孩子刚上初一,小学还好,基本放养,成绩中上,现在计算总是出错,总是忘变负号,有什么好办法没有?.写拼音常出错,嘴里念的跟写出来的不一致, 这些情况一直到现在都比较严重;不喜欢看书;看书时不喜欢读出声音; 看书不仔细,读出声音时会发现她经常有多字少字或者念错字的情况。我让她用手指着字,一行行读,只有我强迫她时,她才这么做,当大人不在她身边时她就不能做到;喜欢做去读书馆看书的事情,但发现她只是喜欢在里面拿着书玩,不停地换书,或者边看书时边看身边的人,不能静下心来;口算速度慢,掰手指头算,每天坚持做口算题,但速度仍上不去,正确率也不是100%;单词记不住,同步听磁带,也会跟着学习进度默写单词,但总是今天会,明天忘;句型不能运用,同步学习时,也是按要求过关。但只要是几个单元混在一起时,就不会了;常见问题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磨蹭,时间拖得长;常见问题是文化课成绩波动大,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书写习惯不好等等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词语推断,区分能力差;数学开始学习分数,对孩子的理解能力是一个挑战等等……



第二、生活家庭方面的困惑:常见问题是孩子行为异常;孩子我行我素,不会听父母的话和父母的安排;常见问题是面对课程和知识量加大的问题和新生适应问题等等……



以上谈的是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希望家长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绍明伊文


可以这样说,教育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话题。

学到老,活到老。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大学,乃至于工作以后,生活之时,学习都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

而孩子的学习行为,最关心的,莫过于家长。

当孩子学习行为出现问题的时候,小学老师会这样想:

我就教育六年,家长教育一辈子。

初中老师老师会想:

我只教三年,家长教育一辈子。

确实如此,当孩子的学习行为出现问题时,老师急,家长更急。老师困惑,家长更困惑。

小学阶段,家长最为困惑的有以下几点:

1.孩子不够专注,边玩边学,容易分神。

2.做作业拖沓,像挤牙膏,家长催一下动一下。

3.爱哭,动不动就哭丧一张脸。

到了初中阶段,家长最为困惑的有以下加点:

1.沉迷电子产品,沉迷游戏。

2.早恋,陷入爱河不能自拔。

3.叛逆,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学阶段一样陪伴家长,反而喜欢摆脱家长的控制。

4.小学的时候,经常会说“老师说”,到了初中阶段,会说“同学说”。

那么,就这些现象而言,家长的困惑时可以理解的。

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相信这些现象都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其次,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不要等到初中之际,难以控制,才知道问题的严重。

最后,其实,不仅孩子在成长,家长也在成长。孩子在学习,家长也要学习。学习心理学,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并想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总而言之,孩子有问题并不可怕,家长困惑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家长急躁或者置之不理,都是不可取的行为。

只有多学习,多和老师交流,多和孩子交流,在交流中搭建沟通的桥梁。

最后,我们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孩子,孩子必定会健康成长,开心学习。

只有这样,家长自然就不会困惑了。


语文耕读



家长们常在担心孩子的“早恋”

当不少家长与我说起孩子的早恋时,我会首先祝贺家长:你的孩子已经发育正常。然后我会告诉他们,早与不早,不是谁说了算,是孩子身体的性激素说了算。我还会建议家长不用“恋”字,而是表述为自己的孩子对某一异性同学感兴趣、喜欢。这样焦虑感便会下降。


家长们常说孩子在这个时候把朋友看得比父母重要

当家长们这样说时,我会告诉他们:孩子其实是把家长看得最重要的,只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要确认“我是谁”,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归属感,从而认识自己。这时候,他们不再以老师、家长为权威,开始以同伴为榜样、为参照。所以他们把朋友看得很重要。


家长们常说这时期的孩子脾气变得差,很冲动

当家长们这样说孩子时,我告诉家长:这不是孩子有意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那是他们身体的激素水平的影响。进入青春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增加,反过来影响大脑,使神经活动兴奋性加强,形成兴奋过程与抑制的不平衡,兴奋过程占优势,这就是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并易于产生过激情绪和冲动的原因之一。在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使身体器官达到成人水平,但大脑前额皮层尚未发展成熟。而大脑前额皮层是掌握决策、分析、控制的,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易冲动、控制力较差。


家长们常问:这个时期孩子的想法为什么总与成人不一致?

我说:因为成年人对具体问题的思考主要靠以往的生活经验,青春期的孩子还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处在发展阶段,他们是凭当下社会生活经验独立思考问题。所以与成人不一致,这就是人们说的“代沟”。


还有的家长会问我:孩子为什么好像变得孤独了?

我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处在儿童与成人的边缘空间,与儿童和成人都拉开了距离,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因此孩子产生孤独感;另一个原因是涉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信念和人格与别人有差异,在人际交往上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共鸣,因而感到孤独。青春期的孤独感,一般是他们追求某种更高价值与精神需要而得不到理解时产生的,当他们人格成熟、确信自我观念后,就不会产生孤独感了。

家长常常不解,初中读书时还好好的,高中阶段成绩为什么就跟不上了?

我说:高中阶段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不上,不一定是孩子懒惰、贪玩,也许是孩子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初中的能力上。初中阶段的逻辑思维方式较多是依据实际生活经验,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学习时往往靠记忆为主的方式便可解决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而进入高中后,各门学科知识大大增加,而且要与科学知识和理论作为推理、判断的依据,属于“理论型”的逻辑思维为主,单靠背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成绩就有可能跟不上。当然,成绩还是个综合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考试心态等。

不少家长虽然口头上说成绩不重要,但孩子学业成绩差了,多少都会紧张。若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期望较高,而偏偏孩子学习能力又相对不足时,又会引起一系列的焦虑。


家长常问:“叛逆”是正常的吗?

家长常说的孩子叛逆,是指孩子们这个时期常做出一些不招大人喜欢的、出格的事。但“叛逆”只是大人们的说法而已。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假想与想象开始质疑一切。小到老师和父母的权威,大到政府,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感到逻辑上的不一致和缺憾越来越多,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迷惘,就越容易受挫,甚至会表现出叛逆性的愤怒。皮亚杰认为,这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结果。所以是正常现象。


家长们常常不解:这个时期的孩子为什么都太自我中心?

我说:这是形式运算带给他们的显著特点和痛苦经历。在这个时期的孩子通常都会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关注他们的感受和行动,就像他们站在舞台上一样。心理学家把这称为青少年的“假想观念”。他们会认为自己独一无二。庆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发展,他们是会走出自我中心的。

很多时候,青春期孩子的问题都是发展阶段中的一些正常现象,只是家长们没有认识,没有思想准备而紧张、焦虑、担忧而已。

在儿童成为成人的过程中(青春期),孩子们经历了从依赖他人到独立、自主和成熟的过程;经历了从家庭成员到成为同龄人的一员,并以成年的身份独立于世的转变历程,这一历程是急风暴雨式的,这个时期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请关注我的公众号(老刘说数学),每日都会有学习技巧、经验方法、励志故事等!希望能够帮助,那些渴望提高的同学。


教学课堂


小学和初中在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孩子们都面临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学习压力,以及自己的父母亲在不同阶段的关爱都有所不同。

凡是影响到孩子的根源都在家庭,最终的榜样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家长,所以,在学习中家庭教育中学生的困惑就是家长的困惑。

比如孩子们在小学学习不错,为啥一到初中学习很吃力压力大了,这也是家长的困惑,又比如,在小学有些孩子不会和同学之间搞好关系,这也是家长比较困惑的,在小学不会搞好同学关系的往往升初中后也是关系搞得不好,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自卑感,这也是家长的困惑。

小学的孩子们更多的是在作业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学习,反倒升初中孩子的叛逆期会出现,有些家长都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越来不听话,其实,这也是孩子们的困惑,在家长不能和孩子友好沟通下,孩子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家长也就越来越困惑。

其实,只要家长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解决所有困惑的根本。


小莹课堂


这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针对小学的来说,家长的困惑大致有这么几点。首先是孩子做作业磨蹭,精力不集中,一道题做半天,说了不理会,打了心痛!其二是,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家长被老师叫,说孩子在学校怎么怎么表现,家长要和老师怎么怎么配合,在家怎么样教育孩子,等等。

就初中孩子来说,正处在青春期,从心里到生理都在慢慢的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小学时期的男孩和女孩之间的排斥到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吸引接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在叛逆期,对任何事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有自己比较固执的观点。经常表现为,与家长的交流明显变少,不愿与家长交流学习情况,对家长的嘱托听而不闻,我行我素等。

以上是个人观点,希望对各位朋友有所帮助,能够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有效方式方法,把孩子培养成才。喜欢的请点赞加关注!


追梦伊人68257916


曾经,一个朋友对我说:“养娃娃是最大的风险投资”。仔细想想,还挺有道理的。孩子,从一颗娇弱的嫩芽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中间要经历各种风吹、日晒、雨淋,我们家长的困惑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起伏变化。


小学时,

我们困惑,孩子太外向,多动,随时随地都停不下来!

我们困惑,孩子太内向,文静,时时刻刻都安安静静!

我们困惑,孩子不爱学习,沉迷手机、电视,提到学习就无精打采!

我们困惑,孩子学习不用心,口算速度慢,计算总失误,符号常看错,拼音不会拼,作文不会写……


中学时,

我们困惑,孩子还小,却要求独立,所有事都沉默在心,不再和父母交谈!

我们困惑,孩子已大,却还像只没长翅膀的小鸟,事事依赖,不能成长!

我们困惑,孩子青春期已到,异性间朦胧的好感,看世界独特的眼光,对人生不同的见解!

我们困惑,孩子无心学习,让游戏、小视频占据生活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