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一的學生都說數學難,但是高考又說考140分不難?是怎麼回事?

A00Dizuo周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讀博士,當過8年高中生家教。

我寫過一本書《直擊高考漏洞》,書裡對如何提高數學及其他各個科目分數給出建議及方法,通過對歷年高考考試大綱的研究與解讀,得出高考數學出題規律與高考數學答題策略。如果你在學習中出現學習瓶頸,不知道如何突破,這本書或許能夠給你一些幫助。

如果有需要領取這本書的學生或者家長,私信:領書(是私信哈,不要評論,最近很多家長和學生評論說沒有得到資料,是因為你們沒有私信,一定要私信哈!)

我剛進入高中的時候,第一次數學考試成績只有90分,但是我高考當年,數學考了145分,所以,數學是很難,但是數學考取高分一點都不難。

為什麼會這樣說?

我通過對高考數學題的解析,其實80%的題考查的都是基礎的知識點,如果這些基礎知識點你能掌握,那麼你的數學一定可以達到120分。

基礎知識點的學習與掌握,就在於你每天的學習,對課本上例題的理解程度,課後習題的完成度。

如果你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很好,那是不是就不能拿高分?不一定!

高考數學有很多的答題規律與技巧,如果你能耐心分析完近幾年的高考數學真題,也能發現一些出題規律,能夠總結出高考數學考查的重點內容有哪些。

比如以文科數學為例:第一大題一般是三角函數的考查,如果你能把三角函數相關的公式都記憶清晰並靈活運用,這個分數就能拿到手。

很多學生對數學畏懼是因為數學做了很多題,但是成績不見提升,久而久之就認為數學很難,自己笨,不適合學習數學,但是數學有很多的規律。

我幫助過很多的學生,有的學生數學掌握得不是很紮實,但是用一些數學解題策略,比如交併集理論,運用在單選題中,就算這個知識點不懂,也能做出題來。

如果你有需要這些方法,私信:方法,評論是無法發送方法的哈,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北大博士教數學


高一覺著數學難的學生,高考能不能考高分?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高考一線的老師,我可以明確的說:能!下圖這是今年剛畢業的學生的高考成績,她的數學考了滿分。說實話,這一結果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因為從高一到高三,她的數學從來沒有考過滿分(高三數學經常考130+),甚至在高一階段,還遇到了數學學習困難。

那麼為什麼高一覺著數學難,而高三又能考滿分呢?我專門問了這位同學,得到以下認識,希望給數學學習困難的孩子提供借鑑:

一、為什麼高一會覺著難?

1、高一數學內容和初中差距大:初中數學側重記憶,記下概念定理公式之類的,學會應用就可以了,初中學A知識,就考A知識;而高中數學需要理解這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理解公式定理的推理過程,更注重對知識形成的理解和靈活運用,高中學A知識,很可能考B知識。所以,在高一開始,對於一些基礎的知識都不能很好理解,上課和做題自然會變得吃力。

2、高一數學進度快,基礎不紮實:高一數學課時少,進度快,一個學期學習2本教材,不會給你留下大量的做題時間,而高一學習科目多,9科的作業讓你應接不暇,很難保證數學的時間投入,沒有時間投入,數學知識就很難消化,連基礎的知識都記不住,更不要理解和運用了。

3、沒有提前預習:這位同學特別提到了預習,對,這對高中學習非常重要。在初中,預習就是你的作業之一,但是到了高中,沒有那麼多時間讓你預習,結果就會陷入惡性循環:不預習——上課聽不懂——作業做不完——沒有時間預習,這樣的惡性循環會直接影響上課聽講,上課都不知道老師講什麼,重點是什麼,怎麼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讓你去參加運動會跑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跑100米還是跑3000米,你能跑出好成績嗎?會不會把100米到成3000米的要求來跑了或者把3000米當成100米來跑了?

二、為什麼高考能考高分?

1、保持自信,堅持學習:這是最重要的,不要數學一差就懷疑自己,不要數學一差就找人輔導,更不要數學一差就不想學了。要有必勝的信心,上課聽不懂就要改變策略,加強預習;如果還聽不懂,就要多問,問老師,問同學,只要態度真,鐵柱也能磨成針。

2、堅持做、反覆做:高一數學就學了一大半了,高二數學就選完了,高三就是大量的做題了,一遍遍的複習,會彌補知識上的不足;一遍遍的做題,會提升解題能力和解題速度。我常常給學生說:學習就如同“和麵”,前面的學習就如同活成小面穗的過程,用力多,不見效,但是很重要,後面的複習就是使勁揉,越柔越勁道。

3、做題不核對,核對不總結,等於沒做:數學作業一定不要應付,應付除了抄作業這種明顯的行為外,還有就是不對答案訂正,訂正了不去歸納總結,不整理錯題本和筆記,整理了不去用,不會用等等,這在高一也許完全做到很難,但是不做肯定不行,只要重視了,就能做好。

4、高考的規律性有利於考高分:高考考查主幹知識,不會面面俱到;高考考常規題型,不會考偏題怪題,高考是集穩定性和創新性於一體的,如果能把常考的知識點和題型練熟,就可以保證一個不錯的分數,如果能夠吃透壓軸題,高分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總結了以上幾點,送給高一數學暫時遇到困難的“童鞋”們,不要把數學當“敵人”而試圖去戰勝它,而是當成“朋友”,經常見見面。數學真的很有趣,當你能夠享受解題給你帶來的樂趣時,你離數學高分也就不遠了。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按鈕,獲得更多信息!


贏在高三


這種事兒真的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比如我在頭條裡已經待了一年多了,這一年裡我見過很多很多的人會說:

“不需要上輔導班,我(我的孩子)就從來沒上過,然後年級第一(前茅)!”

“我(我家孩子)從來沒有補過課,最後考上了985、211”

“小學/初中數學很難!一定要抓緊、打好基礎,因為高中更難!”

“小學/初中數學很簡單!所以別太在乎,高中才有難度!”

……

一直以來人們往往只是站在自己的經歷來給別人分析別人的問題。這就比較麻煩了———因為人和人真的是不同的!

我是那種從小數學就一直很不錯的那種,很多時候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麼做,但是看完題之後我就知道應該這麼做!在我輔導我孩子的時候,這種情況我就發現了,有時候你會發現你必須得用多種方法才能讓孩子真正的理解,有時候孩子的一些想法超出了我們的預計……

總結之後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天賦。這裡的天賦不是一個廣義的“數學天賦”比如說就是有人天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等,我這裡是指數學學習過程中某個模塊孩子的理解力上存在的先天(或者後天培養)的優勢,比如幾何問題。

2、題目練習量以及對於知識點漏洞(比如錯題)的及時梳理等等。我認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保證一定量的練習是非常有必要的!總是有人反對題海戰術,但是隻要不是“無腦刷”,那麼題海戰術一定是有效果的!

3、學習習慣和方法。別的就不說了,只說一點就行了,比如時間管理!同樣的作業,不同的人需要的時間相差不大是正常的但是相差懸殊的話那麼一定是是跟習慣有關係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那些說高考考140分so easy的無非是兩撥人,一波是有真實力的,這類人在高一的時候,數學也好,聰明是真聰明,基礎打的也紮實。另一波就是連高中都沒讀過,也沒考上的。這也分兩批,一批是讀中專,在學校裡考了140的人,中專數學教材好像跟高中一樣,但是考試的試題難度相差甚遠,高一新生剛入學的去做中專數學期末考試卷很輕鬆。當然了,中專是沒資格參加高中生的普通高考的,他們大多數都是參加成人高考,難度就不一樣,有那種自己很牛叉的錯覺很正常!另一批就是初中畢業再也沒讀書了,那類人閒著沒事就喜歡胡吹,彷彿自己混成那樣是因為時運不濟!(有點扯跑題了!)

高一的時候數學還不算難,他們感覺難可能是因為基礎還沒打好就開始衝刺中難度題型。我的建議是因材施教,基礎差的,先打好基礎,不能還沒學會走就想學會跑學會飛,這個完全不現實。而且數學不好很可能會導致物理不好。尤其是幾何部分。空間幾何跟空間向量還是很easy的,越學越有意思。排列組合相比之下,顯得有點枯燥。當然了,那些喜歡玩推理的應該比較喜歡排列組合。

現在是才高一,而且半個學期還沒結束呢,時間有的是。


冠希Pro


我是志高教育鄧老師,長期從事高中數學教育工作。對此深有體會!高一新生會覺得數學比較難,其實到了高二高三不少人能考140以上,甚至滿分。這是為什麼呢?

1.剛進入高一,學的是集合,挺簡單的,所以很多人第一次月考,數學考分很高,但隨著學了後面的初等函數,他們就覺得不太適應,覺得高中數學比較難,考分也不理想,不少人只能考90分左右,能夠突破110的人並不多。

高中數學確實比初中數學難一些,很多學生沒有適應高中的數學學習!高中數學初等函數有嚴格的定義域限制,而初中呢,默認定義域是全體實數。高中的函數題要嚴格在定義域裡考察才行。

2.數學學習重在理解,學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數學思維,理解了以後真的就不是那麼難了。理解題目的意思和用意是最基本的,第一步的。

3.要掌握一些解體的方法和技巧,這些內容課本上是不會講的,課本內容很簡單,但往往考試的題目很靈活,有難度,不太好把握。

比如,(1)轉化法。把函數的零點問題轉化成兩個函數的交點問題;把方程的解的問題,轉化成函數的零點問題;

(2)數形結合法。高中的很多題目都需要畫圖分析,結合圖像進行分析,我們才能得到一個準確的結果!比如初等函數題和導數題。有時只需要畫一個草圖,有時需要結合座標軸畫一個精確的圖像,從而得到一個準確的結果。

(3)分類討論法。高中喜歡考察分段函數和帶絕對值的函數,這就需要分類討論。

還有在二次函數中,考察對稱軸和閉區間的位置關係,當對稱軸在區間左邊,右邊,中間時,進行討論,結果是不一樣的。

在導函數中,需要討論極值點和區間的關係,和二次函數類似,也要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在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中,要分a>1和1>a>0來討論,兩種情況下,單調性是不同的!

.…

4.在解題過程中有很多有趣的方法和解題套路,需要自己在訓練題目的過程中,積累!積累很重要,見多識廣,厚積薄發!重在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

5.有時間的話,要多做題,做好題,才能提高解題速度和計算能力,才有可能考高分啊!我以前高三時,大量刷題,做金考卷,一本又一本,做題速度和效率明顯提升,考過4次滿分!

我的一個學生按照我的這個思路來學習高中數學,做完了我這裡我編寫的10多本資料,數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90多分提高到了142分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最近幾次數學考試,分數一直在130以上!





高中數學鄧老師


作為一名高中數學老師,帶過不少學生,真的發現數學這門學科還是跟天賦有很大關係的,或許會有人噴我,說什麼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嗯,這樣的話那我就承認我無能好了🙄🙄

雖然說跟天賦有很大關係,但是很多考一百分以下的,真的跟努力程度有關,綜合來說基本上是一百二以上的數學天賦會好些,而一百分二以下的真的是還不夠努力,或者是在學習方法上還欠缺些。高中數學不是說懂了知識點就可以了,考試考查的是計算能力,獨立思考知識運用能力。

如果成績在五十分以下,不用懷疑,百分之九十九是沒下功夫!實際上,高中數學考試把基礎學紮實了,考一百分很容易,當然,這個前提是計算要過關,簡單加減乘除都頻繁出錯那就回去先練好計算再說!高中數學說起來內容很多,八九本書,實際上把握住必要的基礎知識,勤練題,勤總結歸納,考試的題型就那麼幾種,在高三的時候一定要總結歸納,成績一定不會差,因為高考出題的範圍就在那,能出的題型就那麼多,應付考試遠比真正鑽研學習要容易得多!


好愛學習


筆者高一數學很差只能考80分,高考卻能考130分,這其中的確有門道。高中數學雖然簡單,但是高考數學卻越來越簡單。相較於日常考試,高考數學考得更加基礎和套路化,難度低於平常,所以,吃透數學課本掌握基礎知識、吃透歷年真題掌握高考套路,肯定能拿高分、入名校。

1.高考比日常考得更加基礎,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課本

高考看似簡單,其實是考得比較基礎。

如何掌握基礎知識?那就是利用好課本,以不變應萬變。

一方面是利用好數學課本上的例題,把例題反覆琢磨,把步驟、方法全部掌握,要做到可以倒背如流、一字不差地默寫下來。

另一方面就是通過課後題反覆練習,不要浪費每道課後題。這些題目都是根據例題出的題目,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幫你強化基礎知識。


2.高考是有套路的,掌握好歷年真題可以幫你迅速熟悉套路

高考是有套路的,題型相對比較固定。

如何掌握高考的套路?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一定要利用好。

利用高考真題,可以從最簡單的做起,在一道題一道題中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對於高考真題,儘量一套一套做,一次能夠做完一整套卷子、做到最後一道題,這樣對掌握考試節奏非常有幫助。如果你能把每一年的高考真題都能從頭做到尾,第二次讓你做的時候可以做滿分,就很厲害了。

對於高考真題中做錯的題目,一定要重視,有一些題,可能做好多次都會再錯,這樣的就一定要重視,不要輕易放過。

如果你能做到,高考之前能把近五年的真題全文默寫下來,再做絕對不會出錯,你高考一定可以拿高分。


3.高考數學比較簡單,但是一定不能輕敵,有的時候反而越是簡單的題目越是容易丟分

考試的時候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越是簡單的題目,反而越是容易拉開分差;越是難的題目,大家分數都比較低,反而不容易拉開分差。

為何高考容易丟分?因為題目相對簡單,簡單了大家就反而容易輕敵,忽略一些簡單的算術步驟,這樣反而會讓大家丟分。

其實,高考的基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在簡單的題目中。越是基礎好的學生,簡單的題目反而不容易出錯。

所以,高考要想拿高分,就一定不能一味追求拿下偏、難、怪的題目,而忽略簡單的題目。

追夢不易,祝願每位用心複習的人,都能考入名校,追求更好的人生。


考研東住佛小仙女


初高中數學之間有一個巨大的臺階

高中數學相較於初中數學來講,無論是難度還是知識量都上了一個臺階.整個高一的知識量與整個初中數學的知識量還要多.同時高中很多知識與初中的脫節的,很多內容在初中不講或者講得不深,到了高中卻需要經常用到,例如立方差、立方和公式、因式分解等.這樣就導致了很多同學一入高一就覺得,哇高中數學怎麼這麼難.

高考140還是有難度的,滿分更是隻能隨緣

高三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對於能夠適應的學生來講,也就完全能夠適應高中數學,也在三年時間內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解題技巧.同時,經過一輪複習大量的刷題,可以說是對高考數學的內容相當熟悉了.若是高考數學簡單,那學生們能考140分的機會就大大增加,就如2018年的全國高考數學卷,確實很多同學都是140以上的,少數同學可以達到150分,也就是滿分.

至於同學們說得140分甚至滿分不難的話,確實有點假了.無論試卷多麼簡單,想考到140分甚至滿分還是有相當難度的.首先,高考題目中總會有一個壓軸題,2018年高考簡單吧,但壓軸題還是有相當難度的,想拿滿分確實非常難.再者,試卷難度再增加一點,區分度就會更加明顯,想拿滿分確實需要非常強的基礎,而且都沒有十足的把握,真的要看臨場發揮了.


學霸數學


高一的學生覺得數學難,是因為高中數學跟初中數學有很大的區別

剛剛升入高中的同學,如果還用初中的思維來學習數學,會覺得很吃力,所以會覺得難。

我記得高一的數學學的是函數,很多函數關係會讓人頭疼,所以就會覺得很難;

另外高一的科目比較多,大家的精力有限,所以放在每個科目上的時間就會少。

而高考的數學,如果你做過大量的高考真題,你會發現高考真題有其固定的模式,比如固定的每一題考察的是函數有關的知識,哪一題考察的是排列組合有關的知識等等,在你的數學基礎還行,大量刷題的過程中,你通過總結就會總結出一套做法,這樣也會無形中幫你提分很多。

但是刷題的過程是要基於你掌握基礎知識,而且刷題的過程中要善於去總結。


師兄說教育


說高一數學難的是因為大多數學生從初中升到高中很不適應所接觸的知識,高一剛學的是什麼,初等函數,但我們初中對於函數的認知還是二次函數等比較簡單的知識,所以許多同學高一對於數學還是會覺得比較難的。

高考為什麼會覺得140多甚至滿分都說不難,這也可以理解適應難度,其實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平時做的題都是要比高考的真題要難得多的,對於知識熟練掌握程度高,而且試題變簡單後肯定會覺得高考數學並不難。另外,熟能生巧相信大家都懂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