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明確告知原民辦代課教師問題是第二大社會問題,這個問題會淡出人們的視野嗎?

總漁


還不至於吧,你所說的官方應該指的是教育部門吧,至少在其他行業還沒有聽說民辦代課教師問題是社會第二大問題這個說法。

代課教師是指在公立學校中沒有事業編制的臨時教師。1984年底以前他們被稱為民辦教師,在此前從教的臨時教師基本被轉正或清退。1985年開始,教育部為提高基礎教育的師資質量,在全國一刀切不允許再出現民辦教師。但不少偏遠貧困山區因財政困難而招不到公辦老師或公辦老師不願去,這些空缺仍需臨時教師來填補,他們轉而被稱為“代課教師”。
據報道,西部地區代課教師約佔教師總數的20%。代課教師也集中在那些公辦教師不願意去的偏遠地區,通常是那些“一個老師,一所學校的”。他們的工資不可以超過在編教師1/3,但獲得的報酬卻僅僅是在編教師的1/3不到。

這個問題是社會發展中歷史遺留下的問題,處理起來也相當麻煩,畢竟民辦代課老師代課時間長短不一,因數量龐大,從新劃入編制內地方財政難以支撐且民辦代課教師目前多到了退休年齡,即使能劃入編制內也只是領錢不幹活而已,但考慮到這個群體的付出,適當的給予補償還是可以的,但眾口難調,部分民辦代課老師藉此謀求更大利益,或者說要求平等對待,便有些獅子大開口不切合實際了。

要問這樣的群體多嗎,答案是肯定的,各行各業都有類似的問題,只是群體大小而已,但不論怎樣,隨著民辦代課教師這批人逐漸老去,這個問題終究會淡出人們的視野,到那時社會發展更加正規,人民福利待遇會更高,更不會存在民辦代課教師這個特殊群體。


心情保溫杯


我的堂姐和表姐,剛好代表兩種不同境遇的民辦教師,堂姐當年沒有被辭退,後來轉正成了公辦教師,現在每月將近6000元退休金,在農村老家過著富足的生活。表姐當年因為出嫁鄰村被辭退了,現在每月拿著每一教齡10元一共每月80元的補助,真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我們現在所說的原民辦教師問題,說的就是表姐這樣的民辦教師,當年被辭退的民辦教師。那時候的制度很不完善,表姐說,當年她比堂姐的業務要強得多。堂姐也說,表姐是高中畢業,自己是初中畢業,確實比自己牛。

但是,再牛也不行,因為嫁到鄰村了,就被辭退了,現在說起來就是笑談的事,在那時候卻是真實的存在。筆者所在地區,對民辦教師辭退的方法是通過考試來決定的,可惜,表姐失去了考試的資格,沒機會參加考試。

像表姐這樣當年被辭退的民辦教師很多,當時對這些人,並沒有落實補償政策,雖然文件裡有著明確的規定,那時候信息閉塞,沒有人知道政策是什麼樣的。

時序轉到新世紀後,這些被辭退的民師才開始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然後國家著手解決這部分民師問題,基本解決方案就是按照從事民辦教師的時間,每一教齡若干元,全國各地標準不同,從8--20元,最多的就是20元。

民辦教師問題,是遺留的歷史問題。民辦教師作為我國教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曾經撐起我國農村教育的半壁江山,對於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功不可沒。

這些被辭退的民辦教師問題,由於歷史的原因,當時並沒有解決好,當時經濟條件,也很難解決好。如今,改革開放已經四十年了,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完全有條件解決民辦教師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非常希望政府從實際出發,切實解決民辦教師老有所養問題,讓表姐這樣的民辦教師,不受貧困困擾,安度晚年!


當代師說


炒作這一話題現實意義有多大,提問者自然清楚,為什麼還要炒,為的是仍有一個群體可以響應。

我從讀書到工作成為一名師範畢業的國家正式教師,接觸過太多的民辦教師。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學校遍地開花,教師多數由村裡(當時叫大隊)安排,生產隊記工分,縣財政有一定生活補貼。由於相對出集體工要輕鬆點且每月還有十幾元生活補貼,當時一個工時價值低的就0.2元,民辦教師是很有吸引力的。我讀書那陣,隊裡兩派鬥爭厲害,哪派上臺就用哪派的人做教師。教師素質自然大打折扣。至到1982年我參加教育工作,每所村校都難保證配備一名正式國家教師。這時已經分田到戶,民辦教師也已基本確定身份固定下來,主管部門開始著手對他們進行學歷培訓。工資與公辦教師同工同酬,由鄉鎮財政和縣財政各負一半。

我的民師老師和民師同事大都修成“正果”成為正式國家教師,甚至現在鄉村學校多數校長出自當初的民師。中途下車的有幾類:一是任期不長,上下都來自村裡(當時叫大隊)幹部。二是自己放棄走了“歧途”,比如回村裡當村幹,鄉鎮招臨時幹部期望轉正卻兩頭落空。三是計劃生育超生或其他錯誤被開除。

至1987年所有代課教師進行了一次身份確認,順帶說一下1987年前的代課教師每月28元相當於中專見習期工作,有兩年連續代課經歷的可參加轉民師考試。以後民師隊伍再沒進行過大規模的擴充。

民師的概念消失於1997年,這之前通過“師範院校內招一批、直接轉正一批、整頓下放一批”三個途徑化解。直接轉正的一般考慮教齡長短職稱高低戶口性質,而整頓下放的主要是計劃生育工作紀律和生活作風。

瞭解了這一歷程,我們真的認為“民師的歷史問題”不知是什麼問題。這是歷史的產物,隨歷史的發展而各自演繹著人生。我們不能磨滅每一個民師為教育所做的奉獻,但我們知道,有民師的時代就是一個講奉獻的時代。好多的幹部工人喊“下放”就下放了而且有些再沒恢復過工作或落實過補償。我的鄰居在縣鐵廠工作有4年鄉辦企業15年村園藝場也是十數年,按現在的法律,這些單位都有法人資質的應該給他購養老保險,他或多或少有退休金吧。但因為他的農民身份,他什麼也沒有。相比,原民辦教師不管任教時間長短退出這隊伍理由區別都有一定的補貼,應該知足。


楚天959


這個問題絕對不會淡出人們的視野。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以前的那些民辦代課教師,現在差不多已經五六十歲了,甚至有的已經六七十多歲了。但是在偏遠的鄉鎮學校,仍然存在一些民辦代課教師,這部分教師確實是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裡就有好幾個民辦代課教師,這些老師當時工資並不高,他們是邊從事農業邊教學,因為靠這份工作根本無法養活自己的家。雖然他們的學歷並不高,但是他們的教學經驗豐富,在教育教學方面他們還是有自己的方法的,記得當時帶我的一個代課老師,他對待工作特別努力,特別認真,再一次全鎮統考中,我們班三十幾個學生,前二十幾名就有十幾個,而且全鎮前5名我們班就有三個,所以說他們的實力是被我們認可的。

有一次回家幫父母下地幹活,在地頭的時候看到他騎自行車經過,我上前打招呼,他竟然一一口就叫出了我的名字,而且臉上洋溢的那種笑容是自豪的,是欣慰的,簡單的聊了幾句,他便匆匆的走了,現在看起來,真的是歲月不饒人呢,他老了。

當然現在一些學校仍然存在民辦教師,因為在偏僻的鄉鎮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只能靠這些民辦教師來維持學校的運轉,而且這部分教師也是非常努力,非常認真,非常有責任心。他們的成績甚至超過了一些公辦教師,當然他們的工資並不高,在我們鄉鎮這些民辦代課教師他們每個月的工資是1000塊錢。工資雖低,但是責任心特別強。

所以說原民辦代課教師雖然年齡逐漸變大,但是他們已經活在了許多人的心目中,很多人都不會忘記曾經上小學的時候,自己遇到過幾個特別負責的民辦代課教師。


饕餮視聽


我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民辦代課教師的問題逐漸解決,民辦代課教師問題會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在我們家裡有兩個這樣的例子,一個是我的表姐,表姐今年六十多歲了,從年輕開始就是民辦教師,教學能力強,教學質量高。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民辦教師轉正,成為一名在編小學老師。現在退休在家,對比當地的生活水平,工資的收入還不錯,是村裡人人羨慕的對象。



我自己的親姐姐,初中畢業,在初中時學習成績優異,因為本鄉鎮沒有高中,要到很遠的地方上學,學校上晚自習,但是沒有宿舍需要走讀,沒有辦法輟學在家。姐姐結婚後,在村裡當了一名小學老師,對工作認真負責,每次鄉鎮考試,班級成績都是名列前茅。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清退代課老師,姐姐失去了教師工作。


前些年,有關部門統計當年的代課教師任教年限,退休以後有一定的經濟補助。姐姐和當時的代課老師都很開心,他們對工資待遇沒有太高的要求,也沒有計較自己的得與失,至少我看到的他們是這樣的。

通過看其他同行的回答,好像現在有的地方還存在代課教師,有的地方的原代課教師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我想這部分老師的問題不會拖得太久,很快就能得到解決。民辦代課教師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民辦代課教師的問題會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楝樹下成長


非常感謝《今日頭條》給民辦教師依法維權的平臺!

在舉國歡慶2019年春節的時候,在大年三十和除夕夜燃放鞭炮和禮花的時候,在人們為神佛上香上供的時候,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1978年以前,我是小隊政治隊長,縣勞模,填了“黨的積極分子考察登記表”,事蹟上過省電臺。

小平同志復出後,首先抓教育……當時家鄉學校一片混亂――全縣倒教第一……村鎮決定通過文化考試招收民師,我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了,辭官當民師23年。雖然我是畢業班主任、大隊鋪導員、學術論文獲省市縣獎,但是受害於2000年下崗了。

我相信黨是正確的,更相信“善有善報”。現在的我身體健康,在《今日頭條》認證為“教師資格證持有者”和“文化領域創作者”……

惡人在民師晉高級教師、評定先進、入黨、提幹和民師轉正中害了我……雖然惡人未落馬,但是老天和閻王爺合計後把他懲罰到“十八層地獄”了……


gzj6068


筆者是一名鄉村教師,我來談一下我身邊的原民辦代課教師問題。他們大多已經退休,很多原民辦代課教師在一線教師崗位工作十多年,二十多年,甚至有的工作了三十多年。他們大都有教師資格證,少部分“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

這些原民辦代課教師很多都是在一線教師崗位工作了大半輩子,直到被辭退。現在“退休”了,也尚未得到有效的妥善安置。最近幾年有了一個原民辦代課教師“退休”補貼。說是退休不過還是和真正的退休是不一樣的。領取的不是退休金,而是教育補貼金。具體補貼標準是這樣的,工作滿10年的原民辦代課教師每個月可以領取100元生活補貼,工作滿20年的原民辦代課教師每個月可以領取200元生活補貼,依次類推。也就是說代課一年,每個月有10元的生活補貼。就算從18歲開始工作一直到退休(男子60退休),也不過才工作42年,只能領到420元的生活補貼。

400多元的生活補貼在我們這裡基本上可以勉強維持日常的生活開支。可是這樣體現了政府部門對原民辦代課教師的一點關愛之情。幾年前,這些在為教育事業奮鬥了一輩子的原民辦代課教師可是沒有任何的生活補助的。

我的小學老師,班主任胡老師是原民辦代課教師,在2000年的時候轉成了公辦教師。當時有一少部分符合標準的民辦教師轉成了公辦教師。享受到了和公辦教師同等的待遇,可是有一部分不符合條件,沒有轉成公辦教師。

這些原民辦教師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各省各市都有大量的原民辦教師,至今已經年過花甲,可是他們的養老問題,不能有效徹底的改善。也許會隨著這些老同志漸漸老去,被人們淡忘。曾經的原民辦代課,現在過得怎麼樣?每個月少量補助辛苦度日!他們不應該別忘記,他們需要被關注、被關心,需要老有所養!


一師者


時間會沖淡一切!況且老民師基本上都已經50歲以上了,隨年齡的增長,時間的推移,人數的減少,這些人對現狀的逐漸接受,這個問題在他們心裡雖然一直是個梗,但終會但出人們視野!

代課民師曾經是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主力軍,艱難地撐起了農村教育的一片天空,可以說沒有民辦教師就沒有農村教育的血脈傳承。民辦教師功不可沒!

再說說民辦教師的結局吧!

各地情況不同,以我們這裡為例。民辦教師可分為登記在冊的和不在冊的,並且經過幾次整頓,在冊民師歷史上有過很多次的民師選招,經過民師選招的轉為正式教師。在冊的之所以沒有轉,有些是中間中斷放棄的,有耐不住清貧的……,不在冊的基本上沒有轉正的機會。

2013年,國家對於老民師給予認定機會,認定程序和審查都沒有搞得太嚴,認定後等60歲以後給予補助,每年任教經歷每月給10元,雖說微不足道,不足以體現他們的貢獻,官方草草給了一個說法。

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基本上算是畫上了句號,民師問題慢慢的也將淡出人們的視野。

———————————————

鄭重聲明:我是一介草民,每一個月代課經歷10元是官方政策,我連參與討論的機會都沒有,我知道這很少,不夠一句話錢,也與大家做出的貢獻不符,但這是事實,我說出來有些人把矛頭對準我,彷彿是我定的政策,抬舉我了。


教苑


既然“官方明確告知原民辦教師問題是第二大社會問題”,那麼這個問題就不應該淡出人們的視野。

原民辦教師嚴格地說就是1984年底以後任教的,是被“劃定”計劃在外,於2003年後季是所謂的“政策清退”的民辦教師。當然也包括在計劃內因個人或其他原因沒有“民轉公”的“老民教”。實際上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據資料顯示全國清退的民辦教師高達44.8萬人。

這些被清退的原民辦教師都有數年,甚至一、二十年的教齡。他們在崗時因為是“非在編人員”,並沒有納入城鎮居民或企業養老和醫療保險體系;離崗後完全就是隻教過書的農民,由於在校時間長,錯失了創業的機會,只能到處打工掙錢,畢竟家裡虧空太多,還是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還欠下一屁股的債務。太多的人仍是村裡的貧困戶。

他們並沒有享受離崗退養的待遇,也沒有得到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如今他們都到了奔六的年齡,有的已過古稀之年,已經完全沒有了經濟來源,每月僅靠每年教齡的8元、10元、20元養老補助而養老,生活得不到根本保障。

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應該將原民辦教師的問題停留在杯水車薪的補助上,可以採取切實有效而及時的措施來解決:

一是落實離崗退養制度,是他們享受“教師”應得的待遇;二是補發經濟補償金,納入且按比例繳納社會保險金,享受“社保”政策;三是按我國經濟發水平和公辦教師工資漲幅比例,將教齡津貼提高至最少200元,並像青海、廣東省那樣增發生活補助費;四是實行政策傾斜,將原民辦教師做為低保和貧困戶扶助對象。

原民辦教師都是為我國農村教育奉獻出青春年華的“功臣”,歷史不應該忘記他們。他們都到了等不起的年齡了,讓他們在有生之年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這也是對他們曾經工作的肯定。


為生活而提神


網友們的千呼萬喚正是所有被辭退民代教師最急切的哀鳴,最渴盼的期望。國家、社會不應該忘記民代教師為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付出了寶貴的青春熱血和激情,有的甚至付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是民代教師們為國家、社會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且非常巨大的歷史功績。如果忘掉民代教師們的這一巨大功績,則會是忘掉了他的先人或祖宗。現在國家富強了,所有人在2020年將會摘掉貧窮的帽子,國家已具備解決民辦教師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的經濟實力,望國家和各級政府切實擔當起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的責任,給民代教師們一個公平公正的交代。讓民代教師們的這一民生問題不要久拖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