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過年走親戚都帶上小孩一起,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都不帶小孩子去親戚家拜年了?

建行漸遠


小時候家裡住的還是那種老式的土房子,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富裕,平日裡能吃飽飯已經算是比較不錯的事情了。所以那個時候最令我開心的事情便是過春節串門走親戚,那是因為春節走親戚不僅僅能夠吃飽飯而且還有很多的糖果可以吃。




以前的糖果樣式並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家裡人自制的,我們用玉米和油果混在一起熬製油糖,然後等油糖晾乾了之後拿來炒米泡那味道簡直是妙不可言。這麼多年過去了偶爾走在街上看見那些手工炒米泡的商販,我都要停下來久久的觀望,看著他那熟練的手法我不時的會回憶起童年的美好時光,嘴角微微的揚起會心的笑,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是不是有點傻。

以前農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都要帶上小孩,但是為什麼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帶小孩去親戚家拜年呢?



第一點:春節串門走親戚對於小孩子來說並不是很安全。眾所周知小孩子天生就有著一顆非常好奇的心,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他覺得好玩有趣都要過去碰碰看看。正月裡串門走親戚的人或車都特別的多,偶爾家長一不注意孩子哪裡磕著或是碰著可不是一件鬧著玩的事情。

第二點: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步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很多時候過年串門走親戚彷彿就如同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大家為了趕時間一個上午都要跑三四家甚至是四五家的親戚朋友。每次上門被問到大過年的又不是很忙為什麼都不留在這裡吃飯呢?此時大家就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樣,他們都異口同聲的回答家裡還有事這兩天根本就忙不過來。所以像這種情況帶上小孩不免會非常的麻煩。


第三點:現在人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家裡也從來都不缺吃的不缺穿的,所以過年串門走親戚小孩子還是待在家裡比較好。首先在家裡吃飯非常的規律而且不會亂吃一些其它的零食,小孩子他自己並不知道什麼,只要有零食那絕對不吃飯,這無形中留給我們大人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煩與困擾。


職業農民小強的故事


先說一下今年自己的經歷,婆家附近有個老公大伯的孫子年前結婚。這是前提。兩家關係不錯,每年初一都去他家拜年,他家倆孩子,最小的十六歲,我家也倆大的十歲,小的四歲,最近幾年是屬於錢換錢的狀態,你給我娃一百,我也給你娃一百。今年,他家新媳婦第一年過年,按我們這兒的規矩,新媳婦去走親戚拜年是要給新媳婦壓歲錢的,但新媳婦並沒有去我家,去我婆婆家,婆婆也是給了壓歲錢的。這是前話。在我們一家四口按往年的習慣去大伯家拜年時,微妙的情形出現了,之前都是他家人熱情的在一樓等著我們的到來,今年全家都在二樓,上樓後氣氛略顯尷尬,嫂子給我家發了紅包,我礙於情面分別給新媳婦和他家二女兒分別發了一百的壓歲錢,回家一看我家孩子的紅包是五十。從數字上看到些親戚微妙的小心思,自己並不是很在意錢的人,但是自己還是覺得下次肯定不會帶孩子去了。本來是圖趁過年跟難得見面的親戚促進下感情,結果因為壓歲錢的問題被藏了小心思,實在沒意思。帶著孩子去本來就心疼孩子回去受罪:路遠孩子暈車,回去後天冷孩子易生病。經過今年我決定還是不帶孩子去了,自己不缺這錢,也不想親戚因為壓歲錢尷尬,更不想孩子受罪,真正感情好的親戚也不會因此計較的。


趕著勒勒車1


過去農農村過年走親戚都帶上小孩子一起,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都不帶小孩子去親戚家拜年了?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的時候去親戚家拜年,既有壓歲錢收,還能跟著親戚家的哥哥姐姐一起玩。但是最近幾年,很多人在走親戚的時候都不喜歡帶小孩子去,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一,現在兒童娛樂設施太多。記得小時候一到了寒假暑假,除了在家吃口飯以外,其餘的時間都是在外面瘋跑,夏天曬的黢黑,冬天凍的手腳生瘡。現在不僅是縣城小孩子玩耍的地方太多,每家每戶除了電視以外,手機電腦應有盡有,即使不跟著大人一起走親戚小孩子們在家裡也有玩的地方,所以很多大人都會將孩子留在家裡玩自己走親戚。



原因二,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高,不用像以前一樣走親戚時改善生活。記得以前家裡除了在來親戚的時候能買肉以外,就剩下過年過節,所以小時候特別希望家裡來親戚或者起走親戚,最近幾年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平時豬肉牛肉不斷,再也不像以前一樣靠走親戚來吃肉改善生活了。


原因三,小孩子太鬧,影響大人交流。現在因為大家平時都忙著上班,只有過年這幾天能走親戚來溝通感情,但是帶著孩子走親戚的話,小孩子吵著大人沒辦法說事情,玩一會就鬧著走,實屬讓大人心煩,所以很多大人乾脆不帶孩子自己想待到幾點就待到幾點再回家。

個人覺得還是帶小孩子走親戚比較好,一是小孩子在一起玩鬧更加熱鬧,更像過年,二是現在獨生子女太多,和親戚家孩子見得少,彼此就很生疏,如果經常見面的話就會覺得關係特別近,互相便有個照應。你們覺得呢?


小馬話三農


過去農村人們過年,家裡孩子也多,熱鬧,大年初二走親戚,路上都會看到,一家幾口,帶著孩子,一塊去拜年,我小時候初二,吃完早飯,媽媽收拾完禮品,我和姐姐媽媽爸爸,一家四口就上舅舅家,那會外婆還在世,外公去世的早,已經記不清了,老早表哥表弟表妹們都在大舅家了,大家能聚一塊,雖然那時候沒有太多娛樂項目,跟別說手機,網吧,等等,有說有笑,表哥帶著我們幾個表弟,在外面放炮,那時候已經覺得很開心高興。


幾個姨幫忙給外婆做飯,一大桌子菜,快到中午吃飯點,大家圍坐一桌,我們孫子輩,開始向外婆跪拜磕頭,拜年,那時外婆已經快七十了,外婆是地道樸實得農家女,一輩子受苦,晚年能看到我們這些孫子外孫,心裡高興,雖然那時壓歲錢很少,就一毛五毛最多一塊,不像現在紅包五十一百等等,無論多少大家開心主要。

現在社會發展,國家計劃生育提倡,少生孩子多致富,我是一名八零後,家裡就一個孩子,現在基本每家都差不多,一個兩,不像以前五六個,人口數量比過去少,過年拜年,紅包比得比誰多,一家一個孩子,去別人家碰上兩個三個,不給紅包不好意思,起碼紅包就得三個一百,乾脆就不帶。還有就是選擇年輕人工作忙,帶著孩子路上也嫌麻煩,路上車多不安全。去了送完禮就走不停留。



過年拜年就是拉近親戚親情距離,帶不帶孩子在於自己,願意帶著也好,高高興興一家人,長輩們看見孩子也開心,一輩輩後繼有人。


西府農人


過去農村過年走親戚會帶上小孩一路,為啥現在的年輕人都願意帶著小孩子去走親戚了

走親戚,從前至今都在流傳,也是一個比較注重的禮節,每到大年初二開始,馬路上的行人來來往往,幾乎都是走親戚,去七大姑八大姨家,擱在以前去親戚家,帶著小孩是常事,但是現在卻很少帶小孩了



紅包成了大人之間的一種話柄

小的時候,去親戚都會帶上小孩,為啥呢,那時候家庭情況都不是很好,小孩之間互萬也比較少,因為那時每個小孩有自己的小玩具也比較少,在一起玩也少,走親戚就帶著去了。一般在18週歲前都是要給紅包的,不管10塊,20塊都有,那時候的紅包是少點,和現在的條件是有差距的。

但是現在條件好了,交通也發達了,反而去親戚家帶小孩卻少了。農村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一般不想輕易佔別人便宜。為啥這麼說,你帶著個小孩去親戚家,親戚就得給小孩包個紅包,不包吧,心裡總會念叨。不管怎樣,雙方心裡都會有點不愉快,你認為這樣好嗎

昨天去舅舅家,和家裡弟弟兩個人帶了點禮品,去拜個年,吃個飯,和舅舅們坐下來一起聊聊天,這種氣氛反而比起小時候那種氣氛更加親密了,沒有小時候那種帶有“利益”性的氛圍了,這樣更加好。



孩子之間會因為小事吵架

過年期間的熱鬧多都是小孩之間的熱鬧,你帶個小孩,他帶個小孩,孩子之間的氣氛就起來了,但是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無論是過年還是平時,有可能為一個小玩具或者零食都會引起吵架或者哭鬧,這樣反而覺得不帶小孩更好。



從小讓孩子對親戚間有情感

可選擇性的走親戚帶小孩,為啥這麼說,說個笑話,家裡有個親戚,家裡一個男孩,從小在外地打工,一直把孩子帶在身邊,但是幾乎沒有回來過,孩子都快要成家了,家裡的親戚居然不認識,直到結婚那天還要家裡人一個個給介紹,這就是為啥說讓孩子從小對親戚有情感

總之,帶小孩走親戚,可以適當的帶小孩走,有選擇性的帶小孩走親戚,你覺得呢


農村身邊事


最主要的是有一批媽媽會害怕,很多時候只有養了孩子的人才會真正理解那個兩歲多討人嫌的年齡,帶親戚家萬一犯錯你管不管?爺爺奶奶輩的疼孩子,捨不得孩子哭,叔叔阿姨輩的不說孩子(雖然網上好多人都會說看到熊孩子打一頓打父母一頓,但是現實中大家還是很溫柔的,真的打的很少但是他們心理多憋屈?),然後爸爸媽媽如果說孩子了他在親戚家裡哇哇大哭晦氣麼?吵麼?不說還笑嘻嘻的怎麼管孩子?那麼這時候作為一個有自知之明的父母會怎麼選擇呢,我會選擇寧可不帶過去,等幼兒園中班了講道理懂事了再帶出去玩,又懂禮貌又乖巧才是受人歡迎的,也是最能調節氣氛的。然後同時如果路程遠了,打車不方便坐公共交通孩子也是一個隱患,誰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可是他們又不是機器,說一遍教一遍就可以的,所以說小孩子不帶出去拜年很正常,也請長輩們不用想太多,等娃兒們大一點兒了自然會帶來的。


明太魚4


這個問題叫我想起以前隨父親拜年走親戚的情景。

父親兄弟四個,每家一個孩子,也就是說,我們叔伯兄弟姐妹也是四個,這樣拜起年來就很熱鬧了,特別是我們這幫小孩,無論到哪都玩得很盡興。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早已人事全非,當年常去拜年的父親的姑姑們已經“走”了一個,另一個也沒有老伴了,父親和他的兄弟們現在每年只是去簡單拜一下就走,再也沒有當年的熱鬧與歡樂了。

現在的年輕人拜年不帶小孩,我想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沒有以前過年那種大家歡的氛圍或意識了。

現在不少人只是拎點東西,拜個年就走,連老婆都不帶,別說孩子了。

以前父親帶我上鄰村親戚家拜年,總是慢悠悠的,從上午八九點鐘到,吃了午飯之後,大人們接著打麻將,小孩們繼續放鞭炮,還要再玩幾個小時,基本上把晚飯也解決了再走。

現在,連拜年也快節奏化了。



二是嫌麻煩。

以前帶孩子是傳統習慣,還能掙個紅包壓歲錢,現在誰還在乎那點壓歲錢啊?孩子越小帶著還越麻煩,能不帶就不帶吧。

三是見兄弟們或別人不帶,那自己也不帶了。

我身邊就有不少這種情況。拜年隊伍一年比一年精簡。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拜年都帶著孩子的,其實多帶孩子拜年,還是有很多好處的,至少能把中國人拜年的傳統以及對親情的珍視一代代傳下去吧。


耕讀老王


過去農農村過年走親戚都帶上小孩子一起,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都不帶小孩子去親戚家拜年了?

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年輕人都帶孩子去親戚家拜年吧,我每年都是帶孩子去拜年的,過去和現在好像沒什麼區別,記得小時候,我們幾兄妹特別喜歡跟父母去拜年的,過年只有短短的那幾天,由於時間有點緊,有很多親戚家都沒有去拜訪了,因為父母沒空要去工作了,所以我們小孩子就跟著奶奶去親戚拜年的,恨不得走遍全部親戚家。小孩子過年那麼愛去親戚家拜年是因為有紅包拿,拿到紅包錢就去買炮仗來玩,還有買自己喜歡的零食。



現在年輕人都不帶孩子去親戚家拜年,確實有這情況,我覺得還是佔據少數吧,畢竟很多父母都帶孩子去拜年的。我覺得現在年輕人不帶孩子去拜年的原因是:

1.現在很多家庭生活質量都提高了,人們收入有待提高,自己不差那幾個錢,不像過去,家裡比較貧窮,包紅包也是一兩毛,現在就沒那麼在意了,別說小孩子不願去,現在有些年輕人也不願意去拜年,就算去也是隨便走過場,放下禮品就走了。

2.小孩子去親戚家拜年老是吵著回家,很多孩子跟父母去親戚家,飯還沒吃,自家孩子就吵著要回家了,因為孩子對親戚家環境比較陌生,不喜歡待太久,還是喜歡在自己家裡。所以有些父母乾脆就不帶孩子去拜年了。在我們農村,就算不帶孩子去拜年,親戚也會給紅包讓父母帶回來給孩子的。

3.現在孩子的娛樂活動比較多,不喜歡去拜年這麼枯燥,孩子們都愛自己去玩耍,還有喜歡在家玩手機,玩玩具,看電視等等。

你去親戚家拜年帶不帶孩子去呢?


三農天地


問:過去農村過年走親戚會帶上小孩一路,為啥現在的年輕人都願意帶著小孩子去走親戚了?

想起小時候去拜年,那場景想在想來都感覺不好意思,一到親戚家,糖果盤裡就被我們搶得一乾二淨。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而現在倒好,親戚們都備好了糖,等著孩子們去了一把一把地分,可都派發不出去了,因為雖然老人們還留著小時候的味道,而以前的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的孩子卻不太願意走親戚了。

過去過年走親戚都喜歡把小孩帶去,但現在卻有些年輕人不願帶著小孩走人戶了,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一、經濟社會弱化了親戚間的聯繫,親情淡化

傳統的習慣會隨著時代浪潮和精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逐漸瓦解,傳統的社交文化會不斷髮生改變。



由此一來,親戚間的聯繫雖有賴於發達的通訊也在弱化,以前那種走親戚住好幾天的現象很難再現。有些親戚甚至會嫌棄帶的孩子多。

二、紅包導致走親戚的味道變了,怕因此而出現不愉快

想帶孩子一起走親戚拜年,但就怕對方給紅包,弄得來帶孩子就是想討要紅包一樣,所以索性就不帶孩子了。
在刺楸老家,只要是學生和還沒參加工作的,親戚一般都給紅包,有時即便孩子沒去,某些親戚照樣給紅包。

有些地方過年給晚輩壓歲錢的規矩很奇特,比如後掏壓歲錢的一定要超過先掏的,刺楸認為如此一來就會哄抬壓歲錢,導致一年比一年高。

刺楸曾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為了不虧錢,有個親戚每年都搶著先掏壓歲錢,因此年年都能多收錢。

有一年帶著他的2個孩子來我們家,恰好我家小孩都出去玩,要等到中午吃飯時才會回來。我老婆給他孩子壓歲錢,他說什麼也不要「2個孩子都快小學畢業了,不能再要壓歲錢了。」反正理由一大堆,結果那一年都互沒給對方孩子壓歲錢。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第二年剛見面他就急忙掏出紅包給我家小孩,想攔都攔不住,說什麼是給孩子買鞭炮玩的,又不是給你們大人的。』



另外,如果親戚給了自己小孩壓歲錢,自己也需給對方孩子發。例如在農村回後家,如果舅子很多的話,每個舅子兩三個小孩,即便每個孩子給一百,也遭不住,而不帶孩子的話就誰也不用給誰掏紅包壓歲錢了。

三、假期少,走親戚就猶如趕場,帶著孩子多有不便


現在春節假期少,而親戚多,在刺楸老家,有些人走親戚變成了開車派發禮品,到了親戚家放下東西就走,甚至連一杯茶也不喝。有些甚至以不好停車為由,開車到樓下後直接讓親戚下樓拿拜年的禮物,給了就走了。

這是因為時間緊,一天要拜好幾家親戚。再像以前每家走一天的話,假期根本就不夠用,為了快一點就不帶孩子了。

如果孩子還小的話,帶著寶寶多有不便,而孩子大點的話,又有討壓歲錢的嫌疑。另外,路上如果發生堵車,就更覺得很麻煩了。

三、農村小孩娛樂方式的多樣化減輕了走親戚的慾望

現在好些農村孩子不喜歡走親戚,親情也在淡化了。

除了年輕人不願帶自己孩子孩子走親戚外,現在農村小孩的娛樂方式與過去相比更豐富多彩,平時與過年都一樣,已沒了走親戚的動力。電視機和其他玩具已讓農村小孩整天形影不離,自然不願動。

刺楸覺得拜年還是帶孩子較好,最起碼能讓孩子明白親情關係,如果去走親戚拜年連孩子都不願帶,長此以往,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都搞不清楚,甚至連如何稱呼都不知道,親情也就自然淡化了。



如果怕覺得帶孩子是為了賺紅包壓歲錢,那可以事先都講好互不給,或者給個小紅包圖個吉利即可。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過年走親戚不帶小孩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過去農村過年走親戚都帶上小孩一起,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都不帶小孩子去親戚家拜年了?

過年家家都會準備一些瓜子、花生、糖、水果等一些小吃,招待來拜年的人。過去的農村窮,有些人家連糖、水果都是奢侈品。帶小孩去拜年一是有壓歲錢,二是能吃到別人家準備的糖和水果。

現在農村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過年的零食也是各種各樣。平時各種零食不斷的的小孩,對現在的花生、瓜子、糖早已不屑一顧。過年帶小孩去拜年,親戚免不了給壓歲錢。過去農村孩子多,別人給你家孩子壓歲錢,你也要給他的孩子壓歲錢,相互不欠。現在農村孩子少, 壓歲錢給少了不入眼,給多了又只出不進。於是大家就形成了一種默契,去親戚家拜年儘量別帶孩子,免得難為親戚。

現在的小孩子過年就知道低頭拿著手機玩,親戚家去拜年,叫聲叔叔、阿姨頭都不抬。父母教育也聽不進去,乾脆過年走親戚都不帶小孩,免得讓親戚以為自己沒有把孩子教育好。

過年走親訪友建議父母還是把孩子帶上,父母這代人和親戚感情很深,孩子如果不溝通交流,下一代人的親情也就疏遠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關注評論,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