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鏡子》B013:“最偉大”的“偶遇”

《面朝鏡子》B013:“最偉大”的“偶遇”

1

寒冬,深夜,遂寧到成都的火車上,擁擠不堪,人滿為患,過道里早已水洩不通,就連廁所裡都擠滿了人。

迷迷糊糊中,站在車廂裡的兒子沉沉的睡去,但,絲毫不用擔心他會因為睡著了而倒在地上,因為他周圍早已被大人們圍成了銅牆鐵壁。

當然,這銅牆鐵壁中,最靠譜的也是最有力量的,是老爸老媽那兩雙手,緊緊的扶著兒子的雙肩。

好不容易,有人下了車,稍微寬鬆一點點,老爸抱起兒子,蹲在地上,好讓他睡得安穩一點點。

那時三個多小時的火車,好像還美其名曰:快車。冬天凌晨5點的成都,不曾甦醒。

但,華西醫院的掛號大廳裡早已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還好,來得早,掛到了號。

等。等待上班。八點鐘,終於上班了,但得按照排號順序來。

又等。醫院的走廊上,等待兩個小時後,輪到兒子了,醫生問了基本情況,之後拿出一本書,翻開來,讓兒子在按照引導回答問題。醫生一邊翻,兒子一邊答。

過了一會,老爸老媽終於從醫生處證實,兒子患的就是之前“偶遇”他同學媽媽說到的病!

真的嗎?醫生?這個病好醫治嗎?

能治,但父母得有耐心。醫生如是說。

《面朝鏡子》B013:“最偉大”的“偶遇”

2

鞋子落地。來成都之前,老爸老媽也是才聽說了這個新名詞。

那是因為兒子班上有一個同學就是這個病,老媽在接兒子時“偶遇”這位同學的媽媽,得到了“溫馨提示”,建議把兒子帶到華西醫院檢查一下。

好在有了這樣一位同學,否則,兒子的這一生可能會被老爸給毀掉。

事情還得從小學一年級說起。由於兒子上課總是喜歡我行我素:老師在臺上講,他在臺下做小動作;老師叫他回答問題,他繼續玩小棍;還沒下課,兒子想上廁所了,就自己去了,根本不跟老師打招呼......

這些,當然都是老師的殺手鐧發揮的作用,通知家長去學校聽到的結果。

如果是耳聽為虛的話,那麼眼見為實的,就是晚上放學以後的家庭作業。

一點不誇張的說,那時兒子做作業的速度,堪稱“世界之最”,

不是最快,是最慢,比蝸牛還要慢。

一年級那一丁點作業,一般情況下,半個小時就夠了,大不了一個小時吧,但兒子把“慢”演繹得異常生動,可以說幾乎每天晚上都是在十一二點才能做完。

你可能不相信,如果父母陪著他,他就開始寫。如果你以為他在做作業了,可以自己做其他事去了,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

因為你一轉背,他就開始高小動作,耍筆、撕本子、揉紙團。如果你發現了,提醒他,他就又開始寫,結果你以為他在認真寫,哪知道,他不是寫一個字就停下,而是寫一個字的一個筆畫就給你停下了。

《面朝鏡子》B013:“最偉大”的“偶遇”

3

這蝸牛般的速度不是一天兩天,老爸想盡各種辦法,但毫無起色。最終把老爸氣得不行,啟用了家庭教育“黃金法則”——黃荊棍子出好人。

可是還是不行啊,無論老爸怎麼處罰他,只要一轉背,他就是“現派頭”,故技重施、老調重彈。

老師不斷告狀,老爸黔驢技窮。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之後,終於有一天,老爸忍不住衝進了廚房,拿起菜刀在菜板上拍的“啪啪啪”直響。

“你信不信,老爸一刀砍死你?”老爸雖然砍人是假,但氣急敗壞是真,那個氣得啊,真的是血噴心。

老爸,我也想聽你的話,想管住自己,可是我管不住自己啊。”兒子哇哇大哭之後的一句話,徹底擊潰了老爸的心理防線。

“怎麼?這世上還有這等事?想管住自己,居然管不住?”老爸心裡徹底沒撤了,兒子心裡也苦啊。

該咋辦?該咋辦?到底是什麼原因?難道是因為兒子是早產兒?難道是他是得了一種什麼病,而不是老師說的他調皮搗蛋,說他沒有上學前班,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面朝鏡子》B013:“最偉大”的“偶遇”

4

焦慮,困惑,找不到出口。好在老天有眼,某天放學時去接孩子的老媽,“偶遇”同病相憐的另一個孩子的媽媽。

因為這種較為罕見的病,在一個班上遇上兩個人的可能性,的確微乎其微。

當然,更得感謝“偶遇”到了這個對的話題,是這樣一場“偶遇”變得非常“偉大”,否則,不知道兒子的人生還得走多少彎路。

“我兒子得了多動症,坐不住,精力不集中,脾氣也暴躁,只要有同學一惹到他,他就會攻擊人家。”同學媽媽說。

“啊?多動症?多動症是個什麼病喲?以前說都沒聽說過,那我兒子是不是也得了這個病喲?”媽媽好像腦袋突然嗡嗡作響,然後瞬間好像開了竅。

那你們可以到華西醫院去檢查一下,就知道了。”同學媽媽建議。

“那該掛哪個科的號呢?”對於之前連成都都很少去過的爸媽而言,聽到多動症這麼陌生的名詞,真的是一頭霧水。

“心理科啊。”

“啊?心理科?多動症是心理問題?”

老媽越聽越糊塗,當然,老爸也是一塌糊塗。

於是,有了老爸老媽深夜趕火車到成都的經歷,而且不止一次兩次,而是現在基本記不清的次數,去給兒子做心理諮詢加上開藥“利他林”。

這樣下來,就差不多六年。

《面朝鏡子》B013:“最偉大”的“偶遇”

5

如今回想,如果班上沒有多動症的同學,那老爸“黃荊棍子出好人”的家庭教育,

將是極大的惡性循環,將是兒子的悲哀,也將是爸媽的悲哀。

因為那樣下去的結果,就是沒文化真可怕!因為對於多動症的無知,很可能讓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

前幾天老爸翻開家裡書櫃,居然還發現一本泛黃的資料,上面已經起了黃斑,簡單一翻開,裡面全是關於多動症的內容。

第一頁上面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集團右安門醫院兒童專科”,相關知識下面赫然寫著(一)多動症是怎麼回事?(二)多動症有哪些臨床表現?(三)多動症是不是一種病症?(四)多動症與學習困難有什麼關係?(五)多動症有哪些危害?......

當然,對老爸觸動最大的,應該是這篇文章的的第(九)家長和老師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多動症兒童?

文章說:多動症兒童都有心理障礙存在,他們自控力差、注意力無法集中、成績下降,行為不能自控......對待他們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動不動就打罵,多些鼓勵,少些批評,耐心輔導

......特別是老師對課堂上做小動作的學生訓斥為調皮,故意搗亂而加以懲罰,是不應該的......

於是,從此以後,老爸從不再打罵兒子,即便再生氣,也是不會暴跳如雷,更多的是,每天晚上睡覺前,總是手摟著兒子的頭,傾聽兒子的心聲和微微的鼾聲。

老爸還斗膽去給老師普及了一堂心理課,得到了老師的理解和支持,從此,兒子便逐步好轉,到了上初中,完全停掉了藥,全面恢復健康。

當然,跟多動症較上勁的老爸,最終還自學了心理學,考取了心理諮詢師證書,不能不說是一種額外的收穫。

更大是收穫是,兒子如今也是大學心理老師青睞的對象,時不時帶上他去給市縣級公安系統的領導做心理團體輔導......

感謝這“偉大”的"偶遇”,讓這多動症不再是病,而是上天給予的禮物!

《面朝鏡子》B013:“最偉大”的“偶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