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鏡子》B010:打破人生第一個舒適區

《面朝鏡子》B010:打破人生第一個舒適區

1

“媽媽,我不要在幼兒園吃午飯,我要回家吃午飯。”

“兒子,為什麼啊?”媽媽關切地問。

“幼兒園的飯沒有婆婆煮的好吃。”

“可是婆婆已經走了。”

“那我要吃媽媽煮的飯,媽媽你煮的飯也很好吃。”

“那兒子除了幼兒園飯不好吃,還有什麼不習慣嗎?”

“還有就是其他小朋友總喜歡來捉弄我,我不喜歡他們這樣子。”

13年前的2005年初,新學期開學已經讀了兩三週的書了,剛滿8歲的兒子從順南街小學轉到高升街小學上學,繼續讀三年級下期,而中午就託管在順城街幼兒園裡。

那是當時迫不得已的辦法。

2005年2月22日,農曆大年十五的前一天,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

那天上午11點40左右,老爸接到一個電話,是兒子老師打來的,說前兩天交學費時沒有零錢找,今天把那該找的3元錢學費給兒子帶回來,然後兒子接著說,自己想去買一個饅頭吃。

老爸當然說沒問題。然而不一會問題來了。

《面朝鏡子》B010:打破人生第一個舒適區

2

兒子買了饅頭,揹著小書包,蹦蹦跳跳地往家裡走。突然,他發現自己家裡那棟樓的方向有煙霧冒出來。

當時,兒子並不知道那煙霧意味著什麼。當他若無其事地走到樓下,發現有好多好多的人,有人在說是7樓發生了火災。

七樓?自己家不是住在七樓嗎?不過也許不是自己家吧?因為七樓一共有三家人呢。

於是兒子一邊自我安慰,一邊往樓上跑。剛跑到四樓,就被一個認識他鄰居攔住了,說是快告訴我你爸爸的電話,我給他打電話,你們家著火了。

那時兒子小小的兒子馬上反應過來,掙脫鄰居的手,發瘋式的往七樓跑。可是還沒跑到五樓,就被好心的鄰居“抓”了回來,告訴他,現在屋裡濃煙滾滾了,非常危險不能回去。

“我要去就我婆婆,我婆婆還在家裡。”兒子著急得不行。

“你怎麼救,現在城管和消防員來了,他們知道救你婆婆,你就在我家等著吧。”鄰居勸他。

“不,叔叔,我要回去救我婆婆,我身上有鑰匙。”兒子說服鄰居,好心的鄰居陪他上了七樓,兒子拿出鑰匙,要去開門。

可那門,怎麼也打不開了。因為之前趕到的城管,因為救火心急,用榔頭砸門,把門砸變形了都沒砸開,消防員的只有砸爛窗戶玻璃,往客廳裡噴水滅火。

《面朝鏡子》B010:打破人生第一個舒適區

3

正在給領導送去“關注安居、見證安居、記錄安居”叢書《拓荒之履》的老爸,那時正坐在宣傳部唐紫薇部長的辦公室裡,接受著領導的表揚,說是這部書編得很不錯。

因為老爸作為執行副主編所編的那本書裡,有一年新區宣傳、有一部新區歷史、有一幅感人畫卷、有一曲勇士壯歌。

那本書,是安居人,值得一看,因為它記錄了千名勇士一年來拓荒創業的坎坷歷程;不是安居人,也值得一看,因為它是你瞭解安居、認識安居、理解安居、愛上安居的一面鏡子、一個窗口。

正在開心的老爸,突然電話響了,一個陌生的電話打來了,說你家裡著火了。

老爸哪裡相信:“我家裡早上上班不都是好好的嗎?自己兒子幾分鐘前還打電話說是老師退了他3元錢的學費要去買個饅頭吃呢?你是開玩笑的吧。”

“我沒有開玩笑,我是你家樓下的鄰居,你兒子在我們這兒呢,不信他給你說吧。”

“老爸,快回家吧,回家救救我婆婆。”兒子早已泣不成聲。

於是老爸開著“快樂王子”一路狂飆,回到家裡,一切都晚了。防盜門終於被砸開了,家裡一片狼藉,電視機爆炸了,婆婆躺在電視機旁邊的米口袋和穀子口袋之間,早已被大火燒焦,面目全非。

她嘴裡還有兩顆穀子,估計她不是準備抓點穀子去樓上喂鴿子,因為廚房裡的鍋裡已經放好了水,灶臺上已經淘好了米,更像是聽到電視機爆炸,趕快去搶救她一生中最為貴重的東西——稻穀和大米。

對於在鄉下辛苦了一輩子的婆婆而言,或是幾十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子女吃上一口飽飯,所以在她看來,那些用勤勞和汗水換來的稻穀和大米,比自己的命更重要。

《面朝鏡子》B010:打破人生第一個舒適區

4

就這樣,婆婆走了,有些不明不白地走了。雖然之後,消防大隊就火災也給了一個結論,哪裡是一個什麼結論啊?火災原因不明!居然是一個結論,老爸哪裡能接受,於是又申請重新鑑定,還是同一個所謂結論的結論!

婆婆去世了,房子也燒的黑不溜秋,不幸中的萬幸是,開學第一天老師退了兒子3元錢,兒子去買饅頭耽擱了回家的時間,否則他第一個回家開門去就婆婆的話,一個完全不懂救火常識的8歲孩子,恐怕就會葬身於火海。

那段時間,老爸老媽一邊料理婆婆的後事,一邊把兒子託付給朋友,住在他們家,請他們送他上學。

後事料理完畢,爸媽在北門車管所附近租了一個親戚的親戚的房子。疲憊的爸媽白天都到安居,朝九晚五的上班,中午只能在安居吃午飯,而無法回遂寧給兒子煮午飯。

於是老爸到處託人打聽,後來得知順城街幼兒園中午面向高升街小學的學生搞了託管,並且每天中午放學派老師專程接孩子到幼兒園吃飯,下午還專程護送上學。

這個模式正中下懷,老爸感覺很好。可是兒子讀的是順南街,當時幼兒園沒有面對順南街小學開展這項服務。咋辦?老爸好說歹說,幼兒園園長考慮到情況特殊,同意兒子到幼兒園吃午飯,但是不負責接送,途中安全自己負責。

老爸又著急了。從順南街到順城街,雖然都是“順”,但畢竟要過好幾條街,有尤其是還必須經過車來車往的遂寧城市主幹道——南北幹道。

於是又想方設法求人轉學。好在當年高升街小學袁熙斌校長是從順南街小學校長崗位轉任過去的,對於家中的遭遇和處境非常同情,於是特事特辦,很快同意併為兒子辦理了轉學。

這下,兒子就可以託管在順城街幼兒園吃午飯了,並且有專門的老師負責接送,於是老爸老媽感覺非常放心。

《面朝鏡子》B010:打破人生第一個舒適區

5

卻不知,兒子才在順城街幼兒園吃第一次吃午飯,就不願意去了,讓這兩顆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

“兒子,現在的咱們有三條路可以走,但有一條肯定走不通,你看你選擇那一條路?”老爸開始跟兒子商量。

“那三條路啊,老爸。”

“第一條路,你繼續在幼兒園吃完飯,爸媽早上上班時送你去學校,下午下班後來接你回家。”

“那第二條路呢?”

“就是爸媽其中一個不要工作,辭職回家陪你,中午給你煮飯。”

“這樣不是咱們家收入更少了嗎?那老爸第三條路是什麼呢?”

“第三條路就是請個保姆給你煮飯,可是咱們沒錢請不起啊。”

後來,懂事的兒子選擇了第一條路。很快,他告別了與爸媽分離的焦慮,

很好的適應了幼兒園的午餐生活,更一起吃飯的無論是好年級的同學,還是低年級的同學,甚至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打得火熱。

三年多後,也就是汶川地震那年,兒子小學畢業,還跟幼兒園那位年長的生活老師說:“婆婆,我上初中還要到你這兒來吃。”

《面朝鏡子》B010:打破人生第一個舒適區

6

現在回想,那是兒子人生第一次打破自己的舒適區,並且很好地適應了新的環境。

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舒適區,又稱為心理舒適區,指的是一個人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人會在這種狀態或模式中感到舒適。在這個區域裡,每個人都會覺得舒服、放鬆、穩定、能夠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這個區域,人們就會感到彆扭、不舒服,或者不習慣

兒子當年的舒適區在哪裡?那一定是從出生到8歲,都是一日三餐都在家裡,即便沒有爸媽的陪伴,也有婆婆的陪伴。而但他婆婆走了,不得不到幼兒園吃飯,就被迫走出了舒適區,於是就出現了諸多不適應。

好在那一次,打破了兒子的舒適區;好在那一次,兒子自己也走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舒適區。

或許是兒子小時候遭遇的環境所逼出來的歪打正著的家庭教育,讓兒子有了這種不斷打破舒適區的能力。

後來上初中,爸媽還擔心他離家幾百裡,到綿陽外國語上學會不適應,實踐證明,那擔心是多餘的。再後來,到沿海上大學,到西北邊疆當兵,到帝都邊上上軍校,一次次的舒適區打破,都好好的走了過來。

所以,打破舒適區,其實是一種受益一生的能力。就像有人說:雞蛋,從外部打破是食物,從內部打破是生命。

那一次天災,教會兒子的,就是從內部打破舒適區的能力,也是從內部燃燒自己的生命力!

《面朝鏡子》B010:打破人生第一個舒適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