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怎麼樣才可以在月球上製造生存條件?

代老師看電影


生存是人類最基本的要求,要生存需要滿足以下基本條件:

一、適合濃度的氧氣。有氧氣且氧氣含量在19.5%-21.5之間,比這個範圍稍高點可以,但是不可以低於此範圍下限。

二、有食物和水。需要食物補充能量,水來維持機體正常代謝。

圖示:俄羅斯的維爾霍揚斯克

三、適宜的溫度。

有生理學家做過相關實驗,人在乾燥的空氣中,110-120攝氏度的溫度中,人類可以忍受10-15分鐘而無生命危險;在潮溼的環境中能忍受的最高溫度則只有不到50攝氏度。

人能夠承受最低溫度沒有具體記錄,俄羅斯的維爾霍揚斯克居住著一千多人,那裡最低氣溫曾經低到七十度。人類能忍受最低氣溫不會低於這個了。

圖示:最靠近南極點的科考站東方站(俄羅斯管理)

再來看月球的環境

一、由於月球引力很小,月球沒有大氣層,更沒有氧氣。

二、月球上沒有任何動植物,在月球的一個深坑中曾經探測到有一些深層凍冰,那裡溫度零下240多度。是無法利用的。

三、月球白天氣溫高達120到130攝氏度,夜晚溫度則低至180攝氏度。

圖示:月球表面的深坑處,這裡終年陽光無法直射到,極度寒冷,有凍冰

以上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最難解決,因為月球太小,引力作用很弱釋放再多的氧氣都會飄走而無法形成大氣層,除非在月球建立一個封閉的空間。

如果技術發達可將月球冰從深坑中深層凍冰開採出來,融化得到液態水,前提是固態冰的量要足夠多,不然就只能從外部星球運輸了。

人類本質上屬熱帶動物,在月球夜裡的環境中根本無法生存,要改變月球的氣溫非常難,這是由於太陽光照強度和月球沒有大氣層決定的。好在月球黑夜和白天均長達14天,人類可以在白天上去,夜裡返回地球。不然就只能建立隔熱性能非常好的大棚,白天可在大棚外活動,夜裡就只能在大棚內生活。

圖示:月球基地想象圖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更多科普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月球的體積和重量決定了留不住大氣,所以不可能通過改造月球表面環境,製造氧氣層而讓人類可以自由生活在月球表面。只能是製造密閉空間,或者在月球地底開挖空間,才能讓人類長久居住。



找一個洞穴利用太陽能提供能源,用洞穴銷住空氣,用電能和改良後的土壤種糧食和菜等,養畜牲供生活,,用陽光,冶煉金屬製造工具,,維護好管理好天文和通信設備為地球人服務,和地球人一起利用好宇宙飛船不斷的豐富自已的生活,,天地間來去自由,為提高人類文明做貢獻。。


松風鶴叟


其實我們現在說的再多也只是假設就目前已經實現的科技技術來說困難還是比較多的,但是也不是不可能。核電池,小型核電站,太陽能電池這些都可以解決能源問題,至於衣食住行目前最難的還是住和行。

人類無法在月球建立基地現在主要還是經濟利益無法得到提現,人類對月球的資源還不是那麼渴望,投入的前景不美麗。如果人類需要的電力比目前增加100倍同時核電技術提升到對月球資料渴望的程度,人類肯定會加速開發,科技投資也會增加。

當然現在最需要解決還是運載工具的問題,成本太高,體積太大,太複雜風險太高,操作太困難。


鄉城故事


製造宜居的生態環境,單獨的製造氧氣和水不是長期的良性循環,可以製造溫室,創造生態環境,還要客服引力帶來的問題!


笑今生52


你考查過嗎?月亮上有水有氧氣嗎?如果𠕇,你這輩子想上嗎?no!


用戶62353064939


現在,那些火星殖民急先鋒已經意識到,在封閉,孤獨,漫長的磨合中,不會存在穩定的團隊,遲早要爆發衝突。因此,問題就回到了比較文明的話題。俗語有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答案正是星際航行或殖民,以一個家族為最優組合,不爭的事實哦。


aging74755260


首先籌備水的保管,就地取材,以石為器材原料,放些植物,生物。


白雪姐賞花


“深挖洞,廣積糧”就能利用月球中心的輻射“生活的比地球人長壽”!月球表面的太陽能也是最好的生存能源!


王黎科


水和空氣是生存之本,月球上現在沒有這些,不過隨著人類科技發展,會在月球上創造這些人類生存條件,一切都有可能,只是時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