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類果實“枯水”難題如何破解?有何妙招?

導讀:市面上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柑橘——果實幹而無水、化渣不好、口感極差,尤其是北方市場上的柑橘,這種現象更為嚴重。北方市場這種柑橘出現頻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部分果商為了追求利益,根本不在乎商品的食用性,將南方一些劣質柑橘運回北方販賣,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北方的部分橘子價格比原產地還便宜的原因。

柑橘類果實“枯水”難題如何破解?有何妙招?

柑橘果實幹而無水、化渣性差、糖酸等風味物質降低是因為得了“枯水病”。柑橘枯水主要發生在果實的成熟期、貯藏期,是目前生產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生理性病害。發病的時候果實外觀沒有太大變化,從賣相上很難分辨的出來,其病症主要表現在果實內部,輕則食之無味,重者完全喪失商品價值,此種果實不管是對果農還是消費者來說,都是一種“禍害”。

柑橘類果實“枯水”難題如何破解?有何妙招?

一、症狀特徵

病果的內在品質大幅下降,主要表現在:

1. 出汁率降低。發生枯水的果實,因部分水分通過果實表皮散發出去或者發生化學反應等形成不溶性物質,降低了果實內部的水分含量,造成果實發幹缺水現象,在口感上表現為乾澀、難咀嚼;

2.色澤變暗淡。正常果實因具有較高的水分含量,所以果肉看起來晶瑩剔透、亮度較高,而枯水的果實因水分流失或被固定,整個果肉部位沒有光澤、生機,顏色暗淡、幹黃;

3.風味下降。果實中水分含量的降低會引起果實內部糖、酸等與風味相關的糖酸物質含量因無法積累、轉化而大幅降低,進而造成枯水果實風味寡淡,食之無味。

除此之外,枯水果實的果肉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粒化現象,雖然看起來很有層次感,但是使用起來口感極差,書面上來說就是化渣性差。

柑橘類果實“枯水”難題如何破解?有何妙招?

二、呈現規律

柑橘枯水現象的發生並不是雷同的,不同種類的柑橘存在很大的差異。一般來說成熟期早、皮薄的品種在貯藏期易發生枯水現象,比如紅橘、蘆橘等;寬皮柑橘因其果皮疏鬆、果皮與果肉間隙較大也易發生苦水現象,比如溫州蜜柑、蕉柑等;相對來說檸檬、甜橙等皮緊實的品種發生苦水現象的概率較低,比如柳橙、臍橙等。這些因品種不同而呈現出來的發病規律,可以作為生產上防治枯水現象發生的一個重要依據。

柑橘類果實“枯水”難題如何破解?有何妙招?

三、現象起因

目前柑橘枯水發生的機理還在不斷的深層次探索中,還沒有得到大家一致認可的結論誕生。從生產上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引起:

1. 氣候條件

柑橘果實在膨果期如遇乾旱少雨的天氣,果實生長所需的營養就會因水分缺失無法順暢完成吸收和運輸等過程,進而導致部分需水量較多的汁胞等組織因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而提前老化、發育不完全。在果實成熟期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根系吸收能力會大幅降低,光合作用也會減少,植株吸收的氮素就會增多,果皮生長會受到刺激,果肉中的營養、水分等會向果皮轉移,此時枯水現象就會逐步呈現。除此之外,成熟期凍害也會引起枯水現象出現。

2. 肥料施用不合理

相關研究表明:缺鋅是導致晚熟柑橘果實枯水的重要原因。而生產上如果施用過多的氮肥,就會導致鈣、鋅等微量元素供應不足,枝梢過分生長,與果實發生養分競爭,導致枯水現象出現。

3. 貯藏時間過長

因市場因素影響,部分種植戶會採取長時間掛樹保鮮或者冷凍貯藏等措施來錯開價格低峰期,這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益,但是長時間的掛果和貯藏會導致果肉中的糖酸等營養物質轉移、消耗,引起粒化枯水現象。

柑橘類果實“枯水”難題如何破解?有何妙招?

四、防治措施

柑橘枯水現象的防治一般分兩個階段進行,一個是生長期防治,另一個是貯藏期防治。

(一)生長期防治

1.強化日常管理

通過科學修剪、平衡施肥、嚴防病蟲害等措施加強樹勢,提高植株抗逆能力,此外還需要加強對自然災害(比如:澇害、旱災、凍害等)的防禦,雨季做好排水、旱季做好灌溉、冬天做好保暖等。

2.肥料施用合理

控制氮肥的用量,增加鋅、鈣、硼、鎂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量,做到平衡施肥,具體可在柑橘膨果期噴施蓋世美等肥料。

3.適時採收

果實到達成熟期之後要根據市場需求適時分批次進行採收,及時售賣,避免留樹過長時間出現枯水現象。

柑橘類果實“枯水”難題如何破解?有何妙招?

(二)貯藏期防治

1.嚴格挑選程序

採收後準備入庫貯藏的果品要進行精細挑選,將病果、腐爛果、裂果、浮皮果等品質不佳的果品剔除,減少貯藏經濟損失。

2.貯藏前處理

對於易發生枯水現象的柑橘品種要在貯藏前進行浸果處理,藥劑可選用50-100mg/kg赤黴素,也可採用3%-4%氯化鈣溶液。

3.貯藏後期處理

一些研究發現貯藏後期套袋果實發生枯水現象明顯高於未套袋的果實,所以在實際管理中,為防止枯水現象的發生,可選擇在貯藏的中後期摘除果袋(此處的果袋指的是薄膜袋,其缺乏通氣透水能力)。

柑橘類果實“枯水”難題如何破解?有何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