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白山腳下遇見真實版“闖關東”,是什麼讓她在這裡呆了一輩子

說到“闖關東”恐怕無人不知,那算得上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歷經時間最長的大遷徙。舊中國關內人口稠密,災害頻發,而關東則地廣人稀,沃野千里。清廷為維護“祖宗肇跡興王之所”、“龍興重地”,同時為了保護東北地區生產的皇室貴族們所需要的人參、東珠等特產,以及供每年採捕供物及皇帝巡幸時圍獵所用的圍場,便禁止漢人進入東北,實施種族隔絕,在遼寧修建了一條壕溝,沿壕植柳,稱柳條邊,漢人不可越過這柳條邊。

在長白山腳下遇見真實版“闖關東”,是什麼讓她在這裡呆了一輩子

而在整個清朝的268年中,中原地區災重戰頻,旱、水、雹、蟲、疫等多災併發,山東出現旱災233年次,澇災245年次,僅有兩年無災。饑荒威脅著數以億計百姓的生死,晚清的“丁戊奇荒”四年中(1875年-1878年),受災人數達到一億六千萬到二億,佔了當時全國人口的一半,直接死於饑荒和瘟疫的人數在1000萬人左右。此外,還有外國列強入侵,連年的兵災匪患使百民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在生與死的壓力下,破產的農民不顧禁令,冒著被懲罰的危險也要“闖”入關東的富庶之地。

在長白山腳下遇見真實版“闖關東”,是什麼讓她在這裡呆了一輩子

闖關東已經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不過這次小娘子在長白山腳下的錦江木屋村遊玩的時候,碰到了一位四十年前從山東來到這裡的大媽。四十年前來這裡並不需要“闖”了,但她的經歷也解釋了為什麼當初闖關東的人要來這邊。

在長白山腳下遇見真實版“闖關東”,是什麼讓她在這裡呆了一輩子

楊大媽本是山東人,因為當初自己家裡和丈夫家裡條件都不好,兄弟姐妹又都太多,17歲便跟著丈夫來到長白山的腳下找出路。兩口子用雙手一起努力打拼了一個家,還有了兩個兒子。

在長白山腳下遇見真實版“闖關東”,是什麼讓她在這裡呆了一輩子

如今錦江木屋村因其特色的建築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旅遊者也多起來,但村裡很多年輕人都出去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看到些旅遊商機的中年人。當地政府補貼他們修房做旅遊,於是他們在這裡自己釀酒、賣酒。

在長白山腳下遇見真實版“闖關東”,是什麼讓她在這裡呆了一輩子

看到老媽媽從上面拎大酒罈下來,兒子趕緊跑上去接。

在長白山腳下遇見真實版“闖關東”,是什麼讓她在這裡呆了一輩子

這樣小壇的酒30元一罈,倒是不貴,釀酒的地方就在上面那排屋子裡。為了讓我們相信貨真價實,他兒子還帶我們上去參觀了下。

在長白山腳下遇見真實版“闖關東”,是什麼讓她在這裡呆了一輩子

他兒子說這裡的房子都太老了,而且都是木頭的,沒有一磚一瓦,連瓦片都是木頭的。為了保持原汁原味,修起來也非常貴,好在政府補貼的多,上面那一排房子他們自己只出了兩萬。

在長白山腳下遇見真實版“闖關東”,是什麼讓她在這裡呆了一輩子

小娘子不喝白酒,但看到了桌子上的黃豆,長白山的水是富硒的,種出來的東西應該也不錯。小娘子愛喝自己打的豆漿,於是問他們黃豆也賣麼?他們說是,是自己山上種的,所以也不多,只有這三斤,三塊錢一斤,於是我都包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