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絕望到渴望 重燃生命希望

在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區醫院血液科,一位來自貧困山村的血液病患者,在生死攸關的危難關頭,為挽救他的生命,經歷的一幕幕人間大愛,溫暖親情,感人至深。

敬請關注:系列報道《血緣》之三 ——由絕望到渴望 重燃生命希望。

郭景義輸完造血幹細胞進入骨髓移植倉的第11天,經過檢驗他的白細胞值為2.75,已達到成功植活標準。按規定,做異體移植的患者年齡一般要在35歲以下,最多不能超過45歲。在挽救郭景義的生命愛心接力賽中,全相合手術已經進行了幾十年,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新區醫院血液科移植醫療團隊再創了奇蹟!

由絕望到渴望 重燃生命希望

“是新區醫院醫生把我從絕望中拉了回來, 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郭景義眼含熱淚十分激動地說,“當被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時,我徹底絕望了。看著陪在身邊的老伴兒,想起三個還未成家的孩子,感到了人生中從未有過的絕望!我知道白血病是不治之症,而且治療花費巨大。為了不讓孩子們背上債務,給老伴造成負擔,我想放棄治療,回家養病。老伴兒再三勸阻,也沒能攔住。主治醫師楊學文聽說後,非常擔心,專門做我的思想工作,‘以現在的醫療水平,治癒的希望非常大,千萬不要輕易放棄。如果放棄治療,短時間內就有可能會失去生命。就當為了你老伴兒,為了孩子,也不能放棄啊!你想想,如果你沒有了,他們的支柱就沒有了,你怎麼能捨棄他們呢?孩子們還沒成家,你將來還要抱孫子孫女呢?咱們醫院不放棄你,你也千萬不要放棄自己!’聽了楊醫生的話,我和老伴兒哭成了淚人”。

住院近半年來,在醫生護士精心治療和親人般的呵護下,郭景義由絕望到渴望,重燃生命的希望。他說,我這輩子最感恩的人就是醫生護士。

進入移植倉之前,由於心理因素影響,郭景義十分擔心移植手術能否成功,精神壓力很大。負責移植治療的醫生胡萌大夫一次次耐心地向他解釋,“骨髓移植簡單講分三步,化療,輸注淨化骨髓(造血幹細胞),等幹細胞生長。這就像種地一樣,化療就是殺死地面上所有的作物,輸骨髓就是把採集到的幹細胞種子種植到你的體內,最後就像等待種子生根發芽一樣,等幹細胞自行生長。整個過程大概1個多月,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

聽了胡萌醫生的話,郭景義又擔心起來,“從姐姐的體內採集種子,會不會損傷她的身體啊?如果為了救我而傷害姐姐,我寧願不治療。”胡萌醫生解釋說,抽取骨髓並不可怕,不像你想象的,需要進行外科手術,而且抽取的骨髓大概一週左右就會生長出來,並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輸骨髓類似於輸血,把骨髓、幹細胞輸入外周血管,利用回巢作用,它們會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跑到骨髓裡面進行生長。聽了胡醫生的解釋,郭景義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剛進倉時,郭景義雖然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面對封閉的環境,他的情緒波動很大,特別是出現噁心,嘔吐、不想吃飯的時候,心裡總是非常難過。為了安慰郭景義,醫院安排胡萌醫生和程英英醫生輪流進入倉內,觀察郭景義的身體狀況,及時做心理疏導。

有天晚上10點多,郭景義突發高燒39度,嚇壞了所有的醫護人員。因為對骨髓移植患者而言,超過37度就是重度感染。程英英醫生迅速為其進行抗生素治療,整夜陪護在骨髓倉內,直到次日患者病情穩定退燒。(下期敬請關注系列報道《血緣》之四:好“閨女”真貼心不是親人勝親人

)(許文軍 謝雅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