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CPU業界第一,為何不自己造手機?

鄧衍強


當初高通是做過手機業務的,在2G時代高通在通信專利技術上面還沒有建立如今的競爭優勢,因此當時高通為了推廣自己的通信解決方面,也曾涉足過手機業務,不過很快,也就是幾年的時間吧,3G網絡很快就流行起來了,而高通正掌握了CDMA技術的大量專利,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當時高通的手機業務盈利有限,另一方面高通當時也考慮要做專業化,因此便把當時的手機業務給關掉了。

在隨後的3G、4G時代,高通憑藉著自己壟斷性的專利儲備,過的還是非常滋潤的,因為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沒有辦法繞開高通,不單無法繞開,甚至還要對高通言聽計從,所以高通活的很滋潤。

不過手機產業由功能機轉為智能機之後,手機廠商的利潤和競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這個時候高通再想涉足手機產業已經為時已晚,比如目前的蘋果市值已經超8100億美元,華為的市場估值也在幾千億美元,而高通目前的市值只有640億美元。

那為什麼高通現在很難再涉足手機業務了呢?因為手機產業鏈的供應關係有這麼一個特點,各大手機廠商對於有競爭關係的合作伙伴總是異常的敏感,生怕自己得到的技術解決方案存在瑕疵或安全隱患,就比如我們正在說的手機芯片業務,目前市場上蘋果、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英特爾等企業都有自己的芯片,而之所以高通的驍龍芯片能在市場上大行其道,其一是因為性能優越,這是基本要求,其二就是高通只做通信技術的研發和專利儲備,不會涉足手機整機業務,這個樣子就讓採用驍龍芯片的手機廠商非常放心,這也是為什麼蘋果、華為不開發自己的芯片業務,而三星的芯片業務也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當然高通不涉足手機業務,也並非完全因為外部環境不允許,同時也是跟高通的經營理念是有關係的,美國企業跟中國企業經營理念存在很大的差別,我們經常看到中國的某家企業是美國多家企業的業務合一,而美國企業則多是專攻一個細分領域,所以在高通成立之初,其定位就是技術開發商和供應商,其出售的產品就是一個個技術解決方案,當時高通之所以做手機也是為了推廣自己的技術方案,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自始至終高通對自身的業務邊界是有非常明確的認識的。

如果你認同我的看法,歡迎添加關注和點贊哦!

木石心志


我舉個例子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懂,並且有所反思。

中國的家用轎車品牌,現在比較出名的有,長安,長城,眾泰,吉利,奇瑞。這些國產車商現在都是組裝公司,外形仿造,沒有自主研發的發動機變速箱,完全就是在攢一臺車。比亞迪屬於一個特例,比亞迪電動車原來越多,國家也重點扶持,目前很多大型電動公交車都是比亞迪生產的。這裡有兩個問題與高通是同理的。

1.為什麼國家扶持比亞迪,因為比亞迪在創造自己的東西,也是國家的東西,或許突破電池瓶頸後,我們和國外有著相近的電動汽車技術,當然燃油機我們是永遠也追不上國外了,因為我們到現在各大廠家都在組裝比價格,沒有搞自研發的,我們花便宜錢可以買到國產的組裝轎車,但我們永遠都跪在地上,祈求別人的技術,而我們求來的技術,都是人家淘汰幾輪後的,並按新技術的價格出售給中國。

2.如果,我們早些停止這種組裝的內戰,我們把這些國產車企整合,長安你研發懸掛系統,吉利你研發發動機,奇瑞你研發變速箱,長城你研發汽車玻璃,最終每一家企業都有拿的出手的技術,或許在世界上都會有一席之地,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保護知識產權的道理。也許十年內中國早可以脫離進口而轉為出口。

每個行業都有先驅者,華為是通訊業的先驅者,華為手機不過是冰山一角,你們知道路由器裡有cpu嗎?智能電視裡也有,很多智能設備裡都有。我們之前這些產品的核心大腦都是高通或聯發科,並沒有實現國內自主,而現在華為做的就是從核心開始脫離進口控制。

最近小米這個組裝公司diss華為,讓我看見了國人的悲哀。9年了,小米吃到了甜頭,並且毫無改變,就這樣再過二十年,手機還會和汽車一樣,用的是人家淘汰的東西,華為mate x直接把巨頭三星扼殺在搖籃裡,國之驕傲,小米是民族的悲哀,低著頭站不起來,只看著腳下的吃食。


大連一小哥哥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高通其實原來是造手機的。

在2G時代,高通是有自己的手機品牌的,而且在美國賣的也是不錯的。

上圖就是當年的高通的CDMA手機,而且世界上第一部CDMA手機也是高通生產的。

為什麼高通放棄了手機的生產?說起來大家可能不相信,在2G時代,手機一直是不賺錢的。

在2G時代,手機作為賣基站的副產品生產,各大通信業製造商生產手機的目的是為了推廣自己的基站,自己的通信設備。在那個時候,做基站的公司也同時生產手機,但是實際上一直到了蘋果手機問世之後,終端手機才開始慢慢的賺錢的。而當時的歐洲巨頭們,基本沒有在手機上賺到什麼錢。

2G時代是GSM和CDMA爭鋒的時候,而GSM是完全佔據了上風。當時沒人看好CDMA,高通則基本獲得了CDMA相關的全部專利。當年高通去日本推銷他的CDMA的時候,日本的手機生產商就提出了自己的憂慮,我使用你的CDMA制式,但是現在C網的專利完全在你手裡,你也造手機,如果和你的手機發生了市場競爭,你掐我的脖子怎麼辦?

當時高通就決定放棄手機生產,把手機業務打包賣給了當時日本的京瓷公司。開始轉為技術研發公司,依靠推廣收取CDMA的專利費為生。

3G時代由於基本都是以高通的CDMA為基礎核心的,所以高通在3G時代全世界薅羊毛,當時高通的專利費被業內戲稱為"高通稅\

通信一小兵


說起美國高通,就比較牛逼了,不僅是全球手機品牌CPU業界第一,而且還可以從其他相關使用企業處收取3G、4G的CDMA專利費。現如今,在5G時代,華為在全球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高通。應該說美國高通研發5G的時間比較早,投入也比較多,其5G技術已經站在了世界最前沿。

既然高通公司這麼出名,而在在芯片設計方面遠超國內的華為,很多網友會發問,那高通為何不擁有自己的手機品牌呢?事實上,高通是手機制造的先驅者,早在2G時代,世界上第一部CDMA手機就是高通生產的。不過在2G時代,高通做手機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推廣自己的基站,自己的通訊設備。

那個時候,手機作為賣基站的副產品生產,做基站的公司也同時要生產手機。直到蘋果、華為等手機問世後,終端手機便開始慢慢賺錢,正是因為,做終端手機不賺錢,而此時高通恰好獲得了CDMA的全部專利權,於是高通就把手機業務打包賣給了日本京瓷公司。自己轉為技術研發公司,專靠收取CDMA的專利為生。

不過,高通在轉型收取CDMA的技術專利費為生後,此時恰逢是3G時代,當時高通就拿著CDMA專利全世界收取專利費,雖然高通賺了不少錢,也把賺來的錢用於更多的研發投入之上,但把同行業的小夥伴們都得罪遍了。於是,大家稱高通收取專利費為“高通稅”。

而現如今,在4G時代,如果高通要生產手機,就不得不面對其他通信業巨頭的專利技術的授權。那些當年被高通收過專利費的全球通信巨頭肯定會以牙還牙,絕不會放過高通的。與其自惹麻煩,還不如專心收取4G專利費呢。

同時,在高通看來,在自己行業中什麼事情都要做,這是最愚蠢的小農思維,而主流的商業模式就是發揮自己的最強項,把自己這一塊做好,然後再去整合產業鏈,實現多方共贏,讓別人離不開你,讓大家都要用你的產品,這才是上上之策。

比如,現在雖然全球著名的智能手機品牌很多,但是芯片除了三星自己設計生產之外,其他廠商都要用高通的。還有與高通差不多的,就是富士康,雖然沒有自己的手機品牌,但全球的手機品牌都要找富士康去代工。在自己的產業鏈上,做好自己的事情,讓別人離不開你就可以了。要是什麼都做,不累死才怪。

華為的任正非曾經說過,國內並不需要如此之多的手機企業,只要幾家就可以了,因為這樣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否則都把精力消耗在價格戰上面了。而對於高通與富士康來說,手機品牌廠商鬥得你死我活,最終你們誰都離不開我,我始終是手機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這就足夠了。


不執著財經


高通為什麼不造手機? ARM為什麼只賣IP授權,不做芯片?很簡單:參考HTC,你不做手機,全世界的手機廠商都是你的朋友,你一-做手機,全世界的手機廠商都是你的敵人。手機業務和高通現有的授權兼賣芯片業務是不能兼容的。做手機,是搶下游的飯吃,是在挖自己的牆角,毀自己的根基,讓以前的老客戶變成敵人。

實際上,高通的利潤比蘋果還高,201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高通淨利潤高達32%,其中84%的淨利潤來自授權和專利費,而授權和專利費乃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手機公司每賣一部手機就要交授權和專利費,別人手機賣得越多,高通賺的越多。實際上,最近傳言高通連芯片都不想做了,正在考慮將專利授權和芯片設計業務分離,好集中精力在專利上圈錢。傳言intel可能要買高通的芯片設計。

再看看機廠的利潤多少:最新數據蘋果利潤(營業利潤)為28%, 三星只有11.6%,小米據說不到2%,其餘的很多都在虧錢。你覺得高通在可以躺著賺錢的情況下,會願意冒著主業受損的風險賺這些辛苦錢?

再者,做手機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手機的各個部件往往不是來自一-家廠商。像相機,屏幕等等都是由不同廠商供給的,另外除了手機硬件之外,還有軟件。系統的優化,軟件的優化都是要後期投入巨大的精力來研發的。

再者就是手機的營銷也是一個]學問,這些東西的模式都已經被蘋果,三星還有小米等手機廠商成熟掌握,想獨立發展在這個領域嶄露頭角談何容易。現在也是專利的時代,做手機同樣要交很多專利費,一不小心還要被告侵權。不管做什麼研發,沒有專利技術,就是受制於人,眾多的專利費就讓你付出巨大的開銷。

當然高通明白這個道理,也做的很好。至少在芯片這個行業已經獨佔鰲頭了。

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這就是他的核心所在。


牧離子


大哥,供貨商如果也做生意,經銷商還做什麼?如果高通也做手機,你讓別人怎麼活?我只要比成本略高的價格出售,誰賣得起?要知道,你們的芯片可都是我賺了一手的。

所以,為了取信全球的各大手機廠商,高通放棄了自己的手機和通訊設備等一系列“副業”,專心研發自己的芯片。

至於為什麼不做手機,因為只賣芯片取信了別人,全球基本只有高通做芯片,這樣賺的錢比做手機還賺,當然放棄啦


Destroy濤


手機難做嗎?不難啊。。

華強北都能搞出來,何況高通?

首先,是沒必要做手機,

其次,手機市場基本飽滿,無法廝殺,

最後,高通專利一大堆,光賣CPU的錢都數不完,

結論:他能做,但他不做,做的話肯定是貼牌,自己搞工廠不可能,回本週期太久,畢竟不能因為你是高通出的手機我就要買,谷歌出了安卓,安卓創始人都做手機,還是一大堆人不買單。

所以,這是我猜的,用的是大眾思維。


By酷酷的BiN丶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高通CPU業界第一,為何不自己造手機?
  • 首先,先糾正一個問題,高通處理器的性能無法排在第一位;

  • 同代處理器的性能排列為蘋果優於高通,高通優於華為處理器。

回到問題,高通是否有製造手機的打算呢?

手機業的激烈競爭

1.競爭激烈

競爭進入白熱化,經常會有“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事情發生。

  • 市場策略失敗,稍有不慎就會被擠出市場;
  • 大家比較熟悉的品牌有諾基亞、摩托羅拉等。

2.手機廠家獨特的生存模式
  • 創新為主的蘋果手機,科技實力為主的華為手機;

  • 網絡營銷能力、性價比較強的小米手機,線下渠道能力較強的OPPO、vivo手機登。

能夠存活下來的手機廠家均具有自己獨有的存活模式,高通想要擠進手機市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並且手機總出貨量已經開始下滑,新的增長點沒有出現之前,貿然進入具有較大的風險。

高通的盈利模式

  • 高通處理器芯片業務的收費僅是一部分;

  • 主要還是依靠網絡通訊專利賺取利潤,特殊的人員架構並不適合發展手機制造。

例如今年的5G專利,高通僅憑專利,就能夠在中國賺取將近500億。

  • 並且,一旦高通製造手機,會同手機廠家形成直接的競爭關係;

  • 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處理器芯片的銷售和手機定價。

高通完全沒有必要給自己增添麻煩,進入到相對利潤並不高的手機制造業(對比賺取專利費)。

關於高通是否有意願進入手機制造行業,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我覺得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高通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它的CDMA、藍牙、無線網絡技術優勢只能輻射、控制到設備製造商這一半徑範圍。這個半徑內,技術、產品應用方案主導市場,因此客戶群體相對簡單。

其次,至於終端用戶,那是一個紛雜、帶有文化、地域、政治因素的社區,高通的技術優勢鞭長莫及,也無能為力。

再者,高通這個品牌有些霸道,技術味偏重,不親民,不適合作為消費類品牌。


新人小芯


我們看到的是國內廠商宣傳上通常會列出使用了高通曉龍855處理器,認為高通最厲害的是CPU,實際上驍龍是一個移動平臺,包含了:CPU、GPU、基帶通信。儘管如此高通最賺錢的是專利授權。華為這幾年風頭很盛,每年在研發投入上佔據營收比例高達14%,使用的是自家的麒麟移動平臺,但一樣的要向高通支付專利授權費

既然高通主要盈利點是專利授權,客戶主要在手機廠商,那麼如果高通做手機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專利授權費用會大幅縮水!為什麼?一個手機由很多零部件組成,每個手機廠商在手機上都有自己的專利儲備,那麼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高通手機使用了華為的1項專利,華為使用了高通20項專利,高通能對華為難以做什麼,因為高通可以起訴華為侵權專利,華為也可以告高通侵權,這樣專利授權費就大大減少。

一個現實的例子就是諾基亞,諾基亞甩掉手機業務後,並沒有消失,活得更加滋潤,因為諾基亞掌握了大量的2、3、4G核心通信專利,專注於收取其他手機廠商的專利費用,之前自己有手機業務掣肘專利費用,甩開手機後,算是個小“專利流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