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外協加工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保證對外協加工過程的有效控制,確保外協產品質量能夠滿足生產需要,達到生產高效、控制合同成本的目的,特制訂外協加工管理制度。

2.適用範圍

適用於本公司人員、設備、生產能力等各方面不能夠滿足客戶需求。

3.職責

3.1生產部:在公司生產能力、人員、設備不能滿足生產需求時,提出外協加工申請。

3.2採購部:外協廠商資料的收集、評估及外協計加工合同簽訂、訂單跟催聯絡。

3.3品質部:外協加工中間過程監督及加工完成品檢收。

3.4技術部:提供外協加工產品的圖紙、樣品、技術要求、工藝要求等相關資料。

3.5倉庫:外協加工原材料的發放及完成品的接收。

4.外協加工流程

4.1外協加工申請

4.1.1根據公司的營業部產品需求量及公司生產能力、人員、設備等因素,生產部制訂外協加工計劃並填寫《外協加工申請單》。

4.1.2《外協加工申請單》由生產經理、採購經理、分管副總、總經理簽字批准,轉交採購部。

4.2外協加工合同的簽訂

4.2.1採購部根據《外協加工申請單》,由合格供應商名錄中,選擇供應商;如沒有合格供應商依據《供應商控制程序》流程選擇合格供應商。

4.2.2採購部人員將技術提供的圖紙,技術要求、工藝要求、工藝流程等相關資料提交給合格的外協廠商,進行資料審核,並協商領/送料時間、地點、運輸方式和價格等問題。

4.2.2外協加工的資料確定後,採購部人員與外協廠商簽訂採購合同,合同內容根據《合同管理制度》編制。

4.3外協加工產品的原材料的發放。

4.3.1採購人員根據《外協加工申請單》,編制《發料單》(產品名稱、型號、單件用量、應用數量、領料實際數量),由採購經理、生產經理、分管副總審批,庫房負責人依據《發料單》進行備料,採購人員與庫房人員需要建立發料臺賬。

4.3.2物料發放時,庫房人員與外協廠商人員一起清點實際物料數量,並雙方簽字確認,一式三份(複印件有效),採購部人員、庫房人員、外協廠商領料人員各持一份。

4.4外協加工產品過程跟蹤

採購人員跟蹤產品加工進程,及時解決外協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少料,補料、工藝、技術要求資料更改或其他加工過程出現的問題,確保外協加工產品如期交貨。

4.5到貨,驗收

4.5.1外協廠商加工完成後,採購部協調廠商將加工完成的產品和剩餘物料連我公司提供的樣品、圖紙返回我公司,倉庫人員依據廠商《送貨單》對加工完成的產品及剩餘料點收,點收無誤後採購人員填寫《外協外購件報檢單》,由品質部檢驗人員對加工完成品進行驗收。

4.5.2品質部檢驗人員驗收合格後,出具《外協外購件報檢檢合格單》,庫房依據此單辦理入庫手續。

4.5.3外協加工產品不合格,品質部人員填寫《外協外購件質量信息反饋表》,由品質部經理簽字生效,並通知採購人員進行退貨。採購人員接依照《外協外購件質量信息反饋表》,與供應商協商解決,如需現場維修須跟蹤供應商售後部門進度;如需返修或退貨須填寫《退貨單》,由採購經理簽定生效,再交給庫房,庫房人員包裝及出庫發運,並依照《退貨單》填寫出庫單,一式三份,庫房、採購部、財務各持一份;如果無法返修,採購人員須與供應商協商更換產品或根據合同金額扣除相應的貨款。

4.5.4採購部人員依據《入庫單》與發料臺賬核對物料數量,計劃算物料損耗率,當損耗率超過2%時,採購部人員與供應商確定原因並採取相應賠償措施。

5.相關文件和表格

《供應商控制程序》

《合同管理制度》

《外協加工申請單》

《外協外購件質量信息反饋表》

《發料單》

《外協外購件報檢檢單》

《外協外購件報檢檢合格單》

《入庫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