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人越成功,越喜歡奉獻

心理學:一個人越成功,越喜歡奉獻

“奉獻”兩個字逐漸被認為是一個離我們很遠、很陌生的詞語,甚至是被認為比較傻的一種行為,但是現實生活中,你卻會發現,一個人越成功,反而他越喜歡奉獻,尤其是那些在自己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這或許啟發我們,比起單純的付出,奉獻帶來就是一種精神力量的傳承,這是他們喜歡奉獻的根本原因。

心理學:一個人越成功,越喜歡奉獻

1.裸捐的比爾蓋茨:擁有正確的財富觀比擁有財富更重要

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的時候表示,他將把自己580億美元財產全數捐給名下的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的子女。

比爾·蓋茨表示這是他和妻子共同的決定,他說:“我們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比爾·蓋茨“裸捐”的壯舉,給我們上了非常具有震撼意義的一課。

比爾·蓋茨的“裸捐”給我們帶來了重要的啟示,該如何擁有正確的財富觀?比爾·蓋茨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捐獻名下的財富,不僅是巨大的權利,也是巨大的義務。

鼎鼎大名的富豪鋼鐵巨頭安德魯·卡內基也說:“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則稱,多掙錢為的是多奉獻。相信人們如果能理解這種價值取向,就會明白比爾·蓋茨“裸捐”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心理學:一個人越成功,越喜歡奉獻

2.為眾生謀福: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成功的人之所以喜歡奉獻,其實他們更明白財富的本質,財富來自價值的創造,更來自時代給予的機會,他們選擇奉獻,是知道自己的成功離不開眾多人的支持。

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財散人聚,財聚人散。一個人成功後,他喜歡奉獻, 而不完全把財富歸為己有,是他們懂得金錢其實就是一種管道,他屬於善於利用金錢的人,更屬於那些用金錢為眾人謀福之人。

當我們擁有了更多的財富後,我們需要是讓金錢流向更有價值的地方,流向更有需要的人這裡。這或許就是我們古話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只有我們內心裝著善良幫助他人的想法,讓財富為眾生謀福才會讓金錢發揮最大的價值。

心理學:一個人越成功,越喜歡奉獻

3.眼光更為長遠:價值傳承比金錢傳承更重要

其三,為何成功的人更喜歡奉獻,這與他們的長遠眼光有關。對於成功的人來說,他們都需要思考面對財富的傳承,古語說:“黃金滿盈,不如遺子經”。

而在我們國家,很多富豪卻並沒有這樣概念,更多的富豪是將畢生建立的商業帝國悉數傳給子孫。有學者在對一些富豪做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家產越多,他們越希望孩子接班。

雖說對於這種財富代際轉移法誰也不宜置喙,但是,正如比爾·蓋茨所說的,將財富全部留給子女,肯定不是“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

而比爾·蓋茨的“裸捐”,不僅是一種無私奉獻精神的高度體現,而且也表明了他對基金會的高度信任,這是一種用制度傳承讓財富價值傳承下去。

而為了保證善款能用得其所,比爾·蓋茨夫婦不僅為基金會制定了許多規定,還明確表示歡迎外部監督,甚至鼓勵舉報者直接向司法機關檢舉。

比爾蓋茨的行為也給到我們啟發,比起單純的財富傳承,更重要是學會奉獻自己,把價值傳承下去。而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奉獻中體會幸福的真諦!

孟子在很早時候就說:“達則兼濟天下。”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要知道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奉獻是用愛心鑄就的一道彩虹,能讓我們收穫生命的意義與幸福所在。

蘇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索取的幸福是短暫的,而奉獻的幸福則是長長久久。

更多關於自我成長與幸福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

今日話題:為什麼成功的人都喜歡奉獻,歡迎探討與交流。

作者簡介:王小林,唐若心學主筆,相信你的態度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