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白孝文為什麼要處死黑娃?

合格的評論家


原因很複雜,權力、人性、階層和優越感都有吧

(1)從職場角度論,白孝文怕黑娃爬到自己頭上,這就是人性的羨慕嫉妒恨。況且,他的縣長名頭是私下向上級攔功得來的,也就是把黑娃的那份起義成績,悄悄地據為己有了。

(2)所以,把黑娃處決了,也是為了以防後患,這就叫穩準狠。之前,白孝文一直是黑娃的領導階級,他不用擔心利益和權力旁落,但後來就不同了,黑娃是副縣長,身份變了,他們之間的關係也變了。

(3)他們不但同屬一個階層,而且還是同事,白孝文哪受得了這個啊,對他來說職場權力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4)從出身角度,白孝文雖然是鐵定的繼任族長,但他在父權的壓制下,一直非常自卑,心裡得不到自由舒展。

(5)玩伴集體裡,他比不了早早啟蒙的鹿家兄弟。人有時候不怕自己沒有,就怕別人有自己沒有,鹿家兄弟後來又去城裡讀書,白孝文沒有這個機會。

(6)所以,他這個繼承人的位置在鹿家兄弟眼裡,人家看都不會看的,這更讓他懊惱和自卑。

(7)因此,白孝文在別人眼裡看不到仰視的目光,再好的東西,他都覺不出好來。而且,自己的老爹對長工鹿三和黑娃照顧有加,一點上級的架子都沒有。

(8)這更讓白孝文找不到存在感,像自己這樣的官二代,總得有一二個跟班,顯顯威風才是。所以,他就瞄準了比自己弱的黑娃,他憑啥能跟自己坐到一個飯桌上吃飯呢?白孝文這一生都不想和黑娃平起平坐,從而才能在心裡找到一些快慰和滿足。



(9)雖然說黑娃打了白嘉軒的腰,白孝文有報仇的成份,但這只是很小的佔比因素。另外,鹿兆鵬的爺爺在原著中被黑娃帶領的土匪給挑了,鹿兆鵬貌似毫無反應。

(10)鹿兆鵬正在用人之際,他肯定是先忍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雖然原著中的鹿兆鵬在白孝文處死黑娃時沒在場,只說他打到新疆去了。

(11)這時的鹿兆鵬活著的可能性很大。白孝文給上級領導寫信把起義的功勞都巧妙地攔在了自己名下,這麼大的事上級肯定會核實的,不可能單憑一封信就相信了白孝文吧。

(12)任用官員,上級也是要走既定程序的吧,比如背景調查,重大事件核實等等。那麼,第一個核實對象就應該是鹿兆鵬,因為鹿兆鵬就是這場起義的策劃人,此時,鹿兆鵬卻了無影蹤,看來事情沒那麼簡單。

(13)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黑娃對鹿兆鵬來說已經沒用了。處決黑娃時,鹿兆鵬卻藏在小說的幕後沒有出場。可見,這事別有隱情。那就是利用白孝文的手,報了爺爺的仇,作者肯定是不能明說的。

綜上,白孝文處死黑娃的因素有很多,這裡再延伸一下思路,真正坐實黑娃罪名的幕後之手或許就是鹿兆鵬,他不過是借了白孝文的手而已,誰說得準呢?

影視成長筆記小刨手


《白鹿原》這部小說是陳忠實的著作,曾獲矛盾文學獎,講述的是西安周邊一個村子的發生的故事,原汁原味的陝西農村生活。

白孝文是地主家庭出身,既然地主成分,那從小自然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在白鹿村幾乎是天之驕子,長大後繼承族長,後來被田小娥勾引,墮落頹廢,從高高在上跌落為連狗都不如的下等人。又在鹿子霖的指點下投奔縣保安團,共和國城裡前夕,跟鹿兆鵬黑娃起義,殘忍殺害提攜自己的張團長,後來成為滋水縣長。



黑娃本是家裡長工,從小調皮搗蛋,不愛念書,鬧革命不成,上山做了土匪,後來土匪內訌,也投奔保安團,並拜大儒朱先生為師,成為朱先生關門弟子,讀書習字,深受朱先生及其妻子的影響,真正改頭換面做個好人。對幫助過自己的鄭芒不忘舊情,雖然做過土匪,但本意不壞,不算個壞人。

小說的最後是投機分子白孝文做了縣領導,掌握了生殺予奪的大權,而洗心革面真心實意幹革命的黑娃卻被作為反革命殺害。為什麼會如此安排。



我想還是有一些原因,一是在於黑娃和白孝文從小一塊長大,而後又一起革命,對白孝文的生平都十分了解,而白孝文現任縣長,之前的黑歷史,人生汙點,黑娃可以說是見證人,這對於白孝文來說,他的存在就是一個禍害。

二是白孝文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個卑鄙自私的小人,善用陰謀權術,不念舊情,不擇手段,把黑娃安上反革命的罪名,將他檢舉揭發,從白孝文的利益角度考慮,對他來說是有利無害的。因此這是為了反映出革命並不都是懲惡揚善,還是給了很多投機取巧的小人漁翁得利的機會。


碎碎念育兒


田小娥事件之前,白孝文繼承白嘉軒族長之任管理白氏家族。當時可稱的上忠厚可鞠、正直勤勉。但此人意志不堅定,骨氣不足。正事因為這種性格特點,遭了鹿子霖算計被田小娥拉下水。後被白嘉軒逐打出白氏家族。經此一遭徹底改變了白孝文的人生立場,變得虛偽,、陰毒,心術不正。

黑娃鹿兆謙出身貧寒,性格叛逆野性、愛憎分明,骨子裡有一種倔強要強的信念。這種倔強堅強的性格使他不屈服於命運,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後來投身革命取得勝利。

白孝文與鹿兆謙的性格色彩是書中兩條相向而行的線。命運的變化使兩個人的人生觀都發生了改變。白孝文由原來的善良逐步退化成為一個陰毒小人。鹿兆謙早期投身草莽,後投誠革命,幾度出生入死。雖然是時世所逼,但自知殺戮過重,罪孽不淺。內心深處有所懺悔,一心想洗心革面“學為好人”。朱先生平生的最後一幅字,映照了鹿兆謙誠心悔過、棄惡從善的決心。這與白孝文形成了強烈鮮明的對比。

小說結局,陰險狡詐的白孝文害怕鹿兆謙揭露自己曾經見不得人的醜惡行徑,便先下手為強除死了鹿兆謙。他選擇殺人滅口一是保全了自己,另外在當時來說,對於上級而言顯然是大義滅親有立功表現,隨後便如願坐上了縣長之位。


零之N次方


我也對這個問題很疑惑,自問自答有三點:1黑娃當年當土匪時打過白孝文的父親也就是白嘉軒,打傷了腰。2打倒地主時砸了祠堂和後來氣的老爸上吊,給白孝文造成反感,(黑娃的老爸對白孝文不錯)。3因為田小娥,也應該是主要門題所在,田小娥和黑娃是因為偷情才走到一起的,他們之間應該沒有多少愛情,更像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一種順從。黑娃不在家,最後白孝文在一起,慢慢的 白孝文對她有了感情,她對白孝文也有了好感,白孝文為她和家人反目,先分家後賣房,餓死老婆花光家產,一切為了田小娥,最後卻被田娃他老爹給捅死了。白孝文覺的都是黑娃的錯,是他的不濟讓田小娥過著困苦的生活,不能進黑娃家門,為了填飽肚子甚至還得出賣肉體。田小娥死了,你黑娃憑什麼當官過好日子,去死吧。

以上是個人見解,可討論不可亂噴


風雨愛相隨41851640


首先,黑娃從小就表現出不肯寄人籬下不願看人臉色的倔強性格,這點讓受傳統禮教薰陶日久並一直有著自我優越感,偏偏黑娃不尿他,還在白鹿原掀起了風攪雪,這點上,孝文是耿耿於懷的。 其次,黑娃憑著自己的特性贏得了田小娥的愛情,而孝文的遭遇完全是江河日下,加上自己對田小娥便又滋生了孽緣,心理上肯定過不去。 第三,政治鬥爭需要,孝文是怎麼從國民黨來的,大家都清楚其中的緣由,黑娃是招安過來的,看似殊途同歸,實則三觀不同,孝文肯定會排除異己,免除後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