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裡李光地為什麼要在丁憂期間逛青樓?他不知道這是違法的事兒嗎?

青燈問史


在《康熙王朝》裡,李光地是康熙民間的老師伍次友的學生,有經世濟國之才,但是李光地此人相對比較刻薄。


康熙為收復臺灣,下了遷界禁海令。但由於後勤物資準備不足,以及貪官汙吏等因素對老百姓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導致了老百姓實際上並沒有得到朝廷允諾的土地和錢財,出現了大量的流民。李光地糾結了一批孤兒按手印寫萬言書。最終李光地和這份萬言書被去福建省親的容妃和藍齊兒帶回了京城。

康熙看到了這一份創意的萬言書,一方面非常賞識李光地的才華;但另一方面,這也確實折了康熙的面子,折了朝廷的臉面。更關鍵的是,李光地本人對朝廷還是一副完全不合作的態度,有一種臭知識分子看不起朝廷的意思。


就在這關鍵時刻,康熙最喜歡的藍齊兒格格用通過”罵”的方式徹底”罵醒了”李光地。於是李光地接了皇差到福建協助姚啟聖負責平臺事宜,給姚啟聖做總後勤去了。

李光地和藍齊兒的愛情,也是從這個地方開始的。李光地在福建做得非常的出色,康熙對李光地的表現也非常的滿意。為了滿足小女兒的心願,他甚至有意將藍齊兒賜婚給李光地。這也幾乎成了藍齊兒的一個憧憬。

但是歷史規則是不可以違背的。滿人是不可能嫁給一個普通漢人的,更何況是一個皇家格格。

關於這一點,伍次友看著比李光地更清楚。因為在16年前,蘇麻喇姑也打起了包袱,準備跟著伍次友雲遊四海。但是關鍵時刻伍次友還是沒有像康熙開口。


李光地事實上應該是和伍次友一直都保持著緊密的聯繫的。因為當李光地後來求助蘇麻喇姑的時候,公佈自己是伍次友的弟子,提到了自己老師伍次友已死的消息,李光地對伍次友的境況都是非常的瞭如指掌。

李光地是聰明人,伍次友的例子,時刻提醒著自己。康熙給了,你敢伸手接嗎?接的後果可能又是什麼呢?

鏡頭切回現實場景。對於李光地而言,行陽謀建功立業、濟世拯民這種學識,不單單老師伍次友已經教授於他,而且在實際的地方任職期間,也完成了實踐。

但是如何在京城這個大染缸裡 ,迎著明槍暗箭進退有據、運籌帷幄,最終實現抱負。李光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平臺工功成後,康熙把李光地調到京城時,特地找李光地做了動員,明確跟李光地講京城是一個大醬缸,並且對李光地寄予了厚望。

實際上這也就表明了,康熙對目前朝局的狀況,對每個人的不同的狀態,實際上都是瞭如指掌的,他這是在給李光地打預防針。因為康熙意識到,李光地遲早要面對明索兩黨相互攻訐的處境。而將李光地調進京城,實際上就是希望在這兩股勢力之外,有一個備選可用之人。

李光地和藍琪兒的愛情的本質實際上就是一個被無數人寄予厚望的鳳凰男和白富美之間的愛情。他們的愛情之間,充滿了現實中無數的障礙。

在這一階段的李光地,一方面享受著和藍齊兒的愛情,但是另外一方面更多的是自卑。

實際上李光地這種鳳凰男的角色,在現代社會也是比比皆是。作為整個村子裡面唯一出現的大學生,他是周邊所有人的驕傲。因為他的努力受到了來自城裡面的白富美的青睞,實際上又使他成為了眾矢之的。因為努力,他見到了一個他從未見到的世面,但實際上這個努力奮鬥出來的世面又將他陷入了一種極端孤立的處境。因而他有著極強的自尊心,他變得非常的敏感。而大大咧咧的白富美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卻時常的觸碰到了他那敏感而脆弱的神經。


所以丁憂期間,加之母喪,失去親情,心情沉痛。各種憂思煩惱一時皆湧上心頭。去喝兩杯,借酒澆愁愁更愁。喝多了醉倒在青樓,雖然不合禮,但是合理。

此刻仍然是屬於職場小白的李光地。雖然李光地在基層幹過,但是那是平臺戰備一線,相當於是在軍隊裡面幹過,都是一些令行禁止的事情,各種關係相對還算是比較簡單。

但是在京城這個大醬缸,幾乎所有帝國的精英都集中於此,一時間各種陽謀與陰謀交錯;各種看不清的,摸不著的,利益關係相互糾纏;各種表面一團和氣,背後真刀真槍,讓李光地這種資歷淺、人脈少,卻又因為藍齊兒成為眾矢之的角色,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


果然,李光地的這一次偶然放縱,最終成為了索額圖拿捏他的把柄。在吏部的人是吏部選拔人選推薦問題上,明索二黨的利益無法均衡的時候。李光地徹底崩潰了,也宣告了以單純的行為方式存活於朝堂的李光地徹底失敗了。他在康熙面前公開暴富了明索二黨的黨爭,自然自己的把柄被暴露在了康熙的面前。

康熙頓時暴怒的原因是,“領導事實上都知道問題的存在,但是用你,不是要你來提出問題的,而是要你來解決問題的。”

康熙怒的不只是李光地讓他沒面子,更多的是怒其不爭。明索黨爭的存在又不是一時之事,康熙怎麼可能不知道呢?但是把你李光地調到京城來,還打算把自己心愛的女兒嫁給你。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夠幫助自己解決掉明索黨爭的問題。


你既然無力解決明索黨爭,那你就不要暴露他。讓你推薦吏部晉升名單,又不是讓你決定吏部晉升名單。李光地完全可以密奏康熙,把具體情況私底下跟康熙講,這樣康熙也有好有迴旋的餘地。而如今在朝堂之上,眾官面前,暴露明索矛盾,還得讓康熙來替你收拾爛攤子。此刻的李光地,你是有多麼的幼稚啊。

李光地自己的把柄被暴露,還被索額圖拿到眾人面前講。這是索額圖要徹底宣佈李光地的政治死刑。

對於康熙而言,自己最愛的女兒,看中的人竟然是道德如此卑劣的小人。這是有損皇家容顏的事情,康熙是要面子的。而康熙本身因為藍齊兒嫁給了噶爾丹,而覺得對李光地有所虧欠,此刻也因為李光地的這個事情而蕩然無存了。所以康熙說,李光地其罪當誅。李光地失去了這一層關係,又犯了這麼大的錯。他在朝堂上何以立足呢?


但是,康熙並沒有放棄李光地。他相信李光地在認識清楚問題之後,能夠涅盤重生。康熙甚至讓蘇麻喇姑去開導李光地。自己出徵準噶爾的時候,為了防止索額圖加害李光地,特地將李光地帶至身邊,隨軍出征。

為了要消滅狼,就把自己變成老虎。果然李光地涅槃重生之後,變得更加的陰險刁毒,讓人背生涼風。


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逐步開始收拾明索二黨,當他收拾完明索二黨之後,他成了一個比明珠和索額圖更為可怕的角色。在清算明珠之前,明珠過60大壽,康熙答應明珠,讓他安安心心的過上一個大壽。結果李光地顯示出了他刻薄的一面,送的壽禮就是當著眾人,要參明珠,結果讓明珠60大壽都沒有過的好。這件事情也讓康熙徹底開始擔憂起了李光地。


最終在處理完明索之後,康熙將李光地”發配”至了臺灣。而李光地也看穿了一切,表示求之不得。



炒米視角


與其說違法,倒不如問問李光地康熙賞賜給他三寸黃土還想不想要?竟然敢腳踏兩隻船,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關於李光地丁憂一事另有故事:

李光地在為其父母丁憂期間曾於一青樓女子通姦,這一點不足為奇,或許因傷心過度,精神失調所致?(可能性比較小)

再或者說其思念藍齊格格過度?把青樓女子當成了藍齊格格?(過於牽強)

這些說法都不可恨,可恨的是這個青樓女子為其生下了孩子,而升官發財的李光地對此母子二人,不管不問,任由其自生自滅,毫無人性,這種做法不配為讀書人,不配為人子,不配為人夫,更不配為人夫,此等人怎麼能成為百姓的父母官?

身為才子的李光地深知自己的行為違反為官之道,但是他以為自己在索額圖這支大樹下好乘涼?

沒想到自以為是的李光地公然彈劾索額圖、太子胤礽、納蘭明珠、大皇子胤褆,殊不知其是夜郎自大,螳臂擋車,飛蛾撲火,引火自焚。

沒想到此四人為了自保竟然站在同一戰線,一致指責李光地誣陷,尤其是索額圖把李光地在供給糧草之時與青樓女子通姦一事告知康熙,引得康熙勃然大怒,讓康熙下不來臺,康熙也是深知此四人各懷鬼胎,但是又不能把四人全部下獄,逼得康熙不得不講李光地“犧牲”李光地來維持索黨和明當的平衡。

康熙讓李光地下獄可謂是一石三鳥,為什麼這麼說呢?

康熙制裁李光地:

第一是即為維護了索額圖等人的權益,

第二,的確是為了治李光地通姦之罪,

第三,也是為了替自己的女兒藍齊格格出氣,對自己的女兒不忠,對康熙本人來說也確實打臉了,這對康熙來說也是一種恥辱,自己看錯了人。

李光地為了自己的羞愧的行為為什麼差點自殺成功?

李光地獄中自殺的原因有一下幾點:

其一,自知自己彈劾索額圖等人失敗,知道此四人萬不能輕易饒恕自己,

其二,自己丁憂期間與青樓女子通姦一事被索額圖告發,且對此母子放養,不忠之行,對不起對自己情深義重的藍齊格格,心中懊惱,悔恨不已,

其三,辜負了康熙對自己的信任,更是傷害的康熙的掌上明珠,怎麼可能輕易放過自己犯下的彌天大罪。

可惜自殺未遂,在李光地即將斷氣之時,蘇麻大姑姑救了李光地一命。

個人覺得李光地不是一時的荷爾蒙分泌過多,也不是對藍齊格格不夠愛,更不是辜負康熙的信任,最主要的是索額圖替其掩護了他所犯下的錯,以為可以矇混過關,可以其不知天網恢恢和天不藏奸怎麼寫?

我是追溯歷史傳奇,一家汽車公司的失效分析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吐槽。

有關汽車,日語,英語,自考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謝您的閱讀。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相對於姚啟聖、周培公等漢臣,李光地的資質還是要差不少,除了成為康熙皇帝平衡朝政力量、彈劾權臣的一把“利劍”,在建功立業方面建樹不多,只能說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和收復臺灣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歷史上,李光地的發跡也不是很好,可以說是他一生的汙點,當年三藩作亂的時候,李光地任內閣學士,而他的同年考中進士的好友陳夢雷正好在福建賦閒在家,當耿精忠舉兵作亂後,李光地就建議陳夢雷假裝投降以刺探情報,隨後陳夢雷將情報送出,李光地把情報呈報給朝廷,卻隻字不提陳夢雷。

三藩被平定後,李光地因為功勞,得到了皇帝的恩寵和升遷,陳夢雷卻因為投降逆賊而被關入大牢,按罪當斬,陳夢雷極其悲憤,他在入獄前後,多次要求李光地為自己作證辨誣。

而李光地雖然在1680年也為陳夢雷“代具一疏”,但對陳夢雷在福建與自己“密圖內應及同謀請兵之事,一語不及。”

陳夢雷在獄中聞訊大怒,手書《絕交書》,痛斥李光地“欺君負友”。

面對兩人間的爭吵,康熙皇帝也有所關注,而李光地則堅決拒絕陳夢雷的指責,他向康熙說:情報都是他自己定的稿,和陳夢雷無關,陳夢雷對自己的攻擊,是受其他大臣的指使。

最終,還是刑部尚書徐乾學陳情救援,陳夢雷才最終免死,改發配奉天戍守,在那邊一呆就是17年,這期間,陳夢雷的父母先後病故,妻子也在流放地亡故。這讓陳夢雷萬分悲痛,但他一直堅持讀書和著述,直到17年後,康熙巡視盛京,陳夢雷才找到機會被召回京師,後來還擔任了皇三子胤祉的老師。

當然,此事不議,李光地一生都備受康熙信任,成為康熙的一把利劍,綜合來說李光地就是個頗有能力但人品不佳的能臣。

以下內容分析是電視劇的情節,稍微帶一些歷史。

從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知道,李光地是個不拘小節的人,從他帶著一幫窮孩子寫萬言書攔住容妃大駕的事情,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李光地為了達到目的是可以不擇手段的,當然他這個情節也可以從正面的觀點來看待,但利用一群孩子來達到目的,這本身就是不太妥當的。

臺灣平定之後,康熙皇帝的外患已經基本解除,西北的葛爾丹則暫時還未成禍害,但康熙已然有所防備,不過此時康熙最主要需要面對的是明珠和索額圖的內鬥問題。

朋黨之爭是任何皇帝都很頭疼的,在沒有搞他們下臺之前,找一個能制衡他們的人來給皇帝站臺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心要足夠狠,手段要有點毒辣,至少能把明珠和索額圖2個老狐狸搞得很頭疼,當然,首要條件是聽話,聽皇帝的話。

如果是一個剛正不阿、正人君子般的傳統知識分子,那種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理念的臣子,那顯然是不行的,估計沒和明珠索額圖鬥上幾回就不知道怎麼死的了,周培公姚啟聖也不行,他們是屬於解決外患等重大問題的,朋黨之爭不適合他們來搞。

於是,李光地就是一個相對合適的人選了。

而李光地在丁憂期間上青樓,而且還是和藍齊兒格格飛鴻傳情之時,這本身就向大家展示了一個無所畏懼的李光地,壓根就不考慮什麼名聲,想幹嘛就幹嘛,雖然皇帝知道了很生氣,也懲戒了他,但很快還是繼續重用他,並對其不斷打磨,使之成為自己手裡指向朝廷的一把利劍,直指明珠和索額圖。

李光地上青樓,這讓皇帝看到了李光地手段毒辣的一面,此人無所謂節操,必然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這樣的人用來對付明珠和索額圖,簡直是天賜大才。


雲中史記


李光地是清朝有名的理學名臣。理學名臣,看到這四個字你首先會想到誰?當然是南宋的大儒朱熹了啊!

朱熹李光地這種搞理學的人,就是制定封建禮教的人。但是,他們制定了各種禮教規則,不是給自己用的,是給普羅大眾用的,是給庶民百姓用的。



理學名臣,最擅長的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

比如南宋的朱熹,是自古以來最有名的理學名臣,他和宋朝那班人,搞得那些存天理滅人慾之類的禮教,大言煌煌,結果他不就扒灰了?跟自己的兒媳婦有一腿了?

理學名臣還有一個特點,自以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目空一切,卻又最容易匍匐在權力之下。

李光地自從夾在明珠索額圖兩黨相爭之中,被索額圖坑了一把之後,他當起官來比誰都狠,連明珠索額圖兩個老狐狸都被他扳倒了。連康熙都嫌他做官太狠。

可是,康熙又抓不住他的把柄。他對為官之道的深刻理解,不下於明珠索額圖。

理學名臣的兩大特點,李光地全都佔了!

他在《康熙王朝》裡,一開始表現出對權力的輕視,然而在收臺灣的過程中,他卻又最賣力的一個了。他在建功立業,他在獻媚康熙呢!

他還假清高,不願在朝廷做官,被藍琪兒帶領一班格格給罵回來了。真的清高的話,還用這麼惺惺作態,欲拒還迎嗎?

這就是嚴以律人,寬以律己。

他當時正跟皇家格格藍琪兒熱戀。可是他能得到藍琪兒的心,卻得不到藍琪兒的身體,於是他就發洩在青樓女子身上。什麼理學,禮教,不是為他自己準備的。

表面看起來,他對皇家格格的青睞,沒有普通人的受寵若驚,反而退避三舍,其實他的內心裡,卻早已經欣喜若狂了。

因為面對權力,他這個理學後進,早已經在心裡跪下了。



怎麼講呢?

他對皇家格格變態般地想親近,但是,藍琪兒是金玉之身,豈容他既遠觀又褻玩?況且他還在丁憂期間。

於是,他自己內心裡那種夾雜著權力的對藍琪兒的齷齪慾望,無處發洩,不敢發洩,轉移到一個青樓女子身上。


越渴望藍琪兒,他就越壓抑自己,越壓抑自己,就越容易爆發齷齪。他的齷齪,他的嚴以律人,寬以待己,都用在了一個青樓女子身上。

藍琪兒的感情,相對來說才更純粹一點。而李光地,背地裡,暗地裡,有齷齪,有權力的慾望。


西堤君


李光地並非資質平平,一個能在康熙年代入主上書房的大臣絕非平庸之輩。一個上書房大臣絕對是一個自律性非常強的人,明知道藍齊兒格格是康熙的心頭肉,他不會傻吧到犯忌的份兒上去逛青樓,尤其是還在丁憂期間。


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其實原因只有一個,他的黑厚學學的好。一個高級打工仔的煉成絕非偶然,讓我再來分析分析。

1.康熙的格格下嫁李光地?做夢去吧。因為滿漢之分從沒有消除。不容置疑,剛開始藍齊兒格格的那份純真的愛是真的,李光地心裡也是明白的,並且,李光地也是喜歡藍齊兒格格的,這些都是真的。但是,這些只歸於夢想或者理想,如果在普通的古裝言情劇裡面,那一定是感天動地的,比如《還珠格格》,但是二月河的小說雖然編撰的成分較多,但是基本歷史面目他是不會違背的。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不過幾十年而已,滿漢之間的矛盾還很大,在電視劇裡面,康熙雖然左一聲不講滿漢之分,又一聲不講滿漢之別,但是為了滿族八旗的利益,康熙嘴上這麼說,實際可不會那麼做。看看之前的那些格格們,有誰下嫁給了漢族的官僚和臣子?滿漢之分的種族隔離歧視一直是存在於當時環境之下的,可以推想,要是藍齊兒真的願意嫁給李光地,康熙會不會應允?肯定不會應允,即使她是康熙的心頭肉。此其一。

2.李光地心有抱負,但繞不開滿漢之分的歧視制度。李光地可不是傻瓜蛋,坐等著去當駙馬以光宗耀祖,因為繞不開滿漢之分的歧視制度,這不是漢族統治的天下,當駙馬可以榮耀一生,光耀門庭。他李光地縱有周培公姚啟聖之才,也萬難當上八旗滿族的駙馬,因為他是個漢人。但是李光地也不能就這麼平庸一生,他得實現自己的抱負,如果因為藍齊兒格格這個事兒糾纏其中,那麼他李光地必死無疑,前途什麼都會化為雲煙。所以,李光地必須想辦法繞開這道坎兒,才能獲得康熙的聖垂。這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麼簡單,以為攀上格格就會發達,相反,可能是覆滅。李光地心裡門兒清。

3.可勁兒的自汙,把黑厚當作保命的本錢,李光地成功了。命運還是垂青了李光地,機會來了,他丁憂了,按照朝廷的禮制,丁憂期間逛青樓那可是犯法的,別說當官,所有功名只怕都難保了。可是李光地卻看見了機遇,他不顧藍齊兒格格還在傻乎乎的愛戀著自己的時間裡,跑去逛了一回青樓,並且還讓“三隻眼”索額圖知道了,現在我們只能說他是故意讓老索知道的,這件事不僅老索知道了,後來連康熙都知道了。可奇怪的是,康熙除了打了一陣子嘴炮之外,就這件事,根本沒有追究李光地的責任。

為什麼?

有的人認為是藍齊兒當時已經被康熙嫁給了葛爾丹,並且藍齊兒與葛爾丹感情很好所以才沒有去追究,包括我本人當時都這麼認為。其實大錯特錯,真實的原因在於李光地的黑厚自汙解了康熙的圍,因為鑑於滿漢之分,康熙本人也很難處理藍齊兒和李光地的這種關係,要不是冒出個葛爾丹,康熙和藍齊兒一定會因為李光地鬧翻天,到時候不僅僅是父女之間的不愉快,更是君臣之間的不愉快了,還是滿漢之間的不愉快,像明珠索額圖這樣的傢伙一定會以此大做文章,讓誰都難以下臺。與其讓康熙和藍齊兒父女如此為難,還不如自己自汙一把,丁憂期間去逛一趟青樓,了卻了這段情,最終大家都有出路。

就這樣,高級打工仔李光地丁憂期間去逛了青樓,絕非偶然,這不過是他黑厚學的智慧展現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