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容易出現骨壞死?

骨壞死(Osteonecrosis )裡的ossis在拉丁語裡指的是骨骼;necrosis 指的是死亡、走向死亡。其同義詞包括:無血管性壞死(avascular necrosis)、缺血性骨壞死(ischemic necrosis of bone)、無菌性骨壞死(aseptic necrosis)、軟骨下缺血性壞死(subchondral avascular necrosis)。

最早描述骨壞死的是偉大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但真正意義上的骨壞死是Russell 在1794年描述的敗血症導致的骨壞死。大約一個世紀後,才開始有非感染性骨壞死的報道。

目前認為,骨壞死來源於骨骼、骨骼周圍組織的供氧缺乏、或(和)營養缺乏。

什麼人容易出現骨壞死?

股骨頭壞死後的冠狀部病理切片圖

一,流行病學與高危因素

骨壞死的發病率並不高,不過確切的患病率不詳。在美國股骨頸骨折可能是骨壞死的主要病因。新近因為使用雙膦酸鹽而導致的頜骨壞死顯著增加。

來自英國的調查數據顯示,骨壞死隨著年齡增加而風險增加。在調整年齡因素後,總髮病率也有增加。英國2003的「年發病率」是每10萬人有3個。在≥60歲後,女性的發病率比男性高。

中國沒有確切的調研,所以沒有患病率和年發病率數據。

與骨壞死的因素有

1,飲食、藥物和環境因素

皮質類固醇(糖皮質激素)、酗酒、雙膦酸鹽、吸菸、減壓、鉛中毒、電擊

2,骨骼肌肉的結構性病變

外部創傷、Legg-Calvé-Perthes 病、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股骨頭骨垢滑脫症

3,代謝性疾病

脂肪栓、胰腺炎、慢性肝病、妊娠、Fabry病、Gaucher病、痛風、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高脂血症、糖尿病

4,血液病

鐮狀細胞貧血、血友病、血紅蛋白病、易血栓傾向、低纖溶血癥、骨髓浸潤性疾病、血栓性靜脈炎

5,風溼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磷脂綜合徵、類風溼關節炎、炎症性腸病、結節病等

6,感染性疾病

艾滋病、骨髓炎、腦膜炎球菌血症、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7,其他

器官移植(無論是否用激素)、放療、局部高溫、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什麼人容易出現骨壞死?

攝入酒精是骨壞死高危因素

二,臨床特徵

疼痛是骨壞死最常見的主訴症狀。骨壞死的疼痛特徵是:沉重的疼痛、相關部位的皮膚溫度不升高,不腫脹。跟關節炎的:腫脹、關節處皮膚溫度增高等有明顯區別。

其中,股骨頭壞死最常見,它的特徵如下:

  • 股骨頭受累患者中最常見的疼痛部位為腹股溝,其次為大腿及臀部。
  • 大部分病例都存在負重或運動誘導的疼痛。
  • 大約2/3的患者存在靜息痛,1/3的患者存在夜間痛。

除股骨頭外,還有肱骨頭、股骨髁、脛骨近端、腕部、踝部、椎骨、下頜。

肱骨頭是第二常見的骨壞死部位,它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並伴隨活動受限、無力。其他部位的骨壞死也為類似的:疼痛、活動受限、無力。

什麼人容易出現骨壞死?

肱骨壞死的MRI

根據骨壞死的自然病程,目前有多個分期系統。目前最廣泛運用的是國際骨循環研究協會(Association of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 ARCO)的分期系統

  • 0期:所有診斷性檢查均正常,僅根據組織學檢查結果做出診斷
  • 1期:X線平片和CT正常,MRI及活檢陽性,受累程度為A、B或C(分別為<15%、15%-30%及>30%)
  • 2期:放射影像學檢查結果為陽性但無塌陷(新月徵),受累程度為A、B或C
  • 3期:X線平片或者CT或斷層照片上可見圓頂早期變扁和/或新月徵,受累程度為A、B或C,並以凹陷程度(以mm計)進一步表徵
  • 4期:X線平片上可見股骨頭變扁及關節間隙變窄,以及骨關節炎的其他放射影像學徵象

骨髓水腫與骨壞死

曾經認為,有骨髓水腫者都會逐漸走向骨壞死,是骨壞死前的特有表現。但現在認為這是一個獨立性的病變。即有骨髓水腫者未必會走向骨壞死。它可以發生在骨髓炎、骨折、鐮狀紅細胞危象等等。實際上還有特發性的骨髓水腫綜合徵。

什麼人容易出現骨壞死?

T2加權成像呈現雙軌徵:低信號在損傷邊緣,高信號更靠近中央

三,骨壞死與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有較高的骨壞死風險。國際統計的數據是3%-30%的SLE患者存在骨質壞死。為什麼這麼大差異?一方面是診斷骨壞死的方法有差異(不太敏感的普通X線攝影到非常敏感的磁共振成像)、另一方面是糖皮質激素給藥差異、隨訪時間各不相同等。

一項研究對228例SLE患者平均隨訪了31個月。結果表明,9%的患者存在骨質壞死,且預計該比例將在隨訪10-15年時升高至30%。來自中國上海仁濟醫院隨訪18年的數據,其中有16%有骨骼壞死。請注意,實際上一些臨床死亡的患者並沒有納入統計範疇。

似乎SLE病程越長,則骨壞死患病率越高?

在SLE早期,預測SLE病人骨壞死的壞死風險可參考SLE疾病活動指數(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SLE越活動,則在未來越容易出現骨壞死。

除SLE疾病活動度,使用激素後出現「類庫欣綜合徵面容者」更容易有骨壞死。

眾所周知,使用糖皮質激素是導致骨壞死的高危因素。那麼糖皮質激素治療的療程,還是劑量所致?已有研究認為接受低於15-20mg/天潑尼松的患者發生骨質壞死的風險很低。而導致骨壞死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初始治療時的糖皮質激素劑量。但是,初始糖皮質激素劑量往往是狼瘡病情決定的。

綜上來看,應在控制住狼瘡病情活動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糖皮質激素的劑量、療程。從而減少骨壞死風險。

什麼人容易出現骨壞死?

為了更早期診斷和預測骨壞死,我們希望有穩定可靠的診斷標誌物。血清和尿液的I型膠原交聯端肽(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CTX-1)是骨吸收標誌之一。測定CTX-1濃度可以評估雙膦酸鹽應用後繼發性頜骨壞死。而血清內骨鈣蛋白(osteocalcin)有類似效果。但CTX-1和骨鈣蛋白是否預測其他病因帶來的骨壞死?這還沒有答案。

通常情況下,有典型症狀者會首選磁共振(MRI)檢查。骨壞死在MRI上的典型表現是:T1加權相呈現中低信號,在T2加權相為高信號。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雙軌徵,即T2加權相時高信號帶圍繞著低信號。晚期骨壞死的T1和T2都為低信號。

典型症狀和MRI表現可以考慮骨壞死。同時需鑑別骨髓水腫、骨折等。

什麼人容易出現骨壞死?

T1加權時骨壞死灶呈現低信號

什麼人容易出現骨壞死?

T2加權時骨壞死灶呈現高信號

目前,針對骨壞死的治療核心是預防疾病進展。然而,非手術治療似乎並不能阻止疾病進展。對於0、1、2期的骨壞死,予以髓心減壓、結構性骨移植等手術治療能阻止病情進展,有減少未來更大手術範圍的益處。內科保守的:抗凝、調脂、擴血管藥物治療等似乎能緩解骨壞死症狀,但對最終病情演變似乎沒有幫助。內科治療應著眼於預防骨壞死出現。比如,SLE病人應儘可能減少激素劑量、縮短激素療程,從而減少骨壞死風險。

1,陳盛、陳順樂、顧越英、鮑春德,《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18年隨訪》,中華風溼病學雜誌,2000 年2 月第4 卷第1 期;

2,《Kelley and Firestein'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第10版)

3,《 Rheumatology》(第7版)

4,Uptodate臨床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