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馬案,給清朝滅亡拉開了帷幕

在清朝有個官職名為兩江總督,總管江西、安徽和江蘇包含今天的上海市,三省的軍民政務,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官秩從一品,相當於咱們現在副國級的幹部。

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馬案,給清朝滅亡拉開了帷幕

可在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8月22日,時任兩江總督的馬新貽,竟在自己官署後院門口,在大批護衛的眼皮下,被人用刀捅死,你說稀奇不稀奇!不止我們覺的稀奇,慈禧太后都驚呆了,接到奏報後吃驚地表示:“馬新貽此事豈不甚奇?

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馬案,給清朝滅亡拉開了帷幕

更奇怪的是刺客行刺完,坐等生擒,並自報姓名張汶祥。清末的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就此拉開帷幕。

還有最稀奇的事,案件還未結案,刺馬案的戲本就橫空而出,戲本講的是被刺的馬新貽,在合肥辦團練,曾被捻軍頭目張汶祥俘虜。捻軍是一支活躍在長江以北 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捻軍一個首領張久欲投降清庭,就放了馬新貽,並和好友曹二虎、與馬新怡結為異姓兄弟。後馬新貽編選張汶祥的降軍為山字營,屢立戰功,升任安徽布政使,但從此對三位出生入死的兄弟卻逐漸冷淡。恰好曹二虎把妻子接來同住,馬新怡見曹二虎的妻子貌美,不僅設法騙奸,還誣陷曹二虎“通捻”將其殺害。張汶祥為替曹二虎報仇,不惜以身犯險,將馬刺殺。這也是現在很多電影電視裡演的劇情,總體上就是說馬新貽心術不正,殺友奪妻,而張汶祥被友報仇,大義凜然。

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馬案,給清朝滅亡拉開了帷幕

但能稱的上是奇案,肯定就不那麼簡單。首先張汶祥供詞就很有意思。據張汶祥供稱,他46歲,河南河陽人。公元1849年,南下寧波販賣氈帽,還當過四年的太平軍。後來看到太平軍氣數將盡,趁機逃出,輾轉回到寧波,與南田海盜團伙往來親密。他交代的殺人動機有三點:一是他回到寧波後,發現自己的老婆和家產被一個叫吳炳燮的霸佔了,張找到時任浙江巡撫的馬新貽攔轎喊冤,馬未受理。又到寧波府告狀,雖然要回了妻子,但是家產沒有追回來,氣急之下,逼老婆吞煙自盡,馬應該對他的不幸負責;二是他很多海盜朋友被馬巡撫捕殺,海盜們說他最講義氣,應該殺馬新貽為朋友報仇,同時也洩私憤;三則是他私自開的“小押”也就是當鋪,被馬巡撫查封,絕了他的生路,加深了他對馬的憤恨。可能小夥伴們都不淡定了,你自己不走正路,不求上進,還怪人家治理你,真是讓人跪了。但人家張汶祥可不這麼想,新仇舊恨加在一起,一路跟隨馬新貽從浙江到了福建、江蘇,兩年之後終於找到機會將其刺殺。

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馬案,給清朝滅亡拉開了帷幕

這份供詞如此荒唐,卻是官方認可的定讞,簽字畫押後,如今尚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張汶祥為何“刺馬”?清廷給出的答案是“聽受海盜指使並挾私怨行刺”,“實無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謀之人”。從這些來看,張汶祥的人設和戲文來了個180度的大轉折,殺馬成了純粹的洩私怨。但是有一點,一個兩江總督,出入多少隨從,想殺就殺,還殺的如此輕鬆,難道真是馬新怡為官不善,但事實並非如此。

馬新貽是山東菏澤人,跟大名鼎鼎的李鴻章還是同榜,於道光二十七年中的進士,後被分發到安徽當知縣。馬新貽官場大道走得一帆風順。他在安徽做官,打洪楊,打捻軍,由縣而府,由府而道,一直做到安徽藩司,有“能員”之稱。由於馬做事沉穩,歷任巡撫都很賞識他。在升任藩司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馬新貽就由二品官升到了從一品的兩江總督。

馬新貽是個有品有德的官員,他在江南積極興修水利,並著手減輕農民負擔,頗受百姓愛戴。馬新貽的妻子知道他遇刺身亡之後,立即自殺。這件事情有史書記載,原文寫的是“墜金”自盡。你想,如果馬新貽是個好色之徒,他老婆會這樣嗎?

正是這些加在一起,讓這件刺殺案,更是奇上加奇。《刺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各個版本層出不窮,撲朔迷離。但事實上,這個故事之所以被列入"清末四大奇案",不是因為這個故事所傳達出的正義或兄弟俠義上的問題,也不是叔嫂通姦之類吸引人們眼球的花邊內容,而是在於這個案子背後所隱藏著更大的政治軍事秘密,據清代史料記載太平天國十年間,洪秀全聚斂無數錢財。而統領湘軍的曾國藩,在攻陷太平天國的天京後收繳了全部金銀,但所上繳朝廷的數額卻非常之少,便有傳言說曾國藩有野心,事實上曾的部下還真勸他反清成就帝業。基於這些原因,慈禧太后先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接著召見馬新貽,升其為兩江總督,之後馬便在其密旨的授權下開始了對湘軍的財政調查。就在馬新貽即將把太平天國財富去向弄清楚的時候,"刺馬"案突然發生。

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馬案,給清朝滅亡拉開了帷幕

事件講到這,各位吃瓜群眾一定明白了刺馬一案,無疑是一場政治謀殺。不僅如此,刺馬案最最最奇的是,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清廷洋務派重臣李鴻章晚年曾對心腹幕僚說道:“若非馬案,則裁兵日緊,終致海防日廢,列強日盛,戰禍不斷,則國運日衰也。”用白話文就是說:如果不是刺馬案,使得中央政府對湘軍的裁撤和打擊越來越厲害,終於導致了海防的日益廢弛,而海外列強的氣焰日益囂張,戰爭不斷使國家日漸衰弱。

刺馬案的發生加劇了割據東南的湘系軍閥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使得慈禧太后加快了對湘軍裁減和對湘系軍閥的打壓力度,導致了一個近代史上一個災難性的後果,那就是讓依靠著湘軍的兵力和財力建立和維持的東南海防日益廢弛。正是由於東南海防的倒退,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起,英、法、美、日等列強在這一地區挑釁日益劇增,1874年,日本侵略我國的臺灣及其附屬國琉球,並勒索清政府鉅額“贖臺費”,

清末四大奇案的刺馬案,給清朝滅亡拉開了帷幕

1881年法國又在東南沿海挑起了中法戰爭。由於東南海防的嚴重倒退和湘軍裁員導致東南地區國防力量的薄弱,清政府無法抵擋列強的侵略,只好與之簽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以割地賠款和出賣國家主權來維護中國東南沿海的“安寧”,這樣一來,不僅不能維護國內的和平與安寧,反而讓列強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瓜分中國的狂潮,終究讓中國陷入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