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秦腔鬚生——丁醒民

寧夏秦腔鬚生——丁醒民

在寧夏秦腔觀眾心目中,論起演鬚生的演員,丁醒民那可是“蓋了帽”了!“焦贊傳孟良稟太娘來到……”這句原本是《轅門斬子》中楊延景的唱詞,經著名秦腔鬚生表演藝術家丁醒民先生這麼一唱,立即在觀眾中傳開了,老一輩人幾乎都會來這麼幾句:你聽聽人家老丁那洪亮蒼勁的嗓音,你再看看人家老丁那提袍抓袖、抬腿亮靴的動作,是何等乾淨利落、瀟灑漂亮,令人咂舌,那可真叫出神入化了!觀眾的“興奮點”怎麼不會被丁醒民那高超的演技點燃起來呢?上世紀50年代末,我有一個住在銀川老市場跟丁醒民同姓的丁叔,他不但愛看丁醒民的戲,回家後還經常模仿。一天,他在家中模仿丁醒民的抬腿亮靴動作,腳下沒站穩,打了個趔趄,結果一隻胳膊將剛擺上桌的飯菜全都掃到地上了,氣得丁大媽一頓臭罵,丁叔還咧著嘴在一旁“嘿嘿”地傻笑……過後,丁叔的“老毛病”還是不改,直到他去世的前幾天,嘴裡還唸叨著“焦贊傳孟良稟太娘來到……”

丁醒民(1919—2007)男,漢族,籍貫陝西戶縣,中共黨員,1988年12月獲國家一級演員職稱。1930年在陝西戶縣忠盛民樂學社學藝,1933—1939在陝西、甘肅、寧夏等地演出,1939—1949先後在寧夏、甘肅的劇社任演員、社長、團長,1949—1986在寧夏秦腔劇團任演員、副團長、藝術顧問,1986.11退休,1991年轉離休,2007.6.7於銀川逝世。丁醒民是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主工文武老生,在《金沙灘》中飾楊繼業,《轅門斬子》中飾楊彥景,《四郎探母》飾楊四郎,《十五貫》中飾況鍾,《戚繼光斬子》中飾戚繼光,《周仁回府》中飾周仁,《軟玉屏》中飾丁守梅,《五典坡》中飾薛平貴,《殺廟》中飾韓琪,《逃國》中飾伍員,《回荊州》中飾劉備,《五丈原》中飾諸葛亮,《趙氏孤兒》中飾陳嬰,《血淚仇》中飾王仁厚等230多本(折)戲中擔任主角或導演,在寧夏秦腔界被譽為“四塊金磚”之一。

寧夏秦腔鬚生——丁醒民

丁醒民的父親丁培壽老人,就是一位戲曲愛好者,他特別喜歡唱秦腔。陝西農村中長期以來形成一種傳統的習慣,以會唱秦腔為榮。農村的田間,村頭處處可以聽到秦腔的演唱。秦腔藝術也就是在這樣深厚的基礎出得以流行、繁衍、發展。丁培壽老人從小就學唱秦腔,他不但能唱,而且還能在村裡舉辦的自樂班中演上幾摺子戲。他還會“耍調猴”(即木偶戲)耍燈影子(即皮影戲)。丁培壽老人的演技,在他們沙河寨一帶小有名氣。他在自己家中,親自教幾個孩子唱戲,要求的非常嚴格。在丁醒民七歲那年,丁培壽老人怕丁醒民長大以後不會唱秦腔惹人笑話,就親自教他“亂彈”一家人擠在破草屋裡,生活非常艱難,白天千著繁重的農活,晚上還得學戲。一天晚上,當丁醒最唱到,"五更三點月昏黃"一句時,最後的"黃"字要花臉的"犟音"來唱出,唱這個音是很贊勁的,他沒有唱上去。他父親以為他偷懶,順手就抄起炕邊上作枕頭用的青磚,向他的頭上打去,頓時丁醒民的頭打破了,血一個勁的向外流。就這樣,丁培壽老人還是不讓他休息,讓他跪在地上繼續唱這一句,一直到把這個音唱好為至。就這樣,丁醒民在丁培壽老人的教授之下,天天如此,經過了很長一個階段的苦練,他終於掌握了許多唱功技巧,並且學會了好幾摺子戲,在他們本村的"自樂班“裡演出了《二進宮》等戲。沙河寨一帶,有一個名叫四吳的木偶藝人,很有名氣。丁培壽老人就讓丁醒民拜四吳為師,跟著他學演木偶戲。舊時學藝的人,拜師以後,首先不是學藝,而是伺侯師傅、每天除了端茶打水,鋪床倒尿盆,還要包攬師付全家的家務活,洗衣、劈柴、買菜、做飯、抱孩子,乾的不好,輕則是罵,重則是打。丁醒民在這個木偶班子裡,待了近三個月天氣,連一齣戲都沒學成。就在此時,戶縣的"忠盛民樂學社",在沙河寨臨村的龐林搭臺演戲。丁醒民同志學藝心切,就偷偷的逃離了木偶戲班,到這個戲班去考試,時有不巧,這個戲班的甲班學生己經收齊,不再收學生了。他苦苦的向人家請求,這個社有一名演員,藝名叫"辣子紅",看著丁醒民人長的挺機靈又聽了他的唱腔,覺得丁醒民是個好苗子,答應等演完了以後,帶他到戶縣親自教他唱戲。一九三零年冬天,丁醒民同志離開家鄉來到戶縣"忠盛民樂學社"。由"辣子紅"介紹,先跟這個社的甲班學生練功,學唱。不久"忠盛民樂學社》又招收一批學生,大約有三十名左右,成為這個社乙班學生,丁醒民隨即被編在了乙班學生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給這個班擔任主教練的是"辣子紅"(本姓張),另一個是演文武二花臉的石生財教練 “忠盛民樂社“這個戲班子,是由私人辦的。班主張忠是縣衙門的步班頭頭,他辦這個戲班子的主要目的;是要從它人身上撈錢刮油。他給招來的這些學生待遇很低;只是管上下兩頓飯,還不給吃飽,說是吃飽了練功,一壞嗓子,二斷腸子,可是他對學生的訓練確抓的很緊。一般來說,學生們學上三個月,就要上臺演戲。為了訓練管理方便,他把這班學生,遷在農村的一座關帝廟中,從一九三零年農曆臘月,到一九三一年三月,訓練了三個月後,這批學生就開始登臺演戲了。丁醒民在這個學社班,開始分學的行當是小生,他首場演出的劇目是《花亭會》的高文舉進一角色。又演了《打金枝》等戲的小生角色。經常和丁醒民配戲唱小丑的王聚民,一天在農民家吃飯,因為吃的太飽,上臺一唱,把嗓子給唱啞了,以後再也不能唱戲了,從這以後再也沒人和丁醒民配著演戲。於是就將丁醒民併到了甲班,隨著甲班學生演出。甲級學生的教練,由董振才擔任。這一批學生中,唱的比較好的有張景民(小生)、劉福民(花旦),還有張振民、富來民、銅聲民等人。丁醒民併到甲班後一邊演出一邊跟著師哥們學戲,他所學的戲,大部分是由甲班學生中的張振民和富來民二人所教;不但學了許多小生戲,如《黃鶴樓》等,還學了許多鬚生的應工戲,如《伍員逃國》,《斬韓信》,《臨演山》等。開闊了他的戲路子,這也是他以後改行唱鬚生的起步。一九三二年期間,“忠盛民樂社“全班人員,赴西安一帶巡迴演出。他們在西安城外龍頭鎮演出時,正值這個地方流行著瘟疫,來勢異常兇猛,許多鄉民死於惡疾。一天晚上,他們演出《回荊州》一戲,戲剛演完,董振才教練突然死去。全班人員強忍悲痛,急急忙忙地又移到大王鎮演出。到了大王鎮沒有過三天,嚴教練又突然氣絕身亡。這兩個教練的突然死去,使整個班社人心惶惶,學生沒有了教練,變成了一盤散沙,演員懼怕瘟疫,無心上臺唱戲。班主張忠,眼看著局面無法維持,就給學生們每人發了一塊現大洋,打發回家躲瘟疫。“忠盛民樂社”就此散了班,丁醒民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一九三三年,"忠盛民樂隊"又開始組班,丁醒民也被招了回去。不久,這個班社又招收了第三批學生,也就是這個社的丙班學生。因為這個戲班的甲、乙兩班學生招回來的並不很多,就把這些學生全部合在了丙班之內,仍由石生財教練負責教他們。丁醒民以前就有一個良好的基礎,又非常勤奮好學,石生財教練對他要求也相當嚴格,不久他便成為這個戲班中名列前茅的主要演員。此時他以演鬚生行當為主,文武不擋。如《臨潼山》一戲中的李淵,《葫蘆峪》一戲中的諸葛亮等角色,均較為出色。一九三四年,丁醒民的父親,丁培壽老人不幸去世。家中的弟弟又小、他母親讓他回去種地,以務農來養家餬口,此時的丁醒民在這個班社中初露頭角,很能叫座。班主哪裡肯放這個剛能為自己撈錢的"戲娃子"回家務農,丁醒民趁亡次演出完,偷著跑了回去。班主知道了丁醒民偷跑回家的消息,即刻派人把他抓了回來。丁醒民發誓再不唱戲決心回家務農,承擔家庭的重任。班主用盡了各種辦法,恐嚇,誘感、最後告訴他只要繼續演戲,每月給他三鬥麥子報酬,做為養家餬口的資助。這樣,丁醒民同志才答應了繼續留在班社內演出。這三鬥麥子的報酬,只不過是班主騙人的一句空話,實際上後來一粒麥子也沒有給過丁醒民。丁醒民知道自己上當受騙後、就又一次逃離了這個班社。這次他沒有回家,怕回去了又給抓回來,他跑到了陝西周至縣馬超村的一個戲班子裡搭班演戲,這個班社是由周至縣衙門步班班頭郭英所辦。後來他隨著這個班社來到戶縣演出時,讓"忠盛民樂學社"的班主張忠知道了,派人去將他抓住,用鐵鏈子把他拴在車上,帶到了"忠盛民樂社"正在演出的天河村。當時這個戲班剛演出完,班主即刻召集起全體人員將丁醒民拉倒梆在板凳上,命令全體人員,每人狠狠的拙他五板子。張班頭還手提一把剃頭刀,撲上去要割丁醒民的耳朵,被劉教練抱住,其它教練和全部學生一齊跪下給丁醒民求情,在眾人求情之下,張忠沒有割掉丁醒民的耳朵,但打還是免不了。丁醒民不但捱了這一頓,從這以後,幾乎是每天都要挨一頓毒打。丁醒民實在是忍受不了這樣的虐待,在師兄弟的幫助之下,又一次逃出了"忠盛民樂隊",這一次,他總算徹底的商開了他學藝的班社。丁醒民到了陝西興平縣"民樂社"搭班演出。民樂社班主任老六對藝人尚好,這裡有幾個頗有名望的演員。丁醒民在這裡首場演出的"打炮"戲是《臨潼山》。當他演到李淵有一個"馬失前蹄"的大劈叉動作時,臺下突然飛上來一段紅綢子,隨之全場觀眾沸騰,連聲喝彩。舊社會這叫"披紅掛綵",是對藝人的最高的獎勵。丁醒民同志在這裡首場打響了,當地人給他送了個藝名叫"十四紅"。他在這個戲班裡又拜錢亦生為師,他跟著錢亦生師付,學了《賣華山》等戲。陝西著名的鬚生王文鵬老藝人,帶班來到興平縣演出時,他的演技深深地打動了勤奮好學的丁醒民,王文鵬先生演戲,他是場場必到,偷著學習王文鵬的唱腔,動作,戲路子。並且還給王文鵬老藝人演配角、如配演《轅門靳子》的楊宗保,《烙碗汁》的寅生等角色,從中收益不淺。尤其是在學習王文鵬老藝人的唱腔藝術方面,對他自己的唱腔藝術有很大的提高。

寧夏秦腔鬚生——丁醒民

丁醒民1952年在人民劇團獲工作模範獎,1955年在甘肅省戲曲匯演中,獲表演一等獎和金質獎章,1962年在寧夏秦腔劇團獲甲等工作模範獎,1974年獲先進生產者獎,1979年被評為寧夏自治區先進工作者,1991年被評為文化系統“老有所為”先進個人,1980年被推選為銀川城區第四屆人大代表,1983年被推選為自治區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委員、先後任寧夏文聯委員、寧夏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第四屆理事,1991年被批准享受地廳級政治生活待遇,1995年,在全國中老年戲曲匯演中,獲表演一等獎和壽星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