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秦腔搶板怎麼辦?

藍天白雲39212


  • 秦腔屬於板腔體的音樂結構,板掌握的是整個唱腔的節奏,而板的節奏又由梆子掌控,梆子俗稱“掌板”。

  • 秦腔在演唱的過程中,分別有2/4、4/4、1/8、1/16四個音樂節奏,其各個板式結構各有不同,如以2/4為節奏的的秦腔基礎板式,上下句皆起於弱拍,即起於眼,但落板時上句落於強拍,即落於板,而下句則落於弱拍,如果演唱的時候不能夠以此為節奏,就是大家普通意義上說說的“搶板”,即就是所謂的吃梆子。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於演唱者不熟悉秦腔的音樂間奏,以及由於緊張而出現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多聽、多唱、多和樂隊磨合,熟能生巧,才能逐步的掌握其要領,別無捷徑可走。

  • 而早專業的演唱過程中,根據劇情的不同和為了節省時間,有搶板一說,而這裡的搶板和前面的搶板卻截然不同。這種搶板不是所謂的吃梆子,而是在深度掌握秦腔的節奏後,進行的技巧性的演唱。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以2/4為節拍的二六板和以4/4為節拍的慢班上。非常考驗演員的節奏感和對樂隊的掌控。比如慢班的梆子規律是上句為四個腔體結構,梆子的敲法是“中眼、板、中眼、頭眼”,下句是“中眼、中眼、板、頭眼”,掌握了這個基本規律,就可以在上句演唱結束後,不在等三環的過門,直接在中眼上接唱下句,這就是所謂的“搶板”。搶板的目的在技藝上顯示的是演員對秦腔節奏的準確把控,在劇情上和表演上是為了符合劇情,使節奏緊湊,以免出現冷場的表演需求。

其實,有人把搶板等同於吃梆子,這是不對的,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搶板是演唱技巧的一部分,而吃梆子則是因為音樂節奏感不強和唱腔尺寸不夠因其的。對於初學者而言,經常出現的吃梆子撂弦,於專業上所說的搶板並不是一回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多實踐,多和樂隊磨合,培養樂感和節奏感,熟能生巧,實踐出真知。


秦腔鬚生


肯定有頭把.板胡不樂是意.,因此拉秦腔操二胡的跟著板胡走.,最好不要搶板!!!


翰墨8996


這叫吃梆子,初學的大都有這毛病,還是多聽多跟唱慢慢就好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