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秦腔抢板怎么办?

蓝天白云39212


  • 秦腔属于板腔体的音乐结构,板掌握的是整个唱腔的节奏,而板的节奏又由梆子掌控,梆子俗称“掌板”。

  • 秦腔在演唱的过程中,分别有2/4、4/4、1/8、1/16四个音乐节奏,其各个板式结构各有不同,如以2/4为节奏的的秦腔基础板式,上下句皆起于弱拍,即起于眼,但落板时上句落于强拍,即落于板,而下句则落于弱拍,如果演唱的时候不能够以此为节奏,就是大家普通意义上说说的“抢板”,即就是所谓的吃梆子。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演唱者不熟悉秦腔的音乐间奏,以及由于紧张而出现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听、多唱、多和乐队磨合,熟能生巧,才能逐步的掌握其要领,别无捷径可走。

  • 而早专业的演唱过程中,根据剧情的不同和为了节省时间,有抢板一说,而这里的抢板和前面的抢板却截然不同。这种抢板不是所谓的吃梆子,而是在深度掌握秦腔的节奏后,进行的技巧性的演唱。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以2/4为节拍的二六板和以4/4为节拍的慢班上。非常考验演员的节奏感和对乐队的掌控。比如慢班的梆子规律是上句为四个腔体结构,梆子的敲法是“中眼、板、中眼、头眼”,下句是“中眼、中眼、板、头眼”,掌握了这个基本规律,就可以在上句演唱结束后,不在等三环的过门,直接在中眼上接唱下句,这就是所谓的“抢板”。抢板的目的在技艺上显示的是演员对秦腔节奏的准确把控,在剧情上和表演上是为了符合剧情,使节奏紧凑,以免出现冷场的表演需求。

其实,有人把抢板等同于吃梆子,这是不对的,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抢板是演唱技巧的一部分,而吃梆子则是因为音乐节奏感不强和唱腔尺寸不够因其的。对于初学者而言,经常出现的吃梆子撂弦,于专业上所说的抢板并不是一回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多实践,多和乐队磨合,培养乐感和节奏感,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


秦腔须生


肯定有头把.板胡不乐是意.,因此拉秦腔操二胡的跟着板胡走.,最好不要抢板!!!


翰墨8996


这叫吃梆子,初学的大都有这毛病,还是多听多跟唱慢慢就好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