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貴為王妃為何還入薄命司?庶出不是最重要的

金陵十二釵中,僅兩位女子的判詞出現了“精明”兩字,一個是王熙鳳,一個是探春。關於王熙鳳,其誇讚之詞不枚勝舉,秦可卿稱其為頂冠束帶的男兒所不及,周瑞家的稱她是個男子也不及,賈珍更稱其自小有殺伐決斷……文中但凡有王熙鳳在場,總能從細節處看出她的隨機應變,心機頗深。可這麼位精明美人,面對探春也要慚愧幾分,只因這個三姑娘不僅“心裡事事明白,還比自己讀書識字”更厲害一層。

關於探春的結局,最直白的一處是第六十三回,怡紅院群芳夜宴玩花籤,探春抽中一枝杏花,簽上寫道:“瑤池仙品”,

詩云:日邊紅杏倚雲栽。並注:“得此籤者,必得貴婿”,眾人便笑:“我們家已經有了一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探春貴為王妃為何還入薄命司?庶出不是最重要的


在《紅樓夢》中,處處有玄機,處處是讖語,尤其是各人所作的燈謎、詩詞等等,這裡的花籤亦是如此。眾人的反應也將一語成讖,探春最後將貴及王妃。

雖然不及姐姐元春的皇妃,但也是貴不可言了,而且賈府最後敗落,一眾兒女風流雲散,探春能有此歸宿,當是萬幸,為何還在“薄命司”中呢?細細想來,應有幾個緣故:

耿耿於懷的出身

作為鐘鳴鼎食之家,詩禮簪纓之族,四王八公獨佔二公的賈府,其聲勢名望是無與倫比的,便是那賈府的丫鬟,也要比外頭小門小戶的小姐還要體面,更何況是賈府的小姐?可探春卻有著別人體會不到的心酸,因為她是庶出的。

在當時,庶出會對一個大家小姐有什麼影響呢?想想那王善保家的,在抄檢大觀園時就因為想著探春是庶出的,便輕視了她才敢嬉皮笑臉來摸一把。又比如邢夫人,在責罵迎春懦弱時不忘提一下“你們都是庶出,可她母親還不如你母親,怎麼不倒不及她?”。剛理家時一群站幹岸等著看笑話的奴才,哪個不是欺負探春的年幼和庶出身份呢?

探春貴為王妃為何還入薄命司?庶出不是最重要的


探春天生倔強要強,這促使她愈發在乎自己的庶出身份,而趙姨娘又是個不體貼女兒的主,探春好不易通過努力讓王夫人高看一眼,趙姨娘隔三差五要來插一腳,每每冷了女兒的心。探春拒絕稱呼趙國基為舅舅合乎禮法,可趙姨娘就偏偏要膈應自己的女兒,難道是她不懂禮法嗎?斷然不會,她只是怕自己生下的這個女兒忘了她這個親孃罷了,可是,探春又何曾想過忘她呢?

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優秀,更好的保護自己的母親罷了。

無法選擇的性別

庶出的身份無法選擇便罷了,但凡是個男兒身也不用拘泥於一小方天地,讀書科舉,走仕途經濟,以探春資質不凡,當能立一番事業,可偏偏卻身為女兒,只得在大觀園與眾姐妹偶爾吟風頌月,借詩抒志,揮毫潑墨,以慰雄心。

理家一回,探春得以施展拳腳,但無奈賈府此時已病入膏肓,各種沉痾舊疾接踵而出,探春再盡心竭力,終究徒勞無益,但其機敏才敢亦展露無遺。

抄檢大觀園,探春聽聞消息後命丫頭婆子秉燭而待,舉止異於她人,是其才幹所致,袒護丫頭,可見其氣魄,就甄家被抄一事推及賈府,可見其遠見,敢於扇打王善保家的,可見其膽識。

探春貴為王妃為何還入薄命司?庶出不是最重要的


可惜,即便知道自家已成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探春卻無能為力,只有眼睜睜看著自己家裡內耗起來,從裡頭敗落下去。

不能掌握的婚姻

雖說最終成為王妃,但從各處細節來看,探春這王妃充滿了悲劇色彩。而且在第七十回中,有一處細節值得品味。

眾人放風箏時,探春放的是一隻鳳凰,正要收線,不想天上也有一個鳳凰過來絞到了一處,正不開交,又見一個門扇大的玲瓏喜字帶響鞭,在半天如鐘鳴一般,也逼近來,三個絞到一處,誰知那線斷了,三個風箏飄飄搖搖都去了。

眾人拍手道”到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誰家的,忒促狹了些“

從這處來看,是否探春原本有一門滿意的親事,可是最後被某種勢力給攪黃了呢?而那如鐘鳴般的陣勢,除了皇帝,怕是別人也沒有的,探春是鳳凰,另一邊也是鳳凰,應是兩情相悅,門當戶對。誰知最後被皇帝做主將其嫁作藩王稱了王妃。

探春貴為王妃為何還入薄命司?庶出不是最重要的


​從探春的判詞和《紅樓夢》曲來看,探春出嫁時又是掩面而泣,又是囑咐爹孃莫牽連,文中更極盡渲染悲傷,”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探春此去等於死別,再無相聚的時刻。可是,原本她可以有一門平凡的婚姻,做一個平凡的女子,過一種平淡的日子。

探春的一生,不比黛玉等人輕鬆幸運多少,雖有父母親,可又有幾分父母的關懷呢?庶出的身份,不靠譜的母親,不爭氣的弟弟,這一切對要強的探春而言,焉不傷神?更因自己明明看出家族的弊病,卻只能束手無策,有句老話叫”察見淵魚者不祥“我想用來形容探春太合適了,看的太透,心力更虧,又無能為力,實在是慢性折磨。而家族敗落之際,自己卻只能與家人骨肉永別,於“薄命司”僅次於釵黛及元春之後,名實相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