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買好工具拿起毛筆,疑惑就出現了。

究竟如何”開始練”? 用怎樣的方法?第一步到底怎麼做?直接臨摹?怎麼臨?第二步呢……”

之前看過很多種草文章,怎麼真正開始練的時候反而蒙了?


有這些疑惑,也別慌。每一個書者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從理論到實踐看似很簡單,實則是需要勇氣的!有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在學習一樣新東西時,如果沒有宏觀地瞭解它,而是稀裡糊塗直接鑽進一個點開始,是很容易走彎路的。不知道在動筆練習書法前,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究竟要練習什麼?才能寫出像樣的字?對於這個問題,不管你有沒有答案。墨姐都準備“厚著臉皮”給你講講,真的不想你在練字的路上走彎路!1.練字練得是什麼2.初學者從哪裡入手(實操)(如果前面的內容之前瞭解過啦,可以直接跳到最後一個部分,看具體的實操內容哦~)


用筆

用筆,簡單的說,就是在宣紙上寫筆畫。這個時候主要練習的是以下2點:

(1)練得是力量與質量

毛筆是軟的,宣紙也是軟的,用毛筆在宣紙上寫出的筆畫卻不能軟。

要做到有力量高質量,這一點上關鍵是要學會對”鋒”的控制。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圖中王羲之《蘭亭序》的“永”字,用圈標出的地方就是“筆鋒”,也就是每一筆起筆的那裡。

(2)練得是形態與神采

每位古代書家所寫的筆畫都有各自的特點。

顏真卿的橫和歐陽詢的橫就長得不一樣,這就是筆畫形態的差別。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 歐體(左),顏體(右)


不同的筆畫形態源於不同的用筆方式。

一個成熟的書家應有自己獨到的用筆方式的體系,體系越完備,越能在點畫上賦予豐富的神采。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顏真卿《多寶塔碑》


剛入門不會講求那麼多。在臨摹過程中,要儘可能的掌握所學書家的用筆方式;

可以自如地模仿出字帖中的筆畫形態,進而最大程度地還原出原帖的神采。

用初學者可能入手的《多寶塔碑》舉例: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一方面,要儘量把筆畫寫得如原帖般有力;

另一方面,要儘量把原帖豐富的點畫形態表現出來:

比如“書”字,同方向的橫有八個,但是長短、粗細、起收筆形狀各不相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

結構

書者在臨摹的時候,考慮最多的問題,莫過於“像不像”。想讓自己的字”像“,自然會去研究字的結構。

究竟該從哪些方面研究呢?墨姐會從以下兩點給出方向哦!

(1)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關係

在一個字中,兩個以上的筆畫之間會產生位置關係

①距離的寬窄①位置的高低③對齊還是錯位


以及對比關係:

①長短對比①斜正對比


這兩點就是筆畫之間的關係。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例如圖中的這個“華”字五個橫,需要注意四個橫和另一個橫之間的長度關係。

這也就是剛才說的“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關係。

打個比方,便於墨友們更好的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家裡裝修,客廳裡要擺一組沙發,沙發的款式和圖案先不論。

首先要確定好擺幾個沙發、哪裡用長的哪裡用短的、哪裡擺正的哪裡放成斜的、哪幾個對齊成一組哪個單獨拎出來放一邊……

這就是筆畫之間的關係。簡單的說,就是要找到,你多臨摹的字的,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組合規律。(不同的書家組合規律是不同的)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歐陽旭《九成宮》

(2)筆畫組與筆畫組之間的關係

在分析比較複雜的字的時候,可以將筆畫成組看待。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比如”何”字的單人旁和”可”字就是兩個筆畫組。

在寫這個字的時候要著眼於兩組之間的位置、高矮、寬窄等關係。

同樣是左右結構的字,可能還就會考慮到:

①右偏旁上高下低②右偏旁上低下低……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右偏旁上高下低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右偏旁上低下低


還是裝修的例子,客廳裡除了要擺沙發還要擺櫃子和其他的東西,這個時候要佈局的是整組沙發和整組櫃子之間的位置等關係。

與上一步對沙發之間的調整相比,這樣更能保證整個客廳空間合理。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蓮”字三個筆畫組之間的關係。高低、舒展都要認真觀察)

結構就像裝修,和用筆一樣,不同的書家有自己的裝修風格,在臨摹時要從以上兩點關係上著眼學習。

章法

結構是筆畫和筆畫之間的關係,章法就是字與字之間的關係。

相當於裝修時給你一個空房子,讓你自己隔牆,對客廳、臥室、衛生間和廚房進行佈局。

每種書體、每件作品有適合自身的章法。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顏真卿《多寶塔碑》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趙孟頫《曹全碑》


比如楷書章法一般字和字的大小相等,間距相等;

行草章法則講究字和字之間大小反差較強,字與字之間有明顯的連綿關係。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如上圖的《多寶塔碑》:

除了必要的換行以外,基本上保持

字與字大小基本相等、字與字之間距離基本大小相等的章法原則。

可見,章法確實是一副作品中影響觀感的重要因素。

格調

格調究竟是什麼很難表述清楚。

可以理解為潛藏在一幅書法作品背後、透過紙面的筆墨傳達給觀者的一種微妙感受。

一幅書法作品格調的高與低、雅與俗是與書者密切相關的。

它和書者的性格、人生觀、藝術觀、對於書法認識的深度、學識涵養都有關係。

比如”瘦金體“,就是宋徽宗趙佶獨創的字體。

運筆飄忽,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就蘊含了書者獨特的風格。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夏日詩帖》


再比如,初學者會接觸到的《多寶塔碑》。

是顏真卿44歲時書,直接二王、歐、虞、褚餘風,而又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

整篇結構嚴密,點畫圓整,秀麗剛勁,雖尚未形成剛勁雄強、沉雄渾厚、大氣磅礴的顏楷風格。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此碑已奠定了顏真卿書風的基本格調,它是留傳下來的顏書中最早的楷書作品,結構平穩端正,嚴謹莊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這段可能有點兒拗口,是墨姐百度來的)



書法的實踐,首先我們需要一管毛筆。

筆墨紙硯這四寶中,其他三種都好說,唯獨筆,用筆用筆,這是我們寫字的核心。

有了一管毛筆,然後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毛筆。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有墨友會覺得,小編說的話顛倒不通,毛筆就在手裡,我眼睜睜地看著,還要讓我怎麼知道?

看到不是真正的知道,會用,並且能用好才是最終的目的。

開始書法實踐,第一件事,就是認識手中的毛筆,瞭解它的特性,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下筆“

下筆

下筆,下就是落,也可以叫出鋒、發鋒。就是筆紙交接的一剎那的感受。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如果是硬筆,筆鋒沒有形變,這是單狀態的感受。

但是作為軟毫,它註定是多狀態的,有提按的深淺。

下筆,就是在沒有任何運行技巧的前提下先感受這種有深有淺的起伏,並在其中找到平衡。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筆紙交接的這種平衡達成了,就是俗話說的站住了、抓住紙了、得力了。

筆的站住,我們把它叫做“定”。定是有三種狀態:

①提定:在提筆中站住②按定:在按筆中站住③中定:在不提不按中站住


所謂中定,是不需要人的力量的。人手持著毛筆,在重力的自然作用下,它是一定會自己平衡的。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我們就是要看一看它自己的形變能到一個什麼程度,這種自然的穩定平衡,稱為中定。

在中定狀態下,一管毛筆能書寫的字的大小、線條的粗細,都是有一個尺度的。

這個尺度,就是這管毛筆的最佳尺寸了。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如果想要再寫小一點,就要提;再寫大一點,就要按。

中定的狀態能夠熟悉,再擴展到兩端,即提按兩種狀態都要穩定,都要得力。

具體的感覺在實踐中摸索,它的要點是,摒棄蠻力。

運行

瞭解了筆紙交接的一剎那的感受。接著,就要進行筆的”運行“訓練了。

常見的方法有兩種:

①畫直線:不改變方向的平直運動②畫螺線(蚊子香):時刻改變方向的曲線運動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畫的有點兒醜,墨友們湊合看一下。

簡單的說,在練習前,首先肘腕要並起,這樣無論上下左右,抽掣都有一個餘地,隨後再畫線。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畫線也是有一個大致的次序:

(1)橫向畫直線

這個時候,墨友們要注意,畫出的直線,從左到右應該是粗細均勻、角度水平的;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線條之間的距離應當相等並且等於線條本身的距離。如下圖所示: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2)縱向畫豎線

接著練習縱向畫線。一般來說,豎線要難一些,因為首先在人的視覺上,由遠及近,線條容易歪;

再者人的臂膀往後退,由於胸懷的妨礙,抽掣不容易得力。

在練習的時候,要儘量避免粗細變化明顯、線條傾斜;收筆的時候要穩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如圖中藍色圈的收筆過快,在練習的時候是要避免的。(圖中的示範是錯誤的)

橫豎都平穩了,提起來畫細一些的線條看看,或者按下去畫粗一些的線條看看,都要平穩。

但是按下去的時候,切記不要按到筆根。

按到筆根處,毛筆相當於失去了彈性,便很難承載人氣息的特性了。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直線如此,曲線也是如此。

平穩熟練、勻稱踏實,整個人的狀態也不是那麼緊繃了,我們再進入臨摹。

臨摹

臨摹,我們首先是要顧及用筆,其次顧及結體,如果不這樣,進步是很困難的。

先得筆,後得體,這是原則,隨後我們在正書中選擇一本臨摹的對象。

所謂正書,就是規範、端正有章程的意思,它們分別是楷書、篆書、隸書。

在這三體中選擇一本範本(之前墨姐有提到過哦~)以百通為目標,放手去寫。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所謂百通,就是一百遍,如果沒有一百遍,至少也有個三五十遍。

這時候書法是什麼,不需要別人贅言,你自然就明白了。

以前讀仙俠小說,修行之人都有一個本命法寶,不停地祭練,方有成就。

書家也是這樣,不管他博採眾長也好,諸體兼能也好,總歸是有自己的看家手藝,壓箱底的功夫。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臨摹之中,小編有三轉之說,墨友們可以仔細看看:

(1)泛轉精

範本通覽後,要儘快鎖定下來用功,就是前面所說的百通功夫。這叫泛轉精。

至於範本的選擇,歐陽詢《九成宮碑》、顏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玄秘塔碑》都可以做入門。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2)大轉小

臨帖,註定了不是抄寫。一部碑帖,幾百字,抄它做什麼?要做到大轉小。

簡單的說,就是臨摹的時候,每天三五個字、一兩個字、哪怕一半個字的局部點畫,要細細涵詠,曲盡其妙。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把這個字由字拆成點畫,由點畫拆成用筆動作,一一分明。我們的眼睛好像筆毫一樣,要走遍點畫運行的每一處。

所謂“盡”,是依賴於我們人的目力所形成的一個基本的尺度和規範。

這就是大轉小,每一個字都需要細細品味、感悟。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3)主轉客

臨帖,不會是勢如破竹、手到擒來的,它更多的是一種消磨。

抱著一定獲取到什麼或者達成什麼目的的態度去臨帖,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這個時候轉換一下角色,由主動的求索轉成被動的消磨,在信馬由韁式的漫步中,往往可以發現自己以前未遇見過的風景。這是主轉客。

練書法究竟在練什麼?看這一篇後,你還有補充嗎


泛轉精、大轉小、主轉客,這三點都是說收斂,都是著重在用筆上下工夫的。

相當於要求我們把全部的精神凝成一根鋒銳的芒刺,朝著目標刺過去。

好啦~關於練書法到底要練什麼,小編就說到這裡啦

還是小編常說的“練字一定要有耐心”

同樣是一個字練了百遍,如果是為了結果而練,會覺得練字的過程是痛苦的;

相反的,沒那麼在意結果,反倒會享受其中的過程,坦然待之


心態平穩了,自然可以看到字中的靈魂,發現訓練中不夠完美的地方。

不斷的調整,假以時日自然會寫好!也可以順便體會“練字修心”的益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