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先平聲還是先仄聲?

愚修


對對子有著嚴格的規則,對,指的是讀音對反(即對立)。聯,指的是詞語內容相互關聯,詞性相同。

出對和應對的規則是仄起平收,也就是說上聯最後一個字讀音必須是仄音,這叫做“仄起”,但是其他的字也要和前面的字相對應,一般第一三五個字的平仄要求沒那麼嚴格,這叫做“一三五不論”,目的是為了降低出對的難度,當然如果一三五個字的平仄工整當然更好。

上聯的二四六個字的平仄應該是平仄平或者仄平仄這叫做“二四六分明”,最後一個字讀音必須是平音,這就是“平收,”這樣讀起來才能體現漢字抑揚起伏的韻律美,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屬於“失替”,讀起來就沒有了韻律美,由於下聯的平仄要和上聯平仄相反,如果上聯失替,下聯就會隨著出現失對,這樣的對聯就是失敗的。

下面是我對的五字聯

輕煙環碧柳

麗日映紅蓮

我對的七字聯

松山對弈雲牽袖

湖水彈琴雨做衫

我對的九字聯

春風有意難醒無根草

秋雨多情易傷落葉花

對對子除了“失替”,“失對”,還要注意避免出現“三平尾”,“三仄尾”。“三平尾”和“三仄尾”指的是上下聯最後三個字都是仄音或者都是平音。“合掌”,就是下聯出現了與上聯相同的字和內容,比如上聯有“日”,下聯就不能出現“太陽”,上聯說“划船”,下聯就不能出現“蕩槳”,這些都是對對子要注意的。


怕見飛花57


每年過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以示迎春接福。可是有些人對於對聯沒有較深的研究。對聯,也稱楹聯、對子。對聯既是文字文學又是口頭文學。很愛人民群眾的喜愛。對聯,與賦、詩、詞等有相同之處,又有其獨到的特點。對聯又是文學形式,又是自然事物的存在形式。對聯特別講究平仄對仗、物性對仗、意境對仗、詞性對仗、結構對儀……。對聯的規則形式很多,字數不限,但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上下聯對應的字平仄必須相反,平聲對仄聲;上下聯相對應的詞性要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副詞對副詞,動詞對動詞等;句子結構中上下聯必須相同,上聯是主謂賓結構,下聯必須是。否則,就成了不合律或不協調的次聯。這是卑人的一點理解,如有不到和失誤之處請高師指點。


天翼用戶29856


如果按老古董們給我們這些學生定的條條框框,上聯是平起仄收,下聯是仄起平收,好吧??我認了…


用戶白洲浪平


嚴格點講,仄起平收。意思是上聯的最後一個字音應是仄聲(即三聲或四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音應是平聲(即一聲或二聲)。離開了這個基本要求,寫出的對聯最起碼可以說是不合格的對聯。


用戶1375056667陳村宏


對聯,上聯平起仄收,下聯,仄起平收。如此聯,上聯,好字平,到字仄,下聯,財字仄,來字平。



何秋雲2




老寨主2


對聯,春聯,都是兩句的尾字仄上平下。即尾字仄為上聯,尾字平為下聯。要工整當然是每字平仄詞性相對為佳。貼春聯你面對著門右邊貼上聯,左邊貼下聯。(等一下我寫幾聯在下方給大家示範一下。)

盛世凱歌徹華夏,

金秋紅葉染漫山。

平水韻



鑑水漁翁


對聯在寫作中,先平聲,先仄聲均可。但是上,下聯必須對仗,詞句相等,意思相近或相反,韻律平衡。 一副完整和意境較深的對聯,下聯絕不會重複上聯已有的字或句。 互相探討,共同進步!


巧看世間


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如平仄用"拗"則需"救","拗"不"救"就是"病"。同時,要求對仗工整,用韻嚴格。用韻一般按韻書規定用韻,每個字的聲調也要講究,這樣,就可以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聲音在句中有規律反覆,使語音組合具有一種迴環相押,抑揚頓挫的音樂美。把平,仄聲調不同的字詞組合起來,有規則地排列。只能淺見至此,抱歉。


雲縫裡的太陽


但凡對聯,都要分上下聯。

按照對聯的“遊戲規則”,上聯的特點是最後一個字要用仄聲,(就是現代漢語四聲中的三聲或四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要用平聲(就是一聲或二聲)。

這就是所謂的“仄入平出”。

這是因為仄聲短促,平聲悠長,從而使對聯讀起來有抑揚頓挫之美感。(*^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