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居功至偉,死後被滅九族,皇帝如此對待功臣,才有王莽曹操!

西漢昭帝在位時期,權臣霍光總攬大權,他誅滅同為輔政大臣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左將軍上官桀,漢昭帝雖已成年,形同傀儡。

霍光甚至連漢昭帝的宮闈之事亦橫加干涉,只許他與自己外孫女上官皇后共寢, 期待他們早日生下帶有霍氏血統的皇子,這樣劉家天子、霍家天下的政體才能繼續鞏固。

對霍光其人來說, 雖然並無篡逆之心,卻也對漢家天子並無過多的忠誠可言。重要的從來是他自己的攝政權柄和霍氏榮光。

大將軍,博陸侯:霍光

生前居功至偉,死後被滅九族,皇帝如此對待功臣,才有王莽曹操!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此時才十三四歲的上官皇后,雖然得到了漢昭帝的專房獨寵,還是沒有結下珠胎,而漢昭帝已經一病不起了。

當漢昭帝早死無子,皇位第一繼承人原本應是其兄廣陵王劉胥。

而對霍光而言,為王多年的劉胥有自己在廣陵國的一套班底,何況最重要的是,這樣他的外孫女上官後就不能當皇太后,他就沒有合法行使廢立的渠道,來壓制皇權,於是找了個劉胥「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的藉口,讓皇侄昌邑王劉賀過繼為昭帝子,尊上官後為皇太后,成為皇位繼承人。

【武帝六男獨有廣陵王胥在,群臣議所立,鹹特廣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內不自安。】

劉賀似乎是被天下掉下的餡餅砸中,帶了一套昌邑國的班底進京,然後緊鑼密鼓地開始奪權計劃,無非是借鑑當年文帝從代王為天子、向功臣集團奪權的前例。

漢廢帝、昌邑王:劉賀

生前居功至偉,死後被滅九族,皇帝如此對待功臣,才有王莽曹操!

可惜他的行事太過操切,任命親信為長樂衛尉、意圖控制上官太后所居長樂宮一舉,更是圖窮匕見。——上官太后這個外孫女,是霍光決斷廢立大事的唯一合法渠道,對霍光一黨而言,絕不容失。

漢昭帝皇后:上官氏

生前居功至偉,死後被滅九族,皇帝如此對待功臣,才有王莽曹操!

而霍光同樣也明白前車之鑑,他的權力慾望和專權程度也遠大於當年的周勃陳平們。因此僅僅二十七日後,霍光連同其黨羽丞相楊敞、車騎將軍光祿勳張安世等,宣佈劉賀做下一千一百二十七件錯事,由上官太后宣佈廢去劉賀帝位,挾制百官贊同,親自動手從劉賀身上奪去璽印綬帶,並殺其親信二百餘人。

之後,霍光又選中了原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為帝。這和他自己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是劉據的表兄,其實並沒有太大關係。對霍光來說,重要的從來是他自己的大權,而不是處心積慮幾十年,只為去擁立什麼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遺孤;

劉病已最大好處正是他完全沒有自家班底,對權臣而言容易操縱,遠強於廣陵王劉胥,是昭帝早死無子、昌邑王劉賀又被廢去的最佳選擇。

因此霍光同樣讓劉病已過繼給昭帝為子,繼而成為新帝,甚至不顧禮法,讓劉病已因此抬高一個輩分,和生父劉進同輩。劉病已即位後,即大漢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漢宣帝:劉詢(劉病已)

生前居功至偉,死後被滅九族,皇帝如此對待功臣,才有王莽曹操!

所以,上官後在劉賀、宣帝時代都是皇太后,即使論血緣她本應是宣帝的叔祖母,但官方文書他們就是繼母子關係。到宣帝死後漢元帝繼位,才成為太皇太后。

【黃龍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漢書·元帝紀》

因宣帝執意立糟糠之妻許平君為皇后,霍光之妻霍顯懷恨,買通醫女,趁許皇后生產,暗殺之;霍光知其事後,引忍不發,促成其女霍成君為繼任皇后。

漢宣帝繼皇后:霍成君

生前居功至偉,死後被滅九族,皇帝如此對待功臣,才有王莽曹操!

霍光這一生,歷昭帝、劉賀、宣帝三世,攝政終身,大權獨攬而不肯歸政,此外更殺皇子(燕王劉旦)、公主(鄂邑長公主), 指鹿為馬,公然廢立, 竟被歷代官方史書譽為和伊尹並列的護國忠臣。

所以在後世王朝,霍光也順理成章變成為了王莽、董卓、司馬昭等眾多後世梟雄所效仿的前輩:「伊、霍之事,臣能為之!」

而宣帝在霍光死後三年,雖以“鄭伯克段”之術族滅霍氏,並廢殺霍皇后,但卻不能公然否定霍光這個嚴重侵犯皇權的權臣,其實就和他終身禮敬上官太后一樣,因為他自己的皇位是這兩個人立的。

從官方文書角度,他是由霍光和上官太后做主,以武帝曾孫的身份入繼昭帝嗣,再以昭帝繼子的身份成為皇帝,而並非因為他是故太子劉據之孫。

【秋七月,光奏議曰:“禮,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擇支子孫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病已,有詔掖庭養視,至今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操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萬姓。”奏可。】

【有司奏請;“《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閒。】

當然,對宣帝來說,衛家僅僅是曾祖母這輩的外戚,對兩漢皇帝而言這個關係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其母族王氏、妻族許氏才是自家人,祖母家史氏都已經疏遠了很多,勿論曾祖母家衛氏。至於霍光從衛子夫和霍去病這樣轉彎抹角的親戚關係,更不用提。

因此,漢宣帝亦不曾顧念昔日的“衛霍一體”和其祖父故衛太子劉據的情面,感激霍光對他的擁立恩情,無情誅滅霍氏滿門,而不肯給霍氏留一點血脈延續,甚至連霍去病兩個孫子(或嗣孫)霍山、霍雲都不放過,令“博望侯”和“冠軍侯”俱都國除滅族。

亦不說衛登之子僅僅是賜錢五十萬,復家業。而衛青征戰一生所得“長平侯”爵位,都沒有紹封賜還。 居然還是到了幾十年後的王莽秉政,收買人心,才賜封衛登的曾孫衛賞一個關內侯。

對漢宣帝族滅霍氏一事,當然可以歌頌漢宣帝為糟糠之妻復仇、不負“故劍情深”的偉大愛情,亦不得不說他繼承了西漢諸帝的冷酷寡恩。

生前居功至偉,死後被滅九族,皇帝如此對待功臣,才有王莽曹操!

從國法上,當然可以冠冕堂皇地說謀害皇后,罪當滅門,霍氏一族死有餘辜;

可若不是霍光選中劉病已為帝,那麼他自己也只是個連爵位都沒有的罪人之孫,許平君同樣也只是個嫁給空頭宗室的普通民女,她的一條性命,讓罪魁禍首霍顯償命即可,又哪值得用霍去病和霍光兩位大漢功臣的舉族所有性命來償還?

漢朝類似先例很多。比如周勃陳平灌嬰們在鬥倒呂氏外戚,為免後顧之憂,甚至脅迫剛剛即位的漢文帝入夥,雙方聯手將帶有呂氏血統的漢惠帝諸子,包括後少帝劉弘、梁王劉太、淮陽王劉武、恆山王劉朝在內,都宣佈為“非劉氏子”,就這麼將劉邦嫡系子孫斬盡殺絕了。

樊噲的妻子呂嬃和嫡子樊伉因為是呂氏的親族一黨,同樣被殺。而其庶子樊市人就被放過,之後復舞陽侯爵位。 魯王張偃是呂后外孫,與其兩個庶兄都被奪爵,漢文帝后來又赦免了他,封之為南宮侯。

功臣集團甚至都敢於弒君,殺盡帶有呂氏血統的諸侯和皇子,(甚至連漢文帝自己在短短半年內死得蹊蹺的四個嫡子,也被猜想可能和呂氏有關,才遭橫死),卻唯獨放過張偃、樊市人,就因為他們不姓劉,不是皇族,不可能有即位的機會,所以放過了也並沒有什麼後患。

而霍光和霍去病的後人同樣並不姓劉,給如此漢家社稷大功臣留一絲血脈,難道竟會對大漢江山留下什麼後患麼?大事既定,抬抬手又如何?“漢帝待功臣薄”,果如其然。

在想想此前漢武帝時代,破樓蘭的趙破奴滅族;滅朝鮮的荀彘戰後被誅;分兵滅南越、東越、朝鮮的楊僕貶為庶人;之後漢元帝時期,擊斬單于喊出“雖遠必誅”的陳湯,屢遭下獄、流放,一生潦倒。

數十年後,西漢王朝竟被無拳無勇的一介書生王莽,幾乎是無血政變,改朝換代。而漢光武帝劉秀雖然中興復國,但他本身是漢景帝之子長沙王的後裔,已經和漢武帝、漢宣帝的血脈都並不相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