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預產期晚出生的好處是什麼?

飯哆


很多人說晚出生的寶寶聰明,而且經常會聽到一個言論就是男寶寶比女寶寶預產期出生晚。其實,寶寶晚出生的原因有很多,正常情況下,妊娠37周到42周前出生的男寶寶都算是正常的情況,寶媽不用擔心。但是如果超過這個時間段還沒有出生,意味著可能寶寶出現了問題。

發育更完全

有些寶寶,胎盤還沒有老化,使寶寶可以繼續吸取足夠營養,能夠繼續發育。晚出生的寶寶通常頭部比較大。有利於繼續發育。

其實,如果晚兩週以內,即42周內出生,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在晚的話,反而是不利的因素加多。壞處如下:

1、出生風險

晚出生的寶寶通常頭部比較大,頭骨也比平常的寶寶要硬一些。出生過程中容易造成難產。胎盤老化使寶寶沒有辦法吸取足夠營養,有可能導致氧氣缺失造成死亡。

2、內分泌失調

一些激素的不平衡導致子宮出現問題,特別是孕激素太高的話,會導致遲遲不能正常生產,功能減退不僅對男寶寶的健康有影響,可能會給母親也帶來危險。

3、胎兒異常

男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如果胎位不正或者是腎上腺發育不好,都會導致遲遲不能妊娠。導致宮縮不正常,不能規律性的產生宮縮現象。

因此,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要及早諮詢就診。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


比預產期晚出生的孩子的好處是什麼?

我懷二寶的時候,醫院的姑姑就跟我說,寶寶在肚子裡能呆幾天是幾天。多呆一天相當於在外面多帶一個月。因為我懷二寶時順產條件不足,只能剖腹產,醫生說39周去住院。姑姑說不要那麼早。後來因為工作原因確實到了40周才去的醫院。一到醫院,醫生就說怎麼現在才來,生孩子都沒空嗎?好在寶寶也沒有發動。40周+1早上剖出來了,一抱出來寶寶的胎便就拉在了手術臺上,拉在了醫生的衣服上了。醫生說哎呀,幸好!!


老一輩人都說遲出來的寶寶更好帶,事實上確實如此,如果媽媽的這些條件都很好,那寶寶多呆一天是沒問題的

1:媽媽的羊水還夠乾淨,沒有被汙染,量也充足

2:胎盤還沒老化,還能給寶寶提供營養

3:寶寶的胎心正常。

對於寶寶來說有這三個條件,那多呆一會是沒問題的。

正常情況下42周以後還沒生,那就是過期妊娠,過期妊娠有許多危害

1:胎盤老化,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給胎兒。另一方面寶寶越成熟,需要的營養也越高。

2:羊水不足,胎兒越大越要的氧氣越多,當胎兒供養不足的時候,

①就會產生劇烈的呼吸運動,容易造成吸入性肺炎。

②供氧不足也容易造成胎兒宮內窘迫。嚴重者會窒息

③:影響腦神經發育,影響胎兒智力

④:容易發生難產。

所以如果到了預產期還沒發動,應該及時去醫院,讓醫生檢查胎兒情況,看是否需要手術干預。

另外可以做一些產前運動幫助寶寶快點出來

1:盤腿坐 孕媽盤腿而坐,挺直背部,雙手放在下腹部。首先呼氣,放鬆雙肩,然後用鼻子吸氣,待腹部脹滿後再用嘴慢慢呼出。如此反覆練習5~6次。重點是雙肩要放鬆,與吸氣相比,注意力要更集中在呼氣上,而且時間儘量長一些。


2:牆面滑行 背靠牆站立,兩腳分開,距離與肩同寬,慢慢靠牆下滑至處於坐姿。保持該坐姿數秒,然後再上滑至站立。反覆進行該動作10次。為了減輕膝蓋的壓力,可以在後背放個小球,以減少滑行過程中的阻力。你也可以不靠牆來完成該動作,同樣需要保持後背筆直,兩腳分開同肩寬。 這一動作有助於鬆弛骨盆和腰部關節,使產道出口肌肉柔軟,強健下腹肌肉。

這些運動都需要家人在旁邊幫助

3:散步


郭郭親子


比預產期晚出生的好處是什麼?

我家娃就是比預產期晚生的,41+2天,順轉剖,當時同一個產房出來的,我的寶寶看起來比較圓潤一點,一點也沒有皺巴巴的感覺,而且生時羊水很足也很好,體重7.2斤,發育算比較完善的了。人家說晚生的好帶,確實在是,因為各各方面在母胎裡都發育的比較好了,免疫力要比早產兒要好一點吧。

預產期不等於分娩期,準媽媽們不必糾結於為什麼到了預產期還不出生,因為分娩期一般在預產期前後一兩週內都屬於正常。不屬於這個範圍內,寶媽們就要多注意了,儘早去醫院諮詢。

過了預產期,寶寶如果還沒有發動,準媽媽可以通過下面幾種運動讓寶寶快點出來。

1.散步。這個是最常見的了。

2.爬樓梯。

3.運用助產球。

4.孕婦瑜伽。


總之,過了預產期,準媽媽們要保持良好的情緒,不要過於焦慮,所謂“瓜熟蒂落”時間到了,寶寶自然而然的就想出來了。


暖夏育兒


我們家大寶當時是提前了16天出生的,二寶是2017年臘月27的預產期,結果到了那天沒有動靜,我就想著去醫院查查吧,我肚子是前懷,大的像雙胎肚,天天扛著特難受。28那天去了醫院,一切都正常,想讓醫生給打催產針催催,醫生說沒有分娩指徵,是沒辦法打催產針的,而且只要一切正常,多觀察胎動,沒有異常就等等也行!回家後,每天都提心吊膽的,生怕寶寶有啥意外,每隔兩天就去一次醫院。聽別人說喝蜂蜜水能催產,我每次喝水都加蜂蜜,還有人給我建議多走路,多爬樓梯,洗澡時候多按摩乳頭,我也都一一照做了,可還是不行!後來我想,管他了,只要檢查正常,慢慢等吧,越急越沒用,索性我也不管了,正常吃喝,正常逛街,走親戚。等到初四上午11點,肚子開始來陣了,而且直接是10分鐘一次,趕緊收拾東西去了醫院,下午4點多剖腹產生了9.8斤男寶一枚!

我在網上看的說燕麥,棉籽油,韭菜,薺菜,馬齒莧,海帶,兔肉等有催產作用,燕麥滑利下趨,有明顯的催產作用;馬齒莧的莖,棉籽油,韭菜所含的某些成分有興奮子宮,增加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先兆流產者食用,容易導致流產;海帶,兔肉性寒涼,多食容易損傷胎元之氣,導致胎動不安,故妊娠有先兆流產者不宜食用。看了這些我感覺吃錯了很危險,一不小心還可能會傷了胎氣,寶媽們最好不要亂吃,不要通過吃東西來催產,孕晚期還是多注意胎動,勤跑醫院,聽醫生的比較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謝謝!





蛋蛋and球球媽


親愛的,如果打算順產,比預產期早一點晚一點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呢!我當時生的時候比預產期早一天,聽了一首歌就發動了,他在肚子裡揣了我一下,羊水破了。你到醫院檢查看一下,如果醫生說沒有什麼大問題,那麼安心等等他自己想出來的時候,不需要太心急,和平時一樣散步就可以了,喝點蜂蜜水,要等他入盆。

安心靜養著,不放心就去醫院給醫生看看,一般你發作了但是遲遲不生,醫生會選擇給你打催產針。目前還沒有發作跡象,羊水破了或者見紅就是發作了,要生的前奏。安心等他。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育兒心得。


太陽的秘密


記得以前總聽老人們說:孕婦吃了隔鍋飯,孩子就會容易發動。事實上,這是民間的一種傳說,不具備任何科學依據。作為新時期的家長,還是應該根據醫生的產檢結果和專業建議,來決定分娩方式。

本來,預產期就僅僅是作為一個分娩的參考的日期,提前或者推後都是很正常的。絕大多數其實都不是預產期當天生的孩子,比如我就是提前十多天羊水破了,然後住院卻沒有產兆,最終才決定剖腹的。每個準媽媽的實際情況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當然,過了預產期以後,確實有的媽媽會比較焦慮。希望早點發動,好讓寶貝早日降臨,這種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建議準媽媽這樣做:

1.準備好待產包,因為隨時都可能生孩子;

2.多散步,有助於分娩,但是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3.做好產檢,根據實際情況和醫生的專業建議決定順產還是剖腹產。祝您生一個健康漂亮的寶貝!


小王子愛上狐狸


一般在我們醫院住院一般醫生首先採取的方法1.可以出去散散步呼吸下新鮮空氣。

2. 可以去爬樓梯爬樓梯,可以鍛鍊大腿和臀部的肌肉群,可以,促進抬頭入盆。

3,可以去醫院,然後讓醫生開藥藥物催生,讓醫生檢查一下胎兒狀況,評估一下胎盤功能和羊水量。

希望準媽媽不要心急,要有良好的心態。


護心部落


這個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說比預產期晚出生有什麼好處,但是據民間傳說晚一週左右出生的孩子骨骼發育更好,也就是俗稱的更結實,個人不是很贊同這種觀點。如果到預產期了,建議寶媽多散步,適當爬爬樓梯,仔細感受胎動情況,隨時做好去醫院的準備。如果晚於預產期一週還沒有發動跡象,建議去醫院檢查,避免窘迫缺氧等情況的出現。總之,還是要相信科學,相信現代醫學,相信醫生。


遇見一隻熊


預產期只是醫生根據月經推測的一個估測值,如果胎盤不老,羊水沒破,寶寶一切正常,那就順其自然吧!非要說好處的話,我們那老人說,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一天的營養什麼的,相當於出生後的七天,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生孩子打了三天的催產針,打時有宮縮,一停就沒反應了,最後還是剖腹的。


辣媽之佳人


寶寶38-42周都是正常的,只要羊水正常和胎兒不缺氧、瞭解胎盤成熟度的情況下都是可以的。你不要擔心超過預產期而過於緊張。你可以到醫院去待產並做一個詳細的檢查,看看醫生怎麼說。如果情況不好可以選擇進行剖腹產,保證大人小孩的安全,在安全的情況下你可以打催產素催產,順產對大人和小孩都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