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能用鈾和鈈做核燃料呢?

吟遊詩人883


答:鈾和鈈是人類目前主要的核裂變材料,理論上很多元素都可以作為核裂變材料。


目前人類還無法實現商用的可控核聚變,但是核裂變技術非常成熟,比如美國有大約五分之一的電能,都來自於核電廠,美國核電廠數量有100多座,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目前核電廠的裂變材料有鈾和鈈兩種,超鈾元素一般是不穩定的,會發生衰變現象,所以理論上絕大部分超鈾元素,都可以作為核裂變材料。


而核電廠需要穩定、安全地輸出核能,這就對核裂變材料有一定要求,比如鈾元素就具有如下特點:

(1)鈾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提取成本不高,至少可以達到商業用途;

(2)鈾可以進行自發衰變,衰變的半衰期長,便於儲存和運輸;

(3)鈾吸收中子後,會發生裂變,裂變過程會釋放更多的中子,從而引發鏈式反應,所以鈾元素裂變過程能自發維持;

(4)控制中子數量,可以達到控制鈾元素裂變的速度,這對核電廠的能量輸出來說非常方便;

(5)雖然鈾元素裂變的質能轉化率很低,但是單位質量鈾元素,裂變時釋放能量是巨大的,相當於2000噸標準煤燃燒釋放的能量;

……

鈾和鈈以外的超鈾元素,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在地殼中的含量低,半衰期太短難以儲存,或者裂變過程無法有效控制等等。

正是以上原因,決定了目前核裂變的材料為鈾和鈈,但是鈾和鈈也存在缺點,它們的裂變過程會釋放大量中子,中子不帶電,穿透能力強,會對生物造成嚴重的傷害,也就是核輻射。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作為一名核電從業者解答下這個問題,首先糾正提問者的觀點,並不是任何物質裂變都能產生巨大能量,籠統的說只有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才可以放出能量,核裂變屬於重核裂變。

圖釋:比結合能曲線,曲線右側重核裂變釋能,左側的聚變釋能。

那麼為什麼常用的核燃料只有鈾和鈈呢?

1、目前核燃料大多數是易裂變核素,如鈾235和鈈239,這類原子核在中子能量很低的情況下即可與中子發生核反應,專業術語表達是可以與熱中子發生裂變反應。而可裂變核素需要中子能量超過一定的閾值才能發生的裂變,如鈾238在低能量下核裂變的幾率是很低的。



2、核材料除了考慮發生核反應的概率大小(專業術語表達是反應截面的大小)還需要考慮材料的特性,比如:

  • 輻照穩定性好,在中子輻射下不會發生腫脹變形;
  • 熱穩定性好,當溫度變化時不會發生大的形變,熱應力小;


  • 耐腐蝕性好,雖然燃料外殼有燃料包殼,但在正常功率運行時,難免會出現包殼破損的現象,這時冷卻劑就會與燃料棒直接接觸,所以要求燃料的耐腐蝕性高;
  • 易加工,為滿足工業需要,加工難度不能太大,加工製造工藝必須目前的工業水平可以達到。

綜上選用了二氧化鈾陶瓷燃料芯塊的含鈈燃料。


核先生科普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揭示了質量和能量的關係,理論上來說任何微小的質量都對應著巨大的能量,但實際應用和理論總會有一些差別


二戰時期的原子彈與現在的核電站都是利用重核裂變的原理來釋放能量的,美國當初投在廣島的“小男孩”就是一顆以鈾235為裂變原料的原子彈,第二次投在長崎的“胖子”是以鈈239為裂變原料的原子彈。

早期的原子彈之所以要選擇鈾和鈈作為裂變燃料就是因為它們需要的溫度和壓力都是當時的技術條件能達到的,鈾235為原料的原子彈爆炸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將總質量16.9公斤以上的兩塊鈾235以高速撞到一起就能觸發不可控的鏈式反應,也就是原子彈爆炸。

鈈239為原料的原子彈需要的質量比鈾彈少而且威力還比鈾彈大,拋開戰爭因素不談,和平年代的核電站主要目的是讓鏈式反應可控且平穩的運行下去,同時還需要釋放可觀的能量,不然就虧本了。

現在我們能做到的只有可控核裂變,能量釋放更為可觀而且無汙染的可控核聚變還在實驗階段,暫時無法投入商用,而鈾和鈈的半衰期長且穩定性強,儘管核廢料的汙染性仍然無法解決,但核能最為人類安全係數最高的能源,還是被各國所青睞。


現在有些國家已經開始嘗試用釷元素實施可控核裂變了,畢竟它的含量足夠豐富而且要比鈾元素更加安全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可能是我們經常聽到電視上面說鈾和鈈做核反應燃料,所以很多人想當然的就認為核燃料只有這兩種。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任何元素在適宜的條件下都可以發生核反應。而我們地球上種類豐富的各種元素,也都是由最簡單的氫原子一步一步核聚變而來的。比如金,它就是在超新星爆炸的時候才滿足核聚變條件而生成的。



近期我國硬科幻電影製造的行星發動機就屬於一種核反應裝置,該裝置可以發生重核反應。即便利用石頭作為燃料都可以進行核聚變,是一款真正的萬能聚變器。除了核聚變還有核裂變,一般鐵元素以上的元素都可以發生裂變,而且裂變結果可以釋放能量。只不過有些元素太穩定了,沒有外部施加苛刻裂變條件,這些元素到太陽熄滅都不一定會裂變掉,例如金銀銅等半衰期太了。還有一些原子序數大的元素,不進行額外處理自己就會發生裂變,半衰期斷。因此,這些元素才是我們人類目前可掌控的核燃料,也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核燃料。



目前我們常用的鈾和鈈半衰期、儲量、開發難度等方面都表現優異,所以成為了我們的常用核燃料。現在有些國家已經不滿足這兩個核燃料了,致力於發展其它元素成為核燃料的技術。比如釷元素,很多國家都在嘗試。


科學探秘頻道


為什麼只能用鈾和鈈做核燃料呢?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看上去是普適性的,從氫元素聚變到重元素,從重元素衰變成其他元素等都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但事實上我們人類技術有限,因此在這個材料選擇的時候就有很高的要求了!

上圖是各種元素在恆星內核燃燒所需要的溫度,是不是發現氫元素的要求並不高,我們ITER裝置內部完全可以達到吧,其實這上面忽略了一個要求,就是至少1%太陽質量的產生的內核壓力!因此我們依然無法實現,更不要說氫元素以後的元素了!即使我們現在正在研究的可控聚變對象也是氚氘(氫的同位素)聚變!

當然另一條就是重元素的裂變,理論上絕大部分超鈾元素都是可以作為核裂變堆的燃料!那麼我們為什麼只選擇了鈾和鈈元素呢?因為我們在選擇上還有別的要求,比如:


一、半衰期不能太短,否則提取出來之後還沒有使用就衰變過半了,這燃料簡直就沒法用啊

二、提取成本必須要低,否則商業化的第一個條件就被咔嚓了!

三、能自持裂變,並且可以鏈式反應!

四、裂變過程必須有手段可控,否則就成為原子彈了.....

能滿足這個要求的就是鈾元素,比如用作核裂變堆燃料的鈾235的半衰期長達7億年,而鈾235的原子核獲得一箇中子後分裂的同時還能釋放出多箇中子產生鏈式反應效果,但未超過臨界質量之前,大部分中子將被通過原子核的空間溜出鈾材料之外,但在超過臨界質量之後,這些亂跑的中子就有可能撞到第二個原子核而發生不受控制的鏈式反應!將正式成為一顆原子彈!因此我們在準備核材料成品時必須要小於臨界質量!

鈾235的臨界質量為:15KG

鈈239的臨界質量為:5KG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日本東海村核臨界事故,工人在製造硝酸鈾酰的過程中,為了節省時間直接把一個不鏽鋼桶中富含U-235的硝酸鹽溶液倒入沉澱槽中!原本倒入的鈾溶液含鈾總量為2.4KG,而這名工人卻將16KG鈾硝酸鹽溶液都倒入了沉澱槽中,於是立即引發了鏈式核裂變反應!

最終導致了2名員工死亡,數百人遭受輻射,影響十分巨大!當然絕對算是一起比較低級超臨界事故!

我們回到核材料的選擇與核反應堆上來,哦我們經常聽到新聞中有說到輕水反應堆和重水反應堆,這是以減速劑種類區分的核裂變堆,輕水反應堆無法生產鈈材料,因此輕水反應堆的部署門檻是比較低的!但重水反應堆則可以生產鈈元素,因此是國際原子能機構重點控制的反應堆種類!

因為鈈原子彈的比較容易製造,當然鈈也是一種核燃料以及二氧化鈈則是重要的核電池原料,但其的製造與運輸都受到重點關注!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所謂的“裂變截面”——全名叫做“中子誘發裂變截面”。要想大規模釋放裂變能,必須要在短時間內誘發大量的原子核裂變。採用“鏈式裂變核反應”,利用核裂變後產生的中子,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中子入射到原子核上,不是百分之百都會誘發裂變的,只有很小的幾率才能誘發裂變,大部分中子都會“洩漏”出“核燃料區”除非採用“無限厚度”的核燃料區,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中子在“核燃料區”與各種原子核會發生“碰撞”,使得中子“減速”成為“慢中子”(低能中子)。而“裂變截面”是和中子能量(中子動能)有關的。有一些原子核,例如鈾238,當中子能量小於1MeV時,是不能誘發裂變的。而有些原子核,例如鈾235,在中子能量非常小(0.025eV)時,還能誘發裂變,而且裂變截面比能量高的中子(快中子)還大。

所以,需要選取那些“低能中子”誘發裂變截面大的核素來作為核燃料,才能使得核彈的體積(重量)降低到可以實用的程度,例如小於一噸。否則,要產生足夠的原子核裂變,就要使用幾十噸重的核反應堆。

而鈾233(裂變截面最高為530靶恩——一種截面單位)、鈾235(裂變截面為560靶恩)和鈈239(截面為740靶恩),就是現在發現的“易裂變核素”——可以作為核燃料的核素。鈾233和鈈239都是“人工製造的同位素”。

有一些人工製造同位素的裂變截面很大,例如鎿238,裂變截面高達1800靶恩。但其半衰期很短,只有2.5天,很快就會衰變殆盡。所以也不能作為核燃料。而以上的“易裂變核素”,半衰期最短的鈈239,也高達2.4萬年。

而鈾238和釷232,在高能中子的誘發下,也可以裂變,被稱為“可裂變核素”。但裂變截面就比“易裂變核素”的裂變截面小很多。


手機用戶58903279720


理論上Te元素以上的都可以發生核裂變,作為自然界的重元素鈾和鈈,再自然界中,尤其是鈾是最重原子核。所以發生的核裂變釋放的能量是最大的,而其他的元素釋放的能量少了很多,雖然再數量上這兩種放射性元素都稀缺,但是東西好就可以,暫時沒有其他更好的取代。


天體物理愛好者


超鈾元素鎇,鋦,鐦的某些同位素也可以做裂變核燃料。氘,氚,氘化鋰和氦3可以做為熱核燃料,也稱聚變核燃料。


天授大業-告成


能量公式從廣義上講,任何物質都能產生巨大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從何而來?不排除物質的性質和物質的質量。星球產生了引力,是星球的質量足夠大而釋放的能量。這是物質的數量決定了一切。而鈾和環是能量的濃縮體,又叫濃縮鈾,在核反應堆上釋放能量,數量不敵質量的優勢,這就是物質的性質決定了它包含的意義。


自然風161212381


因目前只有這水平和技術,或許今後的技術可以裂變和聚變隨心所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