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何痛下決心殺九弟允禟?

痰盂


九子奪嫡後,除了繼位的雍正皇帝與十三爺允祥之外,其他七人的結局不一樣,比如大阿哥胤禔是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奪爵圈禁後,就再也沒有出來,直到雍正十三年病逝。廢太子胤礽是在雍正二年病逝於鹹安宮。

三阿哥胤祉先是為康熙守陵,但因為發牢騷,再加上胤祥死的時候沒有悲傷,所以被圈禁於景山永安亭,在雍正十年病逝。八阿哥胤禩是在雍正四年二月被改名為阿其那,圈禁於宗人府,在九月病逝。

九阿哥胤禟是雍正四年三月的時候被改為塞思塞,被圈禁於保定,在九月的時候病逝。十阿哥允䄉在雍正元年被奪爵圈禁,乾隆二年,乾隆將其赦放出來,封為輔國公,乾隆六年病逝,以貝子規格下葬。

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死後,也在景陵為康熙守陵,在皇太后去世的時候,加封為郡王,但沒有實際的封號與俸銀和祿米,也就是說是個虛銜郡王。

雍正三年十二月,胤禵被降為貝子。雍正四年,被革去貝子,因禁於壽皇殿。雍正死後,乾隆繼位,將胤禵釋放出來,乾隆二年,封其輔國公,乾隆十二年,封其為貝勒,乾隆十三年,封其為郡王,乾隆二十年,病逝。

可以看出,八阿哥胤禩與九阿哥胤禟的結局是最差的,因為死得比較突然,民間傳言,這兩個是被雍正毒死的,那我們來看雍正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九阿哥。

胤禟的生母是宜妃,康熙四十七年,發生了算命人張明德行刺太子的案件,而張明德之前為八阿哥看過相,康熙就斥責八阿哥是想謀害太子,九阿哥就覺得八阿哥是被冤枉的,所以與十四阿哥為八阿哥保奏。康熙一氣之下,打了九阿哥兩個耳光。

九阿哥很有錢,他經常為八阿哥花錢,八阿哥結識的人多,很多花費都是由九阿哥出的錢。十四阿哥出征的時候,九阿哥也多次送去了銀兩,每次也都是數萬兩。九阿哥還安排了太監姚子孝,專門給九阿哥與十四阿哥傳送消息,還花了很多錢,將十四阿哥家的花園修了一下。

雍正元年二月,九阿哥被髮往西寧為軍效力,他與十四阿哥和十阿哥多有書信來往,他在給十阿哥的信中寫,以前有很多機會沒有好好掌握而失去,現在追悔後及,十阿哥本來應該看完書信就應該燒掉,但是沒有,後來這封信就被發現了。

雍正三年,有一個叫狐士義的人,因為以前受過九阿哥的幫助,說他願意找人救九阿哥,九阿哥給拒絕了,穆景遠應該應該拘拿此人,九阿哥也拒絕了。

總的來說,九阿哥是八阿哥最有力的支持者,兩個的結局自然是最不好的。


歷史簡單說


在古代歷史上,帝王年老後的繼承人問題一直是關係很多人命運的大事,其實並不是每一次繼承人選拔都會引發兄弟之間的血拼。但在康熙和雍正時期,父子和兄弟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非常緊張的地步,因此被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多次提及,且廣為人知。其中雍正和九弟之間的關係,以及八弟之間的交手,一度被人理解為雍正的單方面狠辣,其實要理解這件事,還要從他們父子兄弟之間的關係講起。


康熙後期的奪嫡戰爭已經成了他老人家最大的心事,一方面跟康熙長壽,在位時間較長,兒子們普遍人到中年,對生死前途極其擔憂有關。另一方面也跟康熙的兒子們普遍頗有才華和心機,有能力爭皇位的王子有好幾位有關。經歷了激烈的奪嫡戰爭後,起初鋒芒並不銳利的皇四子雍正橫空出世,奪得了皇位。但雍正的繼位並沒有真正結束這場爭鬥。

在雍正繼位前的九子內鬥時期,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是一派,八阿哥和九,十,十四阿哥是一派。三阿哥似乎並不太參與奪權這些事,大阿哥和二阿哥並沒有特別忠於自己的好兄弟,二阿哥能夠長期坐在太子寶座上,很大程度是康熙的全力支持。由此可見,這些兄弟們不管誰走到最後,其他人都難有好下場。

雍正的九弟允禟,放到今天來說就是兩個字“闊少”。要說起有錢,除了太子,就屬他最有錢,他自己置了很多產業,同時也跟很多富商打交道。八阿哥比他有謀略,但沒那麼闊氣,因此九阿哥就經常出錢幫助老八打理人脈關係,籠絡了不少人心。這一點康熙老爺子也看出來了,很想敲打一下他們,於是就讓群臣上摺子公推太子。結果很多人都推老八,康熙直接否了,重立舊太子。藉此看透了八爺身邊究竟是哪些人,同時也查明瞭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隱情。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九阿哥起到的價值就是大財團的作用,而十四阿哥的價值就是幫老八穩住軍隊。對此康熙也是頗為忌憚的,他最終選擇了雍正,一方面是覺得老八內外不一,為人不夠正。另一方面覺得他太善於鑽營,擔心害了大清。而雍正的性格則不同,他並不是那麼圓滑。康熙晚年經常因為腐敗而痛心,因此急需雍正來強推改革。由此可見雍正和他九弟根本不是一類人,形同陌路。

雍正繼位後,他們兄弟之間的矛盾就暴露了出來。之前被囚禁的大哥和二哥也沒有放出來,老死在了宗人府。三阿哥其實是個文人,給先帝守靈的時候抱怨,被人告發,也是圈禁後病逝。這三位阿哥跟老四關係不太好,但也不壞,到底得了善終。八爺和九爺就不同了,在九子內鬥時期多次對老四下套,最重要的是老十三的多年圈禁跟這二人密不可分,從根本上得罪了雍正。


雍正繼位後,先是處理了老八,然後處理了老九,都是圈禁。但讓後代史學家產生疑惑的是,老八和老九相隔一年先後被定為了阿其那和塞思黑,都在九月去世。後來的研究普遍覺得,這二人的死因恐怕另有蹊蹺,不太可能是正常死亡。其實雍正和他九弟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他就算很低調,也難逃這一劫。這就是一入宮門深似海的典型例子,進去容易,出來難。


籬上青


要說雍正為啥痛下絕心殺允禟呀!如果換成你,你也得殺。今天姆們就來講講這個允禟。


康熙畫像
允禟,康熙齒序第九子,母宜妃郭絡羅氏,對就是內個《康熙微服私訪記》裡面的宜妃,歷史上宜妃也確實受寵,康熙十八年生皇五子允祺,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子允禟,康熙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子胤禌。六年給皇帝生了仨兒子,可見“聖倦正濃”啊!人家這仨孩紙就允禟從小精靈古怪、不愛學習,因為母親得皇帝恩寵,別人也都慣著他、捧著他,慢慢也就養成了,恃寵而驕的性格,曾經跟別人說,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康熙本來是要傳位給他的,結果他覺得幹皇帝沒啥意思,所以他才站出來支持允禩。因為跟胤禩年齡相仿,從小就跟胤禩隔一起玩,而允禩出身低微,待人處事賢能寬和,所以從小對這個弟弟也是關愛有加,長大以後允禟就是胤禩堅定的支持者。人家允禩拉攏他是因為他有錢呀,本來他姥家就有錢,再加上自己又是明珠得姑爺子,妹少隔老丈人家劃楞錢,更何況允禟自己斂財有道,控制著江南鹽業和漕運的生意,所以人家老八拉攏他,可以陣麼說他是允禩爭奪皇位的錢舵子,那麼雍正上臺為啥一定要殺他膩?姆們具體來說說,有以下幾種原因:

允禟畫像

一、八爺黨骨幹。胤禛登基以後,對他政權最大的威脅實際上是允禩為核心的“八爺黨”,畢竟當年在推舉太子的時候,滿朝大臣一股腦的支持允禩,這就讓本來疑心就重的雍正不得不提防允禩,更何況雍正要推行新政,害不得不仰仗“八爺黨”,那你會說了,雍正不會用自己人搞新政嗎?是的,主要官職可以用自己人,那麼全國官位嫩麼多,雍正能有奪少自己人呀,國家整體的運行不害逮需要這幫人嗎!而允禟又是“八爺黨”滴骨幹,那你要打散八爺黨,就不得不釜底抽薪,從堡壘內部攻破,先斷了你的財路。



雍正畫像

二、斂財。前文說了,允禟有錢。人家是“八爺黨”的小金庫,殺了允禟既能斷了“八爺黨”斂財的渠道,又能為西北戰事和國家新政所需的銀兩提供幫助,此乃一舉兩得之計。

允禩畫像

三、允禟汙衊雍正。雍正殺允禟實際是分兩步走的,他先是把允禟發配到西北以戍邊的名義,實際把允禟看起來了,就這樣允禟也妹消停,他把全部家當都拿到西北來做生意了,而且仗著自己是皇子,橫行霸世、不加收斂,特別是放縱家丁出去汙衊雍正,說雍正殺兄弒父、得位不正等等,什麼“傳位十四改成傳位於四”都是出自這位爺的手筆,而且暗中聯絡老八、老十、老十四等皇子蓄謀暗地裡掣肘雍正施政,這就到了肥殺不可局面了。
允禟畫像

所以綜上三點,我覺得別說雍正了,對於任何一位集權的皇帝,都的殺的,實際上在我看來雍正一登基,允禟就屬於破罐子破摔的心態了,反正他知道雍正咋滴都不能放過他了。


地中海的蔚藍29395427


在九子奪嫡中,胤禟既沒有皇八子允禩聲望,也沒有皇四子胤禛(雍正)的心機深重,就連康熙也不看好他,說他才具極其平庸。然而就這麼一個打醬油的卻落得和胤禩一樣悲慘的結局呢?

據《清史稿》記載,胤禟自幼好學嗜讀,性聰敏,喜發明。他在長大後很懂得經營,成了眾皇子中最闊的一個。

(闊皇子胤禟)

然而胤禟在康熙在世的時候,一直不得重用。這讓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沒有資格爭奪帝位,轉而進行政治投機,畢竟只要支持的那位阿哥登上帝位,他便能高官厚祿,飛黃騰達。經過慎重考慮後,他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後,堅決地站在了賢名在外的胤禩一邊。

當時,胤礽初廢。

胤禩受張明德之案影響,被康熙削爵關押。

胤禟不顧康熙盛怒,帶著皇十四子胤禵為胤禩保奏,因此還被康熙狠狠打了兩個耳光。待胤禩被鎖拿發審時,胤禟再次懷揣毒藥及鎖鏈隨之同行,擺明了若胤禩有不測,他必與之共赴死的態度。

胤禟不僅要和胤禩患難與共,他還在儲位之爭中,為胤禩爭儲做了許多重要的事情。

比如胤禩要使錢,他一向是有求必應,讓人送到胤禩府上。

另外,他還通過善於結交的優勢,四處收買人心,擴充胤禩的實力圈。

通過努力砸錢,胤禟成功地為胤禩爭儲拉攏了不少支持者。這也是為何在康熙第二次立太子前召開朝會,讓大家討論立誰為太子時,大家眾口一詞保舉胤禩的重要原因之一。

(木秀於林的胤禩)

正因如此,讓胤禛看到了胤禟的實力,因此對他百般防範。

後來胤禩由於聲望太高,成了康熙皇權的隱患,因此康熙屢次斥責他“妄蓄大志,黨羽相互勾結”,並對他大肆打壓。

如此一來,聲望最高的胤禩在爭儲的過程中被康熙拉下馬。

胤禩爭儲失敗後。胤禟又轉而支持得到康熙重用的胤禵,一方面做他強大的資金後盾;一方面做他皇宮裡的眼線,如此一來,遠在西寧的胤禵能最快知道朝廷的動向,好有所行動。

可見,胤禟在九子奪嫡中,雖說他不爭奪皇位,但他的作用卻極其重要,這怎能讓胤禛對他不忌恨?

另外,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宜妃劇照)

宜妃一向得康熙寵愛,她在得知康熙駕崩後,由於生病坐著軟轎到康熙靈前哭祭,到了後她又直接跪在了胤禛生母德妃之前。

要知道一直不得康熙寵愛的德妃,母憑子貴,以後必然貴為皇太后。宜妃的舉動就是壓根沒把皇太后放在眼裡。

不僅如此,當宜妃見到胤禛時還擺出母妃的派頭。

這自然讓初登帝位的胤禛大為光火,當眾對宜妃狠狠訓斥,使昔日在後宮頗為榮耀的宜妃狼狽之極。

新仇舊恨湧上心頭,再加上此時的八皇子胤禩在朝中依然頗有勢力,胤禟這樣的人留在宮裡,自然不會是省油的燈。

因此胤禛以遵循舊制,派遣王公往赴軍前為名,命胤禟前往西北軍效命,並命年羹堯嚴密監視。不久胤禛接到奏報,說軍中多有人議論胤禛拘拿諸大臣,凌逼眾阿哥,縱恣隆科多等,其意暗示這些流言出處均是胤禟。胤禛自然惱怒之極。

(胤禛繼位)

此後,胤禛在查抄皇十子胤䄉的府邸時,又搜到他與胤禟的秘信,並順藤摸瓜發現胤禟暗中還與胤禩和胤禵等交往甚密。

雍正三年,胤禛以胤禟縱容下人,騷擾民間為由,將其拘押西寧。

此後,被開除宗籍,改名“塞思黑”(意即狗),並以三條鐵鏈捆縛其身,被押解進京,此後被拘禁在保定監獄。

據《清史稿》記載,胤禟被拘押在一個四面高牆,重兵把守的小囚室中。

牆高房小,胤禟又被鐵索縛身,而手足都遭到拘禁,不得自由,再加上又是酷暑天氣,昔日養尊處優過慣好生活的他不堪折磨,經常中暑昏迷過去,最終飽受折磨而死。


張生全精彩歷史


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人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一派以太子為首,主要成員皇三子、皇四子、皇十三子,背後勢力是索黨。

一派以皇長子為首,主要成員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背後勢力是明黨。

兩派明爭暗鬥、互相角力直到第一次廢太子,皇長子提出要代父弒弟。皇三子誣陷皇長子魘鎮太子,令康熙直接崩潰,皇長子、皇三子直接出局。

此刻皇長子陣營把皇八子推到了臺前。皇八子素有賢名,在朝野上下威望很高,更是被一些官員尊稱為“八佛爺”,但皇八子主動請嬰處理刑部驚天大案弄巧成拙,第二次廢太子時皇八子胤禩又急於求成,派人到處拉選票及“海東青事件”令皇八子出局。

1722年,康熙帝病故於暢春園,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宣佈康熙遺囑宣胤禛繼承皇位,九子奪嫡以雍正取勝告終。

雍正決心殺允禟,只不過是政治清洗而已。

一、允禟是“八爺黨”的核心人物,八爺黨是雍正奪嫡用力最猛強勁對手,八爺黨的能量,有目共睹,雍正不可能把那些曾經支持“八爺黨”的官員全免職,那麼就只能擒賊先親王了。

二、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時,由胤禛和胤禔負責看守。在允禟提議下胤禛獨自向康熙上奏,竟猜準了康熙心思,胤禛對允禟的能力有些後怕。

三、當胤礽初廢,胤禩受張明德之案影響,被康熙削爵關押。允禟帶著允禵一起去保奏他們的八哥,因此被狠狠打了兩個耳光。不想胤禟是懷揣毒藥及鎖鏈而去,擺明了若胤禩有不測,他就喝毒藥一同赴死。

四、在胤禩爭謫時,允禟不但在財力上大力支持,還四處奔走收買人心,擴充胤禩的實力圈。也正因為如此第二次廢太子的時、議舉儲君之風颳遍朝野,皇八子胤禩竟全票當選。

5、胤禩爭儲沒戲後,胤禟又支持雍正的勁敵皇十四子胤禵,一是大力提供資金支持,二是將朝中動向第一時間通知遠在西寧的胤禵,以利他及時調整對應策略。

胤禟在九子奪嫡中,雖然他不爭奪皇位,但他上躥下跳、作用卻極其重要,雍正當然是看在眼裡、恨在心裡。果不其然,其一登上皇帝寶座,就開始敲打老九,把他迅速踢出京城,遠遠的發配到西寧前線。

允禟竟對下說,越遠越好,言外之意就是天高皇帝遠,老子可以為所欲為。他縱容家人在西寧滋事,雍正派人前去宣旨,允禟竟然不迎接跪聽,雍正帝稱他為"塞思黑"並削其宗籍,隨後命都統楚宗從青海西大通押解至保定,直隸總督李紱奉命將其軟禁起來。

李紱將三間小房四面加砌高牆圍住,把允禟關入裡面,封死前門,用轉桶傳遞飲食,房小牆高,密不透風,又值酷暑炎天,戴著手銬(梏)、腳鐐的允禟苦不堪言,於8月死去。

雍正將胤禩由宗室親王降為民王、削去其所屬住領,隨即又革除王爵、囚禁於高牆之內,並將其名字改為“阿其那”,滿語意為“豬”或“俎上凍魚”,後更名為“塞子黑”,滿語意為“狗”。46歲的胤禩禁不住百般的折磨,身患嘔吐之症,不進飲食,死於獄中。

老十四被圈禁,直到雍正駕崩都未被釋放。雍正沒有難為老十。一直活到乾隆六年病死。

皇八爺的集團就這樣土崩瓦解了。


美麗青春您真痘


九弟允禟是雍正整死的兩個兄弟之一,另一個被整死的就是八弟允禩。如果說允禩是雍正的頭號死敵,那麼允禟就是允禩的頭號死黨和幫手。甚至雍正是先整死允禟(塞思黑)之後,才對真正的死敵允禩(阿其那)下手,可見雍正對這位九弟允禟的能力是很忌憚的。

之所以會這樣,起因是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之後,允禟誤判了胤禛的態度和立場,而且使出非常高明的手段拉攏胤禛加入允禩陣營。這不僅讓胤禛感受到允禟對允禩的堅定支持,也親身體會允禟拉幫結派的強大能力,這是一種令任何一位皇帝都心中不安的能力。

具體的事情有好幾件,先是皇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廢,負責看守廢太子的是胤禛和大阿哥胤禔。當時廢太子多次說有人要取他性命,允禟知道這個事情後就去建議胤禔和胤禛上奏,意思是上奏之後即使廢太子真死了,也怪不到他倆頭上。

但是大阿哥胤禔一心想置廢太子於死地,巴不得他早死,自然不願代奏。最終,胤禛在允禟的建議下獨自向康熙上奏,果然踩準了康熙不願處死廢太子的心思,幫雍正博得了康熙的好感。當然,這裡面更有允禟的一份人情,允禟對這件事情的判斷準到令胤禛也自嘆不如。

還有一次是允禩獲罪被康熙削爵關押,允禟帶著允禵一起去保奏他們的八哥,甚至允禟因為極力為允禩爭辯,還被康熙打了巴掌。不僅如此,允禟和允禵竟然還是身上帶著毒藥去的,那架勢是一旦允禩有什麼不測,他們就喝毒藥一同赴死。

允禟對允禩的支持到了這種能豁命的地步,雍正自己都沒有這麼鐵桿的支持者,必然會非常嫉恨。

更致命的事情是另外一件,允禟在胤禛那裡有了勸奏的人情後,由於沒有識破他的奪嫡心機,而是不斷對胤禛施展拉攏手段,想把他拉到保舉允禩為皇太子的行列。應該說,允禟做的這件事深深刺痛了雍正,最終招致雍正對他必欲除之。


讀歷見聞


因為九阿哥允禟是個狠角色,並非老十允俄那種廢材。

根據清史記載,允禟好學嗜讀,性聰敏,喜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式樣,並首開滿族人其端用拉丁語轉寫滿文。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曾自學外語,並甚親信當時來華傳教士。說明老九這個人,智力屬中上水準。



說兩個小故事

康熙帝廢黜皇太子允礽後。大阿哥允禔與當時還是皇子的雍正胤禛共同看押允礽。康熙帝親筆撰寫廢斥皇太子的告天祭文,允礽卻與父皇大加頂嘴,說有人要暗殺自己。前來看望的老九得知後向雍正建言:“此事關係得大,似乎應該上奏。”(不上奏,允礽有可能會被弄死)

當時雍正並不清楚康熙對允礽的態度,便順勢表態:“九阿哥說的是,便擔了不是也該替他奏一奏。”大阿哥允禔仍不肯代奏。雍正說:“你不奏我就奏。”於是,允禔與雍正共同奏告。康熙帝聽罷稱讚:“你們奏的是。”下令將允礽頸上鐵鎖解去。意思很明顯,康熙並不打算弄死老二。

老九隻是來探望的,本可觀望不語,卻不計利害,出此直言。替雍正參謀一件博得康熙心悅的事情。這件事讓雍正很吃驚,允禟的眼光獨到,不得不防。



同樣是廢太子一案,康熙厭惡老八允禩,將其鎖拿宗人府時。老九跳出來頂撞,替老八允禩鳴不平。康熙盛怒之下打了允禟兩個耳光。允禟與老十四懷藏毒藥,願與同死。又攜帶鎖銬,親自隨行,以示同患之意。

此事讓康熙大為驚歎,雖然康熙不喜歡兒子們結黨營私,但也很欣慰老九和老十四維護老八的勇氣,因而既往不咎。反倒是一心想弄死廢太子的大阿哥胤禔被圈禁,被康熙怒斥為“亂臣賊子”,奪爵圈禁。

這個事,雍正也看在眼裡。老九善於結交朋友,經常拉攏官員加入自己的小集團,擴充實力。康熙非常不喜歡這種行為,因而雍正及時與老九劃清關係。並且將老九和老八劃為一類人,一個博名聲,一個博人緣,日後都是大禍害,不得不防。


雍正繼位後,先是把老十圈禁,又把老十四派去守陵。老八先留著不動,專心一意的對付老九。

派老九去青海監軍,允禟不想去,還是被強制派去。後又被抓回,監禁在保定。監禁期間,允禟的日用飲食不搞特殊化,全部和普通犯人一樣對待。過慣了好日子的允禟哪裡吃得了這苦?他被關押在保定時又正是酷暑季節,很快便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據說,當時允禟被囚禁在一個暗無天日、手足難伸的小屋之內,“鐵索在身,手足拘攣”,“屋小牆高,暑氣酷烈”。有幾次允禟中暑暈死過去,被監守用冷水澆醒。後因腹瀉虛脫(也可能是痢疾),不省人事,監守也不敢派醫生來給他看治。最後活活給折磨致死。

究其被害的原因,與老八沆瀣一氣並不是主要原因。老十和老十四也跟老八關係近,但都沒有遇害。老九的才能,被雍正忌憚。八爺黨實際有兩個核心,老八和老九都是人精。

最要命的是,老八擅長收買人心,老九擅長結交大臣。身為皇帝,雍正不能留這兩個。否則朝堂之內,遲早都會跟老八老九混到一起去。相反,老十和老十四並不結交大臣,在朝廷沒有根基。他倆只是結交老九而已,在老九的帶領下,又跟老八關係不錯。不是什麼狠角色,沒必要弄死。


Mer86


康熙末年的“九王奪嫡”大戰中,最初以八阿哥胤禩為首,八、九、十、十四這幾個年齡接近的阿哥結為一黨,尤其九阿哥胤禟,堪稱八阿哥的死黨。

以此而論,雍正在繼位之後,老八、老九不可能有好日子過。

和庸碌無能的老十不同的是,九阿哥胤禟是個聰明人,十分有能量。



九阿哥胤禟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其母親宜妃郭洛羅氏,康熙對她“眷顧最深”,是所有妃子裡面受寵時間最長的一個。

不過,康熙對胤禟這個人卻沒什麼特別眷顧,無論是封爵還是賞賜,九阿哥總是落在和他差不多年齡的阿哥後面(出身不高),更別說得到重用了。

不過,不知何故,胤禟卻常對人說:“外面人都說我和八爺、十四爺三個人中有一個立皇太子,大約我居多些。我不願坐天下,所以我裝了病,成了廢人就罷了。”

胤禟似乎是想給人一個印象,自己其實是有機會去做太子的,只不過是他很清高,自願放棄了機會。這樣亂說,其實是在給自己找罪。



九阿哥胤禟雖然繼位無望,但他有個優點,那就是他很現實。他知道為自己的未來投資,扶持某個可能做皇帝的兄弟,以求做個安穩親王,繼續其奢靡淫逸的生活。

更何況,九阿哥胤禟在經濟方面很有一套,在這些阿哥里面,他可能是最有錢,也最善於搞錢的。

胤禟搞錢的手段很多,他通過與明珠的姻親關係搞到不少錢,又在戶部安插了人,專做公家的生意;另外,胤禟還有項業務就是派人從東北向內地走私人參,攬不不少錢。

胤禟還與原明珠府上的管事安三聯手,在南方做鹽生意,也發了大財。胤禟還經常跟下面的人敲詐勒索,巧取豪奪,連自己老婆的孃家都不放過。

據說,胤禟在康熙末年據說他已經擁有現銀四十餘萬兩,田產房屋摺合銀子三十餘萬兩。



胤禟在康熙末年的上躥下跳,老四雍正當然是看在眼裡、恨在心裡。果不其然,其一登上皇帝寶座,就開始敲打老九,把他迅速踢出京城,遠遠的發配到西寧前線。

此後,雍正又陸續抓住胤禟的把柄,並最後押解到保定時,因受到虐待(很可能是酷暑高溫下中暑)而死,其死期與其死黨老八胤禩不到十日之遙遠。

從這個角度上說,雍正並沒有下令處死老八、老九,但老八、老九因何而是,卻是十分明白的事實。

從這個角度上說,民間傳說雍正“十大罪”中的“屠弟”一項,似乎也並非空穴來風。

瞭解更多,可參考拙著:《奪位戰爭:康熙和他的兒子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坑爹史冊


向敬之

允禟之死很蹊蹺,是雍正朝一樁公案。

《清史稿·允禟傳》是這樣描述允禟死況的:雍正四年“六月,諸王大臣復劾允禟罪狀二十八事,請誅之。胡什禮監允禟至保定,命直隸總督李紱暫禁,觀其行止。紱語胡什禮‘當便宜行事’,胡什禮以聞,上命馳諭止之,紱奏無此語。八月,紱奏允禟以腹疾卒於幽所”。

此案的當事人,除了死於非命的允禟外,還有三人:雍正皇帝、直隸總督李紱和皇帝侍衛胡什禮。

其中的死因疑點,一是胡什禮和都統楚宗曾在押解途中械擊允禟,二是李紱說不清的所謂“當便宜行事”。這兩點,雍正都是知情的,且有明旨進行了制止。

雍正與允禟是親兄弟,但也是政敵,雍正恨其與允禩、允䄉及允禵結成一黨競爭帝位,而且允禟還是允禵統兵西征後與京城的主要聯繫人。無疑,雍正是非常憎恨老九的,所以即位召回允禵後,立刻將其命往西寧軍前效力,並派楚宗密切監控。

《雍正王朝》唐國強版雍正皇帝

雍正四年五月,命允禟改名塞思黑。諸王大臣們仰承雍正鼻息,對允禟議罪二十八款,請以正國法。雍正本可順勢而為,但他沒有這麼做,而胡什禮和楚宗濫用私刑,雍正也可以裝作不知情。然而,他卻干預了,且留下了證據。

明明可以堂而皇之地處死允禟,雍正卻假惺惺顧念兄弟親情。然而,允禟死於說不清楚,無疑會使雍正揹負陰謀屠弟的罵名。雍正完全沒有必要如此為之。

胡什禮被以違旨械擊允禟和妄傳李紱之言,而被逮捕治罪。而雍正四年三月上任直隸總督的李紱,被治罪降職實與雍正寵臣田文鏡互劾有關。

所以說,允禟之死,作為皇帝侍衛的胡什禮有妄揣聖意邀寵的可能,而雍正卻揹負了痛心殺弟的罪惡。當然,雍正應該對胡什禮、楚宗之輩說過塞思黑罪該萬死的話,結果被他們行了雍正殺弟的萬難之事。


以禮觀書


允禟被殺肯定是在“九子奪嫡〞中站錯隊了。皇家宮廷權勢內鬥的結果都是千篇一律的。

康熙帝皇子甚眾,並且皇子個個才華出眾,康熙帝欣喜之餘也難免頭痛,那就是難以擇子承繼大統。本來康熙因念摯愛皇后赫舍裡難產而亡,立其子胤礽為太子,誰知這太子自己不爭氣,又加上其他皇子落井下石,導致其太子位立而廢,廢而立,一波三折,最終被廢。

後諸皇子迅速選邊站隊,形成了以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允禩為首的兩大勢力。允禩號稱八賢王,他旗下籠絡了大量王公皇子,大多皇子都攀附於他,當然這其中便有允禟。史載允禟聰慧好學,才幹出眾,不拘小節,為人豪爽仗義,是允禩的堅定支持者,肯定是胤禛的眼中釘,肉中刺。

允禩在九子奪嫡中被挑落下馬。作為其追隨者允禟的下場可想而知。雍正繼位後,清算允禩黨羽,允禟被殺。

乾隆皇后烏拉那拉氏發瘋的原因,史界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有人認為乾隆本不喜烏拉那拉氏,只是在皇后富察氏亡後,迫於皇太后威嚴違心立烏拉那拉氏為後。後在南巡途中,被送回京,對外宣稱皇后已瘋,后皇後去世,乾隆將其草草下葬,並未給予皇后應有禮遇。由此可見,乾隆對其厭惡極深。究其厭惡原因,認為乾隆生性風流,在南巡途中處處留情,烏拉那拉氏強硬力阻,觸怒乾隆,被打入冷宮。真相撲朔離迷,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