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為什麼說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

歷史一書生


沒看到過易中天老師的這段原話 。但他既然敢這樣說,自然有這樣說的道理。

歷代差勁的皇帝大都是具有驕奢淫逸的腐朽型人格,除少數白手起家的創業型開基帝王外,絕大多數都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嘗知憂知懼” 。作為龍子龍孫,這些含著金湯匙降生的人自幼錦衣玉食,過著極其豪奢的生活,終日在醇酒婦人、宦官佞臣的阿諛奉承聲中陶醉,根本不接地氣,既不知祖宗創業之艱難,更不知天下蒼生黎庶之苦難,所以能做到守成之君的都為數寥寥。這些腐朽型帝王個人稟賦資質、才幹素質均極差,既不具備駕馭群臣的能力,更談不上治國理政的手段 。但由於他們在孃胎裡就與眾不同,生下來就位居“九五之尊” ,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此其窮奢極欲、荒淫無道的奇葩行為也不受任何制約。

腐朽型帝王大都荒淫、怠政,這些人或沉溺於酒色中,或痴迷於奇技淫巧,或不理朝政,或寵溺、縱容閹宦、外戚干政, 遂造成王朝政治黑暗,國衰民貧的不堪局面。腐朽型皇帝之所以層出不窮,本質上是由皇位世襲製造成的。皇位的嫡長子繼承製,造成了沒有更大的選擇餘地,皇位的終身制又使這些腐朽型差勁帝王的劣跡得以生生不息。

總之,這些差勁皇帝的倒行逆施與昏聵無能,必然把廣大底層民眾逼到水深火熱的境地,從而造成社會矛盾異常尖銳並全面激化,為改朝換代,江山易主創造了必要條件。一句話:信人不如信制度。

差勁皇帝朝朝有,又以明朝特別多。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除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孝宗朱佑樘、崇禎朱由檢稍微像樣外 ,明英宗、明憲宗、明世宗、明神宗、明熹宗都屬於腐朽型皇帝,也就是易老師形容的史上最差勁的皇帝。這些奇葩皇帝有被稱為蟋蟀皇帝、蛤蟆皇帝、頑童皇帝、木匠皇帝的, 有沉溺於豹房晝夜宣淫樂不思歸的、有御駕親征被敵人生擒的、有幾十年不上朝的、有差點被宮女掐死的、有沉溺於服食丹藥、追求長生不老的、 有迷戀年長婦人的 ......

朱元璋、朱棣、朱由檢雖然有所作為,但施政手段未免過於殘酷,明孝宗朱佑樘雖然仁慈寬厚,但才具平平,遠算不得雄才大略,這幾位在此先按下不表。

明英宗朱祁鎮重用宦官王振,視軍國大事如兒戲,毫無軍事才能與經驗的他輕信王振蠱惑,率大軍親征瓦剌,導致“土木之變”,數十萬精銳傷亡過半,京營主力喪失殆盡。之後,英宗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只能束手就擒了。皇帝被敵人俘虜,真是古今罕有的稀奇事啊!不要扯什麼“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之類的豪言壯語,把國事當兒戲,把戰爭當過家家,這樣的皇帝屬典型的腐朽型差勁皇帝。他不僅重用宦官,開明朝閹黨專權之先,而且是導致明朝政局腐敗的始作俑者。在後來的南宮復辟中,他以謀逆罪誅戮了匡扶社稷的大功臣于謙,還倚重石亨、曹吉祥等心懷不軌之徒,由宦官、奸佞輪流把持朝政,致使石亨擁兵自重、囂張跋扈,曹吉祥陰欲謀反,造成難以收拾的內亂。明英宗晚年雖然廢除了嬪妃殉葬的惡政,但明朝衰朽頹廢之勢從此難以逆轉。

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後迷戀上了比他年長十九歲的萬貴妃,終日昏昏沉沉,甚至連兒子朱佑樘(明孝宗)出生好多年都不知,又何論朝政大事?終成化一朝,國事荒廢,宦官擅權攬政,奸臣橫行無忌,賢者遠避,憲宗卻濫施恩澤,致使豪強兼併土地愈發嚴重,加上奢侈靡費之風大盛,國庫空虛,從明太祖時積累下的財富被他揮霍一空。明憲宗執政期間,國家機器處於半癱瘓狀,皇帝痴迷熟女,渾渾噩噩,紙醉金迷,大臣混吃等死,毫無作為,時人譏諷內閣、六部為“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

明武宗朱厚照更是中華歷史上著名的荒淫昏君。他將朝政大事委託給劉瑾等巨閹打理,自己整日嘻遊淫樂,完全荒廢了政事。他不滿足於富麗堂皇、極盡奢靡的宮殿,又在北京西華門外大興土木,另闢一座美輪美奐的華麗宮室,造密室於兩廂,名曰“豹房” ,內藏美女、歌童,日夜淫樂。男女通吃的明武宗寵信佞臣江彬、錢寧,不僅縱容他倆作惡,還讓他倆擔任要職,專權跋扈。他還收養百餘義子,全部賜姓朱,慫恿這些奸惡之輩搶奪民田,擴建皇莊多達三百餘處,從而引得民怨沸騰,終於激起了劉六、劉七等農民暴動。明武宗在位時期,上層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也異常激烈,先後爆發過安化王朱真烺、寧王朱宸濠的起兵反叛。武宗荒淫無恥,廟堂上群鴉蔽天,造成了明朝中期嚴重的社會危機。

明世宗朱厚熜崇信道教,一心打坐煉丹,妄想長生不老。他在位期間,竟有二十多年不上朝,由權奸嚴嵩獨持權柄長達十七年之久,造成大明朝綱失序,軍備廢弛,財政枯竭,倭寇侵擾東南沿海,蒙古俺答汗年年率軍大舉南下,好幾次殺到了京畿附近,農民起事頻繁,社會危機加深,好似得了絕症。明世宗躲在幽深的皇宮內,敬神舉齋,聽信“大師” 的鬼話,摧殘幼女的身體去提煉丹藥。戶部主事海瑞冒死上疏斥責皇帝道:“百姓譏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由此可見,嘉靖在位時朝政紊亂、國弱民貧的昏暗弊政。

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在位長達四十八年,上位早期因有名相張居正輔佐,表現還算中規中矩,史載他在位頭十年“江陵(張居正祖籍湖北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家幾於富強”。如果他能繼承老師張居正的變法精髓,持之以恆,或許能成為一位有為君主。但張居正一死,改革就被他叫停。史載明神宗貪財好貨,視金銀珠玉為其命根子,他公然派大批宦官出宮,到各地任礦監稅使,大肆搜刮,敲骨吸髓。這些皇帝特使們為搜刮財物,拆毀民房,搶奪民財,挖墳盜墓,無惡不作。這些為虎作倀者終於導致天怒人怨,國家不安。萬曆在位時,堂堂大明王朝已經淪為一個“痿痺頑鈍、魍魎橫行的人間地獄”。《明史·神宗本紀》說:“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明朝看似亡於崇禎之手,其實禍根在萬曆。明神宗朱翊鈞的種種奇葩荒誕行為,表明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腐朽型皇帝,一個無可救藥的差勁帝王。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後,寵信奶媽客氏和巨閹魏忠賢,任由他倆把持朝政,熹宗自幼痴迷木工活,當上一國之主後仍樂此不疲,而將國家軍政、民生大事拋諸腦後。魏忠賢專挑皇帝專注於斧刨刀劈 、引繩削墨時去奏事,熹宗便總是不耐煩的對魏公公說:“朕知道了,汝輩好為之”。因此,魏忠賢擅作威褔,禍亂朝綱,可以任性肆意胡為。由於明熹宗貪圖享樂,喜歡木工作業,當然就懶得打理朝政,大權自然而然的旁落到以“九千歲” 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手中。魏忠賢由此得以胡作非為,他排斥異己,濫施刑罰,造成了中國歷史上為害最為劇烈的的一次宦禍。舉凡朝中正直之士,都被扣上東林黨的罪名而慘遭迫害。此時,明王朝內有此起彼伏的農民暴動,外有虎視眈眈的後金鐵騎,王朝末日的喪鐘已被隱隱敲響。

易老師對明朝這些奇葩皇帝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他們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帝王。

【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辛苦 嚴禁搬運 歡迎探討 不喜勿噴】


鐵馬冰河wu


別的不說,我只想說。

北宋(167年): 960年——1127年。

南宋(149年):1127年——1276年。

元 ( 97年):1271年——1368年。

明 (276年):1368年——1644年。

清 (267年):1636年——1911年。

上面可以看出從宋朝到清朝這段期間,也只有明朝存在的時間長一些。如果真是“最差勁”的,那王朝存在的時間應該短才是啊!

所以,歷史就是歷史。究竟經歷了什麼,我們無從而知。只能夠通過文獻記載、考古等方面的瞭解,但是這樣就能夠還原真正的歷史嗎?我不是從那個時代活過來的,我不知道。

“驕奢淫逸,好大喜功,”這個應該是每個王朝都有的通病吧!


19南塘


我覺得易中天老師說的沒啥問題。明朝皇帝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一個朝代能出那麼多奇葩的皇帝,也真是獨一份了。

朱元璋朱棣應該是大家公認的明朝皇帝中的明君,但這父子二人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弒殺。朱元璋動輒興起牽連幾萬人的大案,他的兒子朱棣滅"讀書人的種子"方孝孺十族,還凌遲后妃和宮女;嘉靖皇帝用宮女的經水煉丹,動輒打罵凌辱宮女,最後宮女們忍無可忍想和他同歸於盡,他自己差點被宮女們勒死;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很多人說他有腿疾,走路不方便,我想問,皇帝出門上朝不可以做轎子嗎?這根本不是他躲在後宮吃喝玩樂的藉口;泰昌皇帝更是個人才,上任第一件事是寵幸八位美女,不到十天就一病不起,接著又吃婦女經水和乳汁做的紅丸,繼位29天就宣告駕崩;著名的天啟皇帝,整天做木匠活咱們就不說了,人都可以有點愛好,但他和自己的乳母不清不楚是幾個意思?乳母爭風吃醋殺害他的嬪妃他也不管,這是什麼人性?



這就是明朝的皇帝,可能有人說這都是清朝人在抹黑明朝,因為明史是清朝的張廷玉編成的,張廷玉雖然是一代賢相,但難免會受到皇帝的影響,故意往明朝皇帝身上潑髒水。對於持這樣觀點的朋友,我想說,《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而且是根據明實錄整理而成的,如果您不相信《明史》,可以自己去找明實錄,那是明朝史官自己記錄的,內容基本差不了多少。此外,歷朝歷代都是後世朝代編修前朝史書,這是慣例,這是常識,金朝是蒙古人的死敵,但《金史》是元朝人寫的,所以《金史》一個字不可信?《元史》是明朝人寫的,明朝人對蒙古肯定沒好感,所以《元史》也不可信?難道歷朝歷代史書都不可信?

明朝皇帝的質量之所以總體質量這麼差,我覺得這與老朱家的家教不嚴有關,朱元璋草根出身,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培養子孫的問題上也沒能建立起一套嚴格的教育制度,皇子們過於嬌生慣養,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除了朱元璋朱棣朱佑樘和崇禎,勤政的皇帝真的很少。相比之下,清朝皇子的刻苦想必大家都是聽說過的,天不亮就起床讀書,風雨無阻,老師都是賢德之士,有權利處罰不聽話的皇子,所以清朝的皇帝基本沒有亂來的。


用戶3278175866


首先,我不知道易中天老師何時說過這句話,也不知道是有人藉機黑易中天老師,還是借易中天老師之手黑明朝。隨著改革開放後,經濟迅速崛起,國民的民智也逐漸復甦,大部分國民對待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也有更清晰的認識。於是,更多國人開始緬懷明朝,嚮往明朝,國人開始接受明朝的思想,明朝的文化,最明顯的現象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上街穿漢服,誰知國人的這些舉動深深刺激了一小撮人,這些人打著狹隘民族主義的旗號,用皇漢、明粉的稱謂詆譭這些文化復興的人,其實這一小部分人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

明帝國,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明朝皇帝的素質、執政水平都在中上等水平。咱們就拿離現在最近的清朝作對比吧,拿清朝的皇帝與之相比,就知道孰勝孰劣了。

一、開國之主 明太祖朱元璋VS清太祖努爾哈赤

1、兩人的起點:努爾哈赤出身建州女真貴族,從他的五世祖董山開始,便授明朝冊封,貴為右都督,掌管建州三衛。到努爾哈赤,身為明大將李成梁的家奴,因其祖父、父親被明軍誤殺,明軍為表愧疚給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進而起兵,起兵後,頗受李成梁照顧,起點不可謂不高。

而朱元璋出身貧農,在他十七歲時,濠州爆發蝗災,他的父母、大哥相繼餓死,連一塊安葬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家一塊墳地才得以下葬,後來劉繼祖被朱元璋追賜為義惠侯,其妻婁氏為侯夫人。由是蔭及子孫,與明朝相始終。於是,追隨郭子興起兵,開始反元大業。

2、兩人的功績:努爾哈赤掃平建州,統一女真,在薩爾滸大敗明軍,消滅明朝的關外主力,對明朝由守轉攻,並修書給朝鮮,朝鮮自此在後金、明朝中間保持中立,向西進攻喀爾喀部,大敗之。1626年1月,進攻寧遠城,被袁崇煥擊敗,同年7月病死。

朱元璋追隨郭子興起兵,憑藉自身機靈才智,被郭子興認為義子。郭子興死後,扛起郭部義軍大旗,先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並派徐達、常遇春北伐,收復大都,將北元勢力趕至大漠,成為2000多年來第一個北伐成功的朝代,同時派沐英收復雲貴,自此,中國重歸一統。朱元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

對比兩位開國皇帝,無疑是朱元璋更勝一籌,出身貧農卻能一統天下,古往今來,莫過於三人爾。朱元璋VS努爾哈赤,朱元璋勝

二、 永樂大帝VS康熙大帝

1、兩人的武功:這個武功不是武術的武,要說武術肯定是朱棣勝過康熙,畢竟是在漠北天天砍人的主兒,絕不是在深宮裡的皇帝能比的。言歸正傳,康熙算得上清朝最有功勳的皇帝之一,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三徵噶爾丹,這些都是我們看電視和小說上經常能看到的,擊敗俄羅斯遠征軍800人,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為祖國領土的完整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朱棣,從大都起兵,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奪得皇位。為了維護國家的穩定,他遷都北京,就是為了讓後世之君,天子守國門。四徵安南(今越南北部),讓安南重回中國的懷抱,五伐北元,極大地打擊了北元的勢力,為明朝保障了一定時期的安穩,並在望海堝大敗倭寇,史稱望海堝大捷。在1421年,朱棣在北京北邊的懷來調集軍隊10萬人,展開大閱兵,邀請27國使者觀看,各國使者頗受震驚,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引起巨大反響。同時,派鄭和六下西洋,展示明朝國力之盛。

2、兩人的文治:要說文治,康熙一朝終歸保守,大興文字獄,扼殺新思想,懼怕民間出現反清復明的勢力及思想,誘騙崇禎帝的第五子朱慈煥,因文字獄受牽連的人達數十萬之多,並在統治中後期,驅逐傳教士,抵制新事物,清朝自康熙起,中國從思想到科技便開始大幅度落後於西方。

而朱棣,在文學上,重用明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縉,編纂《永樂大典》。在朝廷內設置內閣,為明朝後世200多年的國家運營,打下堅實的基礎。重置市舶司,並派鄭和六下西洋,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及錫蘭等地,經印度西岸折回返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今索馬里),到永樂晚期,嚮明朝朝拜的國家達60多個,永樂大帝的對外開放,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傑出貢獻。

對比兩位傑出皇帝,都曾開疆破土,二人的武功可謂不相上下,但是在文治上,無疑是永樂大帝要比康熙更英明,也更加開放。永樂大帝VS康熙大帝,永樂勝

三、 最勤勞的皇帝 明孝宗朱佑樘VS雍正

1、雍正:我們在各種清宮戲中,如《雍正王朝》《甄嬛傳》中,經常看到雍正勤勞的身影。雍正可以說是清朝最勤勞的皇帝,頒佈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等政策,大力整頓吏治,一舉改變康熙晚年朝政的弊端,到其末年,國庫有三千多萬兩白銀。在朝廷上,設置了軍機處,加強了集權,並設置秘密立儲的制度,避免了皇子爭奪的慘劇重演,在軍事上,先後派年羹堯、嶽鍾琪在西北對準噶爾用兵,雖然達到沒有消滅的目的,但是也削弱了準噶爾部的勢力。

但是,雍正也沒有改變作為清朝統治者一貫的弊端,就是夷夏之分。由於對自身的不自信對內,繼續實行文字獄政策,受牽連的人達數十萬之多,並編寫《大義覺迷錄》,來對民間進行反駁,將皇家醜事公之於眾。對外,繼續實行海禁政策,故而成為國際潮流中的落伍者。

2、明孝宗: 明孝宗的童年很坎坷,他的母親紀氏原是一位宮女,因被明憲宗寵幸一夜而懷孕,當時的萬貴妃知道後,便派人為紀氏墮胎,紀氏人緣好,宮女回稟是瘤子才讓紀氏躲過一劫。明孝宗在眾人的保護下度過童年,直到七歲才被明憲宗所知,被立為太子,他在周太后的保護下安全長大。

明孝宗繼位後,用自己的勤勞和寬容改變了父親朝政紊亂,國力凋敝的局面,讓明朝得到中興。他不僅每天早朝必到,還開設午朝,讓自己更多的辦公,他又重開了經筵侍講 ,向群臣諮詢治國之道。同時設立文華殿議政,讓大臣們商議政事。到晚上,又恢復晚朝制度,每天閱讀奏章到深夜。

他剷除奸佞,驅趕了妖僧妖道,同時任用賢臣名將,整頓吏治,振興軍備,三次派大軍出擊哈密,擊敗吐魯番軍,多次擊敗蒙古韃靼小王子,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明孝宗對人寬厚,從未鞭打過大臣,京官夜返家中時,必派鋪軍執燈傳送,體現了他關愛臣子的一面。明孝宗是兩千多年帝制中,唯一的一夫一妻制,連妃子也沒有,人品極佳,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

雍正和明孝宗二人都是勤勉之帝,中興之主,改變了前代皇帝弊端,讓國家重回正軌,在位時間也都不是很長,最後都生了個敗家子兒子,可以說兩位皇帝的軌跡很像。從功績上說,二人不相伯仲,但是雍正思想更為保守,待人更為苛責,心胸狹隘,迫害八王爺胤禩等政敵同時中夷夏之分作祟,迫害了不少無辜人士,他的保守懷疑思想,讓中國進一步落後於世界。而明孝宗對待萬貴妃的弟弟,只是罷官,並沒有大開殺戒,對待政敵尚且如此,對待臣下更是仁厚,遠非雍正可比,因此才有“弘治之興”。

因此,明孝宗略勝一籌。明孝宗VS雍正,明孝宗勝

四、最荒唐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VS同治

這兩位皇帝最大的特點就是荒唐,但是這兩位皇帝在荒唐的背後又不一樣。

1、明武宗:明武宗朱厚照,可以說是明朝最能折騰的皇帝了,他的父親就是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只有張皇后一個女人,張皇后給他生了兩個兒子,次子朱厚煒,因此他格外疼愛朱厚照。他15歲繼位,他寵幸宦官八人,人稱“八虎”,罷免賢臣謝遷、劉健。自此,便無人能約束他了,他沉湎豹房,出入花柳之地,一時間朝政是混亂不堪。但朱厚照雖然荒唐,但在大事上不糊塗,他武宗處事剛毅果斷,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叛,並親征蒙古小王子,在戰鬥中親手斬殺一人,史稱“應州大捷”,且多次賑災免賦,可以說,他在嬉樂的背後,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在1521年,因落水染疾駕崩。

2、我們再說說同治,同治是咸豐和慈禧的兒子,咸豐帝也是有兩個兒子,長子便是同治,幼子未命名就夭折了,這點跟朱厚照很像。同治六歲登基,幼年便受到父親早逝的打擊,他的兩位母后,便是著名的慈安和慈禧,兩宮皇太后通過和恭親王奕訢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廢掉八位顧命大臣,開始兩宮垂簾聽政。當國內的太平天國運動也接近尾聲,同治三年,太平天國被平定,同治六年,東捻軍被平定,同治七年,西捻軍被平定。

年幼的同治享受一段久違的平穩時期,但實話實說,同治的個人素質太差,爛泥扶不上牆,在課堂上,“無精神則倦,有精神則嬉笑”,實在是一個頑皮的學生。同治到十七八歲的時候,“摺奏未能讀”,連“在內背《大學》皆不能熟”。到了該親政的時候,連奏章都讀不懂,可以說文學素質低到不能低的極點。同治沉湎於酒色,經常出入花柳衚衕,並沾染梅毒,根據翁同龢日記,翁同龢日記雲: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醫李竹軒、莊某於內務府坐處,據云:脈息皆弱而無力,腰間腫處,兩孔皆流膿,亦流腥水,而根盤甚大,漸流向背,外潰則口甚大,內潰則不可言,意甚為難。”就是同治沾染梅毒的症狀,具體症狀大家百度梅毒自行對比,同治十三年,駕崩養心殿,年僅19歲。

明武宗和同治雖然都是荒唐皇帝,但是明武宗個人素養較高,無論是文學還是武功,對大事頗有決斷,外交和內政都很有建樹。反觀同治在兩宮太后的垂簾聽政下,不僅沒完成基本的學業,形成一位帝王基本的文學素養要求,還經常出入花柳弄巷,最後染病而亡。

明武宗VS同治,明武宗勝

五、末代皇帝 崇禎VS溥儀

1、崇禎帝:他哥哥天啟皇帝臨終前一句話:“吾弟當為堯舜”,便把外有後金、蒙古虎視眈眈,內有魏忠賢等宦官作亂的爛攤子給了崇禎。崇禎登基之初,可謂是險象環生,在隱忍一段時間後,憑藉自己的果敢,他處死了魏忠賢,清除了閹黨。崇禎在對後金問題上,是強硬派,先派大將袁崇煥禦敵,雙方處於一個僵持的狀態。屋漏偏逢連夜雨,崇禎在跟後金打仗的時候,趕上了一個“小冰川”,國內災害不斷,國庫空虛,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接連爆發,一波接一波,崇禎一邊跟後金作戰,一邊平定農民起義,崇禎本人猜忌心也重,先處死抗清大將袁崇煥,再將逼迫孫傳庭同李自成開戰,導致孫傳庭戰死。崇禎拆東牆補西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非亡國之君,趕上亡國之時。崇禎很有氣節,在農民軍攻破北京時,崇禎在煤山上吊自盡。

2、溥儀:溥儀三歲登基,六歲大清滅亡。溥儀還沒發揮他的執政才能,便退位了。但是溥儀趕上了一個好時候,袁世凱念及舊情,不僅沒有像滿清趕殺明朝皇室後裔那樣去殺死清皇室,反而每年撥款400萬元,依舊讓他住在故宮,可以說溥儀就夠幸運的了。1917年溥儀參與張勳復辟,再度登基,違反了清王室與民國的協定。可惜好景不長,張勳被段祺瑞趕走,溥儀再度退位,溥儀參與復辟讓人頗為詬病,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倒戈,馮的部將鹿鍾麟以此為由,將溥儀等人驅逐出故宮,溥儀前往天津租界居住。

直到1932年,日本人為了使偽滿洲國合法化,想讓溥儀出任皇帝,溥儀受到日本人誘惑,皇帝夢還沒醒,皇帝心還沒死,便投靠日本人,出任偽滿洲國皇帝,這在當時給中國的社會造成極其不好的影響,破壞了我國領土的完整。1945年日本戰敗,溥儀被蘇軍俘虜。1950年,溥儀被移交給新中國,1959年溥儀被特赦,這也就是趕上了我黨的政策好,要不然憑藉他賣國投敵,槍斃也不多。

崇禎與溥儀都是末代皇帝,他們的身份都讓人同情,但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氣節,可謂是天壤之別,崇禎是天子死社稷,崇禎是當了賣國賊,投靠了日本人,崇禎的後人大多被清王朝所殺,而溥儀作為清王室一直被優待,可以說,溥儀的命運比崇禎好多了,但是他身在福中不知福,叛國投敵,終歸人民所不齒。

崇禎VS溥儀,崇禎勝

根據這五組明清皇帝的對比,可以清晰的看出,明朝的皇帝比清朝的皇帝素質普遍更高一些,也更加開明,待人也更為寬厚,所以說,明朝的皇帝絕不是中國歷史中最差勁的皇帝。


山人維屏


總是誘導,預設結論。

易中天老師有文化,但不一定他認為的就是對的。

易中天怎麼看,是他的事。跟你有什麼關係?

天子守國門,其它朝代有木有?

明朝有無敵艦隊下西洋,清朝有木有?

明朝有《永樂大典》,比清朝的《四庫全書》那樣隨意增刪篡改的好多了,你曉得不?

明朝皇帝有愛好或不上朝,那又怎樣呢?其它朝代的皇帝沒有?乾隆下江南,一輩子寫了無數的垃圾詩,這就是好皇帝?再往上,宋朝的皇帝也有藝術情結,可治國怎麼樣?

等等。。。

其實,易中天老師肯定不是這麼極端地亂下結論,有問題的是提這個問題的人,還有頭條後臺負責審核的員工。

文化,歷史,少了點常識。

文字,邏輯,功底實在有點次。

愛學習,上頭條,做自媒體,都是好事,可別總玩這些扯皮扯淡鬧笑話的。

一個好問題,應該符合基本的邏輯和基本常識。

比如:

你認為明朝的皇帝是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嗎?為什麼?

不要都拿名人說事。

這麼蹭熱度,就是個笑話。





觀滄海GCH


從第十任皇帝朱厚照就有點大毛病了,任性荒淫國力開始衰敗,可國家大事上也沒有亂來,有點受爭議的人物。後來朱厚熜上臺,剛開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明朝有了短暫的恢復,但由於朱厚熜後期用人不當和自己的怪癖,他這一任結尾也不咋地。第十二任朱載垕開始也乾的不錯,後來也跟他爹一樣有愛嗑藥的嗜好,早早也就歸西了,說到煉丹嗑藥就好像遺傳一樣,明朝後期好幾個皇帝都有這嗜好。

直到萬曆年間明神宗朱翊鈞上臺,通過一系列改革有了一個短暫的復甦期,歷史上也有“萬曆中興”之說, 不過後來隨著明神宗的步步墮落,甚至近30年不上朝,以致國家發展停滯,朝堂一片混亂。本來可以停止明朝滅亡的腳步,或者打一個反轉牌的,最後還是曇花一現。再往後的“一月皇帝”朱常洛,就更別說了,再有滿心的抱負,做皇帝后你只活了一個月什麼也白搭,最後加一句也是嗑藥而死。下一任朱由校就不細說了,他在任正式魏忠賢專權亂政時期,也是嗑藥而死,最後說下崇禎皇帝吧!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崇禎皇帝是最後一個皇帝,但崇禎皇帝並不是一個懶政怠政的皇帝,他也是一個滿心抱負,想把國家整好的一個人。只不過他點兒背接手時天災不斷,以至於農民起義頻發,這個國家已經病入膏肓滿身瘡痍,可能任誰也沒有回天之力了。

我感覺不管是對於一個朝代的所有皇帝,還是對於一類行業的一個群體,都不能講所有人都推進一個鍋裡一概而論,極不像話冒泡出來的才算“最差勁”吧!我們也不都有這樣的或那樣的缺點,如果拿挑剔的眼光去找毛病,沒有沒有毛病的人。當然我本人是非常尊重易老師的,他的詼諧方式說歷史,讓枯燥的歷史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對咱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流傳是起到積極作用的。當然你要去挑講課時,哪個字說錯了,哪個詞用錯了,那肯定能找出來。再說每個人看歷史的角度都不一樣,想法看法也都不一樣,我感覺跟著自己感覺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就行。說的不好,還請包涵!

希望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喜歡點個關注吧!




追記歷史


被歷史書黑的最慘的一個朝代。

不要看歷史書你就會發現,明朝的文化,科技,醫學,人文,,,等等。。任何一個方面都有所建樹。每一個方面都有代表人物出現。

這跟歷史書上的代代昏君有點自相矛盾。

舉例說明。首先中國的中醫學術,我一直認為,中醫亡於清,因為到現在中醫還是用的明朝及以前的理論及藥方,沒有任何的突破發展。如果屠呦呦的草藥屬於中醫範疇的話,那還真令人欣慰的,幾百年了終於有所發現突破了。代表人物李時珍。

經濟。這個不用說。全世界的白銀絕大部分都在中國,或者正在流入中國。只是後來清朝敗光了

科技!!這個也火銃,炮,等都已經裝備。各種瓷器,天文歷時研究都有所建樹。

人文,明朝歷史上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夾雜在歷史記載當中。懶得找了,只是想說有點矛盾。

刻舟記說的是發生在明朝的事,你可以把他看做精細加工範疇之內。

哎懶得打字了。自己翻歷史吧。總之明朝是一個神奇的朝代,歷史書記載他黑暗,暴虐。但是從各個方面它發展的都是出類拔萃的。歷史名人最多的朝代。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矛盾大發了。


老三八影視52看書


說到底,不過是易中天為了博眼球罷了。

首先就是“最差勁”三個字的定義,傻子都知道如果明朝皇帝最差勁,怎麼還能維持大明二百七十六年一統的國運?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什麼兩晉司馬家,北齊高家,就算同為朱家的後梁,也遠比朱明皇室奇葩太多。所以“最差勁”這三個字,你根本不能去評判。


所以這件事說來說去,還是那句“明朝無一明君”的理論,可事實真的是如此麼?

我們知道《明史》是清朝修的,前朝史書後朝修這是慣例,沒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明史》是好大喜功的乾隆修的,主撰是更為大家所熟悉的一個人—和珅。所以《明史》中記載的明武宗朱厚照是個貪玩成性的糊塗皇帝,明世宗嘉靖帝是個不理朝政的修仙狂魔,明穆宗朱載垕則是喜歡房中術的淫魔皇帝,然而當我們對照明朝自己本身的史記會發現出入偏駁極大。


我們不能說清修《明史》中所記載的事實不存在,但絕對是為黑而黑,且側重黑,把黑點擴大。這就好比一個人評價雪萊的貢獻,不說他的文學成就,不說他對社會主義進程貢獻的成就,就專注批評他的風流。明朝皇帝雖然私生活確實不咋樣,但是政治能力基本全部在線,這點倒真的比清皇室自翊家風嚴格,卻平庸至極的後期皇帝強太多了。

所以我不知道易中天到底有沒有說過“明朝的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這句話”,如果真說過,基本就是故意混淆黑白,純粹來吸引眼球了。

易中天:我沒說過。


三觀粉碎機


易中天的言論,易中邪!不錯,明朝荒唐的皇帝確實不少,如果說,明朝這麼多荒唐的皇帝應該短壽,但是我們知道明朝二百七十多年,那其中必有原因,說起來還是朱元璋,朱棣。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是宰相制,到了明初改革為內閣制,因此國家大事基本由內閣大臣決斷,皇帝的才幹對國家的影響相對削弱,正是依託內閣大臣,皇帝就有了驕奢淫逸,荒唐的機會,出現皇帝二十五年不上朝的現象。易中天不去詳細說明問題的根源。卻在不斷否定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譁眾取寵。從一個學者墮落成了撈仔,再由撈仔墮落成了狗仔。如果看多了他的言論,大家必然明白。


默痕103


我不認為明朝皇帝,如易中天所說的那樣很差勁。

開國皇帝朱元璋,此人就非常了不起呀!手下文臣武將一大群,如果沒有睿智和雄才大略,誰會服你和跟你一起打江山。

明朝人才濟濟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等等等,這些著名文臣武將都心悅誠服扶佐朱元璋。

按一代皇帝30年計算,明朝座了九代270年江山,至於到了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改朝換代了,那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每一個朝代都是由強到衰漸進式過渡,當然了與當時推行的社會體制有很大的關係,再加上天災不斷,各地掀起農民起義,最著名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股農民起義,從根本上徹底動搖了明朝的根基,每一個朝代到了衰敗期,皇帝再勤政也是徒勞。

更可恨的是叛國投敵的吳三桂,將清兵引入關內,由此,李自成雖然滅掉明朝進入北京城當了皇帝,龍椅還沒有座熱,就被清軍擊敗了。

我認為清朝皇帝最差勁,尤其是到了清朝後期,腐敗無能與日本甲午戰爭一敗塗地,賠償了許多花花的白銀給日本,日本以此鉅額賠償款興辦教育,培養了許多科技人才,反過來又侵略霸佔中國八年之久。

更可恨的在清朝,與外國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歷史上清朝給中國人帶來的災難最多!

清朝的後期皇帝最差勁!也是中國人最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