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为什么说明朝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

历史一书生


没看到过易中天老师的这段原话 。但他既然敢这样说,自然有这样说的道理。

历代差劲的皇帝大都是具有骄奢淫逸的腐朽型人格,除少数白手起家的创业型开基帝王外,绝大多数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知惧” 。作为龙子龙孙,这些含着金汤匙降生的人自幼锦衣玉食,过着极其豪奢的生活,终日在醇酒妇人、宦官佞臣的阿谀奉承声中陶醉,根本不接地气,既不知祖宗创业之艰难,更不知天下苍生黎庶之苦难,所以能做到守成之君的都为数寥寥。这些腐朽型帝王个人禀赋资质、才干素质均极差,既不具备驾驭群臣的能力,更谈不上治国理政的手段 。但由于他们在娘胎里就与众不同,生下来就位居“九五之尊”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其穷奢极欲、荒淫无道的奇葩行为也不受任何制约。

腐朽型帝王大都荒淫、怠政,这些人或沉溺于酒色中,或痴迷于奇技淫巧,或不理朝政,或宠溺、纵容阉宦、外戚干政, 遂造成王朝政治黑暗,国衰民贫的不堪局面。腐朽型皇帝之所以层出不穷,本质上是由皇位世袭制造成的。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造成了没有更大的选择余地,皇位的终身制又使这些腐朽型差劲帝王的劣迹得以生生不息。

总之,这些差劲皇帝的倒行逆施与昏聩无能,必然把广大底层民众逼到水深火热的境地,从而造成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并全面激化,为改朝换代,江山易主创造了必要条件。一句话:信人不如信制度。

差劲皇帝朝朝有,又以明朝特别多。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除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孝宗朱佑樘、崇祯朱由检稍微像样外 ,明英宗、明宪宗、明世宗、明神宗、明熹宗都属于腐朽型皇帝,也就是易老师形容的史上最差劲的皇帝。这些奇葩皇帝有被称为蟋蟀皇帝、蛤蟆皇帝、顽童皇帝、木匠皇帝的, 有沉溺于豹房昼夜宣淫乐不思归的、有御驾亲征被敌人生擒的、有几十年不上朝的、有差点被宫女掐死的、有沉溺于服食丹药、追求长生不老的、 有迷恋年长妇人的 ......

朱元璋、朱棣、朱由检虽然有所作为,但施政手段未免过于残酷,明孝宗朱佑樘虽然仁慈宽厚,但才具平平,远算不得雄才大略,这几位在此先按下不表。

明英宗朱祁镇重用宦官王振,视军国大事如儿戏,毫无军事才能与经验的他轻信王振蛊惑,率大军亲征瓦剌,导致“土木之变”,数十万精锐伤亡过半,京营主力丧失殆尽。之后,英宗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只能束手就擒了。皇帝被敌人俘虏,真是古今罕有的稀奇事啊!不要扯什么“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之类的豪言壮语,把国事当儿戏,把战争当过家家,这样的皇帝属典型的腐朽型差劲皇帝。他不仅重用宦官,开明朝阉党专权之先,而且是导致明朝政局腐败的始作俑者。在后来的南宫复辟中,他以谋逆罪诛戮了匡扶社稷的大功臣于谦,还倚重石亨、曹吉祥等心怀不轨之徒,由宦官、奸佞轮流把持朝政,致使石亨拥兵自重、嚣张跋扈,曹吉祥阴欲谋反,造成难以收拾的内乱。明英宗晚年虽然废除了嫔妃殉葬的恶政,但明朝衰朽颓废之势从此难以逆转。

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迷恋上了比他年长十九岁的万贵妃,终日昏昏沉沉,甚至连儿子朱佑樘(明孝宗)出生好多年都不知,又何论朝政大事?终成化一朝,国事荒废,宦官擅权揽政,奸臣横行无忌,贤者远避,宪宗却滥施恩泽,致使豪强兼并土地愈发严重,加上奢侈靡费之风大盛,国库空虚,从明太祖时积累下的财富被他挥霍一空。明宪宗执政期间,国家机器处于半瘫痪状,皇帝痴迷熟女,浑浑噩噩,纸醉金迷,大臣混吃等死,毫无作为,时人讥讽内阁、六部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

明武宗朱厚照更是中华历史上著名的荒淫昏君。他将朝政大事委托给刘瑾等巨阉打理,自己整日嘻游淫乐,完全荒废了政事。他不满足于富丽堂皇、极尽奢靡的宫殿,又在北京西华门外大兴土木,另辟一座美轮美奂的华丽宫室,造密室于两厢,名曰“豹房” ,内藏美女、歌童,日夜淫乐。男女通吃的明武宗宠信佞臣江彬、钱宁,不仅纵容他俩作恶,还让他俩担任要职,专权跋扈。他还收养百余义子,全部赐姓朱,怂恿这些奸恶之辈抢夺民田,扩建皇庄多达三百余处,从而引得民怨沸腾,终于激起了刘六、刘七等农民暴动。明武宗在位时期,上层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异常激烈,先后爆发过安化王朱真烺、宁王朱宸濠的起兵反叛。武宗荒淫无耻,庙堂上群鸦蔽天,造成了明朝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明世宗朱厚熜崇信道教,一心打坐炼丹,妄想长生不老。他在位期间,竟有二十多年不上朝,由权奸严嵩独持权柄长达十七年之久,造成大明朝纲失序,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蒙古俺答汗年年率军大举南下,好几次杀到了京畿附近,农民起事频繁,社会危机加深,好似得了绝症。明世宗躲在幽深的皇宫内,敬神举斋,听信“大师” 的鬼话,摧残幼女的身体去提炼丹药。户部主事海瑞冒死上疏斥责皇帝道:“百姓讥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由此可见,嘉靖在位时朝政紊乱、国弱民贫的昏暗弊政。

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在位长达四十八年,上位早期因有名相张居正辅佐,表现还算中规中矩,史载他在位头十年“江陵(张居正祖籍湖北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家几于富强”。如果他能继承老师张居正的变法精髓,持之以恒,或许能成为一位有为君主。但张居正一死,改革就被他叫停。史载明神宗贪财好货,视金银珠玉为其命根子,他公然派大批宦官出宫,到各地任矿监税使,大肆搜刮,敲骨吸髓。这些皇帝特使们为搜刮财物,拆毁民房,抢夺民财,挖坟盗墓,无恶不作。这些为虎作伥者终于导致天怒人怨,国家不安。万历在位时,堂堂大明王朝已经沦为一个“痿痹顽钝、魍魉横行的人间地狱”。《明史·神宗本纪》说:“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朝看似亡于崇祯之手,其实祸根在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种种奇葩荒诞行为,表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腐朽型皇帝,一个无可救药的差劲帝王。

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宠信奶妈客氏和巨阉魏忠贤,任由他俩把持朝政,熹宗自幼痴迷木工活,当上一国之主后仍乐此不疲,而将国家军政、民生大事抛诸脑后。魏忠贤专挑皇帝专注于斧刨刀劈 、引绳削墨时去奏事,熹宗便总是不耐烦的对魏公公说:“朕知道了,汝辈好为之”。因此,魏忠贤擅作威褔,祸乱朝纲,可以任性肆意胡为。由于明熹宗贪图享乐,喜欢木工作业,当然就懒得打理朝政,大权自然而然的旁落到以“九千岁” 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手中。魏忠贤由此得以胡作非为,他排斥异己,滥施刑罚,造成了中国历史上为害最为剧烈的的一次宦祸。举凡朝中正直之士,都被扣上东林党的罪名而惨遭迫害。此时,明王朝内有此起彼伏的农民暴动,外有虎视眈眈的后金铁骑,王朝末日的丧钟已被隐隐敲响。

易老师对明朝这些奇葩皇帝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他们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帝王。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辛苦 严禁搬运 欢迎探讨 不喜勿喷】


铁马冰河wu


别的不说,我只想说。

北宋(167年): 960年——1127年。

南宋(149年):1127年——1276年。

元 ( 97年):1271年——1368年。

明 (276年):1368年——1644年。

清 (267年):1636年——1911年。

上面可以看出从宋朝到清朝这段期间,也只有明朝存在的时间长一些。如果真是“最差劲”的,那王朝存在的时间应该短才是啊!

所以,历史就是历史。究竟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而知。只能够通过文献记载、考古等方面的了解,但是这样就能够还原真正的历史吗?我不是从那个时代活过来的,我不知道。

“骄奢淫逸,好大喜功,”这个应该是每个王朝都有的通病吧!


19南塘


我觉得易中天老师说的没啥问题。明朝皇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一个朝代能出那么多奇葩的皇帝,也真是独一份了。

朱元璋朱棣应该是大家公认的明朝皇帝中的明君,但这父子二人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弑杀。朱元璋动辄兴起牵连几万人的大案,他的儿子朱棣灭"读书人的种子"方孝孺十族,还凌迟后妃和宫女;嘉靖皇帝用宫女的经水炼丹,动辄打骂凌辱宫女,最后宫女们忍无可忍想和他同归于尽,他自己差点被宫女们勒死;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很多人说他有腿疾,走路不方便,我想问,皇帝出门上朝不可以做轿子吗?这根本不是他躲在后宫吃喝玩乐的借口;泰昌皇帝更是个人才,上任第一件事是宠幸八位美女,不到十天就一病不起,接着又吃妇女经水和乳汁做的红丸,继位29天就宣告驾崩;著名的天启皇帝,整天做木匠活咱们就不说了,人都可以有点爱好,但他和自己的乳母不清不楚是几个意思?乳母争风吃醋杀害他的嫔妃他也不管,这是什么人性?



这就是明朝的皇帝,可能有人说这都是清朝人在抹黑明朝,因为明史是清朝的张廷玉编成的,张廷玉虽然是一代贤相,但难免会受到皇帝的影响,故意往明朝皇帝身上泼脏水。对于持这样观点的朋友,我想说,《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而且是根据明实录整理而成的,如果您不相信《明史》,可以自己去找明实录,那是明朝史官自己记录的,内容基本差不了多少。此外,历朝历代都是后世朝代编修前朝史书,这是惯例,这是常识,金朝是蒙古人的死敌,但《金史》是元朝人写的,所以《金史》一个字不可信?《元史》是明朝人写的,明朝人对蒙古肯定没好感,所以《元史》也不可信?难道历朝历代史书都不可信?

明朝皇帝的质量之所以总体质量这么差,我觉得这与老朱家的家教不严有关,朱元璋草根出身,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培养子孙的问题上也没能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教育制度,皇子们过于娇生惯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除了朱元璋朱棣朱佑樘和崇祯,勤政的皇帝真的很少。相比之下,清朝皇子的刻苦想必大家都是听说过的,天不亮就起床读书,风雨无阻,老师都是贤德之士,有权利处罚不听话的皇子,所以清朝的皇帝基本没有乱来的。


用户3278175866


首先,我不知道易中天老师何时说过这句话,也不知道是有人借机黑易中天老师,还是借易中天老师之手黑明朝。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崛起,国民的民智也逐渐复苏,大部分国民对待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也有更清晰的认识。于是,更多国人开始缅怀明朝,向往明朝,国人开始接受明朝的思想,明朝的文化,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街穿汉服,谁知国人的这些举动深深刺激了一小撮人,这些人打着狭隘民族主义的旗号,用皇汉、明粉的称谓诋毁这些文化复兴的人,其实这一小部分人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明帝国,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明朝皇帝的素质、执政水平都在中上等水平。咱们就拿离现在最近的清朝作对比吧,拿清朝的皇帝与之相比,就知道孰胜孰劣了。

一、开国之主 明太祖朱元璋VS清太祖努尔哈赤

1、两人的起点: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贵族,从他的五世祖董山开始,便授明朝册封,贵为右都督,掌管建州三卫。到努尔哈赤,身为明大将李成梁的家奴,因其祖父、父亲被明军误杀,明军为表愧疚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进而起兵,起兵后,颇受李成梁照顾,起点不可谓不高。

而朱元璋出身贫农,在他十七岁时,濠州爆发蝗灾,他的父母、大哥相继饿死,连一块安葬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家一块坟地才得以下葬,后来刘继祖被朱元璋追赐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由是荫及子孙,与明朝相始终。于是,追随郭子兴起兵,开始反元大业。

2、两人的功绩:努尔哈赤扫平建州,统一女真,在萨尔浒大败明军,消灭明朝的关外主力,对明朝由守转攻,并修书给朝鲜,朝鲜自此在后金、明朝中间保持中立,向西进攻喀尔喀部,大败之。1626年1月,进攻宁远城,被袁崇焕击败,同年7月病死。

朱元璋追随郭子兴起兵,凭借自身机灵才智,被郭子兴认为义子。郭子兴死后,扛起郭部义军大旗,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并派徐达、常遇春北伐,收复大都,将北元势力赶至大漠,成为2000多年来第一个北伐成功的朝代,同时派沐英收复云贵,自此,中国重归一统。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对比两位开国皇帝,无疑是朱元璋更胜一筹,出身贫农却能一统天下,古往今来,莫过于三人尔。朱元璋VS努尔哈赤,朱元璋胜

二、 永乐大帝VS康熙大帝

1、两人的武功:这个武功不是武术的武,要说武术肯定是朱棣胜过康熙,毕竟是在漠北天天砍人的主儿,绝不是在深宫里的皇帝能比的。言归正传,康熙算得上清朝最有功勋的皇帝之一,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噶尔丹,这些都是我们看电视和小说上经常能看到的,击败俄罗斯远征军800人,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为祖国领土的完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朱棣,从大都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夺得皇位。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他迁都北京,就是为了让后世之君,天子守国门。四征安南(今越南北部),让安南重回中国的怀抱,五伐北元,极大地打击了北元的势力,为明朝保障了一定时期的安稳,并在望海埚大败倭寇,史称望海埚大捷。在1421年,朱棣在北京北边的怀来调集军队10万人,展开大阅兵,邀请27国使者观看,各国使者颇受震惊,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同时,派郑和六下西洋,展示明朝国力之盛。

2、两人的文治:要说文治,康熙一朝终归保守,大兴文字狱,扼杀新思想,惧怕民间出现反清复明的势力及思想,诱骗崇祯帝的第五子朱慈焕,因文字狱受牵连的人达数十万之多,并在统治中后期,驱逐传教士,抵制新事物,清朝自康熙起,中国从思想到科技便开始大幅度落后于西方。

而朱棣,在文学上,重用明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编纂《永乐大典》。在朝廷内设置内阁,为明朝后世200多年的国家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置市舶司,并派郑和六下西洋,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今索马里),到永乐晚期,向明朝朝拜的国家达60多个,永乐大帝的对外开放,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

对比两位杰出皇帝,都曾开疆破土,二人的武功可谓不相上下,但是在文治上,无疑是永乐大帝要比康熙更英明,也更加开放。永乐大帝VS康熙大帝,永乐胜

三、 最勤劳的皇帝 明孝宗朱佑樘VS雍正

1、雍正:我们在各种清宫戏中,如《雍正王朝》《甄嬛传》中,经常看到雍正勤劳的身影。雍正可以说是清朝最勤劳的皇帝,颁布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政策,大力整顿吏治,一举改变康熙晚年朝政的弊端,到其末年,国库有三千多万两白银。在朝廷上,设置了军机处,加强了集权,并设置秘密立储的制度,避免了皇子争夺的惨剧重演,在军事上,先后派年羹尧、岳钟琪在西北对准噶尔用兵,虽然达到没有消灭的目的,但是也削弱了准噶尔部的势力。

但是,雍正也没有改变作为清朝统治者一贯的弊端,就是夷夏之分。由于对自身的不自信对内,继续实行文字狱政策,受牵连的人达数十万之多,并编写《大义觉迷录》,来对民间进行反驳,将皇家丑事公之于众。对外,继续实行海禁政策,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2、明孝宗: 明孝宗的童年很坎坷,他的母亲纪氏原是一位宫女,因被明宪宗宠幸一夜而怀孕,当时的万贵妃知道后,便派人为纪氏堕胎,纪氏人缘好,宫女回禀是瘤子才让纪氏躲过一劫。明孝宗在众人的保护下度过童年,直到七岁才被明宪宗所知,被立为太子,他在周太后的保护下安全长大。

明孝宗继位后,用自己的勤劳和宽容改变了父亲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局面,让明朝得到中兴。他不仅每天早朝必到,还开设午朝,让自己更多的办公,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 ,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同时设立文华殿议政,让大臣们商议政事。到晚上,又恢复晚朝制度,每天阅读奏章到深夜。

他铲除奸佞,驱赶了妖僧妖道,同时任用贤臣名将,整顿吏治,振兴军备,三次派大军出击哈密,击败吐鲁番军,多次击败蒙古鞑靼小王子,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明孝宗对人宽厚,从未鞭打过大臣,京官夜返家中时,必派铺军执灯传送,体现了他关爱臣子的一面。明孝宗是两千多年帝制中,唯一的一夫一妻制,连妃子也没有,人品极佳,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

雍正和明孝宗二人都是勤勉之帝,中兴之主,改变了前代皇帝弊端,让国家重回正轨,在位时间也都不是很长,最后都生了个败家子儿子,可以说两位皇帝的轨迹很像。从功绩上说,二人不相伯仲,但是雍正思想更为保守,待人更为苛责,心胸狭隘,迫害八王爷胤禩等政敌同时中夷夏之分作祟,迫害了不少无辜人士,他的保守怀疑思想,让中国进一步落后于世界。而明孝宗对待万贵妃的弟弟,只是罢官,并没有大开杀戒,对待政敌尚且如此,对待臣下更是仁厚,远非雍正可比,因此才有“弘治之兴”。

因此,明孝宗略胜一筹。明孝宗VS雍正,明孝宗胜

四、最荒唐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VS同治

这两位皇帝最大的特点就是荒唐,但是这两位皇帝在荒唐的背后又不一样。

1、明武宗:明武宗朱厚照,可以说是明朝最能折腾的皇帝了,他的父亲就是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张皇后给他生了两个儿子,次子朱厚炜,因此他格外疼爱朱厚照。他15岁继位,他宠幸宦官八人,人称“八虎”,罢免贤臣谢迁、刘健。自此,便无人能约束他了,他沉湎豹房,出入花柳之地,一时间朝政是混乱不堪。但朱厚照虽然荒唐,但在大事上不糊涂,他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并亲征蒙古小王子,在战斗中亲手斩杀一人,史称“应州大捷”,且多次赈灾免赋,可以说,他在嬉乐的背后,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1521年,因落水染疾驾崩。

2、我们再说说同治,同治是咸丰和慈禧的儿子,咸丰帝也是有两个儿子,长子便是同治,幼子未命名就夭折了,这点跟朱厚照很像。同治六岁登基,幼年便受到父亲早逝的打击,他的两位母后,便是著名的慈安和慈禧,两宫皇太后通过和恭亲王奕䜣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废掉八位顾命大臣,开始两宫垂帘听政。当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接近尾声,同治三年,太平天国被平定,同治六年,东捻军被平定,同治七年,西捻军被平定。

年幼的同治享受一段久违的平稳时期,但实话实说,同治的个人素质太差,烂泥扶不上墙,在课堂上,“无精神则倦,有精神则嬉笑”,实在是一个顽皮的学生。同治到十七八岁的时候,“折奏未能读”,连“在内背《大学》皆不能熟”。到了该亲政的时候,连奏章都读不懂,可以说文学素质低到不能低的极点。同治沉湎于酒色,经常出入花柳胡同,并沾染梅毒,根据翁同龢日记,翁同龢日记云: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医李竹轩、庄某于内务府坐处,据云: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渐流向背,外溃则口甚大,内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就是同治沾染梅毒的症状,具体症状大家百度梅毒自行对比,同治十三年,驾崩养心殿,年仅19岁。

明武宗和同治虽然都是荒唐皇帝,但是明武宗个人素养较高,无论是文学还是武功,对大事颇有决断,外交和内政都很有建树。反观同治在两宫太后的垂帘听政下,不仅没完成基本的学业,形成一位帝王基本的文学素养要求,还经常出入花柳弄巷,最后染病而亡。

明武宗VS同治,明武宗胜

五、末代皇帝 崇祯VS溥仪

1、崇祯帝:他哥哥天启皇帝临终前一句话:“吾弟当为尧舜”,便把外有后金、蒙古虎视眈眈,内有魏忠贤等宦官作乱的烂摊子给了崇祯。崇祯登基之初,可谓是险象环生,在隐忍一段时间后,凭借自己的果敢,他处死了魏忠贤,清除了阉党。崇祯在对后金问题上,是强硬派,先派大将袁崇焕御敌,双方处于一个僵持的状态。屋漏偏逢连夜雨,崇祯在跟后金打仗的时候,赶上了一个“小冰川”,国内灾害不断,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接连爆发,一波接一波,崇祯一边跟后金作战,一边平定农民起义,崇祯本人猜忌心也重,先处死抗清大将袁崇焕,再将逼迫孙传庭同李自成开战,导致孙传庭战死。崇祯拆东墙补西墙,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非亡国之君,赶上亡国之时。崇祯很有气节,在农民军攻破北京时,崇祯在煤山上吊自尽。

2、溥仪:溥仪三岁登基,六岁大清灭亡。溥仪还没发挥他的执政才能,便退位了。但是溥仪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袁世凯念及旧情,不仅没有像满清赶杀明朝皇室后裔那样去杀死清皇室,反而每年拨款400万元,依旧让他住在故宫,可以说溥仪就够幸运的了。1917年溥仪参与张勋复辟,再度登基,违反了清王室与民国的协定。可惜好景不长,张勋被段祺瑞赶走,溥仪再度退位,溥仪参与复辟让人颇为诟病,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倒戈,冯的部将鹿钟麟以此为由,将溥仪等人驱逐出故宫,溥仪前往天津租界居住。

直到1932年,日本人为了使伪满洲国合法化,想让溥仪出任皇帝,溥仪受到日本人诱惑,皇帝梦还没醒,皇帝心还没死,便投靠日本人,出任伪满洲国皇帝,这在当时给中国的社会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破坏了我国领土的完整。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被苏军俘虏。1950年,溥仪被移交给新中国,1959年溥仪被特赦,这也就是赶上了我党的政策好,要不然凭借他卖国投敌,枪毙也不多。

崇祯与溥仪都是末代皇帝,他们的身份都让人同情,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气节,可谓是天壤之别,崇祯是天子死社稷,崇祯是当了卖国贼,投靠了日本人,崇祯的后人大多被清王朝所杀,而溥仪作为清王室一直被优待,可以说,溥仪的命运比崇祯好多了,但是他身在福中不知福,叛国投敌,终归人民所不齿。

崇祯VS溥仪,崇祯胜

根据这五组明清皇帝的对比,可以清晰的看出,明朝的皇帝比清朝的皇帝素质普遍更高一些,也更加开明,待人也更为宽厚,所以说,明朝的皇帝绝不是中国历史中最差劲的皇帝。


山人维屏


总是诱导,预设结论。

易中天老师有文化,但不一定他认为的就是对的。

易中天怎么看,是他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天子守国门,其它朝代有木有?

明朝有无敌舰队下西洋,清朝有木有?

明朝有《永乐大典》,比清朝的《四库全书》那样随意增删篡改的好多了,你晓得不?

明朝皇帝有爱好或不上朝,那又怎样呢?其它朝代的皇帝没有?乾隆下江南,一辈子写了无数的垃圾诗,这就是好皇帝?再往上,宋朝的皇帝也有艺术情结,可治国怎么样?

等等。。。

其实,易中天老师肯定不是这么极端地乱下结论,有问题的是提这个问题的人,还有头条后台负责审核的员工。

文化,历史,少了点常识。

文字,逻辑,功底实在有点次。

爱学习,上头条,做自媒体,都是好事,可别总玩这些扯皮扯淡闹笑话的。

一个好问题,应该符合基本的逻辑和基本常识。

比如:

你认为明朝的皇帝是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吗?为什么?

不要都拿名人说事。

这么蹭热度,就是个笑话。





观沧海GCH


从第十任皇帝朱厚照就有点大毛病了,任性荒淫国力开始衰败,可国家大事上也没有乱来,有点受争议的人物。后来朱厚熜上台,刚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明朝有了短暂的恢复,但由于朱厚熜后期用人不当和自己的怪癖,他这一任结尾也不咋地。第十二任朱载垕开始也干的不错,后来也跟他爹一样有爱嗑药的嗜好,早早也就归西了,说到炼丹嗑药就好像遗传一样,明朝后期好几个皇帝都有这嗜好。

直到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上台,通过一系列改革有了一个短暂的复苏期,历史上也有“万历中兴”之说, 不过后来随着明神宗的步步堕落,甚至近30年不上朝,以致国家发展停滞,朝堂一片混乱。本来可以停止明朝灭亡的脚步,或者打一个反转牌的,最后还是昙花一现。再往后的“一月皇帝”朱常洛,就更别说了,再有满心的抱负,做皇帝后你只活了一个月什么也白搭,最后加一句也是嗑药而死。下一任朱由校就不细说了,他在任正式魏忠贤专权乱政时期,也是嗑药而死,最后说下崇祯皇帝吧!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崇祯皇帝是最后一个皇帝,但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懒政怠政的皇帝,他也是一个满心抱负,想把国家整好的一个人。只不过他点儿背接手时天灾不断,以至于农民起义频发,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满身疮痍,可能任谁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我感觉不管是对于一个朝代的所有皇帝,还是对于一类行业的一个群体,都不能讲所有人都推进一个锅里一概而论,极不像话冒泡出来的才算“最差劲”吧!我们也不都有这样的或那样的缺点,如果拿挑剔的眼光去找毛病,没有没有毛病的人。当然我本人是非常尊重易老师的,他的诙谐方式说历史,让枯燥的历史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对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流传是起到积极作用的。当然你要去挑讲课时,哪个字说错了,哪个词用错了,那肯定能找出来。再说每个人看历史的角度都不一样,想法看法也都不一样,我感觉跟着自己感觉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行。说的不好,还请包涵!

希望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喜欢点个关注吧!




追记历史


被历史书黑的最惨的一个朝代。

不要看历史书你就会发现,明朝的文化,科技,医学,人文,,,等等。。任何一个方面都有所建树。每一个方面都有代表人物出现。

这跟历史书上的代代昏君有点自相矛盾。

举例说明。首先中国的中医学术,我一直认为,中医亡于清,因为到现在中医还是用的明朝及以前的理论及药方,没有任何的突破发展。如果屠呦呦的草药属于中医范畴的话,那还真令人欣慰的,几百年了终于有所发现突破了。代表人物李时珍。

经济。这个不用说。全世界的白银绝大部分都在中国,或者正在流入中国。只是后来清朝败光了

科技!!这个也火铳,炮,等都已经装备。各种瓷器,天文历时研究都有所建树。

人文,明朝历史上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夹杂在历史记载当中。懒得找了,只是想说有点矛盾。

刻舟记说的是发生在明朝的事,你可以把他看做精细加工范畴之内。

哎懒得打字了。自己翻历史吧。总之明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历史书记载他黑暗,暴虐。但是从各个方面它发展的都是出类拔萃的。历史名人最多的朝代。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矛盾大发了。


老三八影视52看书


说到底,不过是易中天为了博眼球罢了。

首先就是“最差劲”三个字的定义,傻子都知道如果明朝皇帝最差劲,怎么还能维持大明二百七十六年一统的国运?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什么两晋司马家,北齐高家,就算同为朱家的后梁,也远比朱明皇室奇葩太多。所以“最差劲”这三个字,你根本不能去评判。


所以这件事说来说去,还是那句“明朝无一明君”的理论,可事实真的是如此么?

我们知道《明史》是清朝修的,前朝史书后朝修这是惯例,没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明史》是好大喜功的乾隆修的,主撰是更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个人—和珅。所以《明史》中记载的明武宗朱厚照是个贪玩成性的糊涂皇帝,明世宗嘉靖帝是个不理朝政的修仙狂魔,明穆宗朱载垕则是喜欢房中术的淫魔皇帝,然而当我们对照明朝自己本身的史记会发现出入偏驳极大。


我们不能说清修《明史》中所记载的事实不存在,但绝对是为黑而黑,且侧重黑,把黑点扩大。这就好比一个人评价雪莱的贡献,不说他的文学成就,不说他对社会主义进程贡献的成就,就专注批评他的风流。明朝皇帝虽然私生活确实不咋样,但是政治能力基本全部在线,这点倒真的比清皇室自翊家风严格,却平庸至极的后期皇帝强太多了。

所以我不知道易中天到底有没有说过“明朝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这句话”,如果真说过,基本就是故意混淆黑白,纯粹来吸引眼球了。

易中天:我没说过。


三观粉碎机


易中天的言论,易中邪!不错,明朝荒唐的皇帝确实不少,如果说,明朝这么多荒唐的皇帝应该短寿,但是我们知道明朝二百七十多年,那其中必有原因,说起来还是朱元璋,朱棣。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宰相制,到了明初改革为内阁制,因此国家大事基本由内阁大臣决断,皇帝的才干对国家的影响相对削弱,正是依托内阁大臣,皇帝就有了骄奢淫逸,荒唐的机会,出现皇帝二十五年不上朝的现象。易中天不去详细说明问题的根源。却在不断否定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哗众取宠。从一个学者堕落成了捞仔,再由捞仔堕落成了狗仔。如果看多了他的言论,大家必然明白。


默痕103


我不认为明朝皇帝,如易中天所说的那样很差劲。

开国皇帝朱元璋,此人就非常了不起呀!手下文臣武将一大群,如果没有睿智和雄才大略,谁会服你和跟你一起打江山。

明朝人才济济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等等等,这些著名文臣武将都心悦诚服扶佐朱元璋。

按一代皇帝30年计算,明朝座了九代270年江山,至于到了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改朝换代了,那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每一个朝代都是由强到衰渐进式过渡,当然了与当时推行的社会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天灾不断,各地掀起农民起义,最著名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股农民起义,从根本上彻底动摇了明朝的根基,每一个朝代到了衰败期,皇帝再勤政也是徒劳。

更可恨的是叛国投敌的吴三桂,将清兵引入关内,由此,李自成虽然灭掉明朝进入北京城当了皇帝,龙椅还没有座热,就被清军击败了。

我认为清朝皇帝最差劲,尤其是到了清朝后期,腐败无能与日本甲午战争一败涂地,赔偿了许多花花的白银给日本,日本以此巨额赔偿款兴办教育,培养了许多科技人才,反过来又侵略霸占中国八年之久。

更可恨的在清朝,与外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历史上清朝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最多!

清朝的后期皇帝最差劲!也是中国人最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