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疆土都是大明送的嗎?清朝的遼闊疆域到底是怎麼得來的?

靜夜史


清朝疆域的來龍去脈,本文為你簡要的介紹一下。相信此文能讓你對清朝疆域的形成過程,有個完整的印象。

1559年,努爾哈赤生於赫圖阿拉的一個女真部落首領家裡。10歲時,努爾哈赤的母親就死了。繼母對努爾哈赤兄弟很刻薄,努爾哈赤19歲時被迫帶著弟弟舒爾哈齊獨立生活。

1583年,努爾哈赤的父親被明軍誤殺,努爾哈赤繼承了家業。努爾哈赤以報仇的名義聚集族人,用父親遺留的13副鎧甲起兵。把進攻的矛頭對準了其它女真部落,這是一場對女真內部的統一戰爭。


對明朝,努爾哈赤一如既往的恭順有加。因此,明朝的遼東官員對努爾哈赤的軍事行動不加干涉。1588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

到1616年,努爾哈赤基本統一了其它的女真各部。在此基礎上努爾哈赤建國稱汗,宣告“七大恨”的檄文。出兵2萬多,正式反判明朝。

明朝這才慌了,但為時已晚。朝廷派楊鎬為遼東經略,主持遼東事務。楊鎬竟然迂腐到先派人與努爾哈赤講和,被拒絕後才決定用兵,發起了薩爾滸之戰。卻被打得大敗,從此明朝在遼東越來越走下坡路了。

努爾哈赤在遼寧半島一路攻城掠地,屠殺漢人100多萬。

1626年,皇太極繼位。政治上,皇太極對漢人不再屠殺和歧視,重用漢人的文臣和武將。又模仿明朝制度,設立3部6院;開科舉考試,選拔人才。1635年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清。


對外則繼續用兵,至1635年,漠南蒙古全被征服。向東則征伐朝鮮,迫使朝鮮與明朝絕交,並派王子到奉天做人質。對明朝則除了入關燒殺搶掠,還在遼東佔領了除寧遠之外的所有土地。

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期間,是清朝疆域形成的第一階段。

1643年,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主政。趁著明朝內亂的機會,清軍入關建立了清朝,繼承了明朝的遺產。這是清朝疆域形成的第二階段,這段歷史大家想必都清楚,不在這裡多說了。


位於新疆一帶的蒙古準噶爾部,在首領噶爾丹帶領下四處征伐時,於1678年建立準噶爾汗國。

由於噶爾丹的首領位子是從侄子那裡搶來的,為防止侄子報復,就處處打壓。1688年,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帶著5000部眾出走。噶爾丹以為策妄阿拉布坦只有區區5000部眾,對自己沒有威脅,就沒有趕盡殺絕,為以後留下了禍患。

1688年,自以為已經條件成熟的噶爾丹發起東征,意圖從清朝手裡收回漠南和漠北。噶爾丹所向披靡,一路打到了內蒙古。1690年,與清軍在烏蘭布通遭遇。

但是,噶爾丹犯了兵家大忌。

一是後方不平。由於策妄阿拉布坦出兵威脅到了噶爾丹的根據地,導致後方不穩。

二,此時清朝已經穩定了多年,實力雄厚。

三,噶爾丹道義有失。此時,漠北漠南蒙古和其它各族正團結一致抵抗俄羅斯的侵略。

噶爾丹卻不顧道義的與俄羅斯合作,換取火槍和火炮。噶爾丹中俄在尼布楚爭執時,悍然動兵東侵。使得清朝在談判桌上處於不利的地位,只得對俄做出讓步。

在烏蘭布通之戰,清朝的重炮壓制了噶爾丹,迫使噶爾丹狼狽敗逃。

1695年,噶爾丹又捲土重來,卻再次大敗。在後路被策妄阿拉布坦切斷的情況下,於1697年自殺身亡。

噶爾丹去世後,策妄阿拉布坦繼位,於1716年進佔西藏。1768年,清軍從四川出兵,欲奪回西藏,卻被準噶爾擊敗。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繼位。雍正皇帝乘策妄阿拉布坦新喪之機,出兵攻打,被噶爾丹策零擊敗。

1735年,準噶爾和清朝簽訂和約,講和罷兵。

1745年,噶爾丹策零去世。繼位的新汗才能不足,導致準噶爾陷入長期的混亂。清朝趁機攻略準噶爾。

1755年,乾隆皇帝命清軍發起進攻,於1757年滅掉了準噶爾。1759年,清軍滅掉了最後的準噶爾反判武裝。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征伐,終於平定了準噶爾,準噶爾也成了清朝的一部分。

至此,清朝疆域基本定型。從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開始,到1759年乾隆平定準噶爾,歷時176年。可見,打江山確實不易啊。

最後總結,清朝疆域其實主要是是3家合併來的:清朝的東北老家+明朝+準噶爾。(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大清的疆土都是大明送的嗎?不是!

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276年後,明朝又被終結於另一場農民起義,這場起義領袖李自成帶領他的起義大軍推翻了大明朝,建立了大順政權。然而大順政權內部的分裂給清軍有利的時機,清軍入關佔領了北京,趕走了大順,但此時明朝皇族在南方建立了政權,南明政權聯合各方勢力與清軍對抗達十八年,最終被滅,清軍完全佔領大明疆域。

大明王朝極盛時期是朱元璋時期,此時的疆域面積達到了900萬平方公里。

但注意粉紅色區域,此區域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統治。



到崇禎皇帝時,接手過來的基業已是破落不堪,縱使他再勤勉,也沒法挽回這個王朝走向覆滅的結局。



一邊抗擊遼東之敵,一邊對付李闖王的起義大軍。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改西安為西京。3月17日,兩路會師北京城下,於十九日破城,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崇禎帝殉國後,福王朱由崧監國南京,後即皇帝位,建立了南方政權——南明朝。

吳三桂投降滿清引清兵進入山海關,在多爾滾和吳三桂的聯合打擊下,李自成和他的大順軍勿忙撤出北京城,倉皇西逃。清軍追到陝西,打敗李自成後,多爾袞隨即開始兵分三路,指向南京的南明朝廷,中路有多爾袞的弟弟多鐸率領出潼關,經洛陽東進到商丘,然後攻打揚州,隨後,清軍渡長江,克鎮江。五月十五日南京投降,朱由崧被獲,解北京處死。但南明又建立了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前後共十八年。



到南明永曆政權時,聯合大順殘部,以及大西農民起義軍聯合抗清。 公元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永曆帝流亡緬甸首都曼德勒,公元1662年1月22日吳三桂俘獲永曆帝,永曆帝及家屬二十五人遭弓弦勒死,明朝皇統徹底滅亡。

此時清朝疆域:(大明固有領土,臺灣還在鄭氏手中。)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鄭克爽投降清後,清政府在臺灣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下設臺灣,鳳山,諸羅山縣。臺灣正式納入大清版圖。

1691年,清王朝為了鞏固北邊邊疆的安全,剿滅了葛爾丹部後與漠南三部首領,活佛以及蒙古各部四十八旗王公貴族舉行會盟。化解舊怨,盡釋前嫌,使之“永無離散之苦,爭鬥之害”。共同商討治理邊疆事務,並按內蒙古設盟旗的辦法設置盟旗。確立了對外蒙古的統治和管理,從此,外蒙古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版圖。


西藏的問題,元朝的時候,歷史上著名的涼州會盟,就是討論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重要談話。公元1246年藏傳佛教第四代祖師來到涼州,並於第二年與元太宗窩闊臺的次子,西涼王闊端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涼州會盟”。將西藏納入元朝的管理範圍,但西藏內部各勢力對中央政府,時順從時發生叛亂。

雍正1727年,雍正派兵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西藏的管理,鞏固了對西藏的統治。

乾隆1762年,派軍粉碎天山割劇勢力,平定了山南的大小叛亂,在伊犁設置了將軍府統管整個新疆地區。隨後陸續派遣大批軍隊進駐新疆,允許永久駐軍攜帶家屬開發邊陲,從而鞏固了對新疆的統治。

清朝開拓的疆域是明朝大部分無力管轄的區域。比如說蒙古地區一直遊離於中原王朝的管轄,明朝也只能跟蒙古戰平無法完全降伏蒙古。西藏地區在唐朝時與中央並立,明朝時臣服於中央,但沒有被直接管理。新疆地區儘管漢代,唐代都在西域設置了管理機構,但並沒有真正的被中央管理,明朝更不用說了。

經大清王朝的金戈鐵馬,征服並完全管理蒙古、西藏、新疆,開拓了清朝的疆域。


半醉看夕陽影音


一,東北。東三省為滿清發源地,但沙俄勢力開始入侵東北,康熙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敗沙俄,1689年簽訂巜尼布楚條約》劃定邊界。朝鮮是清朝的附屬國。

二,西北。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收復新疆地區。鞏固了蒙古地區。

三,西藏。通過冊封班禪,達賴,"金瓶掣鑑"制度,設駐藏大臣,牢牢控制了西藏地區。不丹,錫金,尼泊爾為附屬國。

四,臺灣。康熙派施琅從鄭成功後人手裡收復臺灣。琉球為附屬國。菲律賓想當附屬國,大清朝沒要。

五,南海地區,功歸明朝鄭和下西洋,凡是上島歇腳,或者起個名字,當然中國漁民也經常去捕魚,都是清朝的了。


軍刺565


滿清的領土由幾大塊殖民地組成:滿洲,中國(漢地),藏地,蒙古,新疆。殖民地人民不可以離開自己的土地。比如滿洲也就東北,漢人是不能去的(清末另說)。理論上滿清的廣闊領土與漢人沒任何關係。


藍與黑


筆者對歷史不精,只知大略未全面瞭解。滿清在原明朝的疆域的基礎通過戰爭與外交多種手段先後控制蒙古收復新疆並控制西藏。向南進一步擴大疆域。在清朝早中期統治上層在開疆闢土上有所作為值得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