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夫妻相處之道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現在的離婚率是以前的好多倍了,在我們上一代很少有人離婚的,而現在離婚的真的很多了,這是為什麼?下面說點夫妻相處間要注意的地方。

佛家,夫妻相處之道

夫妻相處當中有一點叫不言家醜,批評對方的家人,這是很大的忌諱,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家人被尊重。有時候我們在學歷上,或者是在財富上、地位上可能兩家不大一樣,當我們家庭的財富、學歷、地位是比較高,更應該要謙和去對待對方,甚至是對方的家庭。當我們地位比較高,對方他已經有壓力,這個時候我們還有傲慢的態度,就會給人很難受。不要傲慢去壓到別人,也不要去批評對方、批評他的家人。而且我們很冷靜來看,當一個人把自己家裡的醜事說出來,人家不只不會尊重我們,還會更瞧不起我們。所以要忍得住情緒,不要常常發牢騷。夫妻相處一句箴言,“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

佛家,夫妻相處之道

包含「事諸父,如事父;」,這一句話沒做到,可能夫妻會吵!你看稱呼自己的公公婆婆說:你爸!你媽!分這麼清楚。在大陸一些很好的媳婦都說:咱爸!咱媽!光聽到這個稱呼就覺得一家親,很舒服。「財物輕,怨何生」,假如說給你爸兩百,給我爸三百,那不吵才怪!一家人,哪有算那麼清楚的?甚至於是公公生日,不等先生開口,自己就先去買公公現在最需要的禮物,財物輕!買好了,看先生今天還沒動靜,可能忘了,馬上跟先生提醒:「今天是咱爸的生日!」「我差點都忘了,感謝你記住,又買這麼需要的。」你看不止爸爸高興,先生也很欣慰,然後你還說:「拿給爸的時候,說是你買給爸的,不要說我。」當這個兒子拿過去的時候,一定又會加一句:這媳婦買的。那不是互相隨喜功德嗎?媳婦孝順,那比兒子孝順更高興。有位老先生,他的媳婦帶他去醫院做檢查,看病。結果因為在看的過程,他的媳婦非常細膩的,把一些生活應該注意的細節都一一的跟醫生詢問,結果問到在旁邊等的老人都在那裡:「你的女兒真孝順!」很感動,老人家回頭笑得可開心:「她不是我女兒,她是我媳婦。」所以這事諸父,如事父。

佛家,夫妻相處之道

而在《弟子規》當中講的「恩欲報,怨欲忘」,夫妻之間時時想著對方的恩德,對方的付出,對方的優點,那一定白頭偕老。所以師長常說夫妻能白頭偕老的一句真言:「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結果有一個女士說:奇怪了,怎麼結完婚之後都看他的缺點。然後她就分析一下說:其實他的優點也都沒有變,都有!可是為什麼婚前婚後她的感覺差這麼多?後來她終於明白到只有一點不一樣,就是她先生沒有像談戀愛那個時候對她這麼痴情,她開悟了!假如一個男人結完婚之後,還每天小鳥依人在你旁邊,那這個家還混得下去嗎?所以你看人的執著平添多少家庭的痛苦。這個時候要欣賞他的承擔,欣賞他為整個家庭負擔起這些經濟的重擔。所以這個女士轉變,不再要求痴情,能夠欣賞先生的付出。結果本來先生一走進來,都嫌棄他腳太臭,馬上按著鼻子:臭死了!臭死了!就跑了。現在心境一轉,看對方的需要,馬上端來一盆熱水幫他洗腳,然後還買那個通氣的棉襪,減輕他腳的負擔,然後慢慢的這個腳就好起來了。所以有時候先生的腳治不好,為什麼?話有時候不要說太明白,因為俗話講的「點到為止」。

佛家,夫妻相處之道

現在也有很多男人有很大的“大男子主義”,好像一個女人嫁給了你,就要給你家當牛做馬的伺候你,其實不然,仔細想想你娶她的時候初心是什麼?始終別忘了自己的初心。女人嫁給你了,你就是他最親的人,你不照顧她,還有誰會疼她?一家人在一起,多多去發現別人的優點,不要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如果一個人想去菩度眾生,先去和睦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庭就那麼幾個人都不能和睦,說自己是修行人 會被笑話的。

其實兩個人在一起相處哪有那麼難,只不過兩個字“珍惜”,希望大家都要去懂得這兩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