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場戰役讓人歎為觀止?

紅雨說歷史


對於中國人民來說,讓人歎為觀止的戰役,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過程中,就有很多場。正是這些場戰役,一點一點的發生微妙的變化,從量變達到質變,然後才取得了最終革命的勝利的,才有了我們獨立與自主,和平與自由的新中國的。下面我們列舉幾個,在新中國成立的過程中,對改變中國曆程極為重要的戰役。

第一個周恩來總理領導的南昌起義。

大家都知道南昌起義打響了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中國共產黨終於有了武裝奪取政權的實力。終於建立了一支屬於人民的新型軍隊,從這一戰的打響開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支隊伍誕生了,它正從弱小向強大發展。

為了紀念這一天,新中國成立之後,特意把每年的八月一日定為建軍節。可見,南昌起義對於中國人民來說,具有不一樣的歷史意義。

第二個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在老家湖南領導了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取得的成果,雖然沒有南昌起義那麼大。但是,經過這次戰役,讓毛澤東陷入到了沉思當中。

正是通過秋收起義,讓毛澤東認識到了中國的國情,不同與蘇聯的模式,中國必須要走符合自己國情的革命道路,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這條屬於中國人民的取得革命勝利的道路,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中國革命最終的勝利,正是走的這條道路,正是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一切打敗國內外反動派的。

所以秋收起義,在中國近現代史的革命上,絕對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三個彭德懷領導的百團大戰

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有一次戰役,一次性消滅了日偽軍四萬餘人。

這場戰役就是彭德懷帶領中國八路軍和日軍展開的百團大戰。百團大戰的勝利,對於中國的抗日具有非凡的意義。

他大大的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日的士氣,讓日軍認識到了中國八路軍的厲害。

這一次對日作戰取得了勝利之後,毛澤東親自來電報祝賀,並且表示,這樣的戰役若是有條件的話,我們應該多組織幾次。


史學達人


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戰役當屬現代戰爭史上的奇蹟——上甘嶺戰役了。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在這場持續了43天的戰役中,成功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進攻,扭轉了白馬山之戰的敗局,也打出了志願軍的赫赫威名。

戰役剛開始的時候,雙方將領都對敵情判斷失誤,志願軍認為美軍的主攻方向不在此地,美軍則認為志願軍不會死守。但戰役開始後迅速進入白熱化,聯合國軍共投入了60000多軍力,飛機、大炮、坦克能用上的都用上了,就為了爭奪這塊佔地3.7平方公里的志願軍陣地。最後一共發射了190餘萬發炮彈,還有5000多枚航彈。

志願軍方面也不甘示弱,前後共投入了4.3萬餘兵力,野戰炮100多門,迫擊炮近300門,消耗各種物資1.6萬餘噸。打退了敵人900多次攻擊。

這場戰役極為慘烈,最後志願軍傷亡了11500人,陣亡的就有4000多。而聯合國軍方面也傷亡了19000多人,5000多是美軍,其餘的都是棒子國軍。

戰役中志願軍湧現了大批的英雄,如飛身堵槍眼的黃繼光,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孫佔元······是他們用鮮血和犧牲換來了如今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我們應該牢記這些英雄先烈們。


歷史小跟班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看看薩沙的文章。

人類歷史上第1次火器海戰:唐島之戰南宋3000人全殲7萬金軍

歷史上的今天1161年11月16日,南宋海軍以3000人打敗20倍敵人,全殲7萬金軍水軍,獲得了唐島之戰的輝煌勝利。這也是中國海戰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火藥發射型武器。聽薩沙說一說吧。

1141年,南宋同金國簽訂了“紹興和議”,向金割地稱臣,每年貢絹納銀。

這25萬白銀也不算少,畢竟南宋財政緊張的時候稅收也不過二三百萬兩而已。

1149年,大名鼎鼎的金國淫王完顏亮殺死金熙宗,自立為帝。

隨後他發動南征,試圖一舉滅掉南宋。

1161年秋天,完顏亮親自率領60萬大軍分四路南下。

其中的主攻為兩路,一路是完顏亮親自率領的東路大軍。他們從陸路沿著大運河南下,準備從安徽江蘇交界處渡過長江,直逼臨安。

另外一路則是海上,以浙東道水軍都統制蘇保衡為主帥,完顏鄭家奴為副帥,統帥600艘戰艦和7萬水兵從山東膠州灣南下,直入杭州灣,攻打南宋首都臨安。

這2路中,顯然海上的威脅最大。

陸地進攻的金軍都必須渡過長江,並非易事。

同時,陸地上的行軍速度也較慢。幾十萬大軍,每天走個二三十里也算不錯了,不能迅速威脅到南宋核心地區。

海軍則不同。

運載7萬金國水軍的戰艦,只需要幾天時間就可以殺入杭州灣,直逼南宋首都。

正是認為穩操勝券,完顏亮狂妄地宣稱:多則百日,少則1個月,定能滅掉南宋。

而南宋可以使用的海軍,實力薄弱,只有大將李寶的部隊。

李寶曾經是岳飛部將,驍勇善戰,忠義頑強,是一員悍將。

李寶當時擔任兩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兼率艦隊。

然而,南宋水軍主要用於防禦長江,海軍並不強大。

李寶僅有120艘中小型軍艦、水兵不過3000人。

這3000人還不是正規軍,而是福建、浙江一帶臨時招募的弓弩手。

李寶卻毫不氣餒,他當眾折箭為誓,還留下親筆遺書,安排好自己的後事。

李寶教導部下:破釜沉舟,和金狗決戰。我死國生,捨身取義,大丈夫何懼一死。

在李寶的鼓勵下,這3000南宋水兵和駕船的水手們,士氣如虹,抱定必死決心和金軍拼死一搏。

李寶大軍從蘇州進入大海,沿海岸線北上,首先出兵援助連雲港的義軍魏勝部。

金軍正在圍攻連雲港,突遭李寶的水兵從側後攻擊,不知虛實,頓時大亂,潰敗逃走。

第一仗就獲勝,大大堅定了海軍官兵的信心。

10月,突然有300多金軍漢族士兵趕來投靠。

他們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情報:目前金國水軍停靠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唐島(又名陳家島,在今膠州灣內),距離李寶大軍僅有60裡。因風向不對,軍艦都暫時下錨駐紮,隨時準備南下。

他們又介紹:金軍人數雖多,軍艦高達600多艘,士氣卻非常低落。駕船的水兵多是臨時抓來的沿海漢族漁民,被打罵虐待,頗有逃亡現象。至於軍艦上的7萬步兵,清一色是北方人,平時幾乎沒有受過海上訓練。最近海上風大,官兵又畏懼完顏亮的命令不敢上岸,暈船極為嚴重。平時他們都倒臥在船艙內休息。可是,金軍水軍畢竟勢力強大,也頗有一些通曉水戰的精銳士兵,還是很不好對付的。

得到情報以後,李寶判斷形勢,認為必須立即出擊奇襲。

金軍水軍非常強大,如果完成準備大舉南下,120艘南宋軍艦很難擋住600艘敵艦。

不過,金軍因為非作歹,淫掠當地民眾,受到漢族百姓切齒痛恨,得不到一點情報。他們甚至不知道李寶的艦隊在哪裡。

此時的金軍,做夢也不會想到南宋海軍竟然敢偷襲,就是奇襲的絕好機會。

於是,李寶力排眾議,果斷下令出擊。

11月16日,李寶大軍順風北上,全速前進。

當李寶艦隊靠近金軍艦隊時,甲板上的漢族水手很快發現。

不過,這些水手並沒有告知金軍軍官,反而紛紛偷偷跳海逃走,另一些則串聯起來,拿起武器,準備戰場起義。

李寶見金軍戰艦密集的靠在一起,毫無戒備,大喜過望,命令全面進攻。

一時間,120艘南宋戰艦猛烈發射火箭。

這種火箭是弓箭上加裝火箭發射筒,點燃引信即可向前快速飛行。火箭頂部則有易燃物,發射前點燃。

火箭最大的特點是射程遠,高達數百米,遠超過弓弩。

但火箭也有自己的缺點,精度很差,容易受風的影響亂飛,只能攻擊大型目標。

一時間,無數火箭射向金軍停泊的軍艦。

金軍軍艦都是木製帆船,船身和布制船帆很容易著火。

無數火箭射過去,迅速點燃船帆鎖具,燃起熊熊大火。

此時,金軍才發現遭遇襲擊,大吃一驚。

主將蘇保衡急忙命令:所有軍艦起錨迎戰!

可惜,金軍軍艦一半已經著火,漢族水手多以跳水逃走,船隻無人操作,陷入一片混亂。

驚慌間,勉強起錨的金軍軍艦又互相碰撞,亂成一團。

李寶見金軍艦隊陷入混亂,立即命令靠近敵艦發動總攻。

一時間,3000弓弩手對準敵艦連續發射弩箭和火箭,殺的金軍人仰馬翻。

激戰後,金軍只剩下不到百艘軍艦沒有起火。在蘇保衡命令下,這些軍艦負隅頑抗,以弓箭猛烈還擊。

此時李寶判斷金軍已經瀕於崩潰,必須給予最後統計。

南宋軍艦猛烈撞擊敵艦,繼而水兵勇敢的跳上甲板同金軍肉搏。

南宋水兵跳上金軍軍艦時,一些漢族水兵紛紛戰場起義,加入斬殺金軍行列。

金軍全軍崩潰,軍官以無法控制士兵。

主帥蘇保衡見勢不妙,隻身跳海逃走。

幾小時後,戰鬥結束。

金軍600艘軍艦全毀,7萬水軍除起義的以外,全軍覆沒,另有3000人被俘。

副主帥完顏鄭家奴等六名高級將領,都被殺死。

600艘軍艦上的大火,整整少了4天才熄滅。

由此,3000南宋海軍戰勝了20倍敵軍,獲得唐島之戰輝煌的勝利。

除了南宋海軍官兵的英勇以外,火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很多人認為,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藥兵器進行的海戰。

這個薩沙不敢苟同,但至少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

金軍海軍被全殲,大大動搖了金軍的士氣,也使得完顏亮多路合圍戰略破產。

此戰後剛剛1個月,完顏亮又在在采石之戰中,被書生虞允文打成慘敗。

惱怒的完顏亮濫殺部下出氣,被金軍兵變殺死。

由此,金國停止南侵,狼狽北逃,結束了對南宋最後一次大規模入侵。

從此以後,金國再也沒有實力吃掉南宋了。

這一仗,維持了南宋70年的穩定。


薩沙


對金庸先生小編一向是敬仰有加的,但在他的名著《書劍恩仇錄》中,醜化定邊將軍兆惠的做法小編不敢苟同。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定邊將軍兆惠親率四千清兵先行抵達葉爾羌城,清剿大小和卓叛亂。在黑水河畔紮營,時稱“黑水營”。

葉爾羌城的叛軍傾巢而出,將兆惠等人包圍在黑水營,雙方血戰數日,難分勝負。

叛軍在黑水營周圍構築工事,將黑水營團團圍住,和清軍對峙,試圖等清軍糧草殆盡後再發動進攻。被圍困的清軍吃光了馬匹,駱駝,最後不得不吃掉被俘虜的叛軍。

黑水營被圍100多天,叛軍沒有等來兆惠的覆滅,卻等來了大清的援軍。

兆惠突圍而出,此戰清軍不僅打亂了叛軍的分裂國家的意圖,還展示了清軍的強大戰鬥力,又釋放出鐵血平叛的決心。

1759年6月,恢復了元氣定的兆惠率領軍隊從烏什出發,經布魯特牧地由北向南大舉進攻叛軍盤踞的喀什噶爾;叛軍望風而逃。

清軍追繳叛軍,在帕米爾山區三戰三捷,徹底瓦解了叛軍,把整個帕米爾高原收歸大清版圖清朝,並在阿爾楚爾帕內立有記功碑。

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又名不周山。大清在各帕建有八所卡倫,將帕米爾分為“八帕”。
由北向南依次為:和什庫珠克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裡帕米爾、阿爾楚爾帕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瓦罕帕米爾。


現在只有郎庫裡帕米爾的一部分和塔克敦巴什帕米爾仍屬中國。

通過這場戰爭,乾隆帝開拓疆土共190餘萬平方公里。並將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汗國、布魯特汗國、浩罕汗國、布哈拉汗國、愛烏罕(今阿富汗)、巴達克山、乾竺特與拉達克等國納為附屬國。


花近高樓1


你這個問題太大了,歷史是世界史還是中國史?歎為觀止是指戰爭的影響、規模還是策略?所以實在不好回答。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既然你說到戰爭,有一場不太知名的戰爭,但是相當牛逼,後人稱之為“一人滅一國”。

王玄策,洛陽人,在唐太宗(626-649年)和唐高宗(649-683年)時候四次作為外交官出使印度(當時叫天竺)。這場牛逼的戰爭就發生在公元647年,太宗皇帝第二次派王玄策去印度,順便路過西藏(當時叫吐蕃)看看自己的女兒文成公主和女婿松贊干布。不巧的是,647年印度發生了一件大事,曾親切接見過唐僧玄奘的印度皇帝、統一北印度的戒日王朝開國先驅戒日王(其實說統一有點勉強,北印度是邦國制,大家尊戒日王為老大而已)在游泳的時候不小心淹死了,因為沒孩子繼位,各個邦國就開始打起來了,誰都想當老大,於是剛過上幸福生活沒幾年的印度人民馬上水深火熱,印度迅速進入持續五百多年的分裂狀態。

話說打了一段時間,一個叫阿羅那順的邦國老大基本篡權成功,這二貨聽說大唐來人了,還是從吐蕃來的,擔心大唐和吐蕃關係太好,對自己沒好處,直接就把王玄策的使團給團滅了,只留了王玄策和副手蔣師仁下獄。好吧,王玄策的開掛生涯就此開始。

1.逃獄。成功拉攏戒日王妹妹拉迦室利公主,在其幫助下越獄,越獄後回去沒法交差啊,30多人出來倆人回去,太丟臉了,倆人一合計,得報仇。

2.借兵。王玄策孤身跑到尼泊爾(當時叫泥婆羅)忽悠了7000多騎兵,蔣師仁跑到吐蕃了1200多騎兵贊助,倆人一聯合號稱萬人大軍,準備在天竺大幹一場,報仇雪恨。

3.掃蕩。王玄策首先攻下阿羅那順的都城茶博和羅城,那順先生出逃中天竺,再次兵敗,跑到東天竺借兵,再敗,嚇得東天竺害怕報復主動投降,那順被抓;蔣師仁那邊攻下阿羅那順老婆盤踞的朝乾託衛城,至此大仇得報。總得來說,萬人軍是在中天竺橫掃了一圈,滅了五六萬人,天竺更亂了。

4.凱旋。大仇得報,帶著俘虜可以回去交差了,按說這麼牛逼回去怎麼著也得加官進爵啊。可惜,這回捱到王玄策被人忽悠了,王大牛人從天竺帶回去個老和尚,據說有長生之術,準備給生病的太宗治病。結果太宗吃了不靠譜的神藥,第二年就掛了,王玄策就此沒再進步。

印度歷史上統一的時候少,分裂的時候多,雅利安人、波斯人、馬其頓人、希臘人、突厥人、蒙古人、英國人等等先後蹂躪過印度,所以這場戰爭不是那麼扎眼。對於印度而言,戒日王時候,有沒有這場戰爭都會趨於分裂,它對印度歷史走向的影響也有限。

但是,一人滅一國的故事還是很有傳奇性的,王玄策這樣的小官不見於正史,但是也足夠牛叉了。


王不膩1983


歷史上讓人“歎為觀止”的戰役實在太多了!自從有人類文明歷史以來,戰爭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個人認為有2場戰爭最值得關注,一個是蘇德戰爭,另外一個是抗美援朝戰爭,蘇德戰爭是人類戰爭史上一部宏篇鉅製,是整個第2次世界大戰最核心的部份,也是整個第2次世界大戰的節點之戰,儘管原蘇聯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是斯大林和他的戰友們以及成千上萬勇敢的蘇聯人民充分證明了什麼叫鋼鐵意志,4年浴血鏖戰,最終轉敗為勝,攻克柏林,希特勒四面楚歌,最終飲彈自盡!蘇聯累計殲滅德軍1千多萬,德軍73%的精銳都被蘇聯消滅,蘇聯絕對是二戰中貢獻最大的國家,斯大林的功績也足以遠高於羅斯福丘吉爾等人!而抗美援朝戰爭則是樹立了弱國一個反抗世界霸權的典範!毛澤東主席面對由美國挑頭的氣焰囂張的17國聯軍毫不畏懼,毅然決然地任命“誰敢橫刀立馬”的彭德懷元帥領兵出征(這是毛澤東主席一生中的三大最難決定之一),並讓自己最鍾愛的兒子一同上戰場!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帝驕兵及其幫兇,毛澤東主席充分把戰爭上升到了哲學高度,以己之長克彼之短,中國人民志願軍把20多年積累的優秀作戰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志願軍上下通過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高人一籌的指揮藝術讓美國三易主帥,讓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丟官去職,把美軍從鴨綠江邊趕回了38線!最終迫使美國人在談判桌上簽字!歷史永遠會銘記長眠在朝鮮三千里江山包括毛澤東主席親生兒子在內的10餘萬志願軍烈士的英靈!抗美援朝戰爭讓很多第三世界國家認識到了所謂的“世界頭號強國”也並非不可戰勝,美國也有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的一面!正如郭沫若先生評價“峻集高山齊仰止,誓將紙虎化為塵”!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很多國家(尤其是日本美國等)不以為然,認為近代備受列強欺辱的中國不是說站起來就站起來的!但新中國在成立僅1年時間就敢於同世界第1強國較量並取得輝煌勝利!以毛澤東軍事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真正做到了戰無不勝!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不僅是奠定新中國大國地位的三大基石之一(另外兩件是新中國成立和兩彈一星的成功),更為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樹立了反抗霸權國家欺凌的典範!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宣告了“西方列強在東方海岸附近擺放幾門大炮就能征服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去不返了!”


政俠


當年國共內戰短短三年,為什麼弱小的“毛軍”便戰勝了強大的“蔣軍”?下邊兩個戰例很能說明問題:

國民黨軍“5大主力”之首的整編74師,一向被捧為中華民國柱石,稱有10個74師,便可徹底剿滅共產黨。而師長張靈甫更被吹成頂天立地的無敵大英雄。而我看,張靈甫不是什麼英雄,而是當代馬謖!馬謖兩萬人馬紮在山上,讓王平傳報諸葛亮,說要“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結果被敵斷水而徹底完蛋。但馬謖還算有兩下子,能逃回大本營被老諸揮淚砍腦袋。而張靈甫把3萬多人馬也紮在山上,電告蔣總裁保證要“中心開花”,結果也被斷水導致軍心大亂,最後張靈甫戰敗投降,被複仇心切的5縱特務團何副團長私自槍決。

應該說張靈甫的“中心開花”設想不錯,但要看誰來執行?共產黨能行,國民黨就不行!

國民黨將領一向勾心鬥角,保存實力是第一要務。張靈甫被10幾萬解放軍包圍,而解放軍又被46萬國民黨軍三面包圍。這內外的幾十萬國民黨軍中,“5大主力”即佔了3個:整偏74師、5軍和18軍,還有桂軍的“鋼7軍”等,距74師最近的援軍不過幾華里。當時戰場最兇險的不是張靈甫,而是粟裕!但互相拆臺的蔣軍互不配合,救援者不拼死相救,防守者喪失戰鬥意志。大名鼎鼎的74師,雖居高臨下,又有大量飛機配合,但包括張靈甫在內的多數將士,被生俘而非戰死。所以說“中心開花”的戰術,無論高明與否,國民黨軍都打不好!

而兩年後,解放軍二流部隊45軍135師,在師長丁盛率領下,因通迅失聯盲目脫離主力150多里,被預先設伏的以“鋼七軍”為首的桂軍重兵集團包圍。丁盛的135師下設3個團,因輕裝前進總兵力不足萬人。而張靈甫的74師下設3個旅,計3萬多人。丁盛的兵力與處境,比張靈甫要兇險多倍!結果如何?白崇禧親自指揮的“狼兵”桂軍,不但沒吃掉135師,自吹“共軍不敢碰一碰”的“鋼七軍”軍部,反被135師穿插部隊徹底打掉,致使桂軍一片混亂。面對聞訊陸續趕到的大批解放軍,白崇禧想撤軍逃走,卻被135師牢牢吸住而動彈不得。戰鬥結果,桂系軍閥賴以生存的4個主力師灰飛煙滅。

張靈甫的“有心開花”與丁盛的“無心插柳”,境況差不多,戰局卻完全相反。兩相比較,包括顧祝同、粟裕、白崇禧、林彪、張靈甫、丁盛等雙方高中級指揮員和普通戰鬥人員,優劣高下立判。其它因素姑且不提,這兩個戰例,就是三年大內戰的戰場縮影。


反獨促統衛中華


🌹斯大林格勒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強大的兵力,分兵兩路,進攻蘇聯戰略重地——斯大林格勒(伏爾加格勒)。

🎍蘇軍進行了英勇抵抗,誓死保衛斯大林格勒,全民皆民,老少婦孺一起行動,處處是戰場,德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價。

🌲後來,德軍侵入了市區,蘇軍利用每一條街道,每一幢房屋,同德軍進行激烈的爭奪,德軍始終末能完全佔領這座城市。

✈️在此期間,蘇聯最高統帥部調集了大量軍隊,發動了冬季反攻,包圍了德軍。1943年2月,被圍困的殘餘德軍全部投降。

🚁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蘇、德雙方投入兵力最高超過200萬人,動用了2000餘輛坦克,2300餘架飛機,各類火炮超過20000門。

⛴戰役進行的200余天裡,損失的德軍及僕從國軍隊總數有150多萬人,德軍有生力量遭到極大消耗。與此同時,蘇聯軍民付出了重大犧牲。

🌲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希特勒從此走向上節節敗退的道路,蘇聯紅軍開始了大反攻,直至打下希特勒的老巢——柏林。

🌇斯大林格勒戰役,挽救了蘇聯紅軍,保衛了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