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反潛那麼厲害,為什麼美國還敢把潛艇造到10000噸以上?

蝶熙兒


這個問題我沒有分清兩個情況,首先,現在的反潛技術如何?真的能做到洞察於無形嗎?第二,能夠製造10000噸的潛艇,會是什麼樣的潛艇?我們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了,自然就明白了。


反潛機是一種重要的反潛手段

對於現代的反潛技術確實進步很大,高靈敏的聲吶探測設備已經很容易探測到海水之下的異常聲動。反潛的探測設備分為主動探測與被動探測,主動探測設備,一般都包括,主動聲納系統,磁探測儀系統等。主動探測設備主要安裝在潛艇和艦艇的首部主動聲納系統。還有安裝在固定翼反潛機和反潛直升機上的主動聲納浮標等等。而磁探測儀也同樣是,部署在軍事艦艇和固定翼飛機乃至反潛直升機上。


被動探測系統主要以被動聲納探測為主,主要探測潛艇發出的自身產生的噪聲源。從而確定潛艇所處的位置,而自己不被發現。而另一種被動探測設備就是佈設海底聲納基陣,通過基陣來被動發現海底的潛艇噪聲,這是一個相對有效的手段,而目前只有美國正在進行佈設。但是由於潛艇自身產生的強大聲源,也主要強國才把潛艇的靜音技術放在首位,各國也都在想辦法降低潛艇的噪聲問題。

雖然反潛技術相對比較先進,但是在面對的茫茫大海之上,想要發現一艘潛艇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對於大洋深處下潛較深的潛艇其聲吶探測已經變得十分微弱,不容易發現大洋深處緩慢低速行駛的潛艇。可是對於淺海地區,由於地理環境造就的雜波混亂,和來往輪船的密集,會導致探測設備無法清晰的分辨海底潛艇。這都加大了探測的難度。


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與旁邊的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相差甚遠!

對於10000噸的潛艇來說都是那些大型的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一般的常規潛艇只有2000到3000噸左右,攻擊型核潛艇一般在7000噸到8000噸左右。比如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該級艇長170.69米,寬10.06米,吃水10.8米,水上排水量16764噸,水下排水量18750噸,水下航速25節,下潛深度400米,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4個彈道導彈發射筒,裝載“三叉戟”-Ⅱ(D-5)彈道導彈,射程12000千米。
俄亥俄級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


而道導彈核潛艇通常都是國家的戰略級武器,提前挺的出動規律是幾乎是不固定的,一旦進入大洋之後,幾乎很難被發現,其形成的效果就是強大的核懾能力。而且這樣的潛艇通常不會活動在敵對國家的控制範圍之內,因為其配備的彈道導彈都擁有上萬公里的射程,根本沒有必要潛伏到對手的近岸水域。那麼潛伏在大洋之上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都具有水下發射能力,這是幾乎不被發現的絕對技術。
俄羅斯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24000噸排水量

而且現在潛艇的靜音技術也同樣在進步,比如潛艇表面鋪設消聲瓦,發動機安裝減震浮筏,而現在又出來了無軸泵推進技術,這些都是潛艇靜音的好方法。只要讓潛艇的靜音水平降低到海洋背景,噪聲之下,那麼就很難被發現。比如美國的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背景噪聲已經降低到95分貝,接近海洋造成背景。還有俄羅斯的基洛級柴電潛艇,其背景噪聲非常低,素有“大洋黑洞”的稱號。

所以,別看現在還錢技術已經十分先進,但是對於發現大洋之上的潛艇依然十分有限。再加上,越來越先進的靜音技術逐漸被應用到潛艇之上,這更導致發現潛艇的難度。


淡然小司


反潛技術和潛艇降噪技術是矛盾關係,但反潛技術和潛艇噸位之間不存在互相剋制的情況。潛艇隱身性的高低跟噸位的大小之間沒有必然聯繫,有的潛艇噸位很大,超過2萬噸,甚至超過3萬噸,但噪聲控制得很好。有的常規潛艇,噸位只有2000多噸,但在水下行駛時,很容易被監聽和探測。所以說潛艇打造到萬噸級,並不意味著它就容易暴露。

按照國際上潛艇的噸位劃分和種類劃分來看,常規潛艇一般不會超過3000噸,如果繼續往大里發展,對潛艇動力系統的影響會比較大,續航能力就大打折扣。核潛艇分攻擊潛艇和戰略潛艇,攻擊潛艇最大的超過8000噸,但大部分在6000-7000噸左右。它的任務性質決定了它需要多大的噸位。

超過萬噸的只有戰略核潛艇。這種潛艇搭載著洲際戰略核導彈,主要任務不是打,而是威懾。如果戰略潛艇打起來了,那麼地球的生態環境就完了。為了最大程度提升潛艇的威懾能力,就需要儘量多攜帶導彈。而洲際核導彈的尺寸偏大,小型化難度很高,因此戰略潛艇的噸位普遍上萬。

世界上最大的戰略潛艇是蘇聯颱風級,噸位接近4萬6000噸,是潛艇史上最大的水下戰略神器。俄羅斯現在用的主力戰略潛艇是北風之神,噸位大概是2萬4000噸。美國俄亥俄級潛艇的水下噸位是1萬8000噸。這些武器是大國的壓艙石。

反潛技術主要分主動和被動兩種,前者的典型代表是拖拽陣列聲吶和主動聲吶,一般安裝在艦船尾部,或者是由反潛巡邏機和直升機來投擲。反潛機把聲吶丟在海上,監聽水下動靜,然後判斷潛艇位置。被動就是在水下鋪設監聽系統,只接收,不主動探測。

不管反潛技術如何先進,聽得有多敏銳,海洋內部都存在大量雜波和干擾噪音。只要潛艇的雜音能夠控制在這個範圍內,隱藏在自然背景之下。反潛設備依舊是很難發現潛艇蹤跡的。現在很多先進潛艇都能把噪音控制在100分貝左右,反潛設備想要發現它很難。只要噪音控制得當,就算是幾萬噸的大傢伙,也很難暴露行蹤。


兵說


這個問題有幾個明顯的誤區!

第一,目前全球反潛技術最為成熟的莫過於美國及其盟友,而美國明面上的潛在對手的反潛能力和裝備其實還是相對滯後的,因此即便是在如今反潛技術如此成熟的今天,能夠大規模威脅到美國潛艇安全的力量還是很薄弱的!



第二,美國沒有常規動力潛艇,所擁有的是清一色的核動力潛艇,不管是對戰略導彈核潛艇提供護航的攻擊核潛艇還是戰略導彈核潛艇,都是美國核打擊能力和裝備中的一個分子,對這些核設施的攻擊意味著向美國發動核戰爭,因此即便是俄羅斯也非常清楚,探測出來是一回事,攻擊是另外一回事!



第三,潛艇建造越大,其實難度越大,尤其是美國裝備的全部是核動力潛艇,主要的作戰模式是執行核威懾和二次核打擊的任務,其要求的靜音和潛深是極高的,能建造這樣的核潛艇都是需要非常強大的科技和工業能力作為支撐的,不是那個國家想建造就能建造的!



第四,相對於潛在敵人的反潛能力,美國的反潛能力更為凸出,美國不但擁有對敵方潛艇技術先進的多方位偵查和打擊能力,還具備遍佈全球的水下監測體系,冷戰後期,蘇聯的戰略核潛艇一旦出海進行戰略值班,總是有美國的核攻擊潛艇的尾隨跟蹤,這至少可以說明美國對主要對手的水下監控能力的全面!



第五,美國擁有極為龐大的海上力量,擁有全球戰略機動的能力,如今的世界各國,即便是擁有先進的反潛能力,也不見得就能在美國強大的制海權下存活,例如讓號稱世界反潛作戰能力第一的日本與美國開戰,美國也會將日本的眾多反潛飛機全部擊毀,之後才是美國的潛艇進行參戰!


涇水書生


核潛艇的體量並不取決於現代反潛戰術有多麼厲害,而是美國海軍前出部署的進攻性戰略思想,美國海軍的核潛艇是作為對陸攻擊火力投射的重要一環來定位的,需要部署在遠離母港甚至是前進基地的海域進行部署,進行長時間的戰備值班部署,在開戰後要在第一時間根據既定的攻擊目標座標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將全部所攜帶的對陸攻擊彈藥發射出去,這些都要求美國核潛艇體量足夠大。


且美國海軍核潛艇的攜帶的都是遠程攻擊彈藥,並不需要美軍核潛艇前出到敵方海岸活動去執行對地打擊任務,只需要在大洋深處指定攻擊位置發射攻擊彈藥即可,以現代潛艇的靜音技術,只需要保持完全靜止和靜默狀態,對方反潛力量很難發現在茫茫大洋深處的靜止目標。另外部署在外洋的核潛艇能得到本方航母戰鬥群的空中、水面以及水下的全方位保護,能較為有效的消滅或驅趕敵方的反潛飛機、艦艇和潛艇。

對於核潛艇而言,核動力就意味著理論上擁有無限的續航力,但畢竟潛艇上的空間實在有限,潛艇的作戰能力取決於艇員的體力和士氣,如果艇員的狀況不適合戰鬥,那潛艇本身的技術狀態再好也只能回母港休整(戰地更換艇員班子是一件非常有風險的事情),因此核潛艇的體量越大就意味著更充裕的作戰空間和休息空間,就意味著足夠長的自持力和戰鬥值班時間。也是超級大國全球海軍“更大就是更強”理論的典型詮釋。


李三萬的三萬裡


因為潛艇的隱蔽性也越來越高了。探測水面艦艇比探測潛艇容易的多,但水面艦艇大型化的速度比潛艇更快。

相比大型化帶來的劣勢,大型化帶來的優勢更多,更大的空間意味著能裝更多的電子設備更多的武器,還有更大的人員居住空間,還有更強的多用途能力。技術進步可以降低大型化產生的更容易被發現等問題,更多的武器裝備更強的系統集成可以讓大型艦艇取代原來艦隊中專職執行某項作戰任務的中小型艦艇,間接抵消大型化帶來的更多成本。潛艇也是一樣,美俄先進的攻擊型核潛艇不但能勝任艦隊護航掩護戰略導彈核潛艇,還能單獨作戰、特種作戰,深入前線攻擊敵方和進行特種滲透,集這麼多功能於一體,排水量的增大是不可避免的。但增大也是有限度的,大到某個最合適的排水量就好,性價比最高,再大就沒有意義了,性價比會急劇下降。攻擊型核潛艇10000噸上下基本就是極限了,彈道導彈核潛艇基本也限定在兩萬噸上下,像颱風級這種劍走偏鋒的龐然大物未來是不可能再出現的。


深藍利劍


對於反潛作戰來說,到現在為止,也是一項十分困難的事情,藉助海水的掩護,在大洋上的反潛依舊是非常困難,而到了近海,由於水聲條件的複雜,反潛就更加困難了。

對於反潛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如何發現潛艇,現在發現潛艇的手段和二戰時期沒有什麼本質區別,都是用聽的,什麼利用藍綠激光什麼浮游生物這些發現手段都還是設想,距離實用還有很大的距離。而現在的潛艇採用貼消音瓦,發動機浮筏等各種技術,潛艇的噪音已經降低到了和海洋背景噪音差不多的地步,尤其是俄國的潛艇。當年,蘇聯的A級潛艇在挪威海域活動,其噪聲信號被佈置在南大西洋的水聲站發現的事已經過去了30多年了。美國的海狼級更是低到了海洋背景噪音以下,現在發現潛艇更加困難了。

由於良好的隱蔽性,現在的潛艇被賦予了更多的任務,所以潛艇是越來越大,一般的攻擊型核潛艇都是開始向10000噸發展,就是常規潛艇也是越來越大,澳大利亞新近的潛艇也要求有4000噸的排水量,而這個噸位原來都是核潛艇才有可能達到的噸位。

況且10000噸的排水量看著大,但是在大洋之中依舊是滄海一粟,想找到它十分困難,前邊說了攻擊型核潛艇現在明顯是向多用途潛艇方向發展,加一段巡航導彈艙,用巡航導彈對地攻擊,偵察這種差事就不用說了,現在還要開始裝載特種部隊執行秘密輸送的任務,這些都是需要一些專業設備,而噸位大,就意味著能夠裝載的設備多,而且能夠改進的餘地大,所以現在的潛艇越來越大,不過這個增大也是一個相互協調的結果,噸位大的確有好處,但是噸位大了,在淺海活動困難了,而現在在淺海執行任務的機會也在增加。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反潛能力最強的海軍,通過在冷戰中到處佈設水下電纜和水聲設備,美國海軍是建立了一整水下聽音系統,不過隨著潛艇降噪技術的發展,單純的聽音也已經不能確保對於敵對潛艇的發現,前邊說的新概念的發現潛艇的技術,美國都是投入了巨資在研究,但是就算是這樣,在大海上發現一艘潛艇依舊是十分困難的事情,而加大潛艇的排水量的好處肯定是比缺點多,所以美國的攻擊型核潛艇越來越大。
海狼級核潛艇,圖片來自網絡。


有痰


在大海上找一條潛艇談何容易,在飛機上看一條大船就像一個火柴頭,那好在你能看見,潛艇在那麼大的海里,多難找啊!


老蔣曬太陽


潛艇來無影去無蹤的,為什麼敢這麼說,連世界上反潛裝備最好的美國佬也不敢說,能確保百分之百知道啥時候有沒有潛艇,都在說自己有反潛能力,要知道他是能力,不是一定能發現,現在很多案例都出來了,現在的潛艇很難被發現這是事實。








俺小尿尿尿人家一身


一萬噸以下只有法國紅寶石核潛艇t。還有就是米國不裝備常規潛艇。而且米潛艇靜音,潛深都是一流


餅爸1


因為 美國控制了 海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