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艦,護衛艦,戰列艦,巡洋艦,潛艇,核潛艇,航空母艦的發明歷史是怎樣的?

克里奧爾


出現順序是戰列艦、護衛艦、巡洋艦、潛艇、驅逐艦、航母、核潛艇

這是一道綜合題,考的是知識累積量。當人類進入大航海時代之後,火炮開始成為海戰的主要武器,但由於時代技術限制,那時候的火炮還是前裝滑膛炮,射程近,精準度差,再加上海上風浪顛簸和人力火控,距離稍遠鬼知道炮彈會飛那裡去。所以海戰也開始學陸戰排隊槍斃戰術一樣,側舷密佈火炮,以密度彌補精度,從而誕生了第一個近代海軍艦種,戰列艦(BattleShip)!
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風帆戰列艦,風帆戰列艦從15世紀末開始出現,成為後續三百多年海戰霸主。


荷蘭電影《海軍上將》。海戰時風帆戰列艦一對一列隊廝殺,直到對方倒下。風帆戰列艦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期短暫被鐵甲艦所取代,直到20世紀初,英國費舍爾爵士推出無畏艦,重新復活了戰列艦,世界海軍也進入大艦巨炮時代。
無畏艦開始採用機械計算器的德福裡克火控盤,統一口徑主炮,將海戰交戰距離提升一倍以上。那個時代戰列艦們跟他們前輩一樣,一對一捉對對轟,只不過交戰距離從前輩們的一兩百米提高到十幾公里。


緊接戰列艦出現的艦種是護衛艦(Frigate),風帆戰列艦雖然戰鬥力強大,但是攜帶太多火炮,側舷使用厚重橡木增強防護,為了應對接舷戰還攜帶戰鬥人員應對搏鬥。所以航速非常慢,順風最大航速也只有5~8節,在進行追擊和反海盜時顯得無能為力。所以誕生靈活輕便的艦種,那就是護衛艦。當時護衛艦普遍排水量在500噸以內,只帶一層火炮,航速在12節以上,他們主要負責任務是商船護航、反海盜為主。戰爭中這些護衛艦又可以搖身一變,變成劫掠敵國海上船隊的“皇家海盜”。

保留到現在,依舊在美國海軍在役名冊中的“憲法號”風帆護衛艦。實際上英國“輸掉”美國獨立戰爭的真正原因是,英國海軍雖然正面海戰中擊敗法國、西班牙、荷蘭的聯合艦隊,但是被三國的“皇家海盜”們劫掠了將近45%的商船噸位,經濟損失極其慘重。

巡洋艦(Cruisers)的誕生之初目的,則是在殖民地時代,更好的對付那些“皇家海盜”們。他由二層火炮的四級戰列艦退化而成,排水量1000多噸,一般配備兩層火炮(下層在風浪時無法使用),犧牲一定的防禦力,船體更加流線型,增加船帆數量,提高航速。這種巡洋艦主要部署在海外殖民地,對落後國家地區海軍同樣具有壓倒性優勢。可執行多種任務,包括護航巡邏,破壞海上交通線,襲擊港口等,在大艦隊決戰時,也可以進行騷擾和補刀。

復原的法國赫敏號風帆巡洋艦,1780年年輕的拉斐特侯爵說服法王路易十四,乘坐赫敏號巡洋艦,帶領5500名法軍和5艘戰艦,馳援美國,並與華盛頓會師。

相比於誕生於風帆戰艦時代的三種艦船,驅逐艦(Destroyer)誕生時間則要晚的多,他一直到19世紀末的才出現。其最初目的是為了攔截魚雷艇,19世紀中後期,魚雷這種水下攻擊模式的武器,可以利用液體的不可壓縮性對大型軍艦造成極大破壞力。為應對這種威脅,推出裝備輕型火炮的小型高速戰艦,在大艦隊外負責攔截魚雷艇,阻止其發射魚雷。這種艦最初稱為“獵魚雷艇”(Torpedo Boats Destroyer)。

到1893年,英國推出的第一艘驅逐艦,哈沃克號,這種船比早期的獵魚雷艇們大一倍不止,配備多種火炮,也裝備魚雷,他既可以打獵魚雷艇和魚雷艇,也可以搶魚雷艇的活幹發射魚雷,還可以負責偵察等多種任務,所以名字也就壓縮成驅逐艦(Destroyer)。

而到現在,護衛艦和驅逐艦、驅逐艦和巡洋艦之間的定義也越來越模糊,歐洲一票護衛艦排水量已經達到6000噸,超過很多驅逐艦噸位,而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排水量更是突破1.4萬噸。美國海軍驅逐艦和巡洋艦標準就看有沒有艦隊指揮功能,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最初是防空驅逐艦,最初編號為DDG-47,後增加艦隊指揮能力之後,改成巡洋艦,編號也改成CG-47,同樣下一代巡洋艦CG-21將是在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艦體上進行改進。

法國是按照功能來區分,一級艦稱為驅逐艦,二級艦(打輔助)稱為護衛艦。阿基坦級護衛艦和地平線級驅逐艦排水量同為6000噸,但兩者命名不同。

潛艇發明時間很早,最早見文字記載的是達芬奇提出的“水下航行船體結構”,而第一艘可以真正水下航行的潛艇則是1620年荷蘭發明家尼利斯·德雷爾發明,使用木質結構,外面覆蓋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使用木槳來驅動,但這種潛艇還完全不具備實戰能力。復原的德雷爾潛艇,但其基本原理跟現代潛艇相似,德雷爾也被稱為“潛艇之父”。而潛艇的第一次投入實戰則是要到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軍上尉喬治·迪克森率領“漢利”號,對北軍“豪薩通尼克”號軍艦發動了襲擊,並順利將敵船炸沉,但撤退的時候“漢利”號不幸沉沒了,全艇無人生還。

漢利號潛艇,由8人搖動搖桿驅動前進,前部有帶有炸藥的矛刺入軍艦,然後撤退時拉動繩子引爆炸藥,用來偷襲港口內的軍艦。這種攻擊模式非常不靠譜,但開創潛艇實戰的先河,而潛艇真正發揮作用要到一戰時。

航空母艦,英國在一戰時就通過對商船、戰艦等進行改裝,弄出多艘航母或水上飛機母艦,特別是1918年,英國收購排水量1.5萬噸意大利商船孔蒂·羅索號,將其改裝成第一艘具有全通甲板,可以正常起降戰機的標準意義上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百眼巨人號最初計劃用於在海上攔截齊柏林飛艇,後要求使用魚雷轟炸機對德國公海艦隊錨地進行攻擊,該艦1918年6月服役,但未能在一戰中出場。

而核潛艇是這裡面最後一個出場的,他是1954年9月30日由美國建造推出,以凡爾納著名小說《海底兩萬裡》的鸚鵡螺號來命名,這也是歷史上多艘潛艇的命名來源。此時距離第一臺核反應堆“芝加哥一號”運行只有12年。核反應堆與潛艇相結合,極大提升潛艇作戰能力,使得海底無限潛航成為可能。鸚鵡螺號也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


五嶽掩赤城


這個問題那麼多,我無法回答,有請下一位


軍迷哨所


現在沒有戰列艦啦,退出歷史舞臺啦!


萬山嵩嶽


這可以寫個論文了啊。其實一個級別就能寫好多的。真不敢下筆,不對,是動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