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桶”裡的歐洲小國馬其頓,為什麼要改國名?

暈暈的Honeybaby


地處歐洲東南巴爾幹半島的內陸小國馬其頓,正式通過法律,更改國名為“北馬其頓”,而馬其頓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迫於無奈。

多年來,馬其頓一直希望加入北約與歐盟,然而卻因為國名之爭與南方鄰居希臘齟齬不斷,希臘一直以此做藉口扯後腿,阻止馬其頓加入北約與歐盟,馬其頓改名也是為了讓希臘無話可說,為自己加入歐盟北約掃清障礙。


作為南斯拉夫的前成員國,如今的地處內陸馬其頓面積小人口少,經濟欠發達,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遠不如當年。要知道,曾經源起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帝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最遠抵達南亞印度河流域。

馬其頓被迫改名,而迫其改名的就是南方的鄰居,西方文明之源的希臘。

古代的馬其頓與如今的馬其頓有巨大的差異,如今的馬其頓共和國只是古代馬其頓王國北方的一部分,而古馬其頓的南方、東南與西南等大部分地區,幾乎都成為了如今希臘的一部分。也就是說,當年古馬其頓大部分領地都由希臘所繼承,所以希臘一直認為馬其頓沒有叫這個名字的資格,而且希臘也怕馬其頓對於自家所有的“馬其頓故地”有什麼想法。


更何況,馬其頓在古代的歐洲東南部,也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文明。在文化宗主權爭奪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本身就已經是西方文明源頭的希臘,也不願放手對於馬其頓的文化宗主權,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馬其頓文化的繼承者。

南斯拉夫解體以後,馬其頓就因為名字而跟希臘之間糾纏不清,但是馬其頓也沒理會希臘。直到馬其頓想要加入北約與歐盟的時候,作為歐盟與北約成員的希臘一直給馬其頓使絆子——不改名就別想加入進來。

雖然堅持了這麼多年,但是希臘一直都不鬆口,最終還是馬其頓低了頭,終究將名字改成了“北馬其頓”,這也就等於變相放棄了對於馬其頓文化的擁有態度,以此換取希臘的支持。


澹奕


2019年1月11日,歐洲國家馬其頓議會以81票的支持率,通過更改國名的憲法修正案,標誌著其國名將由“馬其頓共和國”更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那麼馬其頓作為好端端的主權國家,又沒有發生政變,為什麼要更改國名呢?其實馬其頓更名,完全是無奈之舉,是在希臘的逼迫下不得不改名。

(馬其頓美景)

希臘和馬其頓的國名之爭由來已久,自從1991年馬其頓從南斯拉夫獨立,將國名定為“馬其頓共和國”之後,希臘就強烈反對其使用馬其頓作為國名,不但對馬其頓共和國實施制裁,還以自己聯合國、北約和歐盟成員國身份反對馬其頓加入,1993年馬其頓共和國為了加入聯合國,使馬其頓主權得到合法認可,被逼無奈只能以暫用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加入了聯合國,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可謂是奇恥大辱。

(馬其頓)

希臘之所以反對馬其頓國名,一方面是出於正統之爭,也就是輝煌一時的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到底是不是如今馬其頓人的歷史。馬其頓共和國認為自己是古馬其頓人的直系後裔,並將亞歷山大大帝看作是自己民族的英雄;而希臘則認古馬其頓人是古希臘人,如今的馬其頓人不過是被希臘稱為蠻族的斯拉夫人,所以馬其頓帝國的輝煌歷史是屬於希臘人的。另一方面是地區因素使然,在巴爾幹半島,馬其頓是一片地區的統稱,它包括馬其頓共和國國土,也包括希臘境內的一部分國土(西馬其頓、東馬其頓—色雷斯、中馬其頓),所以希臘認為以馬其頓為國名就是在對自己的領土有企圖。

(亞歷山大大帝雕像)

馬其頓共和國位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中部,屬於內陸國家,國土面積25713平方公里,人口208萬,GDP113美元,是歐洲最貧窮國家之一,為了謀求自身發展一直想要加入歐盟,可是由於與希臘間的“馬其頓”國名的之爭,導致希臘阻撓而無法加入,同時馬其頓共和國地處的巴爾幹半島,民族矛盾、文化差異、邊界糾紛等等因素造成該地區動盪不安,歷史上爆發過很多著名戰亂,被稱為歐洲火藥桶,比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薩拉熱窩事件”就是這裡發生,還有前南斯拉夫內戰和科索沃戰爭等,馬其頓作為地區小國,國力微弱,為了自身安全也一直在謀求加入北約,可是同樣遭到作為北約成員國希臘的阻撓。所以為了能夠加入北約和歐盟,乃至不在被強勢鄰國希臘刁難,馬其頓一直在和希臘談判,知直到去年六月份,雙方談判才取得突破進展,希臘不在要求馬其頓共和國去除國名中“馬其頓”字樣,將名字定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薩拉熱窩事件)

通過馬其頓共和國改名事件我們不難發現,在國際社會上沒有什麼公平正義可言,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是不變的真理,只有實力才能捍衛尊嚴。


世界這點事兒


問大家個問題:一個國家的國名是由誰定的?可能很多人都說當然是由這個國家的政府或者人民來定了。這話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對的,但我要告訴你,這世界上有些國家就悲催到連自己的國名都無權決定。

記得當年南斯拉夫解體的時候,一分為六。其中有個叫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土不大,兩萬多平方公里左右,人口也就幾十萬。之所以叫馬其頓共和國,因為它在歷史上就是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馬其頓帝國是非常有名的,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一直打到印度,馬其頓帝國雄霸歐亞,就如同我國古代的漢唐盛世一般。該國國民給自己國家取名馬其頓共和國,一來想沾一沾古代馬其頓帝國的光,二來也想蹭蹭名氣,指不定能多招些觀光客呢。

可希臘政府和人民不高興了。雖說現代的希臘和古希臘一點傳承關係都沒有,但好歹人家還是頂著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光環啊。希臘人覺得馬其頓共和國就是在吃希臘的豆腐,何況希臘還有個馬其頓省,你叫馬其頓共和國,是不是有一天你要對我提出領土要求啊?所以他極力反對馬其頓人叫馬其頓共和國。

這話似乎也有點道理。你想想,要是咱們周邊有某個國家也將國名定為周、漢、唐、宋……恐怕我們也覺得不好受。可馬其頓人覺得,我們的國家叫啥名字是我們自己的事,你希臘有什麼權力干涉呢?再說了,你現在這希臘和古希臘可是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啊。所以,一開始馬其頓人也不鳥他。

希臘倒沒有為這事和馬其頓兵戎相見,只是在國際上處處為難他。由於希臘的阻撓,馬其頓雖然加入了聯合國,但國名卻只能叫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而在歐盟和北約,由於希臘有一票否決權,所以至今馬其頓雖然做了不少努力,卻沒能加入。不加入歐盟和北約,自然也就沒辦法融入進歐洲一體化中來,得不到歐盟的照顧和財政補貼,得不到北約的軍事保護。至今馬其頓還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

如此折騰了20多年,馬其頓人實在受不了了。馬其頓政府認為,不就是個名嗎?有什麼大不了的!既然希臘不高興,那咱就改唄。於是和希臘進行談判,最後決定將國名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不過,馬其頓政府說了,改國名事關重大,自己做不了主,要搞全民公投。如果公投通過,就將目前的國名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結果前幾天,這個公投通過了,原來的馬其頓共和國正式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了。


血染戰旗紅


又要發新貨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