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雲飛黃埔軍校畢業的,為什麼沒有去中央軍,而去了晉綏軍?

女澡堂偷罩罩


首先強調下,這是一個虛構的歷史人物。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是又高於生活。因此,不要把小說或者電視劇,當做真實的歷史。根據小說的描述呢,楚雲飛是山西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抗戰期間,他已經是晉綏軍的一個團長,佩上校軍銜,麾下有四五千官兵。抗戰中,這個團屢屢痛擊日偽軍,立下了赫赫戰功。抗戰結束後,他來到了陸軍大學進修。隨後,在邱清泉的邀請下,他來到了第5軍擔任少將師長。淮海戰役中,這個師灰飛煙滅,他本人呢也身負重傷,昏迷不醒。來到臺灣以後,他擔任過金門防衛司令部的副司令長官,佩中將軍銜。

再講講黃埔軍校第五期,1926年上半年這一期的學生陸續入校,11月這些學生通過考試轉為正式生。據統計,這一期的學生有3000多人,分為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經理這五科。這一期出了許多名人,例如:許光達 張宗遜 宋時輪 楊至成 陶鑄 譚希林 郭汝瑰 陳克非 廖運周 ......由於北伐戰爭和國共決裂的因素,據統計,只有不到2500人畢業。至於畢業生,許多人參加了紅軍,許多人留在了中央軍中,也有許多人去了地方軍隊,也有許多人回到了老家,或者轉行,退出了軍界。我就主要介紹下前六期的畢業生吧,畢竟這幾期最有名。

胡宗南

1畢業後,來到早期的黃埔軍校教導團,後來的北伐軍第一軍,乃至更晚的第十一師之類的部隊。這些部隊是蔣介石最核心的隊伍,也就是中央軍嫡系部隊。蔣介石重視黃埔生,這些黃埔生通常也樂意進入這類部隊。畢竟,如果足夠忠誠,又有能力,絕對不愁升遷和好的待遇。到了抗戰爆發前,胡宗南已經升任軍長,宋希濂 李延年 李玉堂 關麟徵 鄭洞國 等人已經升任師長。

範漢傑

2畢業後,進入北伐軍第二軍,第三軍,第四軍這樣的部隊,至於李宗仁的第七軍,唐生智的第八軍這類的部隊,不歡迎黃埔生,黃埔生一般也進不去,也不願意去。到了抗戰爆發前後,第二軍已經被黃埔生同化為中央軍的嫡系部隊,第三軍也成了中央軍的旁系部隊。至於第四軍的範漢傑,後來離開了粵軍,來到了第一軍,擔任副軍長。

郭汝瑰

3地方軍閥派出一些人,來到黃埔軍校學習,畢業後又回去了。 例如唐生明,他是湘軍大佬唐生智的弟弟,是黃埔四期畢業生,後來回到了唐生智的部隊。1930年,他已經在哥哥的部隊裡擔任了副軍長。還有郭汝瑰,他是川軍大佬郭汝棟的堂弟,畢業於第五期,後來回到了川軍,在堂哥麾下擔任營長。傅秉勳,是川軍郭汝棟的部下,畢業於第五期,後來回到川軍擔任過團長。

杜聿明

4曾經有一批黃埔生被派往北方,去國民軍中任職。其目的是為了深化北伐軍和國民軍之間的合作關係,聯合起來一起打北洋軍閥。例如杜聿明在國民二軍擔任過副營長,徐向前也在國民二軍擔任過參謀,劉志丹也在國民軍馮玉祥部工作過。不過,這些人大多回到了南方。少數人則留在了北方,在西北軍的隊伍裡沉浮。

林彪

5許多黃埔生被分配到了葉挺獨立團,或者親近中共的部隊,例如林彪 王爾琢 許繼慎 周士第等人。後來,這些人參加了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 黃麻暴動之類的革命活動,許多人成為紅軍的創始人,也是紅軍的高級將領。

王竣

6有些黃埔生在中央軍或者中央軍的旁系部隊,混的不如意,或者受到地方軍閥的招攬,或者參加了紅軍又離開,想回到國軍的隊伍中去,來到地方軍隊工作。例如黃子琪,在北伐軍第二軍擔任過連長,後來參加了秋收起義。脫離紅軍以後,投靠了新桂系,擔任過廣西省保安司令部政訓處主任。王竣來到了楊虎城的部隊,後來升任旅長。

劉志丹

以上就是黃埔生畢業後的主要軌跡,總結下就是:進入中央軍嫡系部隊 // 進入中央軍旁系 // 地方軍閥派人來學習,畢業後歸隊 // 部分黃埔生來到西北軍工作 //來到親共的部隊,後來創建紅軍 //被動來到地方派系,或者投靠地方派系// 脫掉軍裝,去經商或者讀書或者種地之類.............

陳賡

分析下楚雲飛的軌跡,無非是:1作為山西人,戀家,畢業後回到了老家,被晉綏軍吸收。2進入軍校前已經是閻錫山的部下,畢業後回到了老部隊工作。3在中央軍或者旁系惹事了或者待不下去,投靠晉綏軍或者被晉綏軍招攬。4被派往山西,以團結閻錫山一起抗擊北洋軍閥......個人呢,更傾向於,他是閻錫山派往廣州學習的。畢竟,那麼多黃埔生,主動來到地方派系工作的,實在太少。何況,是楚雲飛這麼優秀的人。

插個題外話,黃埔四期畢業生張鍾麟,畢業後一直在中央軍裡任職,官至第一師某團的上校團長。這個師,八個團長,六個人是黃埔前三期的,兩個人是第四期的。一個是他,一個是劉超寰。張團長因為殺了老婆,被判刑,抗戰爆發前後,被釋放了出來。據說,是戴罪立功吧。回到老家關中以後,他一直鬱鬱寡歡。想回到老部隊,但是老師長鬍宗南一直不表態。這時,學長王竣已經在楊虎城麾下當了旅長。他寫信邀請張學弟去自己的部隊擔任副旅長。但是呢,張鍾麟看不上陝軍,沒有同意。後來,他投靠了中央軍的王耀武,成為了第74軍的一個團長。


易安讀史


這個事情還和常凱申校長有點關係。常凱申在黃埔軍校擔任校長的時候,經常會去軍校和他的學生們聊聊天。常校長喜歡從小事情和細節觀察一個人,表現好的黃埔生往往會受到校長的重用。如果這位黃埔生還是浙江人,會得到校長更加的信任和重用。常凱申校長後來手底下的三位大將,就都是浙江人,而且都是出自黃埔軍校。他們分別是黃埔教官陳城和湯恩伯,黃埔一期生胡宗南。

因此很有可能,當常凱申校長去黃埔軍校視察,然而楚雲飛在校長面前的表現不太好。隨著常校長的不斷髮跡,也越來越忙,能夠去黃埔軍校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他也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觀察這些黃埔生。常校長的這種察人方式既有優勢,也有不足之處。黃埔四期生的林彪,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常校長就預測過這學生以後不簡單。果然這個四期生在後來的戰場上,接連打敗國府從黃埔畢業的其它優秀將領。但這種方式也錯過了不少將才,比如四期生的徐向前和張靈甫。

從軍校畢業之後,楚雲飛被分配到中央軍擔任見習排長,不能說受到冷落,但是也並沒有得到重用。當時黃埔軍校的山西學子並不少,許多人都被閻錫山給挖走了。楚雲飛也是山西人,閻錫山也是山西人,恰好閻錫山看到了楚雲飛身上的才能,便將其也給挖到了晉綏軍。楚雲飛考黃埔軍校的時候,就得到了閻錫山的慷慨相助,加之盛情邀請。在中央軍可以報效國家,在晉綏軍同樣也可以保衛國家。

楚雲飛是《亮劍》小說虛構的人物,可以說結合了國府多位著名將領的優點。楚雲飛到晉綏軍沒有多久,便被提拔為358團的團長。這隻部隊應該是閻錫山的王牌部隊,武器裝備都是給的最好的,許多還是國外進口的武器。358團的兵員也是相當充足,達到了5000多人,看的出閻錫山對於楚雲飛相當重視。楚雲飛也沒有讓它人失望,在抗日戰場多次痛擊日寇。由於楚雲飛的表現優異,常凱申又將其挖到了中央軍,直接給予一個美械師的編制。楚雲飛一生可謂是多次遇到貴人相助,當然自己也是有本事的人。


兵說


黃埔軍校成立於1924年,第一任校長是蔣介石,為當時的中國培養了大量優秀的軍事人才,尤其是前六期,全部堪稱軍中驕子。對於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蔣介石視為寶貝,正是依靠他的這些學生,他才建立起自己嫡系的中央軍,獲得了北伐、中原大戰等一系列勝利。

《亮劍》裡的楚雲飛和大老粗李雲龍可不同,是正式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的科班人才,但他很奇怪的是,畢業後卻沒有去蔣介石的中央軍,而是去了閻錫山的晉綏軍。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楚雲飛是山西人,記得有一個情節,李雲龍調侃楚雲飛:“楚兄是山西人,打孃胎裡出來就會做生意。”山西人加入晉綏軍,楚雲飛這就在先天上有了優勢,而且晉綏軍裡的重要人物,基本都是山西人,閻錫山從來不會給外省人插手山西的機會。

其次,楚雲飛很可能在考入黃埔軍校之前就是閻錫山的人,就連他報考黃埔軍校也是閻錫山推薦的。很多人的印象中,閻錫山就是個“山西王”,但其實他很早就參加了同盟會,是元老級人物,而且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黃埔軍校的校務委員之一,提攜一個同鄉後輩進入黃埔太容易了。

歷史上的黃埔軍校,確實有很多是地方軍閥塞進來的,如湘軍直接把自己下邊講武堂的158人並進了黃埔軍校,四川的劉湘也送進來了21人,這些人畢業後很多一部分都回了原籍,並受到重用。如抗日名將範漢傑出身粵軍,考入黃埔一期,畢業後還是回了粵軍。

還有一點是,蔣介石其實對一些學生去地方軍閥並不反對,相反這也算是一種他插足地方軍隊的手段,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 杜聿明和黃埔三期的王耀武,就被派到了馮玉祥的西北軍中。

所以,楚雲飛作為山西人,雖然畢業於黃埔軍校,但回鄉加入晉綏軍並不稀奇,而且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抗日戰爭中的楚雲飛功勳卓著,後來一樣成為蔣介石麾下的悍將。


漁樵侃史




1926年的黃埔五期是比較悲催的一屆學生,他們從一開學就被分成了三個校區:廣州、武漢和南京。到了第二年寧漢合流後,武漢的學生又去了南京,並與當年8月畢業。廣州的學生則有不少參加了廣州起義,大部分死於炮火之中。

這一期的學員的學習已不可避免的受到當時的大時代的影響,當時北伐軍節節勝利,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在蘇聯的幫助下,打垮了吳佩孚和孫傳芳。

各路觀望的大小軍閥紛紛宣佈加入國民革命軍,當時的形勢可以用一片大好來形容。黃埔軍校的招生也相當順利,比前幾期多招了好幾倍。

因為楚雲飛是虛構出來的人物,現代很難說他是從哪一所黃埔分校畢業的,作者在書中也沒有交待。

這一期的學員中,為我黨和軍隊培養了不少人才,上將許光達、張宗遜、宋時輪、楊至成,還有一位中將譚希林。其它還有政治家陶鑄,以及我黨歷史上非常成功的間諜郭汝瑰和廖運周。

因此可以說,黃埔五期也是人才濟濟的。




因為五期畢業前後,正值當時中國社會大動盪,不是412反革命政變,就是國民黨分成了南京和武漢兩個政府,年輕的學生當時都有點迷茫。

到了畢業的時候,又出大事了,蔣介石被李宗仁串連幾個國民黨大佬給逼的下臺了。校長不在了,還能不能回來,什麼時候回來是個未知數。

對於年輕的楚雲飛來說,也許回到山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當時的山西還是一片靜土,各方面局勢比較穩定,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不參與政治。


閣主在其它問答中說過,閻錫山還是比較愛才的,尤其是山西的才俊。當然水平太高、能力太強、地位太高的他也不放心,比如傅作義和陳長捷這兩位晉軍悍將,都被閻錫山猜忌,最後傅作義領兵自立門戶。

楚雲飛可能是感覺到當時的局勢太亂了,回到山西跟著閻錫山還是比較踏實的。




國民黨軍隊中的大佬們,都是在戰爭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在抗戰初期也就是團長職務。而楚雲飛所在的晉綏軍在1927年主要是中原大戰,還打敗了。其它時間再無戰事,楚雲飛卻能晉升到團長職務,應該說升遷得還是比較快的,對於非戰爭期間的軍官來說。

並且我們來看小說和電視中描寫的情節,楚雲飛的這個團也不簡單,基本上全是從國外引進的裝備,連炮營都有,並且一個團人數5000多人。在當時八路軍一個團可能只有幾百人,這一比較人比人氣死人。


從這裡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楚雲飛在晉綏軍的升遷還是比較快的。

但問題在於到了抗戰後期,楚雲飛卻還是團長,和黃埔其它同學相比就有點升遷的太慢了。這時的好多人已升遷到了軍長和師長一級。

應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抗戰結束後,楚雲飛被保送到了南京陸軍大學將官班進行深造,畢業後直接加入中央軍,擔任了少將師長。

到了後來李雲龍的軍隊到了廈門後,楚雲飛再次升遷為金門防衛部副司令官,再次和李雲龍唱起了對臺戲。

最後李雲龍自殺時,楚雲飛在海峽對岸還為李雲龍致了哀悼詞,以表示雙方几十年的友情。


新知傳習閣


誠邀,如題。原因很簡單,楚雲飛是山西人。

楚雲飛出身如何書中未提及,但是閻老西辦教育的毅力卻是世所罕見,也許正是閻錫山對教育的重視,所以作為山西人的楚雲飛才會選擇回到晉綏軍。

  據史料記載,民國初建(1912年)時,整個山西學校只有5000個不到6000個,經費不過40萬元,在校學生15萬人,老師數6700多人,閻錫山主政山西后,僅僅過了6年,山西學校數量就翻了兩番,達到了14189所,山西省政府撥給教育經費在104萬左右,較之6年前翻了一倍還多,一個軍閥,不花錢買槍買炮,花這麼多錢辦教育也是很難得的,當時的100多萬足以裝備一個軍了。

閻錫山視察教育

閻錫山曾說過:“世上萬事都可省錢,止有出錢教子弟求學,是與自己後人積錢的法子。故此錢萬萬不可吝惜,縱然自家現時沒有學生,也斷不可出異言,要知學校是永遠的,無論誰家將來必有子弟入學。況且花錢辦教育是世上第一樣積德之事,你們須以此理告人民知之。”由於老大的重視,山西各級文武官員都不敢亂來,教育經費是真的能花到孩子們身上的,於是山西出去的孩子也樂意為閻老西效命。楚雲飛自然也不意外,雖然是老蔣黃埔學校的學生,但是他對閻錫山的好感必定更大些,於是楚雲飛黃埔軍校畢業後沒有去中央軍,而去了晉綏軍。

黃埔軍校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哦


電視劇裡看歷史


亮劍裡面關於楚雲飛的來歷問題並沒有明確的交代,但是通過他兩段時期的談話,就可以明白一些道理。

首先,第一段談話就是當時楚雲飛去參觀李雲龍的獨立團的時候,跟李雲龍在那兒談論抗日戰場,上面所遇到的幾個敗仗!

李雲龍在那說閻老西的時候,楚雲飛曾經制止過他,說這個人是我的老長官。李雲龍還是說話小心一點,接下來說到蔣介石的中央軍的時候,楚雲飛就說那中央軍也打的不咋地!

實際上這段話證明了是兩件事情,第一,楚雲飛一開始就是在晉綏軍裡面服役的,並且一直堅信閻老西才是他的長官,並且沒有去過中央軍,也沒有參加過蔣介石手裡的部隊!否則他不可能就一開始蔣介石中央軍在中條山之敗和南京守衛戰裡面中央軍出現的問題而嘲諷中央軍,如果說他之前就是隸屬於北伐軍或者是蔣介石的麾下的話,對於這件事情楚雲飛或多或少會踢自己那些同僚稍微遮掩一點。

所以說,楚雲飛從來都沒有參加過蔣介石組建的軍隊,至少在他八年抗戰結束之前!楚雲飛認為自己的長官還是閻錫山。

那有人就會問了楚雲飛,既然一直都是閻錫山的人為什麼後來又去蔣介石那裡呢?很明顯楚雲飛這個人有新的思想,有自己的見解,對於國家大事,他有自己的認知,並且這個人對於美國的文化十分推崇。

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楚雲飛接受美國人給的軍裝的時候,他就說我特別喜歡美國人這個小翻領啊!在你著裝的時候也讓你的脖子充分享受到自由!這個時候,抗日戰爭已經進入了末期,美國人開始武裝或者是投資蔣介石的軍隊!就在這個時候,(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楚雲飛看到了蔣介石對於中國的希望,所以他選擇跟隨蔣介石,並且願意追隨美國人那種自由主義的精神!從這個時候開始,楚雲飛從閻錫山的高級心腹一下子轉變成為蔣介石的手下。

其實楚雲飛一開始的命運自己都不能掌握,首先他是一個山西人,其次他又沒有在蔣介石手底下當過士兵,替蔣介石賣過命,所以楚雲飛一開始的時候只能夠替閻錫山服務!等到後來,閻錫山的山西被共產黨,國民黨,日本人共同進入以後,閻錫山他的晉綏軍的力量開始走向落魄,閻錫山失去了對於山西人的絕對掌控,良禽擇木而棲,楚雲飛就在這個時候開始選擇歸於蔣介石的麾下,蔣介石想要重新武裝他的黃埔力量的時候,就想到了楚雲飛這個曾經的學生!並且將楚雲飛從閻錫山那地方挖了過來。

綜上所述,個人感覺楚雲飛應該是一開始閻錫山所派的山西子弟去參加了黃埔軍校,然後在那裡受過訓練,訓練完畢以後立刻就北上到了晉綏軍的體系裡面,並沒有參加北伐軍,因為當時北伐軍不止從廣州發,幷包括閻錫山的晉綏軍和馮玉祥的西北軍,都是北伐軍的體系之一,用這個藉口把楚雲飛重新給拉了回來,讓他開始執掌晉綏軍,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山西被攪得一團亂局以後,閻錫山失去了對於山西的掌控,蔣介石就把楚雲飛給挖過去了!


漩渦鳴人yy


很多人可能覺得,中央軍是嫡系,晉綏軍是雜牌,楚雲飛作為堂堂的黃埔高材生,去晉綏軍任職,是屈才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

原因如下:

第一、從楚雲飛的出身來看

楚雲飛來獨立團蹲點,與趙剛、李雲龍暢談天下大事,李雲龍對閻錫山的軍事能力提出質疑,話說得不太好聽。

楚雲飛說:雲龍兄,嘴下積德,那是我的老長官。這說明楚雲飛一直是跟隨閻錫山的。


此外,錢伯鈞叛變時,楚雲飛說:錢伯鈞跟隨我多年,我當連長的時候,他就是我手下的排長。


錢伯鈞肯定是沒有上過黃埔軍校的。那麼,由此可以肯定,楚雲飛原本就是晉綏軍中的一員,去黃埔進修後回來繼續在晉綏軍任職,是很正常的事。

第二,楚雲飛憑什麼上黃埔軍校

既然楚雲飛是閻錫山的人,那麼,他憑什麼能夠上黃埔軍校呢?而且學是五期畢業生。

難道黃埔軍校不是校長培養嫡系的地方嗎?黃埔軍校是校長嫡系不假,但是黃埔軍校的大門並沒有關上,優秀的軍事人才,同樣能夠進入黃埔軍校進修。


楚雲飛能夠進入,首先憑藉的肯定是他過人的軍事才華。


其次,很多人忽視了閻錫山的另外兩個身份,他是同盟會的元老,更是黃埔軍校的校務委員。將自己賞識的後輩送進黃埔軍校,對閻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事實上當時黃埔軍校有很多地方軍閥送進來的軍官。

第三、黃埔軍校畢業後,楚雲飛為什麼沒有留在中央軍

黃埔軍校為中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軍事人才,也是校長髮現人才、培植嫡系的場所之一。


以楚雲飛的優秀表現,拉攏許諾之類是少不了的。不過楚雲飛是個有情有義的人,最終還是回到了晉綏軍,繼續為老長官效力。

這一點真是難能可貴!


但是,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最終,楚雲飛成為了王牌89師的師長,與李雲龍相會與淮海戰場,也算造化弄人吧!


脂肪故事


楚雲飛是山西人,而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講究派系,同一地方出生的人往往聚集到一起相互照應。所以楚雲飛當然會投靠同是山西人的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再者在自己的家鄉作戰,頗有保家衛國的使命感。


楚雲飛的起點很高,他是閻錫山手下少數幾個出身黃埔的晉軍軍官。對閻錫山來說,楚雲飛既是一個將才又是一個值得信任的老鄉,當然會對他多加關照,所以楚雲飛的358團一直是晉綏軍的王牌部隊。

楚雲飛黃埔的出身可以說讓他左右逢源。李雲龍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要我說人比人氣死人,楚老闆是蔣委員長的學生,閻長官的高足,哪邊光都沾著。有人說中央軍是大媽養的,晉綏軍是小媽養的,八路軍是後媽養的,楚老闆是大媽小媽都寵著,兄弟我可比不了。”李雲龍的話非常接地氣,楚雲飛靠著自己山西人、黃埔生的雙重身份讓自己在軍界混得如魚得水。


楚雲飛後來還是去了中央軍的,而且還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抗日戰爭結束後,楚雲飛就去了南京陸軍大學深造。由於楚雲飛與蔣介石的嫡系杜垏明是老相識,靠著這層關係,楚雲飛被分配到嫡系部隊當少將師長。楚雲飛離開晉綏軍當然是自己選擇的,他這麼做也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一直打壓著閻錫山,既然靠山都靠不住了,當然要另謀出路了。所以從這點來看,楚雲飛在政治眼光上比李雲龍不知強多少倍。


孟德遊戲說


黃埔第五期人很少,不如前四期原因是因為在北伐南京龍潭戰役與孫傳芳部作戰陣亡較多。黃埔軍校是為了培養初級指揮員排長連長爾成立的速成學校,學業六個月,前四期每期招生大約一千多人,有部分是其他學校併入如譚延闓湘軍隨營學校。後幾期因為有各地分校人數較多,如武漢分校變成了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參加了南昌起義。蔣介石雖然是黃埔軍校校長助力培養自己的嫡系,但是國民黨本身就是各個派系實力的聯合體,部分軍校學員畢業後被安排到其他系統的軍隊也不少,如徐向前元帥黃埔畢業後到了國民軍第二軍嶽維峻部


中信青木


一部電視劇《亮劍》成為抗日劇的先驅,他讓人們認識了大老粗李雲龍,也讓團座楚雲飛出現在人們的眼中。一位是農民半路“出家”,另一位是學識淵博的黃埔軍校生。

▲配圖

兩人在國共合作當中大展拳腳,後來又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成為了對手。比較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楚雲飛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按照道理說應該屬於蔣介石的嫡系。抗日戰爭時期應該呆在中央軍帳下,現在為何是在閻錫山的大樹下,做了晉綏軍的團座?

你所不瞭解的楚雲飛——現實人物的柔和

電視劇當中的陳飛是虛構人物,我們且當他存在過。他自稱是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他的原型究竟是誰? 其實楚雲飛這個角色最終的完善,是結合了國民黨當中的張自忠、王耀武、胡蓮、邱清泉、楚溪春等人。

其實在原著小說當中,並沒有交代其具體的下落。只是說解放戰爭之後,楚雲飛離開大陸前往臺灣,主要是負責守衛金門。未曾想李雲龍的部隊來來到了金門,兩人也是時隔多年後再一次見面。 當時海峽兩岸的炮擊不斷,然而往往都是對無人地區發射,甚至射擊前還不忘記用喇叭告訴對方。

▲配圖

在小說當中的李雲龍死後,從國軍的廣播當中得知楚雲飛已經官拜中將。 從抗日戰爭時期的團座,一直到解放戰爭之後的中將。其晉升速度不可謂不快,如果是中央軍旗下,靠著楚雲飛自己能力升這麼快,其實也不無道理。但是他可是晉綏軍的人,後來雖然改旗易幟加入中央軍,但是不是根正苗紅,這又是為何?這裡我們先留個坑待會填。

黃埔軍校的成立——多放籌備

黃埔軍校創建於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大背景前提下,為後來的戰爭培育了相當多的將領。在辛亥革命失敗之後,孫中山先生總結經驗教訓,認為單獨靠地方軍閥武裝,不可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在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的建議下,孫中山先生等人經過幾年的籌備,在黃埔長洲島建立軍校。

對於一個學校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招生問題。 而以孫中山先生的威望,以及當時軍校成立的大背景,再加上當黨外眾多重要人物直接任教的支持。黃埔第一期的招生就迎來了非常火爆的局面,是原計劃招生的三倍之多。

▲配圖

為了篩選出更好的優質資源,報考條件也比較嚴格。首先就是要求中學以上畢業文憑,再者就是黨部介紹書或者是國民黨員介紹書,自身需要是黨員,年齡在18歲以上,25歲以下。這些要求已經拒絕了絕大部分的人,儘管如此第一批還有1200多人報名,雖然最後只招收350人。 儘管然招生條件比較嚴苛,但是隻要是有人,進去還算是簡單點。

楚雲飛任職地點最有可能原因猜測

那我們今天的主人公 楚雲飛究竟是什麼人?背後有沒有什麼特殊的背景? 電視劇當中給出楚雲飛的籍貫,是李雲龍在一次笑罵時所說“楚兄是陝西人,打孃胎裡出來就會做生意”。在民國時期,但凡提到山西的時候,都離不開一個重要人物——閻錫山。

閻錫山人稱閻老西,在山西執政長達38年,是山西出了名的土皇帝。他早在1905年就參加了中國同盟會,當時他還在日本東京就讀陸軍軍官學校。回國之後就開始在山西擔任軍隊職位,之後越升越高。

所以在1924年孫中山先生創建黃埔軍校時,作為中國同盟會的元老級人物,閻錫山上肯定不會忘記插入一腳。就算不在學校裡面擔任什麼重要職位,最起碼也要有一個掛名的名頭。他可是黃埔軍校的校務之一,其他的分別是蔣介石、馮玉祥、李宗仁、張治中、何應欽、陳誠、程潛、唐生智這些大人物。



“▲閻老西”

能與這些人坐在同一個位置,其實可見閻錫山在黃埔軍校的位子並不低。 楚雲飛作為山西人,他很有可能就是閻錫山的人,甚至是連推薦信都是閻錫山所寫。在黃埔軍校畢業之後,回到山西晉綏軍旗下任職是再合理不過了。而在電視劇當中也有說過,楚雲飛最佩服的兩個人就是蔣介石和閻錫山。 有可能因為一個交給了他知識,另一個把他推薦過來。

蔣介石後來之所以可以做大,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著自己的這部分學生。面對這種人才外流的情況,蔣介石是怎麼看待?

其實對於學生外放這種事情,蔣介石是很樂意看到的東西。因為當時各地的軍閥太過桀驁,蔣介石靠自己是很難牽制住他們。因此也會空降一部分人到他們的部隊當中,作為內應用來監視。

比如黃埔軍校畢業生當中的徐向前、杜聿明、王耀武三人,都曾經被先後派到了馮玉祥的隊伍中。對於這部分人,地方軍閥打又不好打罵又不好罵,只好想方設法給他們使絆子。

比如說馮玉祥就用打板子的方法逼迫他們走,也就是升官打屁股。意思是明升暗降,再找個茬辦你個督軍不力。自己人意思幾下就可以了,對於杜聿明可就難多了。

▲馮玉祥

如果楚雲飛真的是蔣介石安插過來的,只能說閻錫山真的很大度。因為在電視劇當中可以看得出來,其實閻錫山是比較照顧楚雲飛的。這也主要是閻錫山個人性格所造就,土皇帝是土皇帝的,但是山西境內沒有說閻錫山不好的。然而閻錫山也不是傻子,對楚雲飛的程度,更像是他早年派到黃埔軍校學習的學生,不像是安插過來。

其實像閻錫山這種做法的軍閥還有很多,比如說在四川、湖南等地的軍閥,也都送了幾十名學生到過黃埔軍校學習。這些東西對家大業大的黃埔軍校來說,其實都是公開的事情,也沒必要見怪不怪。

楚雲飛在後來轉到了中央軍,擔任了98師的師長,全部美軍軍械裝備。而楚雲飛之所以有這個機會,主要是藉著兩邊討好。閻錫山這邊當然不用多說,蔣介石那邊靠著與杜聿明等實權人物的關係,再加上他本身的優秀,做一個師長還是夠的。

▲配圖

隨著抗日戰爭結束後,閻錫山的晉綏軍示弱。最後轉投國民黨也是在情理之中。閻錫山也是知道自己處境,也沒有多加挽留,就把他放給了國民黨蔣介石那邊。解放戰爭結束之後,跟隨國民黨來到臺灣,官至中將,之後就沒有了他的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