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黄埔军校毕业的,为什么没有去中央军,而去了晋绥军?

女澡堂偷罩罩


首先强调下,这是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因此,不要把小说或者电视剧,当做真实的历史。根据小说的描述呢,楚云飞是山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抗战期间,他已经是晋绥军的一个团长,佩上校军衔,麾下有四五千官兵。抗战中,这个团屡屡痛击日伪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抗战结束后,他来到了陆军大学进修。随后,在邱清泉的邀请下,他来到了第5军担任少将师长。淮海战役中,这个师灰飞烟灭,他本人呢也身负重伤,昏迷不醒。来到台湾以后,他担任过金门防卫司令部的副司令长官,佩中将军衔。

再讲讲黄埔军校第五期,1926年上半年这一期的学生陆续入校,11月这些学生通过考试转为正式生。据统计,这一期的学生有3000多人,分为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这五科。这一期出了许多名人,例如:许光达 张宗逊 宋时轮 杨至成 陶铸 谭希林 郭汝瑰 陈克非 廖运周 ......由于北伐战争和国共决裂的因素,据统计,只有不到2500人毕业。至于毕业生,许多人参加了红军,许多人留在了中央军中,也有许多人去了地方军队,也有许多人回到了老家,或者转行,退出了军界。我就主要介绍下前六期的毕业生吧,毕竟这几期最有名。

胡宗南

1毕业后,来到早期的黄埔军校教导团,后来的北伐军第一军,乃至更晚的第十一师之类的部队。这些部队是蒋介石最核心的队伍,也就是中央军嫡系部队。蒋介石重视黄埔生,这些黄埔生通常也乐意进入这类部队。毕竟,如果足够忠诚,又有能力,绝对不愁升迁和好的待遇。到了抗战爆发前,胡宗南已经升任军长,宋希濂 李延年 李玉堂 关麟征 郑洞国 等人已经升任师长。

范汉杰

2毕业后,进入北伐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这样的部队,至于李宗仁的第七军,唐生智的第八军这类的部队,不欢迎黄埔生,黄埔生一般也进不去,也不愿意去。到了抗战爆发前后,第二军已经被黄埔生同化为中央军的嫡系部队,第三军也成了中央军的旁系部队。至于第四军的范汉杰,后来离开了粤军,来到了第一军,担任副军长。

郭汝瑰

3地方军阀派出一些人,来到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又回去了。 例如唐生明,他是湘军大佬唐生智的弟弟,是黄埔四期毕业生,后来回到了唐生智的部队。1930年,他已经在哥哥的部队里担任了副军长。还有郭汝瑰,他是川军大佬郭汝栋的堂弟,毕业于第五期,后来回到了川军,在堂哥麾下担任营长。傅秉勋,是川军郭汝栋的部下,毕业于第五期,后来回到川军担任过团长。

杜聿明

4曾经有一批黄埔生被派往北方,去国民军中任职。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北伐军和国民军之间的合作关系,联合起来一起打北洋军阀。例如杜聿明在国民二军担任过副营长,徐向前也在国民二军担任过参谋,刘志丹也在国民军冯玉祥部工作过。不过,这些人大多回到了南方。少数人则留在了北方,在西北军的队伍里沉浮。

林彪

5许多黄埔生被分配到了叶挺独立团,或者亲近中共的部队,例如林彪 王尔琢 许继慎 周士第等人。后来,这些人参加了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黄麻暴动之类的革命活动,许多人成为红军的创始人,也是红军的高级将领。

王竣

6有些黄埔生在中央军或者中央军的旁系部队,混的不如意,或者受到地方军阀的招揽,或者参加了红军又离开,想回到国军的队伍中去,来到地方军队工作。例如黄子琪,在北伐军第二军担任过连长,后来参加了秋收起义。脱离红军以后,投靠了新桂系,担任过广西省保安司令部政训处主任。王竣来到了杨虎城的部队,后来升任旅长。

刘志丹

以上就是黄埔生毕业后的主要轨迹,总结下就是:进入中央军嫡系部队 // 进入中央军旁系 // 地方军阀派人来学习,毕业后归队 // 部分黄埔生来到西北军工作 //来到亲共的部队,后来创建红军 //被动来到地方派系,或者投靠地方派系// 脱掉军装,去经商或者读书或者种地之类.............

陈赓

分析下楚云飞的轨迹,无非是:1作为山西人,恋家,毕业后回到了老家,被晋绥军吸收。2进入军校前已经是阎锡山的部下,毕业后回到了老部队工作。3在中央军或者旁系惹事了或者待不下去,投靠晋绥军或者被晋绥军招揽。4被派往山西,以团结阎锡山一起抗击北洋军阀......个人呢,更倾向于,他是阎锡山派往广州学习的。毕竟,那么多黄埔生,主动来到地方派系工作的,实在太少。何况,是楚云飞这么优秀的人。

插个题外话,黄埔四期毕业生张钟麟,毕业后一直在中央军里任职,官至第一师某团的上校团长。这个师,八个团长,六个人是黄埔前三期的,两个人是第四期的。一个是他,一个是刘超寰。张团长因为杀了老婆,被判刑,抗战爆发前后,被释放了出来。据说,是戴罪立功吧。回到老家关中以后,他一直郁郁寡欢。想回到老部队,但是老师长胡宗南一直不表态。这时,学长王竣已经在杨虎城麾下当了旅长。他写信邀请张学弟去自己的部队担任副旅长。但是呢,张钟麟看不上陕军,没有同意。后来,他投靠了中央军的王耀武,成为了第74军的一个团长。


易安读史


这个事情还和常凯申校长有点关系。常凯申在黄埔军校担任校长的时候,经常会去军校和他的学生们聊聊天。常校长喜欢从小事情和细节观察一个人,表现好的黄埔生往往会受到校长的重用。如果这位黄埔生还是浙江人,会得到校长更加的信任和重用。常凯申校长后来手底下的三位大将,就都是浙江人,而且都是出自黄埔军校。他们分别是黄埔教官陈城和汤恩伯,黄埔一期生胡宗南。

因此很有可能,当常凯申校长去黄埔军校视察,然而楚云飞在校长面前的表现不太好。随着常校长的不断发迹,也越来越忙,能够去黄埔军校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他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观察这些黄埔生。常校长的这种察人方式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之处。黄埔四期生的林彪,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常校长就预测过这学生以后不简单。果然这个四期生在后来的战场上,接连打败国府从黄埔毕业的其它优秀将领。但这种方式也错过了不少将才,比如四期生的徐向前和张灵甫。

从军校毕业之后,楚云飞被分配到中央军担任见习排长,不能说受到冷落,但是也并没有得到重用。当时黄埔军校的山西学子并不少,许多人都被阎锡山给挖走了。楚云飞也是山西人,阎锡山也是山西人,恰好阎锡山看到了楚云飞身上的才能,便将其也给挖到了晋绥军。楚云飞考黄埔军校的时候,就得到了阎锡山的慷慨相助,加之盛情邀请。在中央军可以报效国家,在晋绥军同样也可以保卫国家。

楚云飞是《亮剑》小说虚构的人物,可以说结合了国府多位著名将领的优点。楚云飞到晋绥军没有多久,便被提拔为358团的团长。这只部队应该是阎锡山的王牌部队,武器装备都是给的最好的,许多还是国外进口的武器。358团的兵员也是相当充足,达到了5000多人,看的出阎锡山对于楚云飞相当重视。楚云飞也没有让它人失望,在抗日战场多次痛击日寇。由于楚云飞的表现优异,常凯申又将其挖到了中央军,直接给予一个美械师的编制。楚云飞一生可谓是多次遇到贵人相助,当然自己也是有本事的人。


兵说


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第一任校长是蒋介石,为当时的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尤其是前六期,全部堪称军中骄子。对于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蒋介石视为宝贝,正是依靠他的这些学生,他才建立起自己嫡系的中央军,获得了北伐、中原大战等一系列胜利。

《亮剑》里的楚云飞和大老粗李云龙可不同,是正式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的科班人才,但他很奇怪的是,毕业后却没有去蒋介石的中央军,而是去了阎锡山的晋绥军。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楚云飞是山西人,记得有一个情节,李云龙调侃楚云飞:“楚兄是山西人,打娘胎里出来就会做生意。”山西人加入晋绥军,楚云飞这就在先天上有了优势,而且晋绥军里的重要人物,基本都是山西人,阎锡山从来不会给外省人插手山西的机会。

其次,楚云飞很可能在考入黄埔军校之前就是阎锡山的人,就连他报考黄埔军校也是阎锡山推荐的。很多人的印象中,阎锡山就是个“山西王”,但其实他很早就参加了同盟会,是元老级人物,而且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黄埔军校的校务委员之一,提携一个同乡后辈进入黄埔太容易了。

历史上的黄埔军校,确实有很多是地方军阀塞进来的,如湘军直接把自己下边讲武堂的158人并进了黄埔军校,四川的刘湘也送进来了21人,这些人毕业后很多一部分都回了原籍,并受到重用。如抗日名将范汉杰出身粤军,考入黄埔一期,毕业后还是回了粤军。

还有一点是,蒋介石其实对一些学生去地方军阀并不反对,相反这也算是一种他插足地方军队的手段,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 杜聿明和黄埔三期的王耀武,就被派到了冯玉祥的西北军中。

所以,楚云飞作为山西人,虽然毕业于黄埔军校,但回乡加入晋绥军并不稀奇,而且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抗日战争中的楚云飞功勋卓著,后来一样成为蒋介石麾下的悍将。


渔樵侃史




1926年的黄埔五期是比较悲催的一届学生,他们从一开学就被分成了三个校区:广州、武汉和南京。到了第二年宁汉合流后,武汉的学生又去了南京,并与当年8月毕业。广州的学生则有不少参加了广州起义,大部分死于炮火之中。

这一期的学员的学习已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的大时代的影响,当时北伐军节节胜利,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打垮了吴佩孚和孙传芳。

各路观望的大小军阀纷纷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当时的形势可以用一片大好来形容。黄埔军校的招生也相当顺利,比前几期多招了好几倍。

因为楚云飞是虚构出来的人物,现代很难说他是从哪一所黄埔分校毕业的,作者在书中也没有交待。

这一期的学员中,为我党和军队培养了不少人才,上将许光达、张宗逊、宋时轮、杨至成,还有一位中将谭希林。其它还有政治家陶铸,以及我党历史上非常成功的间谍郭汝瑰和廖运周。

因此可以说,黄埔五期也是人才济济的。




因为五期毕业前后,正值当时中国社会大动荡,不是412反革命政变,就是国民党分成了南京和武汉两个政府,年轻的学生当时都有点迷茫。

到了毕业的时候,又出大事了,蒋介石被李宗仁串连几个国民党大佬给逼的下台了。校长不在了,还能不能回来,什么时候回来是个未知数。

对于年轻的楚云飞来说,也许回到山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当时的山西还是一片静土,各方面局势比较稳定,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不参与政治。


阁主在其它问答中说过,阎锡山还是比较爱才的,尤其是山西的才俊。当然水平太高、能力太强、地位太高的他也不放心,比如傅作义和陈长捷这两位晋军悍将,都被阎锡山猜忌,最后傅作义领兵自立门户。

楚云飞可能是感觉到当时的局势太乱了,回到山西跟着阎锡山还是比较踏实的。




国民党军队中的大佬们,都是在战争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抗战初期也就是团长职务。而楚云飞所在的晋绥军在1927年主要是中原大战,还打败了。其它时间再无战事,楚云飞却能晋升到团长职务,应该说升迁得还是比较快的,对于非战争期间的军官来说。

并且我们来看小说和电视中描写的情节,楚云飞的这个团也不简单,基本上全是从国外引进的装备,连炮营都有,并且一个团人数5000多人。在当时八路军一个团可能只有几百人,这一比较人比人气死人。


从这里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楚云飞在晋绥军的升迁还是比较快的。

但问题在于到了抗战后期,楚云飞却还是团长,和黄埔其它同学相比就有点升迁的太慢了。这时的好多人已升迁到了军长和师长一级。

应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抗战结束后,楚云飞被保送到了南京陆军大学将官班进行深造,毕业后直接加入中央军,担任了少将师长。

到了后来李云龙的军队到了厦门后,楚云飞再次升迁为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再次和李云龙唱起了对台戏。

最后李云龙自杀时,楚云飞在海峡对岸还为李云龙致了哀悼词,以表示双方几十年的友情。


新知传习阁


诚邀,如题。原因很简单,楚云飞是山西人。

楚云飞出身如何书中未提及,但是阎老西办教育的毅力却是世所罕见,也许正是阎锡山对教育的重视,所以作为山西人的楚云飞才会选择回到晋绥军。

  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建(1912年)时,整个山西学校只有5000个不到6000个,经费不过40万元,在校学生15万人,老师数6700多人,阎锡山主政山西后,仅仅过了6年,山西学校数量就翻了两番,达到了14189所,山西省政府拨给教育经费在104万左右,较之6年前翻了一倍还多,一个军阀,不花钱买枪买炮,花这麽多钱办教育也是很难得的,当时的100多万足以装备一个军了。

阎锡山视察教育

阎锡山曾说过:“世上万事都可省钱,止有出钱教子弟求学,是与自己后人积钱的法子。故此钱万万不可吝惜,纵然自家现时没有学生,也断不可出异言,要知学校是永远的,无论谁家将来必有子弟入学。况且花钱办教育是世上第一样积德之事,你们须以此理告人民知之。”由于老大的重视,山西各级文武官员都不敢乱来,教育经费是真的能花到孩子们身上的,于是山西出去的孩子也乐意为阎老西效命。楚云飞自然也不意外,虽然是老蒋黄埔学校的学生,但是他对阎锡山的好感必定更大些,于是楚云飞黄埔军校毕业后没有去中央军,而去了晋绥军。

黄埔军校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哦


电视剧里看历史


亮剑里面关于楚云飞的来历问题并没有明确的交代,但是通过他两段时期的谈话,就可以明白一些道理。

首先,第一段谈话就是当时楚云飞去参观李云龙的独立团的时候,跟李云龙在那儿谈论抗日战场,上面所遇到的几个败仗!

李云龙在那说阎老西的时候,楚云飞曾经制止过他,说这个人是我的老长官。李云龙还是说话小心一点,接下来说到蒋介石的中央军的时候,楚云飞就说那中央军也打的不咋地!

实际上这段话证明了是两件事情,第一,楚云飞一开始就是在晋绥军里面服役的,并且一直坚信阎老西才是他的长官,并且没有去过中央军,也没有参加过蒋介石手里的部队!否则他不可能就一开始蒋介石中央军在中条山之败和南京守卫战里面中央军出现的问题而嘲讽中央军,如果说他之前就是隶属于北伐军或者是蒋介石的麾下的话,对于这件事情楚云飞或多或少会踢自己那些同僚稍微遮掩一点。

所以说,楚云飞从来都没有参加过蒋介石组建的军队,至少在他八年抗战结束之前!楚云飞认为自己的长官还是阎锡山。

那有人就会问了楚云飞,既然一直都是阎锡山的人为什么后来又去蒋介石那里呢?很明显楚云飞这个人有新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对于国家大事,他有自己的认知,并且这个人对于美国的文化十分推崇。

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楚云飞接受美国人给的军装的时候,他就说我特别喜欢美国人这个小翻领啊!在你着装的时候也让你的脖子充分享受到自由!这个时候,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末期,美国人开始武装或者是投资蒋介石的军队!就在这个时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楚云飞看到了蒋介石对于中国的希望,所以他选择跟随蒋介石,并且愿意追随美国人那种自由主义的精神!从这个时候开始,楚云飞从阎锡山的高级心腹一下子转变成为蒋介石的手下。

其实楚云飞一开始的命运自己都不能掌握,首先他是一个山西人,其次他又没有在蒋介石手底下当过士兵,替蒋介石卖过命,所以楚云飞一开始的时候只能够替阎锡山服务!等到后来,阎锡山的山西被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共同进入以后,阎锡山他的晋绥军的力量开始走向落魄,阎锡山失去了对于山西人的绝对掌控,良禽择木而栖,楚云飞就在这个时候开始选择归于蒋介石的麾下,蒋介石想要重新武装他的黄埔力量的时候,就想到了楚云飞这个曾经的学生!并且将楚云飞从阎锡山那地方挖了过来。

综上所述,个人感觉楚云飞应该是一开始阎锡山所派的山西子弟去参加了黄埔军校,然后在那里受过训练,训练完毕以后立刻就北上到了晋绥军的体系里面,并没有参加北伐军,因为当时北伐军不止从广州发,并包括阎锡山的晋绥军和冯玉祥的西北军,都是北伐军的体系之一,用这个借口把楚云飞重新给拉了回来,让他开始执掌晋绥军,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山西被搅得一团乱局以后,阎锡山失去了对于山西的掌控,蒋介石就把楚云飞给挖过去了!


漩涡鸣人yy


很多人可能觉得,中央军是嫡系,晋绥军是杂牌,楚云飞作为堂堂的黄埔高材生,去晋绥军任职,是屈才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

原因如下:

第一、从楚云飞的出身来看

楚云飞来独立团蹲点,与赵刚、李云龙畅谈天下大事,李云龙对阎锡山的军事能力提出质疑,话说得不太好听。

楚云飞说:云龙兄,嘴下积德,那是我的老长官。这说明楚云飞一直是跟随阎锡山的。


此外,钱伯钧叛变时,楚云飞说:钱伯钧跟随我多年,我当连长的时候,他就是我手下的排长。


钱伯钧肯定是没有上过黄埔军校的。那么,由此可以肯定,楚云飞原本就是晋绥军中的一员,去黄埔进修后回来继续在晋绥军任职,是很正常的事。

第二,楚云飞凭什么上黄埔军校

既然楚云飞是阎锡山的人,那么,他凭什么能够上黄埔军校呢?而且学是五期毕业生。

难道黄埔军校不是校长培养嫡系的地方吗?黄埔军校是校长嫡系不假,但是黄埔军校的大门并没有关上,优秀的军事人才,同样能够进入黄埔军校进修。


楚云飞能够进入,首先凭借的肯定是他过人的军事才华。


其次,很多人忽视了阎锡山的另外两个身份,他是同盟会的元老,更是黄埔军校的校务委员。将自己赏识的后辈送进黄埔军校,对阎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上当时黄埔军校有很多地方军阀送进来的军官。

第三、黄埔军校毕业后,楚云飞为什么没有留在中央军

黄埔军校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也是校长发现人才、培植嫡系的场所之一。


以楚云飞的优秀表现,拉拢许诺之类是少不了的。不过楚云飞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最终还是回到了晋绥军,继续为老长官效力。

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


但是,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最终,楚云飞成为了王牌89师的师长,与李云龙相会与淮海战场,也算造化弄人吧!


脂肪故事


楚云飞是山西人,而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派系,同一地方出生的人往往聚集到一起相互照应。所以楚云飞当然会投靠同是山西人的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再者在自己的家乡作战,颇有保家卫国的使命感。


楚云飞的起点很高,他是阎锡山手下少数几个出身黄埔的晋军军官。对阎锡山来说,楚云飞既是一个将才又是一个值得信任的老乡,当然会对他多加关照,所以楚云飞的358团一直是晋绥军的王牌部队。

楚云飞黄埔的出身可以说让他左右逢源。李云龙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要我说人比人气死人,楚老板是蒋委员长的学生,阎长官的高足,哪边光都沾着。有人说中央军是大妈养的,晋绥军是小妈养的,八路军是后妈养的,楚老板是大妈小妈都宠着,兄弟我可比不了。”李云龙的话非常接地气,楚云飞靠着自己山西人、黄埔生的双重身份让自己在军界混得如鱼得水。


楚云飞后来还是去了中央军的,而且还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抗日战争结束后,楚云飞就去了南京陆军大学深造。由于楚云飞与蒋介石的嫡系杜垏明是老相识,靠着这层关系,楚云飞被分配到嫡系部队当少将师长。楚云飞离开晋绥军当然是自己选择的,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一直打压着阎锡山,既然靠山都靠不住了,当然要另谋出路了。所以从这点来看,楚云飞在政治眼光上比李云龙不知强多少倍。


孟德游戏说


黄埔第五期人很少,不如前四期原因是因为在北伐南京龙潭战役与孙传芳部作战阵亡较多。黄埔军校是为了培养初级指挥员排长连长尔成立的速成学校,学业六个月,前四期每期招生大约一千多人,有部分是其他学校并入如谭延闿湘军随营学校。后几期因为有各地分校人数较多,如武汉分校变成了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参加了南昌起义。蒋介石虽然是黄埔军校校长助力培养自己的嫡系,但是国民党本身就是各个派系实力的联合体,部分军校学员毕业后被安排到其他系统的军队也不少,如徐向前元帅黄埔毕业后到了国民军第二军岳维峻部


中信青木


一部电视剧《亮剑》成为抗日剧的先驱,他让人们认识了大老粗李云龙,也让团座楚云飞出现在人们的眼中。一位是农民半路“出家”,另一位是学识渊博的黄埔军校生。

▲配图

两人在国共合作当中大展拳脚,后来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成为了对手。比较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楚云飞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按照道理说应该属于蒋介石的嫡系。抗日战争时期应该呆在中央军帐下,现在为何是在阎锡山的大树下,做了晋绥军的团座?

你所不了解的楚云飞——现实人物的柔和

电视剧当中的陈飞是虚构人物,我们且当他存在过。他自称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他的原型究竟是谁? 其实楚云飞这个角色最终的完善,是结合了国民党当中的张自忠、王耀武、胡莲、邱清泉、楚溪春等人。

其实在原著小说当中,并没有交代其具体的下落。只是说解放战争之后,楚云飞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主要是负责守卫金门。未曾想李云龙的部队来来到了金门,两人也是时隔多年后再一次见面。 当时海峡两岸的炮击不断,然而往往都是对无人地区发射,甚至射击前还不忘记用喇叭告诉对方。

▲配图

在小说当中的李云龙死后,从国军的广播当中得知楚云飞已经官拜中将。 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团座,一直到解放战争之后的中将。其晋升速度不可谓不快,如果是中央军旗下,靠着楚云飞自己能力升这么快,其实也不无道理。但是他可是晋绥军的人,后来虽然改旗易帜加入中央军,但是不是根正苗红,这又是为何?这里我们先留个坑待会填。

黄埔军校的成立——多放筹备

黄埔军校创建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背景前提下,为后来的战争培育了相当多的将领。在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先生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单独靠地方军阀武装,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下,孙中山先生等人经过几年的筹备,在黄埔长洲岛建立军校。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招生问题。 而以孙中山先生的威望,以及当时军校成立的大背景,再加上当党外众多重要人物直接任教的支持。黄埔第一期的招生就迎来了非常火爆的局面,是原计划招生的三倍之多。

▲配图

为了筛选出更好的优质资源,报考条件也比较严格。首先就是要求中学以上毕业文凭,再者就是党部介绍书或者是国民党员介绍书,自身需要是党员,年龄在18岁以上,25岁以下。这些要求已经拒绝了绝大部分的人,尽管如此第一批还有1200多人报名,虽然最后只招收350人。 尽管然招生条件比较严苛,但是只要是有人,进去还算是简单点。

楚云飞任职地点最有可能原因猜测

那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楚云飞究竟是什么人?背后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 电视剧当中给出楚云飞的籍贯,是李云龙在一次笑骂时所说“楚兄是陕西人,打娘胎里出来就会做生意”。在民国时期,但凡提到山西的时候,都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阎锡山。

阎锡山人称阎老西,在山西执政长达38年,是山西出了名的土皇帝。他早在1905年就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当时他还在日本东京就读陆军军官学校。回国之后就开始在山西担任军队职位,之后越升越高。

所以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黄埔军校时,作为中国同盟会的元老级人物,阎锡山上肯定不会忘记插入一脚。就算不在学校里面担任什么重要职位,最起码也要有一个挂名的名头。他可是黄埔军校的校务之一,其他的分别是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张治中、何应钦、陈诚、程潜、唐生智这些大人物。



“▲阎老西”

能与这些人坐在同一个位置,其实可见阎锡山在黄埔军校的位子并不低。 楚云飞作为山西人,他很有可能就是阎锡山的人,甚至是连推荐信都是阎锡山所写。在黄埔军校毕业之后,回到山西晋绥军旗下任职是再合理不过了。而在电视剧当中也有说过,楚云飞最佩服的两个人就是蒋介石和阎锡山。 有可能因为一个交给了他知识,另一个把他推荐过来。

蒋介石后来之所以可以做大,很大一部分就是靠着自己的这部分学生。面对这种人才外流的情况,蒋介石是怎么看待?

其实对于学生外放这种事情,蒋介石是很乐意看到的东西。因为当时各地的军阀太过桀骜,蒋介石靠自己是很难牵制住他们。因此也会空降一部分人到他们的部队当中,作为内应用来监视。

比如黄埔军校毕业生当中的徐向前、杜聿明、王耀武三人,都曾经被先后派到了冯玉祥的队伍中。对于这部分人,地方军阀打又不好打骂又不好骂,只好想方设法给他们使绊子。

比如说冯玉祥就用打板子的方法逼迫他们走,也就是升官打屁股。意思是明升暗降,再找个茬办你个督军不力。自己人意思几下就可以了,对于杜聿明可就难多了。

▲冯玉祥

如果楚云飞真的是蒋介石安插过来的,只能说阎锡山真的很大度。因为在电视剧当中可以看得出来,其实阎锡山是比较照顾楚云飞的。这也主要是阎锡山个人性格所造就,土皇帝是土皇帝的,但是山西境内没有说阎锡山不好的。然而阎锡山也不是傻子,对楚云飞的程度,更像是他早年派到黄埔军校学习的学生,不像是安插过来。

其实像阎锡山这种做法的军阀还有很多,比如说在四川、湖南等地的军阀,也都送了几十名学生到过黄埔军校学习。这些东西对家大业大的黄埔军校来说,其实都是公开的事情,也没必要见怪不怪。

楚云飞在后来转到了中央军,担任了98师的师长,全部美军军械装备。而楚云飞之所以有这个机会,主要是借着两边讨好。阎锡山这边当然不用多说,蒋介石那边靠着与杜聿明等实权人物的关系,再加上他本身的优秀,做一个师长还是够的。

▲配图

随着抗日战争结束后,阎锡山的晋绥军示弱。最后转投国民党也是在情理之中。阎锡山也是知道自己处境,也没有多加挽留,就把他放给了国民党蒋介石那边。解放战争结束之后,跟随国民党来到台湾,官至中将,之后就没有了他的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