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信息上薪資範圍是12-20K,如果能力完全滿足招聘條件,能否要20K的薪資?

IT維京


可以要招聘崗位信息上的上限薪資,但HR不一定願意給,還是得看自己有沒有能拿上限薪資的實力。

首先能力方面,你說完全滿足招聘條件,抱歉這只是門檻要求。而且你說了不算,我們要面試要評價的。

比如我發佈一個軟件工程師崗位,薪資範圍是12k-20k,那麼我通過面試會判斷你的能力在工程師水平,還是主管工程師水平,還是主任工程師水平。只有當你的水平到了主任級別,才能給到20k。

其次歷史薪資,也就是你原來能拿多少薪水,是過去你的公司或者說人才市場對你的能力的相對公允的價值評估,新公司一定會參考。

如果你原來就拿5000,你說我覺得我的能力滿足你們的招聘條件要求啊,我要20000。你覺得可能嗎?

最後經驗比能力更容易比對,但是招聘要求裡不會明確寫。

有的小公司想招一個有大企業工作經驗的,或者華為經驗阿里經驗的,或者做某種項目經驗的,雖然你覺得自己的能力達到甚至超過招聘要求了,但是你沒有企業所希望的工作經驗,還是拿不到高薪。

再者,如果你的實力允許,即使招聘職位上限標記的是20k,你甚至可以要到25k或者更高。歸根結底要多少錢還是由你自己的實力決定的,不要本末倒置。


職場三原色


招聘信息上薪資範圍寫的是12k~20k,通常隱含的意思就是剛入職只能拿12k的工資,條件好的加個1、2k,想直接要20k工資不可能。但作為求職者,談工資可以按最高價位去談,討價還價一番能拿一個折中的價位就不錯了,比如你要20k,用人單位最多隻能給你開15k,如果你接受,那麼就OK,如果不接受,那就另找下家公司。

上面說的是一般的求職與談工資情況。但如你所說,如果求職者的條件完全滿足招聘崗位的所有要求,面對崗位薪資是12k~20k的規定,求職者能否要工資上限的20k薪資呢?我覺得還是不能。確切的說是要20k也不可能給20k。且不說薪資還需要討價還價,就說一點,招聘單位能不能信任求職者說的滿足所有招聘條件這個事實?對於求職者和招聘單位而言,雙方都是陌生的,尤其是招聘單位,只是通過簡歷和麵試瞭解求職者的能力,還沒有通過實踐的檢驗,所以即便求職者看上去條件完全符合崗位要求,招聘單位也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試用才能確定求職者是否真的完全符合崗位要求,才會放心地給到20k甚至更高的工資。但在此之前,想直接要20k肯定不可能,主要就是因為求職者與招聘單位之間缺乏合作與信任的基礎。

還有一個解釋,從招聘單位寫的12k~20k薪資來看,招聘單位的意思其實是告訴求職者開始的時候必須拿比較低的薪資(也就是12k),後期公司會通過對員工的考核按能力和業績來調整工資,幅度嘛在1k~8k之間,調整後的最高工資可以達到20k。但從求職者的意思考慮,大家往往直接認為這是在告訴求職者招聘單位會根據你的能力大小來給你定工資。你能力大,條件優秀,就可以直接拿更高價位的工資,其實哪有這麼簡單。對於絕大多數求職者而言,招聘單位在各方面都掌握著主動權和控制權,想要進人家的單位就得按人家的要求辦,而招聘單位對求職者最主要的要求就是開始的時候薪資從低價拿。所以,招聘單位和求職者其實對12k~20k這個薪資範圍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雖然如此,但作為求職者,我都會建議在跟公司談薪資的時候要高調一些,尤其是能力和條件全部滿足崗位要求的情況下,薪資寫的有多高,就可以要多高,畢竟自己確實值這個價,太低了是無法接受的。當一個崗位的薪資範圍寫的是12k~20k,求職者要20k的薪資,與其說是實力的體現,不如說是薪資談判的策略,因為沒有哪個招聘單位會真的從薪資範圍的上限給開工資的。大家說是不是這樣?


Sir聊HR


面試工作走到談工資這一步,小夥伴們都會小激動一把。以我招聘多年的HR經驗來看,20k的薪資還是有可能拿的到的,但是並不容易。它需要你在這個行業這個崗位有很牛逼的經驗和能力,能秒殺其他競聘者。

一、知道市場上你這個崗位的價格

通過平時積累的行業人脈資源,比如朋友親戚,老師同學,同事領導等等,各個渠道去了解你要應聘的這個崗位在市場上的價值。如果實在沒有人脈資源,那可以直接在招聘網站,比如前程無憂,智聯招聘或者BOSS直聘等等,大體瞭解這個崗位的市場價格。

二、評估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值多少錢

知道市場區間價後,你要總結和評估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去到哪個水平,是在這個市場價格區間的高值中間值還是低值。

三、設置好自己的底線薪資和理想薪資線,預留談判的空間

到面試的最後一環,企業方就會拋出一個求職者最感興趣的問題——你期望薪資是多少?這個時候,我們最好先發致人,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上。在這之前,我們已經瞭解了市場價,做好了自己的價值評估,也要設置好自己的底線薪資和理想薪資。

比如我們的底線薪資是13000,市場價是15000,理想價是20000,那我們先拋出20000的薪資要求,給HR 預留一個談判空間,最終我們很大可能就是拿到18000的offer。

所以說,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完全符合招聘條件,我建議可以跟企業方開口要求20000的薪資,不過這個工資屬於該範疇的Max,估計被同意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要設置好自己的底線薪資線。當然,如果你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能力超出要求,那企業當然還是很願意給你開出20000的工資水平的。


鐵鍋燉HR


一般來說,招聘信息上寫的薪資範圍,實際上公司能給你的薪資基本上都是範圍內最少的。根本不可能給到薪資範圍的最高點。那為什麼招聘信息上要這樣寫呢?因為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求職者去他們公司面試。 那如果面試之前,你發現你的能力完全滿足招聘條件。成功面試之後,你可以和HR商量工資,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能力完全滿足這家公司的招聘要求,當你提出要最高的薪資時,HR一般都不會同意,但是他可以給到你薪資範圍的中間水平。因為他們他們的最高薪資與這個崗位不相符,他們調查市場情況,認為該崗位最高的薪資是多少,但是絕對不會給到他們招聘信息上面的最高工資,這只是吸引求職者的一個套路。 那如果你覺得你的能力水平完全值得這個價格,與HR商討不成功時,你可以適當衡量是放棄這份工作另外找一份還是接受HR給你的最高工資,這就需要你結合自身情況衡量利弊,做出正確的選擇。


資深追劇達人


肯定可以要到最高啊,但最終能否給你就不一定了。給到你的薪資水平一般跟下面幾點有關係:

1、你的個人表現

在幾輪面試中,你呈現出來的你的個人實力,這個主要是以面試官的評估為準啊;他覺得應該給你多少薪資?這個崗位能出的最高價碼是多少?面試官心裡早有桿秤。

2、你真正的實力

一般好的公司都會做背調,如果確實如你面試表現的那麼優秀,用人單位是會開出好的條件的。

3、你過往的薪資水平

如果你面試不錯,用人單位看上你了,這個時候,你過往的薪資水平就會成為現在薪水的參考標準,當然,跳槽有時候就是為了薪水來的,HR也明白這一點,所以會結合你過我薪資和你的期望薪資給你一個價碼。

4、崗位的市場稀缺性,人才急聘

如果遇上這兩個了,那恭喜你,你可以朝最高的,甚至想要的大膽開。這個時候一般都可以拿到理想的薪資水平。

The End

職場女一枚,多年銷管經歷,善培訓,與你分享職場乾貨&銷售和客戶那些事兒。歡迎關注,你的關注是我分享的最大動力。


明媚清談


理論片可以早到,前提是HR真的認為你很優秀,並且認為你進去公司就能創造出符合這個薪資位置的價值。否則斷然不會給的。

我們都知道在HR面前面試,他們負責的就是人事這一關。

公司內部他們比我們瞭解,針對人才的需求他們也更清楚。

HR的職責就是找到真正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同時以符合公司業務標準的前提開出工資。

這方面HR會參考應聘者的業務水平,之前公司待遇,以及面試時的表現。

其中業務能力,和麵試表現最為關鍵。

都知道,HR會做評估,甚至電聯諮詢你以前的公司詢問薪資報酬。而你的業務和麵試表現人品將會是決定作用。

如果你的人品好,業務好,一般會在你之前的薪資水平上上浮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留住你。

如果你優秀得真的逆天,那麼甚至會開出高薪來拉攏你。

當然,如果不行,那就是和之前一樣的待遇敷衍你,甚至直接說回去等通知。

以上是個人觀點。歡迎諸位一起探討職場那點事兒。


成都東哥生活


您好,

如果光憑招聘信息上的數字,就來思考到底要多少薪資的問題,可能太過早期、太過樂觀了。

(1)談薪資的前提是,有決策權的面試官認為候選人資質能力與崗位匹配。一般來說正規公司對於每個崗位都有其明確的預算範圍,可能也會依據這個範圍列在招聘廣告上面,以篩掉薪資明顯不符人群。候選人是可以作為參考,但只是用來判定能否給得起自己的期望薪資。

只有當經過必要的面試後,候選人與招聘方在不論工資的基礎上互相看對眼,認可對方的平臺或能力,才有可能進入薪資談判階段。有時會遇到幾位面試官意見不統一,而出現最後放棄的情況;也有候選人確實十分優秀,同時能接受低於自己實際潛質的工資,但招聘方認為過於勝任,不穩定風險較高而放棄。因此,求職招聘只講匹配,不能勝任與過於勝任均不是最佳,絕非候選人主觀認為滿足條件就可以。

(2)計算薪資的前提是,需弄清楚該目標崗位的具體薪資結構與配套福利制度。通常公司的薪資結構無外乎兩種:一種是非銷售類的崗位,固定的基本工資加上較少部分固定津貼,每個月的數字比較穩定;一種是銷售類、績效提成類的崗位,較低的基本工資加上較高的提成,每個月數字浮動範圍較大。

如果一則招聘信息上面的薪資浮動範圍較大,那麼就應考慮該數字裡面保證的基本工資有多少,靠績效提成的部分有多少。對於題主所說的12k-20k這個幅度,我高度懷疑屬於計算了最高提成的。千萬別天真的以為所謂的20K上限就是啥也不用問,每月發入工資卡的數字。那麼20K上限也不可能寫在勞動合同裡,有個基本工資白紙黑字的就不錯了。

(3)在手中沒有至少2-3個像樣的offer之前,切勿過早放棄繼續尋找更好機會。求職是個腦力、體力密集的活。如果您未投過自己心儀行業內頭部公司的機會,未經歷過頭部公司的面試考驗;在拿到一家名不見經傳公司的offer後,就要立刻投入對方懷抱的話,以後多半是會後悔的。應儘可能多的得到市場樣本,供自己對比衡量,做出至少沒有虧待自己的選擇。

希望以上對您有所幫助,祝您好運!


平衡木上的魚


現在流行看現有工資,這是鐵打的東西,更靠譜,比面試靠譜,這就是為啥看流水的原因。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一些。

不過有些公司不太缺人,特別高薪位置,所以誠意不太足。

快速擴張階段是另外一碼事。完全無理智。


lndlgongjiang


滿足招聘條件是入職門檻,能力是你能否取得20K

的依據。這個能力還不是你自我感知的能力,而是招聘單位面試人員感知的能力。著重說明一點,個人感知能力,招聘人員感知能力和真實能力三個能力不一定是劃等號的。


藍的藍藍


可以,不過很難拿到。一般來說除非你比她們預期的要優秀很多否則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