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現代人會吃,其實,古代人更會吃,並且,坐在家裡就能吃到嘴

打包形式是最早出現的外賣形式,雖然古老,卻延續至今。隨著電話、手機、網絡的普及,外賣行業得到迅速的發展。那麼,外賣是現代生活的產物嗎?不,不,不,其實,中國人在外賣上的智慧,從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都說現代人會吃,其實,古代人更會吃,並且,坐在家裡就能吃到嘴

都說現代人會吃,其實,古代人更會吃,並且,坐在家裡就能吃到嘴

宋太祖過生日,慌亂間只能叫“外賣”完成壽宴,歷史上真有這樣的事情嗎?

宋朝皇帝過生日叫做“聖誕節”,宋朝一共十幾位皇帝,每人都有自己的“聖誕節”,宋寧宗的生日是十月十九日。話說,有一年的十月十九日,宋寧宗下旨:邀請臨安城所有六品以上的官員參與自己的壽宴,這裡面就包括岳飛的孫子岳珂。

這是岳珂第一次參與皇帝的生日宴會,他的心裡自然是非常高興與激動。首先,是因為他的官職較低,只是司農寺主簿,這相當於國家糧食局的副處級官員,所以,平常是沒有資格面見皇帝。其次,是因為常年與金國開戰,國庫緊張,皇帝也沒有太多興致,所以,大宋朝很多年都沒有舉行過大型壽宴了。

都說現代人會吃,其實,古代人更會吃,並且,坐在家裡就能吃到嘴

而且,南宋時期曾有幾位皇帝過生日時,只讓百官拜壽卻不給飯吃,連續七十年都是如此,今年,邀請百官進朝飲宴,還真的非常是難得的好機會。七十年沒有操辦過大型壽宴,百官和皇帝都忘了禮法,不記得應該怎麼拜壽了。歌舞彈唱,還是飲酒作樂,謹獻給皇帝什麼生日禮品,似乎大家都不記得了,好在,有檔案可查,也有家法可循。

禮部官員查檔就知道了當年太祖皇帝的壽宴是如何操辦的,於是,這次的壽宴乾脆就按照太祖皇帝立下的規矩辦。

回想起太祖皇帝趙匡胤,因為,他本人驍勇善戰,為人也非常爽朗,所以,在其第一次過壽宴的時候,甚至都沒有準備足夠餐飲。御膳房等有關部門慌亂的告知了這一情況,誰曾想,太祖皇帝大手一揮,對他們說:“不必做了,叫外賣就好,買到什麼吃什麼就成了。”從這一小細節中,我們也不難看出:趙匡胤的性格還是非常果斷的。

都說現代人會吃,其實,古代人更會吃,並且,坐在家裡就能吃到嘴

得到了皇帝的指令,大家迅速行動了起來。光祿寺負責布場,御膳房負責桌椅,內庫裡負責酒水。同時,派出多人去宮外集市上買回了非常多菜品和主食。百官進宮,太祖爺吩咐開宴,大家度過了一個熱鬧卻也有些草率的生日會。由此開始,皇帝壽宴點外賣就成了家法慣例。

宋朝正式的飯局上,喝酒吃菜都是有規矩的。

按說是:喝一杯酒,至少要換一道菜。太祖安排大家舉杯的時候,第一道菜還沒買回來呢。於是,幾個聰明的小太監,當機立斷跑到果子庫,拿了大一堆的乾果蜜餞到宴會上。所以,太祖皇帝生日宴會上的第一杯酒和第二杯酒都是就著果子喝下去的。

喝到第三杯了,外賣還沒送到,太祖傳旨:“上旋鮓!”這裡,所謂旋鮓,其實就是指現切現調的生魚或者生肉,類似於日本的刺身。其實,關於這道菜品由來還有個故事:當年太祖宴請吳王之際,為讓吳王吃的順口,於是,便命御膳房做些特色菜。

都說現代人會吃,其實,古代人更會吃,並且,坐在家裡就能吃到嘴

之後,御膳房現殺了一隻羊,以模擬刺身的吃法,乾脆弄了幾盤羊肉刺身。現今的我們不知道當時的吳王是否喜歡,但是,太祖可是非常的喜歡這道菜。喝到第四杯酒的時候,外賣終於買回來了,按照冷熱葷素的順序,逐步上了後面幾道菜。

可以說,“昭示儉訓”就是辦這場壽宴的宗旨,太祖給世人做了表率,勤儉節約則是美德,不應該因一場壽宴就造成太大的浪費。之後,這一傳統也被流傳下來,宋寧宗時期便參考這一舊禮而行,就算是御膳房準備妥當,但也需要再叫個外賣。

據岳珂描述,前三道外賣分別是:“侑食首以旋鮓,次暴脯,次羊肉,雖玉食亦然。”第一道是刺身,第二道是肉乾,第三道是羊肉。群臣吃這些外賣,皇帝也吃這些外賣。只不過,宋寧宗用的餐具比百官高級得多:“... ...且一小楪,如今人家海味楪之制,合以玳瑁而金託之,封其兩旁,上以黃紙書品嚐官姓名以待進... ...”

都說現代人會吃,其實,古代人更會吃,並且,坐在家裡就能吃到嘴

其實,在宋朝,不僅是壽宴有點外賣的習俗。在元宵節慶的時候,皇帝也喜歡點外賣。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宋代皇宮緊挨市井人家,聽到外面熱鬧的叫賣聲,他們不禁也想試試宮外的小吃。與民同樂的熱鬧節慶裡,跟百姓同樂也能更好的體現其“親民”姿態。

再有,御膳房每天給皇帝做兩頓正餐,時間長了,菜品難出新意,乾脆讓小太監買些市井吃食,嚐嚐新鮮口味。皇帝做出典範,市井百姓也有點外賣的習俗。到了南宋時期,經濟商業發展迅速,甚至,推開門樓下就有飯館。

在南宋筆記《三徑野錄》中,如此描述蘇州風俗:“蘇州婦女比較懶,不肯下廚做飯,該吃飯的時候,在樓上打開窗戶,喊外面的小販然後告訴店鋪自己想吃什麼菜,然後,用一根繩子從樓上垂下一個小竹筐,筐裡裝著錢,做好後順著原路在返回食客家中... ...”

都說現代人會吃,其實,古代人更會吃,並且,坐在家裡就能吃到嘴

但宋朝市井人家“點外賣”的方式比較單一,基本靠“吼叫”,商戶聽到後,也會給食客回應一聲,做好後,就會給食客送家裡去。當然,也有一群“閒漢”專門承接配送工作,很像現在外賣平臺的那些配送員,他們把菜品從商家那裡送到食客家裡就能獲得一些打賞。

大家一定知道《清明上河圖》這個聞名於海內外的畫作吧,其內容就記載了宋朝時期發達的經濟的狀況。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張圖的上面,我們就可以找到一個非常小的細節:一個手提飯盒的夥計,從一家店裡走出,其實,他正是在給人送外賣去了。

都說現代人會吃,其實,古代人更會吃,並且,坐在家裡就能吃到嘴

都說現代人會吃,其實,古代人更會吃,並且,坐在家裡就能吃到嘴

並且,相比於現在的一次性飯盒和袋子,宋代時期簡直是要高大上的多。溫盤、食盒等等,有木、竹、琺琅、漆器等材質,其中,又以木質的居多。甚至,宋朝服務意識比較先進,還有小買賣人乾脆挎著籃子到街上售賣小吃,送到食客前面,在宋話本里對此有著非常多的描述。

【《雅舍談吃》、《三徑野錄》、《清明上河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