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奇石有價無市?

江華的兔


奇石不是玉石,更別說是瑪瑙或者翡翠,只不過就是一個石頭吧了,石頭是石頭的價格,翡翠是翡翠的價格,翡翠有多少,石頭又有多少,玉石有多少,瑪瑙又有多少,所以所謂的奇石有價無市,是奇石收藏著敝帚自珍,把一個石頭加上一個奇怪的齊字就認為可以賣多少錢了,我去年買了幾塊奇石,就是當做漂亮的石頭買了的,幾百塊錢一個,我可以接受的價格。所以說奇石收藏起來容易,個人情感太多,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留著手裡沒有變現,奇石就是一個石頭,價值不高,價格也不高才對所以抱有奇貨可居,一夜暴富心態的奇石收藏者失望透頂,因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王教授803


中國目前可以說是進入了一個全民收藏的時代,如果說人人都是收藏迷也不為過。如果認為奇石是有價無市的話,好像聽起來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奇石收藏畢竟是小眾藏品,再說目前的藏品豐富多彩,五花八門,不勝枚舉,奇石只是一個大收藏裡的小藏品,而且玩石頭的人都是一些經濟基礎比較好的,藝術水平比較高的人,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收藏奇石,而且真正的精品奇石是萬中無一的,可以說一露面就會被關注,被奇石藏家收入囊中,市面上的石頭只剩下一些商品石,所以成交率就大打折扣了,給人的感覺賣不出去,有價無市,也是難免的。

真正的精品奇石是不可複製的,好多人都是待價而沽,喊出一個天價,並不急於求成,這種石頭是每一個石種裡的鳳毛麟角,高價成交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只有那些真正的收藏大家才可能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收藏。











我的大石畫


石友們希望奇石不但有價而且還要有市,但是現在給我們的是有價無市,這個不利於奇石事業發展的問題出在哪裡了?今天探討一下這個大家比較關切的問題。

一是惡意炒作讓奇石有價無市。少數人進入奇石市場,不是為了收藏與觀賞,而目的就是賺錢,為了能掙錢,掙到大錢,他們便從商業的角度運作奇石。得知那個石種銷路好了,便大量囤積,讓市場出現緊缺的現象,然後再高價出手。圍繞貴州青就有一批這樣的炒作者。再者就是用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同夥之間通過虛擬的交易,互相抬高對方的石價,吸引外人涉入。不健康的炒作方式,有損奇石運營者的形象,最終“背鍋”的是奇石。

二是漫天要價讓奇石有價無市。一部分人對奇石及其市場並不瞭解,在他們的心目中每一塊奇石都是獨一無二的稀有資源,都是難得的寶貝,加上道聽途說某某的某塊奇石賣了上千萬元,便拿自己的奇石同對方的奇石相比,認為自己的奇石在某方面也毫不遜色,也理應有一個天價。於是便不顧事實,標出了虛高的價格。漫天要價不久害了奇石市場,也害了自己,有的石友抱著一塊奇石几乎跑遍了全國所有的奇石展銷會,可奇石始終無人問津,這才是真正的有價無市。

三是坑蒙拐騙讓奇石有價無市。個別人借住奇石這個新開闢的市場,缺少監督管理,便搞非法運營活動,甚至坑蒙拐騙。他們通過染色、改變外觀等方式,加工出逼真的假奇石,然後蹲在路邊或某個角落,以剛從建築工地挖出的為由,坑騙過路行人。或有的在市場上公然出售假石頭,假玉石,因作假手段高超,讓人防不勝防,上當受騙。如此一來,一部分人對奇石噤若寒蟬,不敢冒然出手購買,讓奇石市場越發冷落。

不知分析的是否正確,希望大家補充並批評指正。


視天下i


不是有價無市的問題:

不管石商還是玩家,好東西只要肯出讓,接盤的人一定是有眼光、有魄力、有實力的大玩家。但買賣裡面的門道卻也不少,很簡單的問題就是:一塊石頭讓你心動了,你敢買嗎?你的石頭有人很喜歡要買,你敢賣嗎?

遇到有市場價值和收藏價值的石頭,只要經濟條件許可,就立刻買下,儘量不給自己後悔的機會。有一位外地石友,非常喜歡一枚石頭,賣家最後告知底線3萬。這位外地石友,猶猶豫豫地給出2萬五的價格。結果,一個月後這枚石頭被產地石友買走。外地石友這才懊惱無比,願意出4萬再到新石主手裡去買,誰知,人家已經不願轉賣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是前車之鑑!當然,敢買不夠,還得敢賣。

我有個朋友,有個"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黑白紋大雨花石,後來一位外地石友找到他,談了幾天,給出40萬的價希望買走。他當時飄飄然然,身邊有人也說這麼好的石頭40萬太虧了,怎麼也得給個大幾十萬才能放手。這種膨脹意識下,他完全背離了市場價的客觀判斷,讓這塊本應出手的石頭留到了今天,現在石友們給價也不過幾萬,真是後悔莫及。

觀念在更新,頭腦在開放,新的奶酪在不斷湧現。更不是有價無市的概念,而是買與賣的實戰,能讓玩石水平不斷得以歷練提升。只要務實肯幹,敢買敢賣,石頭就越玩越精彩。





茶之人生\n


另一種原因,數量太多,有人收藏到一千多立方,還有人收藏了三千多立方,保不準會出來個《孔明拜月》《西施浣紗》……啊!有收藏意向者心想我要收藏精中精絕中絕的奇石,看到的都不如意,等等看看,就這樣形了有價無市的局面。


謝際勝


大家好,我是“雅石文化交流,奇石美石共享”的贛彩雅石。



為什麼奇石有價無市?本人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分二個方面來解答:一是目前奇石界奇石的定價還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定價標準,一些石農、石商甚至所謂的專家拋豪千萬、上億論,搞得整個石市亂哄哄,我們在這媒體那媒體看到千萬、上億的石頭好多都是一般的石頭,再看看自已或身邊的石頭,千萬、上億的石頭幾乎沒幾個能成交,故提問者會覺得奇石有價無市。二是另一個方面,近些年賞石、藏石風潮正猛,湧現了好多石農、石商,這些石農、石商好多是專門從事這一行業,石頭在他們手裡流轉很快,價格也適合,故好多石農、石商通過售賣石頭買房、買車,過上了較富裕的日子,從這個方面來說,奇石是有價有市的。



祝大家賞石快樂,做個幸福的石界人!


贛彩雅石


👍😳❓🌹奇石並不是有價無市❗關鍵首先在有價無實,其次是有價無識,最後是有價無石❗

🌻首先談有價無實。一件收藏品,特別是保值升值的藝術品類的奇石,必須要有大家公認的文化內涵表現,就象大畫作,大雕件等等,必須要有令人玩味,促人心動的內涵才有叫價的資本,其次要原始要素必須要奪人眼球,能有珠光寶氣效果的更好!譬如2018年在昆明國際石展上的某一枚方寸大小的海洋玉髓就賣了一百多萬元。為什麼?一是其有文化內涵,其二是其屬於佛家七寶(瑪瑙)之一,其三該物件屬奇石中的珠寶,珠寶中的奇石,並非凡渣石類,其四是該物件奇石體積以方寸見優,屬古人稱之”細軟“,其五便於攜帶。請問:一般的奇石有這些優勢嗎❓有內容,有材質,有身份才是有價有市的硬道理。

其次是有價有識。凡事買賣物品,包括奇石,必須要有識貨的買主和賣主,換句話叫緣份!有句老話叫”文人相輕”,也有句老話叫”同行是冤家”,還有句老話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這些因素都在障礙買主的識別,所以只有遇到識貨的人才肯出合適的價。故此宣傳奇石的內涵得到共識才是出貨的出路。單調的,離題太遠的奇石,是調不起買主的興致的!

最後是要有價有石。象玉雕,石雕,俏雕都靠人工來實現題材內涵,而奇石則不一樣!奇石靠的是人的發現和點石成金的精妙取名。往往高大上的題材要符合鬼斧神工的天然造型及天然畫面才有市場的吸引力,文不對題則一文不值。奇石之奇在於發現美,懂得美,並且要與買主發生共振效應才有可能成交。物有所值,價有所值,你有這樣的奇石嗎❓

最後最後是共識的知名度也很重要。這裡說的並不是爛貨傍名牌,譬如個別爛醜石塊整天去傍名牌,這是越傍越醜的,是絕對炒不動識貨行家的。有好貨不但靠宣傳,更重要的是有共識的口碑,宣傳只能讓人認識,而口碑才能使人共識。

🌻目前不僅僅是奇石界不景氣,整個收藏界都是不景氣狀態。但是奇石界的前途是最輝煌的,特別是天然畫面瑪瑙,因為其他造假複製都可行,唯有獨俱文化內涵的天然畫面文化瑪瑙目前尚未有人能造假成功🌻。

💝收藏界目前在大洗牌當中,奇石界也在積極地洗牌。淘盡塵埃,光明未來。現在是大寒之際,離春天已經不遠了❗


神瑙


奇石,從美學角度上說:奇石審美,因人而異,美在主觀評判。

人的審美,與他學識,經歷,個性,職業不無關係。靈璧石,有人就認為它怪異醜陋,而古代文人雅客,太多喜歡,說它嶙峋剔透,代表著自然(美),有個性。……評價對立的例子,舉不勝舉。

價格,雖說是受價值左右;而價值,在不同人眼裡,高低懸殊,也是因為,審美的主觀性差異。

常有藏石者說:這塊石頭,在我這兒,值。

“看上了,價格無所謂;看不上,白給不要。”

許多奇石,多人都看上,也未能成交,原因,還是出在供需雙方的主觀審美上:即,持有人比買方更高估了價值,所以,也就不會成交……

奇石,從商品屬性上說:它,可以歸為商品,但屬於個性商品,一個商品一個價格,所謂行市價格,非一般商品所有。

“行”的本意,是你走(買)我跟著(買)。“市”,嚴格意義上說是商品多件賣出同一價格。故,奇石,不具備行、市兩個屬性。

奇石,如果有行又有市,說它是“待價而沽”,較比恰當。


植草牧童


首先奇石並非有價無市.一塊好的奇石它的價值和收藏空間很大.遇上真正欣賞它的伯樂可謂一石難求.如果真有奇石有價無市的現象.可能有以下這三種情況.

😊第一奇石並非每一塊都具有人見人愛.神.形.質.色.兼備的魅力.一般的奇石都是自己喜愛別人並不欣賞.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強求不得.自己對它的期望又太高.就容易形成有價無市的局面.


😊第二好的奇石主人對它十分珍愛難免曝光率太低.知者見者甚少.就很難遇見它的伯樂.這一點我們可以不斷通過與廣大石友之間的交流得到彌補.


😊第三現在奇石市場魚龍混雜.造假無德者甚多.導致一些真正好的奇石,收藏和喜歡它的人也不敢輕易下手結緣.以上這三點也許能造成奇石有價無市的現象.但我們奇石愛好收藏者要有一顆正直誠信之心.相信奇石市場的未來會十分光明和廣闊的.



石農正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