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前一段跟綠茶先生聊天時,他無意間告訴我,資中筠先生家有數量不小的藏書。資先生的大名我早已耳聞,但她家有藏書我是第一次聽聞到。雖然說,大多數文人學者家都有一定數量的藏書,而綠茶給我形容了資先生家的藏書規模,他並且告訴我說,資先生家裡還有一些舊書箱。由此而讓我對資先生的書房充滿了好奇心,而後經過綠茶的穿針引線,我終於得到了資先生的應允,前往她的書房參觀,同時也想給她搞個關於藏書讀書方面的訪談。

按照約定時間,我提前十分鐘到達了資先生家所處的小區,這裡住著不少著名的文人學者,故我對這個小區頗為熟識。2018年6月30日是星期六,因為不限號的原因,路面的車較多,故我比平時早了半小時出門。而綠茶指定的北門乃是汽車的出口,因為我的早到,使得我有時間開車圍著小區轉,終於從東門駛入。而後在那裡問保安:本小區內或附近哪裡有花店?然保安告訴我,附近僅有食品店和百貨店,唯獨沒有花店。聞言頗令我無奈,於是去電綠茶,問其是否到達,茶兄稱他已到地鐵口,我馬上請他注意路邊哪裡有花店,請他幫我買一束花。

而後,我等候在資先生所住的樓下,眼看已經過了約定時間,我再次去電綠茶,請他務必給資先生打個電話,過了約定時間而不到,尤其是初次見面,這種做法頗不合禮節。我身上的優點不多,但守時還應該算不多優點中的一種。看來綠茶對找花之事太過上心,以至於他過了約定時間十分鐘才走到樓下,我看他兩手空空,明白了買花之事肯定沒辦成。花沒買到時間還過了,這真可謂丟了夫人又折兵。事已至此,也只能跟著綠茶直接上樓,等見到資先生面時,再為自己的遲到表示歉意。

然而在上樓的過程中,綠茶卻跟我說,資先生不想進行正式的採訪,但可以聊天談任何問題。我馬上反問綠茶,你咋不早說,為了採訪資先生我打印了不少材料,並且一一畫出了重點,更何況,我剛剛用熟練手機錄音,現在都無法派上用場了。綠茶巧舌如簧:“你記憶力好,就靠腦子記吧,哈哈哈。”

來到門口敲門,開門者既然是資先生本人。而剛才綠茶先生告訴我,不能採訪之事讓我的心態有些凌亂,雖然我第一次見到資先生,然而早在網上熟悉了她的音容笑貌,而真見到她本人時,我卻忘記了為遲到而道歉,只是跟著綠茶徑直走入了屋中。然而,我從資先生的臉上並未讀出不快之色,以我有限的瞭解,資先生是研究美國的專家,她的習慣應當對不守時的人也同樣會有厭惡之情,但她的神態使我的忐忑得以減輕。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顯眼的三角鋼琴

來到資先生家的客廳,眼前所見是典型的中式書房模樣:其中有兩面牆是書架,而中間的位置擺放著一臺體積碩大的三角鋼琴。此前我看過介紹,資先生在17歲時就舉辦過鋼琴獨奏會,可見她對鋼琴彈奏有著怎樣的功底。而前幾年,她出了一本名為《有琴一張》的書,談的正是她的音樂人生。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南側書架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陳樂民法書

鋼琴的另一側則擺放著轉角沙發,而沙發的後牆上懸掛著中式字畫。資先生介紹說,這都是她先生陳樂民的作品。巧合的是,我一段我正在寫藝術尋訪之旅,所看資料除了書法就是繪畫,此刻我對陳先生的作品認真地端詳了起來。從整體風貌上看,陳先生是典型的晚明文人畫,而資先生告訴我,陳樂民的繪畫主要是受倪瓚影響較大。其用筆寥寥,然卻能表現出咫尺千里的意境,而幾乎每幅畫上都有著長題,因為畫幅較小而字數又多,故其所寫基本上是蠅頭小楷。雖然字很小,然而每個字的一筆一畫寫得都很到位。另一側牆上則掛著陳樂民先生的法書,此前我並未留意過陳樂民的書法作品,僅從眼前看到的幾幅我猜測他臨帖多過臨碑,因為他的字跡體現的更多是帖學面目。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蟫隱廬活字本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掛在牆上的天香樓法帖

果真在資先生家客廳書架後面看到了懸掛著四葉法帖,這幾葉法帖都裝在中式圓角鏡框內,其右手第一塊卷首刻著“天香樓藏帖”,看來此為《天香樓法帖》一部分。此帖乃是浙江上虞藏書家王望霖所刻,此人為清中期著名的藏書家,他的藏書量超過了十萬卷,並且藏有大量的名人墨跡。王望霖的堂號正是天香樓,然這位藏書家卻有著“肥馬輕裘與朋友共”的心態,他把所藏的墨跡穎刻上石,以八音排列形成了《天香樓法帖》。然此帖部頭較大,大約有二百多塊刻石,資先生家僅懸掛著四幅,難道這四葉有著特殊的意義?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架上之書1

資先生聞我所言,僅是淡淡一笑,她說沒什麼特別之處,只是多年前她與先生陳樂民到紹興去遊覽,而在當地的小店內看到了這幾張拓片,陳先生頗為喜愛就以便宜的價格了回來,而後他們在北京琉璃廠做了四個鏡框,做鏡框的錢竟然比拓片貴了好多倍。而碑帖收藏也是我的專題之一,借這個話題我開始賣弄自己的所知。我告訴資先生,這僅是法帖中的幾個零葉,而這種法帖也並非是為了懸掛起來觀賞,因為數量大,所以《天香樓法帖》製作成了經摺裝,而後我指給資先生看,因為這些拓片每隔三行都會留出一條空行,而法帖的底本顯然沒有這樣的空行。而王望霖為了便於使用者做成成冊的側頁裝,故特意在刻石時留出折縫處。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架上之書2

一上來我們就聊到了書法問題,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資先生轉身拿出兩本畫冊送給我和綠茶,此畫冊的名稱為《文事餘墨:陳樂民書畫選》,然畫冊的編者卻署名為北京畫院。資先生告訴我,陳樂民先生去世後,她跟女兒整理遺物,而後發現了陳先生的幾百幅畫作和書法作品。資先生說,原來家中的居室面積很小,故書桌也很小,而陳樂民只能隨手拿些小幅的紙片在上面畫畫寫字,然而她在整理先生的作品時,卻看到了一些尺幅不小者,她真不知道先生在哪裡創作出來的。然眼前所見資先生家卻頗為寬敞,資先生頗為平靜地跟我說,她們經過一番調換才住到了這樣的寬敞房子內,可惜陳樂民在此僅住了三個星期。她說完這句話時,神色有些黯然,這讓我一時找不到接續下去的話題,於是只好把注意力繼續放在手中的畫冊。

此畫冊前面有北京畫院王明明所寫的前言,這篇前言交待了該畫院編此書的起因以及陳樂民先生的述業專攻。王明明在前言中首先寫道:“2010年,我與資中筠先生同往雲南採風,路上我向資先生介紹了北京畫院對於傳統書畫的保護與傳承所做的工作。當我談到我們對於齊白石藏品的研究與展覽時,資先生說,齊白石獲得的‘國際和平資金’(1955年底)證書便是她的先生陳樂民寫的。這令我十分意外,一位中國畫大師和一位歐洲學研究者竟有如此聯繫,我對陳先生產生了好奇,資先生便跟我聊起了陳先生的很多事。”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另一組書櫥

讀到這段話也讓我感到吃驚,我在年幼之時喜愛集郵,那時的“老紀特”郵票有一套三枚的“和平鴿”,其圖案乃是畢加索畫的鴿子,而內容則為齊白石獲得了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國際和平獎”。這套郵票總計三枚,其中有一枚頗不易得,故此我對這套郵票印象深刻,但未曾想到的是,幾十年後的今天,我方得知當年該理事會為此頒發給齊白石的中文獎狀竟然是出自陳樂民先生之手。當年齊白石獲得這個獎是國內很轟動的一件事,這麼大的事情竟然由陳樂民來書寫獎狀。可見他在書法方面的特色早已受到同事們的關注。而本畫冊前半部分為畫作,後半部分則為書法作品。翻看此畫冊,雖然能夠總結出他最為慣常的書體,但同樣也能看到他在各個書體方面都有所探索。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陳樂民繪畫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繪畫作品上的長題

如果僅以書法論,陳樂民的所寫依然是具有獨自面目的文人字,這樣的字體看上氣息靜穆,似乎並沒有多少獨創性。但如果你要了解到他的正業,你就會敬佩他在書法方面所達到的高度。關於陳樂民的正業有著太多的介紹性或回憶性的文章,我僅在此引用王明明在這本畫冊前言中的所言:

陳樂民先生生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歐洲學會會長,他是在中國首倡“歐洲學”觀念的人。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他長期從事國際政治、中西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並且做了很大量的“民間外交”,他撰寫了很多學術價值很高的著作,如《歐洲文明十五講》《戰後西歐國際關係(1945-1984)》等。陳樂民是一位研究西方政治和歷史的學者,卻一直對中國文化懷有深深的敬畏和眷戀之情。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客廳全景

這樣的一位研究西學的學者,他的研究主體主要是歐洲,然而他卻能在傳統文化上達到這樣的高度,難度王明明在前言中給出了這樣的總結:“陳樂民先生的淵博學識和文心畫境與中國傳統文人畫家的精神一脈相承,他們依靠自己的修養和書法的深厚功底,使繪畫達到了超凡脫俗的境界,給予當今書畫家很好的啟示。”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陳樂民書法作品

我的注意力主要還是集中在書的方面,因為注意到客廳書架頂上放著一箇舊書箱,箱體的正面刻著“郎注蘇文、蟫隱廬翻雕宋本”。我對此書頗為熟悉,因為寒齋也藏有一部,然我的所藏卻並不帶原箱。其實此書的正名為《經進東坡文集事略》,該書乃是南宋郎曄對《東坡文集》的選本。然該書頗具名氣,當年羅振玉之弟羅振常前往上海開辦了蟫隱廬書店,而用大鉛活字排印了多部稀見古籍,此為其一。雖然這僅是民國出版物,然留傳至今者卻不多,今日在這裡看到了一部,頗有他鄉遇故知之感。只是因為北方氣候乾燥,此書箱已經開裂,我不好意思揭蓋翻看。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舊平裝

繼續瀏覽書架,在架上我看到了四十多年前出版的《魯迅全集》,資先生說,文革中買不到想看的書,而後發行了新版的《魯迅全集》,故她毫不猶豫地把這套大書買回家,用了一段時間她把《魯迅全集》一字不落地看完了。而我們在看書的過程中,綠茶站在一邊進行著繪畫創作,他聽聞到這個話題,馬上問資先生如何看待魯迅。資先生頗為客觀地稱,魯迅的文章雖然有些偏激之處,但他的思想深度是他人很難達到者,魯迅對社會的批判很到位。而我又想起某次講座上,資先生曾謙虛地說:“比起上一輩——章太炎、胡適先生,我自己就是個野蠻人。”而我念出此句向資先生求證,她笑著說確實說過這個意思,但野蠻人三字應該是主持人的解讀之詞。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壺中日月

我接著又問她,如何看待胡適,她說自己同樣欣賞胡適,但她覺得胡適跟魯迅的表達方式不同,這一代的知識分子都達不到他們的高度。而後資先生又聊到了馮友蘭,她講到了馮友蘭在文革中做了手術,而紅衛兵小將直接把他從醫院揪出,當時馮友蘭還插著尿管傷口未曾癒合,批鬥完後練兵不允許他回醫院,而是直接把馮友蘭扔進了牛棚。此後還有一系列的批判,後來又不知道什麼原因,江青還到北大去看望馮友蘭,而北大院內的大喇叭也鄭重地報導了此事,故馮友蘭所經歷的身體摧殘和精神壓力是今人難以體味得到的。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無函套的線裝書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排列方式

客廳的最裡側擺放著兩個榆木書櫥,資先生稱是從高碑店買來的,而我透過玻璃看到裡面有線裝書,於是徵得資先生的意見開門視之。從書脊看過去,這些書一半是舊版,另一半是新印線裝。資先生說,這是陳樂民的藏書,她說陳樂民的哥哥藏書量很大,當時陳的哥哥住在西城,而西城紅衛兵打人很厲害,於是他哥哥主動把家中的所藏都交給相關組織了,從此那些書就沒有了下落。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綠茶忙著畫畫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四君子

而後資先生帶著我參觀了另外幾間書房,其藏書量之大果如綠茶所言,雖然這些書大多是現當代出版物,但書架的陳列頗為齊整,而資先生的臥室內也同樣擺著書架。書架對面一側則是資先生的工作之處,而此時她的電腦上跳出了一些廣告,她問綠茶如何能讓這些廣告不出現,而綠茶建議她換另一個品牌的電腦。資先生是1930年生人,如今已是米壽,然她卻能與時俱進地在網上回郵件發公微號,與她談話其思維之敏捷語言之銳利,想來不減當年。雖然我不知道她年輕時是否也是這樣的不平則鳴。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綠茶勸資先生換電腦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陽臺上的書架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過廳的書架

書桌的上方懸掛著陳樂民所書“志同道合,相互提攜”的金婚紀念之語,此前我在資料中看到,張弘在《新京報》上發表的《資中筠與陳樂民夫婦:五十年琴瑟和諧》一文,該文中講到了資中筠、陳樂民相識的過程,同時也談到了資先生年輕時的學霸形象:

1947年,資中筠沒考上清華,上了燕京大學。一年後,她還是不甘心,去考清華的二年級。要轉學清華,須從燕京退學,才能拿到學歷證明去報考。她在燕京成績非常好,去退學時,學校教務處一再警告:一旦退學就回不來了,她非退不可。考完清華後,因舅舅在上海,她又到上海去考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結果三個學校都考上了,最終,她選擇了清華。

資先生如此之倔強,這足見她對自己的學力是何等之有信心,1951年他被分配到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工作,兩年後又調到了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理事會。1956年,她跟隨代表團前往瑞典,而後又接到通知前往維也納,在那裡她又認識了陳樂民。幾年的一起工作使二人共有好感,而後成了夫婦。1985年,資中筠調入社科院美國所當副所長,1988年她當上了所長,而陳樂民則任社科院歐洲所所長。夫婦二人的研究範圍包攬了歐美,可見他們對西方研究方面有著怎樣的深度。

資中筠書室:璧合珠聯,洋麵中底(上)韋力撰


臥室的書架

可能正是兩人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學術研究方面,他們在生活上不拘小節。80年代初,資中筠赴美做訪問學者,而陳樂民穿著破棉襖上班,等資中筠回國後,有女同事跟她開玩笑說:“老陳活到五十五,衣服破了沒人補。”而資中筠則說:陳樂民從來不要求她做傳統意義上的賢妻,所以她認為陳樂民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大男子主義低級趣味的人。”2007年7月,某電視臺記者到家中採訪,而本月恰逢兩人金婚紀念,記者要求陳樂民給妻子寫幾個字,於是陳樂民就寫下了“志同道合,相互提攜”。

而今我看到陳先生所寫的這幾個字鄭重地掛在資中筠的臥室內,由此而讓我想到了琴瑟相合神仙眷屬這樣的形容詞。之後資先生又把我二人帶到了北側的一間書房,隔窗外望,下面是川流不息的南二環,再往前則是京滬高鐵鐵路,正因為有這兩條線路,這一帶沒有高建築,故視野十分開闊。資先生說,當年陳樂民也很喜愛窗外之景,他想買一張大大的寫字檯放在窗前,可惜這個願望未能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