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枯木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別處。

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寒食節,是傳統八節(春節、元宵節、寒食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之一,也是民間祭祀祖先最為隆重的第一大祭日,距今已有2655年的歷史。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忠臣介子推而設立,忌日為冬至後一百五日,一般多在清明節前一兩日。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據史料記載,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重耳因“驪姬之亂”在外流亡十九年,介子推忠心耿耿,“割骨奉君”,歷盡磨難,一直輔佐在身邊,晉文公復國後,時值周室內亂,“未盡行賞”,便出兵勤王,是以賞從亡者未至介子推。對此,介子推沒有他人一樣主動請賞,並且不屑與屑小為伍,不食君祿,攜母入綿山隱居,晉文公發覺後入山尋找,為了讓介子推出來,便舉火燒山,沒想到介子推拒之不出,與母同時焚身綿山。公元前636年,晉文公悔恨不已,便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食寒食,結合墓祭,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後來形成了在寒食日祭祀祖先和先賢的節日。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詩人白居易一生寫過關於寒食的詩詞多達三十餘首,這首《寒食野望吟》為其中之一,描述的唐代人們在寒食節祭掃墳塋情形,流露出無限淒涼悲傷之情。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首句描述城郭外荒丘野嶺上,人們在寒食節掃墓,傳來陣陣哭聲。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寒食時節,曠野裡青草開始變綠,墳冢壘壘,人們上墳祭掃時掛的紙錢,在風的吹動下四處亂飛。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在墳岡邊有野生棠梨樹,花開正是寒食節氣,滿樹白花,猶如掛孝,白楊樹枝椏向天,疏離蕭索,在白花的襯托下更呈現出一片淒涼景象。生離死別,人鬼殊途,悽婉哀怨,催人淚下。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可惜的是,黃土之下,冥間地府,祭掃者和逝去的親人遠隔九泉,如何哀傷哭泣也聽聞不到,最後在瀟瀟暮雨中悽然歸去。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這首寒食詩,用白描手法,繪出了一幅令人傷悲的祭掃圖畫。城郭外,荒丘上,曠野蒼茫,白花遍野,陰風陣陣,淫雨霏霏,墳墓堆堆,紙錢亂飛。在悽風苦雨中,如此黯然銷魂的情形,令人倍加思念親人,不由得讓人肝腸寸斷,灑淚嚎啕。然而人鬼殊途,杳不可聞,最後只好落寞的離去。詩人寥寥幾筆,窅然空蹤,尤其是最後一句

蕭蕭暮雨人歸去”,悽婉哀傷,餘意未盡,酸楚悲傷之情,溢於言辭之外,令人卒不忍讀。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白居易這首寒食詩,影響極為廣泛,以至於到了宋代,大詞人

蘇東坡將白居易的這首詩詞進行改作,並且為之寫序,首句變為“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將“白楊樹”變為“白楊路”,郊外荒野,烏鵲鳴叫,白楊樹兩行,枝椏亂舞,棠梨樹參雜其中,白花如雲,風中搖曳,使得畫面愈加幽深悠遠,從而更加渲染了悽傷之情。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苕溪漁隱叢話》記載:東坡雲:“與郭生遊,寒溪主簿吳亮置酒,郭生善作輓歌,酒酣發聲,坐為悽然。郭生言:‘恨無佳詞’。因改樂天《寒食》詩,歌之,坐客有泣者。其詞曰:‘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路,盡是死生離別處。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每句雜以散聲。”。由於蘇東坡更改白居易詩詞,主要是為了符合當時的曲譜,因而不少資料上抄錄的是第二種版本,其實白詩當為開首版本。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白居易關於寒食的詩詞還有很多,不少都抒發了幽怨哀傷之情,有興趣的詩友可以自行閱讀,若以淒涼之意,幽怨之深,這篇《寒食野望吟》為其寒食詩詞代表之作。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2019/4/3榆木齋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詞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