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長期吃素會怎麼樣?

用戶65863831143


素食如今頗為流行,素食較為清淡,減少了脂肪的攝入量,可以避免肥胖的發生。但是長期素食看似健康,但是對於人體危害也是較大的,只不過被注重身材的人所忽視罷了。

貧血

貧血主要是女性、兒童和老年人為主要發病人群。之所以會出現缺鐵性貧血,原因在於飲食中鐵元素的缺乏。而鐵元素的主要食物來源是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鐵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較低,也就造成了素食的人容易發生貧血。

口腔潰瘍

有些人是偶爾的出現口腔潰瘍,但是有人卻是經常出現口腔潰瘍。口腔潰瘍看似問題不大,卻讓人吃飯出現困難。口腔潰瘍的發生於維生素B12的缺乏和鋅元素的缺乏有著密切的關係。雖然穀類食物中也含有維生素B2和鋅元素,但是食物加工度影響較高,在加工過程中損失較多,難以與肉類食物相媲美。

蛋白質缺乏

小麥和大米是中國人的主食,雖然也含有蛋白質,但是這些蛋白質並非是優質蛋白,缺乏一些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長期素食會造成蛋白質缺乏的情況發生,大豆類食物是彌補素食中蛋白質不足的好食物,也是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素食的人可以多吃一些大豆類食物。

素食吃不對也會引起肥胖

植物性食物中能量含量低,按理說素食不會引起肥胖。但是近些年研究發現,經常素食的人也會出現肥胖和血脂異常。原因在於素食者在炒菜時食用油添加量較多而引起的。對於喜歡吃素食的朋友來說,油多雖然可以讓食物更加好吃,但是還是要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的要求來做,每天食用油的攝入量不宜超過25克。

素食可以減少便秘和結腸癌的發生

西方國家的結腸癌發病率高於中國,原因在於其飲食結構是高脂肪高蛋白。飲食中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不足容易引起結腸癌的發生。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有吸水膨脹的特點,能夠減少糞便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有利於糞便排出而起到預防便秘和結腸癌的作用。膳食纖維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以蔬菜和水果為主。


王桂真營養師


我吃素,吃了七八年了,雖然時間不算太長,至於是吃肉好還是吃素好的這個問題,沒有吃素確在吃肉的人說吃素不好是沒有發言權的,因為你所謂的吃素不好的理由是根據膳食營養的章程來闡述的吧。

我 三舅姥爺從五十多歲改吃素,活了一百零三歲,最後在吉林北山一個道館裡凌晨三點左右無疾而終。

我今年五十四虛歲,去年月經才有些紊亂,沒有更年期症狀,睡眠好,沒有盜汗潮紅現象,特別是頭髮又黑又亮,從吃素開始我就用醋泡黑豆補充雌激素,我也沒有像那些更年期大媽一樣發福,腰圍二尺一,體重永遠都保持在120斤左右,我身高一米七一,多年前甚至當姑娘穿過的衣服都能穿。

所以別在糾結是吃肉好還是吃素好了,你想吃啥是你體內缺乏這種物質那就吃,不管是肉還是素,只要你吃完覺得心情舒暢幹活有勁,說明你吃的對路子,有人吃了一輩子大肥肉片子,喝大酒抽大煙,照樣長壽,有些人如履薄冰這不敢吃那不敢碰該得病還得病。

最後想補充一句,其實人類是不應該吃其他物種的,它們死的時候都拼命嚎叫,其實就是在喊救命啊救命,它們都是帶著仇恨死去的,它們的肉其實都是有毒的,源於憐憫它們無辜的生命死於人類的屠殺,這也是我吃素的重要原因。


欣妍花開


本人曾經經歷過100天的素食生活,期間除了幾次吃了幾個雞蛋以外(應該不超過5次),沒有吃任何葷的食物,期間胖了大概有差不多十斤,因為素食,可能是肚子裡油水少的緣故吧,主食量變成葷食時候的二到三倍,是真的,這跟我當時無憂無慮的心態肯定也是有關係的,加上每天有一定的不是很累的體力勞動,每天胃口大開,吃嘛嘛香,早上吃的比較簡單,中午素菜也有幾個,青菜,豆製品,有時還有蘑菇之類的菜,吃完飯還要喝點湯,所以那段時間真的胖了很多,以至於100天前的褲子穿不了了,屁股和腰都瘦,勉強能穿上,但嘞的難受。

所以我要說,只要合理搭配,即使是素食,也是完全符合身體需求的,當然前提是心態要好,不論葷食素食,人情緒上的波動,也是很容易致病的,有時候,可能是一個素食主義者他的心態不是很好,可能上火或者情緒低落等引起了身體的不適,我們就會誤以為是吃素,營養不夠造成的。


染香人779


人長期吃素,多有半來說,人會變得比較清瘦。

但是如果長期吃素,膳食搭配不合理的情況下,容易導致以下二種情況:

一、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長期吃素,就意味著長期吃不到瘦紅肉、動物肝臟和動物血。而這些缺是膳食中最佳的補鐵食物。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女性(絕經期前),一方面由於每月的月經導致體內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從膳食中得不到補充。這類人群如果長期吃素更是貧血的危害人群。

二、容易患上高半胱氨酸血癥,從而更容易患上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

維生素B12幾乎不會在植物性植物中存在,除了肉質品,發酵的豆類食品外,幾乎其它食物中就沒有。而人一旦缺乏維生素B12,將導致體內能量代謝過程中的三羧酸循環不能正常進行,從而導致半胱氨酸不能正常轉化為胱氨酸從而導致血液中的半胱氮酸升高是,從而導致半胱氨酸血癥。而半胱氨酸血癥正是誘發冠心病、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


筱慧老年說


其實,吃素大致可以分為全素、奶素、蛋素、蛋奶素等,但原則上,吃素泛指不吃動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油脂。所謂長期吃素,則沒有具體的定義,個人認為要麼一輩子吃素,或者吃素至少堅持數年以上。

作為一名醫生,我深刻地認識到均衡營養的重要性,從專業角度來講我是不支持長期吃素的,因為動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油脂也是優質蛋白質和人體所需膽固醇的重要來源,完全吃素,可能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然而,一個人選擇吃什麼是他/她的自由,甚至是一種信仰,我們應該尊重他/她的選擇。我能做的,就是告訴大家長期吃素的好處和壞處分別是什麼。

先說說長期吃素的好處。同等質量的食物,素食中含有的熱量會比其他食物要少,而且它的脂肪含量幾乎是沒有的,能夠提供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維生素,而且沒有任何能量儲存。 長期吃素的人的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會比一般人的要低,如果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高的話,會容易引起心肌梗塞等疾病,還會引起冠心病,高血壓。另外,許多研究都顯示,素食者更加長壽。調查素食者與非素食者的生活形態後發現,素食者比葷食者不容易生病住院,而且吃素者較少抽菸、喝酒並能經常保持愉悅心情等等。除此之外,高纖維低脂肪的飲食的確會對高血壓、糖尿病都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最後,再說說長期吃素的三個壞處吧。1、長期吃素者蛋白質攝入量偏低,蛋白質是組成一切細胞的主要成分,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動物類蛋白質食物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營養豐富、全面,生物價值高,易為人體吸收合成人體蛋白質,這是植物類蛋白食物遠不及的。2、長期吃素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尤其是老年人,研究證明,老年膽結石患者有近半數由單純素食引起,這可能與缺少動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油脂對膽囊的刺激有關。3、女性長期吃素可能會對體內激素分泌造成破壞性影響,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不能生育。


菊花使者林國樂醫生


素食也是一種飲食生活方式,當然對於我個人而言還是建議均衡全面的飲食,畢竟人類是一種雜食性或者說泛食性動物。長期素食當然也是可以的,只要能保證營養攝入均衡,但是這需要有一些比較專業的相關營養知識,如此才能避免因為營養不均衡而導致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可能需要很多年才會顯現出來。

不過題主的補充描述裡有誤解存在:【草無蛋白質、無鈣質、牛吃了也能長出大骨骼、大量肌肉,按理、人吃素也可正常長大?】。首先“吃素”可不等於“吃草”,這個錯誤就在於“按理”兩個字。人不是牛,雖然我們都是哺乳動物,但是我們的消化吸收能力和營養需求有著天壤之別,大家都知道牛是會反芻的動物,它們有4個胃室、腸道長度是我們這樣的哺乳動物的十幾二十倍,所以牛可以充分吸收各種植物中的營養,這是人所做不到的。

下面我們說說人長期吃素可能會帶來的結果,正面和負面的都有:

【負面】:

  1. 咱們先說比較重要、嚴重的吧,最常見的因為長期只吃植物性素食會引發的問題就是維生素缺乏帶來的。比如其中比較嚴重的後果就是維生素B12的缺乏,這有可能會帶來惡性貧血、精神狀態異常、四肢麻木無力等問題。維生素B12一般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饅頭、腐乳裡也有,所以素食者吃饅頭作為主食是挺好的),不過人體可以存儲的維生素B含量比較多一些,因此一般維生素B12缺乏引發的症狀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被明顯感知到。
  2. 其次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和一些礦物質含量也普遍低一些,而且就拿鐵元素來說吧,植物中含有的是非血紅素鐵,人的吸收利用率非得的低。所以吃純素食如要獲得足夠的相關營養物質可能就得吃的比較多一些,但是與此同時就會攝入太多的碳水化合物,所以這也是現在一些寺廟裡的僧人不少都白白胖胖的慈祥樣子的原因。
  3. 而且在三大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中,蛋白質是不可以被取代的存在,所以如果素食者又不太喜歡吃豆製品這類富含植物蛋白質的食物的話,長期下去就會導致蛋白質缺乏(主要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缺乏)而引起的激素水平降低、發育遲緩、新陳代謝紊亂等等。

【正面】

在現在這個普遍人們食物充裕,甚至營養過程、油鹽攝入過量的年代,素食也能帶來不少的好處。

  1. 首先因為植物性食材都含有比較豐富的膳食纖維,所以有著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
  2. 其次也可以降低一些生活成本,在一般市場、超市能獲得的日常食材中,普遍來講還是蔬菜比肉類要便宜,所以能健康的保持素食的話還是蠻省錢的。
  3. 還有就是很多蔬菜水果一般都是沒有膽固醇、低脂肪、高維C的,這樣的飲食結構對於現代人來說也是蠻好的。不過就算不是素食者也不耽誤吃蔬菜水果,所以可能這個優勢就沒那麼明顯。
  4. 最後要提一下的可能就是心理因素了,對於蔬菜水果大家往往都有一種清爽、健康的印象,所以如果吃素能讓你心情愉悅放鬆的話,也是很好的選擇。

最後解釋一下有人的疑問,就是說為什麼身邊有些吃素養生的人好像更健康一些似得。其實仔細觀察一下這些以獲得健康為目的而吃素的人,他們的作息和其他生活習慣也都挺健康的,畢竟為了健康長壽或者其他原因連口腹之慾都捨棄了,自然熬夜打遊戲、追劇、宵夜擼串之類的事情也不會常做,對吧。這就跟“吃燕窩的人皮膚好”還是“皮膚好的人才吃燕窩”的關係很像。

而且很多人也不是完全只吃植物性素食的,他們中也有一些人只是不吃肉類而已,依然可以從蛋、奶、蜂蜜之類的食物中獲取足夠均衡的營養物質,所以一般沒有相關經驗和知識的人不要盲目的嘗試純粹吃素的飲食。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題主這個問題還挺有意思的,為什麼食草動物不吃肉能長肌肉也不貧血,不缺蛋白質?人可以嗎?人和食草動物肯定是有區別的,人的吸收消化能力和食草動物相比那是要差十萬八千里。

其實植物性食物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樣好像營養不是很豐富。雖然植物性食物的營養不如肉、蛋、奶那麼豐富,但其中還是含有一定量的糖、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成分。而且食草動物也不會只吃一種植物,它們有時間就會奔波,找不同的食物,補充不同的營養成分。很多齧齒動物有不斷生長的門牙,能夠對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更強的咀嚼能力,便於更容易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還有很多反芻食草動物有很多胃,比如牛、羊,他們的腸道長度是很多哺乳動物的20多倍,增加植物性食物與腸道基礎面積,還能讓食物更緩慢通過,以便最大程度汲取其中的營養。

經過不斷生物進化,食草動物的體內也能夠靠腸胃多種共生細菌來分解纖維素,轉化為多糖、蛋白質、脂肪酸等成分,食物中多種微生物也會被食草動物吸收掉,以獲取更豐富的蛋白質。所以,其實食草動物它們並不缺乏動物性食物中那些營養,比如蛋白質、鐵、鋅、鈣等成分。

但人不一樣啊,人沒法做到這麼大程度的吸收,而且也缺乏腸道細菌來分解更多蛋白質,所以人缺了動物性食物會很慘。動物性食物能夠提供植物性食物中大量缺乏的一些成分,比如蛋白質、血紅素鐵,鈣、鋅,這些靠動物性食物來提供更利於吸收。植物性食物中除了大豆類能夠提供豐富的植物蛋白,可真沒見過哪個果蔬能夠富含蛋白質了,素食者如果缺乏大豆類食物補充,很容易造成蛋白質缺乏,而且植物蛋白沒有動物蛋白吸收利用率高,吸收率還受膳食纖維影響。

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吸收利用率低,屬於非血紅素鐵,而動物性食物中的是血紅素鐵,利用率高,如果長期不攝入動物性食物,我們沒有食草動物那般吸收能耐,必然會貧血缺鐵。

另外,吃素還要看是怎麼吃法。素食者也有不同類型,有純素食,蛋奶素,魚素等,如果有蛋奶支持,有魚蝦支持,蛋白質還是不會缺乏的,這類朋友也不會出現明顯的營養缺乏症狀,如果是隻吃植物性食物的純素食者,如果不注重大豆類食物攝入,不善於補充膳食補充劑,很容易缺乏營養。


只有營養師知道


長期吃素可以很健康,關鍵看您會不會吃!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吃素的人,無論是因為宗教信仰,還是低碳環保理念,或僅僅為了瘦身減肥,素食人群已經變得越來越龐大,絕非少數;而隨著經濟發展,食品工業的不斷進步,素食產業也越發興旺,從素奶、素肉,到素食冰激凌,就連麥當勞等大型餐飲企業也開始瞄準素食市場 ,推出了素食漢堡包!因此,素食當然可以長期堅持,只要是營養均衡,不管素食還是雜食都可以保持健康!

為啥素食有風險?

素食只要營養均衡就可以保持健康,但真正做到並非易事!

素食通常分為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等;全素食人群只攝入植物性食物,不會攝入任何與動物相關的食物,包括蜂蜜、乳汁等動物的分泌物,而非完全素食者則可能選擇性的攝入蛋類、奶類、魚類等動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雖然具有能量低、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維生素B族及VC含量豐富等優點,但其營養缺限也較為明顯,比如:

  • 蛋白質質量欠佳,無法滿足人體生長髮育、新陳代謝的需求;

  • 缺乏血紅素鐵、鋅、鈣等礦物質元素;

  • 缺乏維生素B12、維生素D以及ω-3脂肪酸;

因此,長期不合理的素食會造成蛋白質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缺鐵性貧血(缺乏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骨質疏鬆(缺乏鈣、蛋白質)、精神異常(缺乏維生素B12、鋅)、智力下降(缺乏ω-3脂肪酸、鋅),甚至過早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症(與缺乏維生素B12相關)等老年疾病!

而素食會被大眾以及很多營養學家另眼相看的原因就在於:它真的很難保證營養均衡,尤其是不懂營養學的普通人,如果僅僅是追求潮流而素食的話很可能造成健康損害,而這種損害可能很隱秘,經常被大家忽視,指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每年都有報道,關於長期素食導致維生素B12缺乏,造成精神異常的病例;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人的肝臟內儲存著一定量的VB12,即使我們不額外攝入VB12,這些儲備也足夠使用2年以上,因此人通常不會缺乏它;但素食多年導致維生素B12耗盡,其缺乏症狀就會逐漸顯露出來:如方向感變差、定位能力變差、嚴重精神異常、噁心嘔吐等。

此外,因為素食而導致脂肪肝、高血脂甚至糖尿病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為了能吃飽、感覺滿足,很多素食者攝入了過多的主食,尤其是精白米麵,其血糖生成指數高、胰島素反應高,很容易引發高甘油三脂血癥和高血糖;而攝入過多油炸素食的人群則可能罹患肥胖、心血管疾病、甚至一些癌症!

因此,關於素食,瑋瑋有如下建議:

  • 保證豆製品尤其是發酵豆製品、種子(葵花籽、花生等)、堅果攝入,它們的蛋白質質量較高、營養素含量更加齊全;

  • 減少白米飯、白麵條、白饅頭、麵包、糕點的攝入,增加全穀物、雜豆類攝入;

  • 控制烹調油攝入量,減少油炸、油煎食品及油酥點心;

  • 增加菌菇、海帶、紫菜、螺旋藻以及酵母的攝入;

  • 選擇亞麻籽油,防止ω-3脂肪酸缺乏。

綜上,素食可以長期堅持,其關鍵在於好好了解營養、好好吃飯,不要以為別人因堅持【素食】而獲得的益處你也能得到:那需要付出比【雜食者】更多的努力才能實現!更不要想當然的將食譜中的肉、蛋、奶直接剔除就行了,素食食譜一定要經過合理的定製,【胡吃】、【亂吃】、【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只會讓您自己的身體受傷!


侯瑋

註冊營養師

國家二級健康管理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營養百事通


最近我開始了長達一百天的素食活動,不是為了減肥,也不是為了什麼低碳生活,我只是跟別人打賭打輸了,被迫履行承諾而已。聽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很悲催。

事實確實如此,我現在已經進行到第十三天了,這段時間我主要吃一些蔬菜和豆類、菌類食物,當然還有牛奶雞蛋,我並不是全素食主義者,主要是怕自己的身體受不了。魚肉、豬肉以及各種動物性的肉類我是不吃的。

接下來說說我的感受。

1、消脂減肥

“身上的脂肪少了”這是我的第一感覺,有時候洗完澡對著鏡子,我都能很明顯的感覺到腰腹部小了一圈的樣子。

2、排便通暢

也許是因為吃的蔬菜比較多吧,自從吃素食以來,我的排便規律了很多。

3、皮膚感覺光滑了

我自己分析過原因,可能是因為蔬菜中的各種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的作用,這些營養元素可以抵抗體內自由基,從而延緩衰老。

我是一名營養師,為了避免素食給我帶來的副作用,我會額外給自己補充複合B族維生素,並且將日常食用油換成了亞麻籽油。

其實從健康的角度出發,作為一名營養師並不建議人們完全採取素食的飲食方式,均衡飲食才能給我們的身體提供不同的營養物質,以保證身體健康。

如果盲目素食的話,會造成很多副作用,比如營養不良、貧血以及引發膽結石等副作用。



》查悅生活,致力於為大家提供更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知識,讓大家快樂生活每一天。

》關注查悅生活,為生活多一份健康保障。


查悅生活


長期吃素身體健康水平的走向,關鍵看你如何吃。

首先,從實際來看,佛道教中人,都是吃素的,長壽的人非常多,上百歲的人不再少數。當然,這個與他們每天的修行功課是密不可分,但是飲食很顯然,沒有脫健康長壽的後腿。

其次,我們要看看什麼叫做素食。

從目前來說,雖然吃素的人很多,但是吃素大致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以穀物、豆類、堅果類、蔬菜和水果為日常飲食,蛋、奶製品可以選擇吃或者不吃。第二大類,就是不吃任何含有奶製品、蛋類製品的素食者,稱之為嚴格的素食主義者。

但是無論是哪種素食者的食譜,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人類所需要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都不缺少。因為豆類可以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和脂肪、穀類保護了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也含有不低的蛋白質;素食在烹飪的時候,油脂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豆類中也含有油脂;蔬果則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因此,任何一種素食者,只要吃的全面,都不會存在健康隱憂。

但是,現在社會上很多減肥人的素食吃法卻非常不科學。缺少了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搭配也及其不合理。比如每天水果是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油脂攝入量超低級,蛋白質的來源基本就是蛋類或者奶類。這種高蛋白、低油脂、低碳水化合物的搭配,不利於身體經濟地轉化能量,容易造成體內代謝廢物的堆積,而且通常這類人的廚藝不好,搭配出來的食物幾乎談不上美味,導致很難長期堅持下去,後期體重反彈的情況非常普遍。

因此,吃素並不會影響健康,不科學地吃素才是真正地健康隱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