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學生沉迷手機遊戲,一天到晚機不離手,作業抄答案,脾氣暴躁不吃飯怎麼辦?

手機用戶688彩雲之南


這個問題表面看是手機的問題,所以大部分家長認為是萬惡的網絡毀了孩子,還有所謂的專家發明出一個詞叫“網癮”。


並說的頭頭是道,令家長們誠惶誠恐,於是才有了千千萬萬個“楊永信”此生彼長,無數孩子受到迫害,家長該醒醒了,那可是你的孩子啊!


下面說說這個孩子的問題,首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讓孩子改變也絕非一朝一夕,因為問題的根源在家長身上。


只有家長改變了,孩子才會跟著改變。


首先初二的學生正值青春期,脾氣暴躁不吃飯是正常現象,家長要正視這個問題,並不是孩子出了問題,而是青春期反應。


就好比有的女人月經前會發無名火是一個道理,家長要有同理心,去體諒孩子,理解孩子。


面對初二的孩子,家長不能再像對待小學生那樣嘮叨個沒完沒了,而是要學會閉嘴。



這個在孩子初一時候就該這麼做了,這點太重要了,閉嘴不是不聞不問一句不說,而是該說的少說,不該說的一字不說,並且保證凡事只說一次。


家長還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到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家長一定要無限放大這些優點,而不是每天像個顯微鏡一樣不停的挑毛病。


試想,誰不想學好,誰甘心落在人後,但是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家長一定要有同理心,並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


堅持做到以上兩點,你的孩子才有轉變的可能,如果家長做不出改變,卻只要孩子改變,結果可想而知。


因為孩子是你教育的,他之所以成為今天這個樣子,你是逃不開責任的。


也許有人會說把手機直接沒收不就沒事了,那是對還在學習的孩子來說的,因為手機影響了學習,家長是可以這麼做的,那是建立在家長跟孩子有良好的溝通為前提的。


而這個孩子問題嚴重一點,沒收手機已經解決不了問題,只能追根溯源方能奏效。


再來說說沉迷手機遊戲機不離手,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進入青春期才開始的,一種是一直玩遊戲,之前家長尚能控制,現在突然失控的。


第一種情況是典型的青春期問題,因為進入青春期孩子要面臨生理心理雙重壓力還要應對學業同學關係老師家長等各種問題,而遊戲卻可以輕鬆的獲取成就感。


這也是孩子沉迷的主要原因。這樣就需要家長慢慢引導,教會孩子克服困難學會勇敢面對,而不是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



第二種情況與家長忽視有關,我們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長期與手機為伴,家長不聞不問,甚至都不知道孩子在用手機做什麼,這個問題似乎嚴重一點,卻也不是無藥可救。


家長就要多費些功夫,別搞一刀切也別指望藥到病除,要做好思想準備打持久戰。


其實就一點,跟孩子搞好關係,這就要看家長的能力了,千萬不能急,因為此時的孩子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你要理解他、懂他、才能支持他。


做到這點並不容易,需要家長的智慧。但是你想想,為了孩子,有什麼是家長做不到的呢。


況且青春期是留給家長跟孩子彌補之前教育失誤的最後時刻了,因為只有關係好了,你說的道理他才會聽進去,否則你說的話再有道理,也被他自動屏蔽了。


有書知道


這個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家長也要負責任!

隨著生活物質條件變好,還有電子科技的進步,新一代的中小學生,從小就被這些所圍繞著。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養成好的自覺的習慣,就會出現在您所提到的問題。

首先,我給您說一個我父母曾經對我的例子,但是隻是給您借鑑一下,畢竟時間有點久。我上高中的時候,家裡正好買了電腦,然後我就迷戀上了玩單機遊戲。玩小遊戲,很耗時間和精力。當時我父母好言相說,我沒有當回事! 有一天,我正玩著,我媽過來二話沒說,直接把電腦砸了,那時候電腦還是挺貴的。 之後我就反省,再也沒玩過!


還有,如果孩子自控能力不好,可以給孩子配置一部最原始能打電話的手機,只要有通訊功能就可以。

其次,溝通還是很重要的,多和孩子聊聊天,一家人出去旅遊,這樣孩子會轉移注意力。

最後,家長要起到帶頭作用,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樣不但給孩子形成一個不好的印象,也減少了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機會!

所以,多用語言去交流溝通!我相信,這個短暫的叛逆期會過去的!


博士生的幸福生活


我介紹兩種截然相反的辦法。一種是採取限制的方式;一種是採取放縱的方式。

先說怎麼限制。

第一步,沒收手機。

他可以在空閒時間玩家長的手機,但是絕對不要讓他擁有自己的手機,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他獨立擁有手機意味著他對手機有掌控權,他想用手機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是隻允許他玩父母的手機,在他意識裡就知道這不是他的手機,在父母需要的時候他必須要將手機還回去。


第二步,卸載或隱藏遊戲。

孩子有手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手機遊戲,既然這樣,那就限制孩子在手機上安裝遊戲,千萬別高估孩子的自制力和低估遊戲的誘惑力,最好的辦法是從一開始就不要讓孩子接觸遊戲。

第三步,根據孩子的興趣安排課外活動。

多瞭解瞭解孩子都有哪些興趣,比如打籃球、看書、旅遊等等,根據孩子的興趣給他創造條件,比如經常帶孩子旅遊或者給他報感興趣的培訓班等,這樣他的課餘時間豐富起來也就不會天天沉迷在遊戲裡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限制孩子玩手機的過程中要做到就事論事,不要對孩子人身攻擊和道德批判,比如限制孩子使用手機時間,但是不要用自制力差、笨、不聽話、就知道玩這樣話去攻擊孩子,否則特別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還有另外一種方法是放縱法。

孩子特別迷戀哪一款遊戲,那就讓他玩個夠,給他一週的時間,可以不學習,不上課,不睡覺,就讓他專門玩遊戲,不玩都不行,再好吃的東西吃多了也會厭倦,再好聽的歌讓你每天單曲循環一百遍,過不了幾天就聽到吐了,對遊戲也是一樣,讓他一天到晚玩幾天也很快會感到厭倦。反而比你讓他玩一天停一天要好。馬雲的兒子當初沉迷網絡遊戲,馬雲就是拿209塊讓兒子玩了三天三夜一次玩個夠,後來他兒子也就對網絡遊戲不怎麼感興趣了。



如果你問我這兩種辦法哪種好,我覺得要根據孩子痴迷的程度而定,如果是孩子剛接觸遊戲不久,只是十分喜歡玩,還沒有上癮,這種情況一般用第一種方法比較好,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


如果孩子對遊戲痴迷程度已經很深,根本聽不進去父母的任何意見,你就堵不如疏,採用放縱法讓他盡情玩,雖然需要付出一些時間,但是能讓孩子從網遊的泥沼中爬出來也是值得的。


超級女兒奴


遊戲帶走了你的青春!遊戲帶走了你的知識!遊戲帶走了你的高中錄取通知書!遊戲帶走了你的大學夢想!遊戲中的打打殺殺帶走了你的理智,讓你性格暴虐不聽從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的教育管理!遊戲最終讓你一無所有,毫無一技之長的離開了校園,離開了朝夕相處的同學!遊戲讓你早早離開學校以後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是我多年來給沉迷遊戲無法自拔的初高中生講的最多的話語!由此可見沉迷遊戲對一個學生的影響是多麼的嚴重,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來解決孩子沉迷遊戲這個嚴重的問題

第一點:孩子!沉迷遊戲你將學業荒廢,中考失敗,早早離開校園,你會一無所有!

多年來面對沉迷遊戲的初中生,我嚴厲的警告他們:“作為一名初中生你應該知道中考的重要性,你應該知道一旦沉迷遊戲不好好學習你必然考不上高中,那麼你就要好好想一想中考結束以後,當你的同班同學高高興興的拿著高中錄取通知書進入高中去實現自己的大學夢想了,而你卻沒有考上高中,這個時候你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你還會像現在一樣不計後果的去玩遊戲嗎?”詳細深刻的對話下圖所示



第二點:孩子!父母不可能像現在這樣養活你一輩子,沉迷遊戲毫無一技之長你將很難在這個世界上做到人生自立養活自己!

孩子!你現在之所以要不計後果,一意孤行,為所欲為的玩遊戲不學習,就是因為你現在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包括你現在所玩的手機都是父母給予你的!然而父母總有老去的一天,再過幾年以後你將年滿十八週歲成為一名成年人,難道你還要讓父母繼續像現在一樣養活你,繼續像現在一樣過這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嗎?因此你是為了將來長大成年離開父母能夠養活自己而學習,而不是為了玩遊戲而活著!遊戲只會帶走你的知識,帶走你的大學夢想,帶走你的生存能力,你可以看看下圖所示中這位父親所言,在當下一個學生只有獲得本科學歷才能滿足各行各業用人單位的需求,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首先希望你能獲取養活自己的能力,所以孩子你要迷途知返,懸崖勒馬,趕緊好好學習,做到學習自立,力爭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學,去學習一門自己喜歡的專業知識,大學畢業以後找一份理想的高中,才能做到工作自立,工作自立了能夠養活自己了才能最終做到人生自立!我把這三個自立,總結為《三個自立教育法》,以此來告訴孩子為什麼父母要讓你遠離遊戲好好學習,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當然讓孩子一下都不碰手機也是不現實的,但是家長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合理規劃孩子接觸智能手機的時間段,讓孩子能夠在安下心來認真學習的同時,適當的在遊戲中放鬆,勞逸結合,詳細規劃下圖所示

以上內容和圖片選摘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新書推介我就是這本書的作者,由於上傳篇幅有限,只能上傳一小部分,希望上述回答能為各位家長教育孩子帶來幫助,同時警戒那些進入小學,初中,高中以後仍然沒有好好學習的孩子,警鐘長鳴,引以為戒!並且在頭條中回答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問題。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閱讀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感謝今日頭條給我們交流的平臺!最後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考入理想的高中!最後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學,讓您的孩子學業有成,贏在終點!




家庭教育感悟


初二學生,很多孩子的一個大變化期;機不離手,手機控,家長一直放縱;作業抄答案,沒有好好學習,更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脾氣暴躁不吃飯,要挾家長,家長一直驕縱。

以上三點是這個問題的重點所在,可以看出出現這個現狀和家長的養育習慣和方式有很大關係。

怎麼辦?

只有原則,具體辦法自己變通。

1,接納現狀,從情感上建立最大程度的信任關係,換句話就是愛的安全感。

家長注意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言語方式,把眼光從學習成績上離開,轉移到孩子觀念和心理的成長方面。

家長沒必要過分地遷就,但也沒必要過分地和他碰撞。

2,家長自己學習,多瞭解青春期的共性發展以及自己孩子的個性發展。對他了解地越多就越容易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

面對孩子的成長,拋去他人的眼光和看法,或者是所謂的自尊,儘可能事實求是地看問題處理問題。

3,儘量避免大的爭吵,但也不懼爭吵,如果一旦發生爭執,就一定要從爭執中學習到一些東西,讓孩子明白你為人的原則是什麼,自己也從中能更多地明白孩子的認識和接受度,就是爭執的一定要有意義。

4,有了逐漸向好的關係,在原則的界限內讓他去承擔一些東西,比如一點家務,一些幫助的機會等,再適時地予以肯定和無痕的點撥,那麼這段時間很快就會過去。

至於手機使用,那也要一步步地讓他自己更好地使用。至於抄作業,不好好學習,自然作業完成會有困難,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抄作業,這一方面是習慣、一方面是階段的能力。只要引入了成長和學習的正規道,這些都會隨之改變的。


快樂庭院


這種狀態是典型的沉迷遊戲,無法自拔,網癮少年,這在中國並不少見,很多家長無計可施,老師也無可奈何,只能聽之任之,只要不犯法就夠了,實際上呢?



首先,任何事情都有緣由的。學生初二,抄作業答案,沉迷遊戲,三餐不規律,這都是家長慣的。給孩子配備手機的初衷是什麼?打電話,那為什麼變成了遊戲機?就算偶爾玩下游戲也無傷大雅,那麼為什麼發展到作業都靠抄答案?答案又是哪裡來的?毫無疑問,手機來的。至於脾氣暴躁,三餐不規律,都是手機的影響。手機也許帶給了孩子和家長一時的輕鬆,可是後果是悲劇,赤裸裸的悲劇。



其次,無良的遊戲商家,那麼多的程序員,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讓人在五分鐘之內上癮。根源也是手機。手機本身沒有錯,但看怎麼運用了。我也相信這個孩子的家長心裡肯定後悔,當初沒有控制好。

第三,如何解決?收手機?這得視孩子的性格而來,有的孩子性格太過狹隘,就會走入死衚衕,與其兩敗俱傷,不如化堵為梳。我們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出去走走,多去參加體育活動,多在陽光下走走,慢慢培養一個健康的興趣,比如足球,跑步,籃球,自行車等等,只要脫離了手機,那麼下一步就好做了。

最後,學習還是孩子的主要任務,引導孩子多去看看書,看看勵志的世界名人的傳記,看看優秀同齡人的故事,等等,讓他了解世界是非常廣闊的,世界那麼大,何不去看看?想去看,先努力充實自己。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夠脫離手機,成為真正自己的主人。家長也要做好榜樣,做孩子的朋友和家長,一起成長。


七月小雨夾雪


我是一名研究生,專注於教育問題的解答,可以點擊關注⊙∀⊙!

看到這個問題時,小編還是有些話想說的。現在的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家庭經濟較好的學生,幾乎都有一個手機。作為加強聯繫父母的一種工具,手機還是有利的一方面的,不過把手機當作遊戲機,難免有些本末倒置了吧,對於孩子的這些問題,小編在此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手機功能夠用就行

如果說家長們想給自己的孩子配個手機,小編覺得不一定非要買智能手機。手機主要的功能就是方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有通過的功能就已經足夠了。孩子之所以沉迷於手機遊戲,那是因為手機的功能太多了,如果說只給孩子買一個功能少的手機,孩子還會繼續沉迷於手機遊戲嗎。初中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因此加強對孩子手機的選擇是很有必要的。手機的功能越少越好,等孩子長大以後,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買智能手機也不晚。其次學生用手機搜索答案,只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以後的學習並不是看你搜索一下就可以解決的。在考試時我們還能用手機嗎?我們要讓孩子擺脫對手機的依賴,不要讓手機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第二,強制性手段

雖然我們經常要求對孩子的教育要循循善誘,但小編個人覺得,特殊情況就要採用特殊手段。孩子都自己到了“機不離手”的地步,脾氣還那麼暴躁,還能期望他能聽你的循循善誘嗎。特殊時期就要採用強制性的手段,把手機從孩子的手機要過來,規定他每天用手機的時間,或者乾脆直接給孩子買一個只有通話功能的手機。初中是孩子最重要的階段,如果真的是為孩子著想,就要逼自己的孩子一把,不要讓手機毀了孩子的一輩子。孩子要想成才,就必須要有非常的教育手段。


以上兩點是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學生沉迷於手機的問題,是近些年學生面臨的重要的一個問題,作為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合理地利用手機,不要被手機耽誤了學習。


滴滴答答soog


.初二學生沉迷手機遊戲,一天到晚機不離手,作業抄答案,脾氣暴躁不吃飯怎麼辦?


這種情況個人建議進行心靈的溝通,雖然我也挺想打的。我覺得孩子之所以沉迷遊戲是因為要麼是遊戲太好玩,家長沒有嚴防,要麼是家長給予孩子的關愛太少,我記得之前網易的丁磊曾經說過,孩子玩遊戲是因為孩子孤獨,尋找一種依靠和依賴,如果父母及時的關心他,我覺得會很少發生這樣的問題,而且如果孩子跟父母之間的關係好的話,那麼孩子也不會想著要玩遊戲,如果要玩也是會經過父母的同意。


雖然說現在的網絡遊戲讓孩子沉迷其中,但我還是覺得家長只要方法到位,可以及時阻止孩子的行為,或者說給孩子制定一個遊戲計劃,如果他完成了作業才可以玩遊戲等等。


作業抄答案的話那就是上課不聽講,需要家長的教導了,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主要還是因為孩子不愛學習,而讓孩子不愛學習的因素只有是成天想著玩遊戲,遊戲會有玩膩的一天嗎?不會有,所以我們也要適時的控制孩子的娛樂,不能讓他玩遊戲沒有時間觀念,而且要讓他意識到自己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脾氣暴躁不吃飯那應該就是孩子產生了厭食挑食的情況,家長在飯菜上也要下功夫,給孩子吃健康好吃的才,不能讓他總吃零食。不管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家長都是最應該教導他的對象,畢竟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自己也要做榜樣給孩子看,要讓孩子經常跟家長們溝通,建立彼此信任的橋樑。W


媒體訓練營


想怎麼管教孩子,辦法很多,但最關鍵的是你作為家長想怎麼管。

一、春風細雨,商商量量的管教顯然不適合你家孩子了。

二、擺事實講道理,也沒啥作用,孩子不小了,自己也知道道理。

三、全力配合,VIP似的一對一吧。沒收手機,上學送,放學接,陪同做作業,上個廁所也盯著時間。告之老師,儘量學校里老師給留意著。

態度溫和*堅定。管他吵鬧,我屹然青松不倒。


王佩瑤


孩子沉迷於手機:不能全怪孩子,首先得怪父母!

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機不離手,能指望孩子不碰手機嗎?

二、父母疏於對孩子學習的關心和幫助!

問題學生:首先是個成績差生,當他(她)成績大幅度下降時,你們除了訓斥、忙於工作、機不離手:幹什麼去了?

學習:真的是孩子一個人的任務嗎?

做爸爸媽媽的,要放下手中的手機:再忙,也要幫孩子輔導!

沒能力輔導的,請一對一家教輔導!

不要讓孩子成績下降成為習慣(孩子心裡也很苦惱),孩子以手機為心理慰藉!

很多人,只看到了孩子沉迷手機的表象,沒看到他(她)為啥會沉迷?

成績、成績、成績:

才是孩子移情別戀的根本!

一個成績好的孩子,從來不會沉迷手機!

也不會有脾氣暴燥、怒懟父母的反常現象!

“成績下降”是形成孩子沉迷手機的根本原因!

因此,治“沉迷手機”:得從學習抓起,從提升信心抓起!

否則,一切辦法都是無效功、低效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