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三強重慶、成都、西安正面pk中部四省會武漢、長沙、鄭州、合肥能勝出嗎?

國際神噴聯盟主持


按大區規劃上述城市分屬四大城市群中心城市。

  • 先看大區劃分
  • 全國八大經濟區,



  • 重慶、成都是西南經濟區國家中心城市;
  • 武漢是長江中游經濟區國家中心城市,長株潭,九昌為區域中心城市群;
  • 鄭州、西安是黃河中游經濟區國家中心城市群
  • 合肥已劃入長三角城市群。



  • 三大超級城市群,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優勢明顯。
  • 長三角是全球六大國際城市群



  • 京津冀同樣是國家培育的城市群



  • 珠三角是國家培育的國際城市群



  • 成渝、長江中游、黃河中游三大培育期城市群已見雛形,但區域內相互聯繫及周邊城鎮化水平還不高。
  • 成渝城市群,兩大國家中心城市帶動,區域內人口眾多,周邊城鎮化發展較高。



  • 長江中游城市群,武漢城市群、九昌環潘陽湖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發展均不錯,但相對獨立。



  • 黃河中游城市群,以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的關中城市群及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為主,太原劃入京津冀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明顯遊離在外。

本就分處三大區域城市群,為什麼要有意將黃河中游城市群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西安分開?

  • 從單個城市綜合實力和國家定位方面
  • 重慶屬第一梯隊
  • 成都、武漢屬第二梯隊
  • 鄭州、西安屬第三梯隊
  • 長沙、合肥、南昌屬第四梯隊。
  • 軍事



  • 以鐵路為代表的交通樞紐



  • 國家中心城市


  • 經濟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目前感覺實力相當,短期看好西部三強,長期看好中部四省會。

首先我們還是先來看一下GDP的情況。

西部三強的GDP總量是

成都13889.4+重慶19425+西安7469.9=40784億元

中部四省會總量是

武漢13410.3+長沙10535.5+鄭州9130.2+合肥7213.5=40289.5億元


我們可以從GDP數據上看出,西部三強和中部四省會的GDP總量非常接近,西部三強略高。單從具體數據來看,成都和武漢非常接近,西安和合肥非常接近,重慶是幾乎和長沙+鄭州齊平。


西部三強依靠成都的強勢和重慶直轄市地大物博且人多的優勢處於微弱領先,但要注意的是,這幾座城市裡面未來潛力最大的就是重慶。雖然現在看來重慶GDP也處於領先,但重慶8萬多平方公里,3500萬人口,還遠遠沒有發力。

重慶2017年數據顯示,重慶城九區+兩江新區的GDP就有超過9000億元,超過合肥和西安,與鄭州齊平。但城九區只佔整個重慶面積的6%左右,重慶還有非常多的貧困地區和沒有被開發的資源,加之直轄市的地位,未來騰飛是必然結果。

所以未來,西部三強在成都鞏固地位且不斷外擴建成區的情況下,繼續佔據省會的第二把交椅位置不成問題,重慶則應該是未來10年中國潛力最大的城市之一,西安則大有後來者居上的衝勁。短期看,西部三強優勢明顯。


但又為什麼說長期看好中部四省會呢?因為中部省會的區位優勢還是太大了,華中要地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佔據的地位無可取代,在華北的北京,華東的上海,華南的廣東都崛起了以後,甚至在西部三強崛起了以後,華中再不崛起天理難容。


華中的各省會可以說起步較晚,基礎較薄弱,但現在來看起步晚恰恰成了增長優勢,因為百無禁忌,百無限制,可以在國內大好的形勢下有更自由的發展路徑和更大的發展前景。


未泯雙瞳


國家發展戰略是以三大城市群為核心,長江經濟帶為縱深,一帶一路走向國際化的發展思路。

長江經濟帶

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就是我國經濟梯度發展戰略的縮影。長三角為龍頭,長江中游經濟區為腹地,西南地區為縱深。

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有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份組成,而是以武漢、長沙、合肥和南昌為經濟中心。在國家規劃中明確了以武漢為核心,未來長江中游城市群排名為武漢、長沙、合肥和南昌。

而在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主要還是成都和重慶。可成都更偏向旅遊、休閒、科技、服務等產業;重慶偏向現代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央企國企等產業。未來的城市核心競爭主要還是在於服務業、金融業和科技產業。因此,未來發展前景應該是成都優於重慶。

但成都的區域優勢還是不如長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武漢。未來的發展潛力和規模武漢應該超過成都,重慶與長沙次之。

絲綢之路

另外是關中平原和中原地區,西安要靠一帶一路的發展來支撐,而鄭州卻要參與中部地區的競爭。一帶一路中的絲綢之路還是處於規劃階段,未來到底可以走多遠還沒有定數。但西安的教育優勢和區域優勢比較明顯。不像鄭州那樣要靠成本優勢取勝,還有在於武漢、長沙一起爭奪產業和資源。因此,在發展潛力上西安可能會比鄭州更具有優勢。



在中西部地區的這六個主要城市,其實都是各有所長。

可武漢和成都應該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重慶和長沙雖然在科技上比不過西安和合肥,但在服務業和現代製造業上卻是具有優勢,而且體量也是不錯,應該處於第二梯隊,且重慶勝出;雖然鄭州今年的經濟總量超過了萬億,進入了全國前17。可主要還是靠人多勢眾推動的經濟總量。在質量上還比不過西安。那麼西安的潛力應該排在鄭州前面。可合肥一定會跳起來表示反對,但事實就是西安有優勢。


總之,筆者認為武漢和成都第一梯隊;重慶和長沙第二梯隊;西安第三梯隊;鄭州、合肥和南昌第四梯隊。中西部地區相互之間交錯在一起,榮辱與共,根本就無法分出真正的勝負。


鞅論財經


西安吹的最響,GDP連鄭州都不如,怎麼比?


生活小樹林


我一個大武漢抵一個重慶加西安,難道一個成都能抵鄭州加合肥加長沙?


新東方藍翔雙學位學霸


來組數據:

1、老重慶(1997年重慶直轄前轄區)

主城區(9區,直轄前就是重慶的城區,至今未變):渝北區1447(GDP,單位億元,下同),九龍坡區1130,渝中區1122(特別說明,渝中區面積僅有23.24平方公里還包含長江、嘉陵江水域,人口65.9萬,過千億的GDP,超過16萬的人均GDP,確實牛),江北區880,沙坪壩區860,南岸區792,巴南區709,北碚區530,大渡口區197(也是個僅僅34萬人的區),主城合計7667。

1小時經濟圈(區政府所在地距重慶內環快速100公里內,包含重慶直轄前的9縣和涪陵區,現全為區):江津區757,永川區705,合川區580,長壽區510,璧山480,綦江區467,大足區430,榮昌區415,銅梁區382,合計4726,另外在1小時經濟圈內但直轄前不在重慶轄區的涪陵區992,共計5718。

老重慶GDP合計12393(加涪陵13385)。

2、原涪陵市(地級):

涪陵區992,墊江縣277,南川區233,豐都縣187,武隆區160,合計1849。

3、原萬縣市(地級):

萬州區966,開州區400,梁平區298,忠縣271,奉節縣251,雲陽縣230,豐都縣187,巫山縣112,巫溪縣88,城口縣49,合計2852。

4、黔江地區:

黔江區232,石柱縣162,彭水縣,141,酉陽縣142,秀山縣167,合計844。(黔江地區是四川省除川西區域外最窮的地方,原四川有句民諺:養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招)。

重慶確實一個省級體量,但要說明就算老重慶區域與成都、武漢、西安等城市比也不相伯仲,況且除原重慶市轄區外原來都是老少邊窮地區居多,重慶直轄後雖有中央財政、政策等扶持,但顯然是小馬拉大車的局面(建國後至直轄前重慶一直是全國GDP十大城市之一,且最高排過全國第三)。重慶直轄後,重慶一直沒有說重點發展主城,而是全域發展,例如原萬縣市,如果按照上述數據將是四川第二大城市(川省第二綿陽僅剛過2000),原涪陵市也會排四川省第四。又如渝西的榮昌區(原為縣)與隆昌市(縣級),直轄前榮昌整體差隆昌3-5年(GDP,城市面貌等),但現在隆昌差榮昌不止5年了吧(隆昌GDP265,榮昌為415)。

重慶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埋頭苦幹將3000萬重慶人共同奔小康才是真理,什麼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沒得意義!(上述GDP為2017年數值)


巴黎的床


有人總喜歡用gdp來衡量一個城市,搞得和經濟學家一樣,西安根本不是gdp可以衡量的城市,西安作為全國軍工第一大市,很多產值根本不計入gdp。

接下來就是行政區劃,西安咸陽自古就是一個城市,70年代才再次分開,由於50年代西安短暫直轄造成西安站在很多地市還沒有迴歸,而重慶36個縣區,成都22個縣市區只怕都是省的規模,西安在行政區劃和武漢有可比性,都是13個區縣的城市,市轄區均超過12個。

如果用gdp衡量西安,那西安強大科教文衛國際化交通優勢又作何解?西部根本沒有一個城市有3個世界五百強總部,中西部也很少,你見過哪個gdp全國20名的城市有全國最頂級的奢侈商場skp?運營一個在建兩個大悅城?將近一百家星巴克?w酒店?麗思卡爾頓?索菲特傳奇?太古裡?

你又見過哪個全國gdp20左右的城市在建501?即將召開中西部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在建全國最大絲路會展中心?中西部最大投資450億的西安咸陽t5國際機場?

西安,引領中西部發展











MrHusky9


各項指標排行榜











城市數據平臺


對外成渝是一家,沒有外人,成渝互懟翻白眼。


功夫茶78659090


重慶是四川五個地州合併的地區,就別在城市裡湊熱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