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快樂?

潘欣冉


讓自己快樂的秘訣是心靈成長

很多人不快樂,除了病痛和經濟問題這類極為客觀的因素之外,不快樂的原因主要還是主觀因素。

人在潛意識裡都有被人認可的追求,特別是親近的自己在意的人。這個跟要不要做自我沒有關係。

所以關係越親密,我們越容易互相捆綁,強行加自己的意志於對方,以人本主義的心理學是很反對這一點的。這也是我們最常見的容易受傷和傷害到別人的原因。我們甚至會忘記生活的意義和那個本真的自我。這可以說是絕大多數不快樂的根本原因。

快樂的秘訣是心靈成長。

如何做得更好呢。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他的《願你擁有被愛照亮的生命力》講到心靈成長的六個最重要的方面。

一是成為自己。成為自己比被人認可更重要。成為自己可以說是我們生命的真正的內在動力。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馬斯洛稱,人類五個層次的心理需要分別是飲食與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最後這一條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成為自己。這個“自己”可以說是以往所有生命經驗的總和。

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希望被人認同的潛意識,都不能夠成為阻礙自己成為自己的理由。

二,是要善待我們與生俱來的那個精神胚胎。

很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都已經清晰地論證過,簡單來說,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隨著自己的身體,帶來了一個內在的精神胚胎。

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往往是最親近的人,包括我們自己,逐漸地壓迫甚至損毀這個精神胚胎的發育和成長。

我們從小到大,沒一步行動,通過觀察,模仿,思考,學習,逐漸解鎖一個又一個心靈密碼。我們有自己的特定能力,但很可惜在大多數情況下,遭到身邊大人們的破壞,就沒有發育的機會,從而現種種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有著良好感覺的孩子都是因為精神胚胎得到了及時的保護。

如果我們錯過了幼年童年少年期對精神胚胎的呵護,現今也不要放棄,而是應該盡全力去重新愛護它。

三,重視關係,現代客體關係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內在的關係模式,這個關係模式決定我們與他人,以及社會的相處方式。

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不要強加意志給別人,也不要太過被動地接受別人強加給我們的意志。保持獨立和自由的人格。

與人建立穩定卻獨立的關係。親密但不是喪失自我。

有一項殘酷的研究發現,如果沒有與父母或者其他親人的皮膚的接觸,嬰兒的夭折率高得可怕,即便生存下來,他們的智商和情商都會處於很低的水平。愛與穩定的關係不僅是快樂的根基,甚至是生命的根基。脫離了別人,完全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

不穩定的關係給成年人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建立一個好的內在關係模式,從而投射到外部健全的人際關係上,使我們快樂的生活基礎。

四,用心靈之眼,看破一切泥沼一樣的關係的迷霧。

武志紅老師說,一個人怎樣對待你,其實反映他的內心,同理,你怎樣對人也反映了你的內心。投射與認同,是人際關係中重要的心理互動機制,多多審視關係,適當放下不健康,喪失了精神內核的關係。這是我們與世界相處的基石。逐漸獲得一些新的良性的互動機制,內在關係模式就逐漸發生改變。

不要偽裝自己。懂得自己也有脆弱的時刻,不要嘲笑弱者。努力幫助別人,也是善待自己的方式。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描繪道,自我實現者的一個人格特徵是一方面嫉惡如仇,另一方面對人性的脆弱又無比包容。這是真正的堅強和強大。這樣的人更容易快樂,無所畏懼。

五,做出正確的選擇。愛與不愛都是你的選擇。幸福和不幸福,快樂和不快樂有時候都可以算是一種選擇,而非是運氣。

準備好積極樂觀的實證預言。在遭遇打擊和挫折中,努力將事情拉向積極樂觀的方向。主動推動自己的人生往快樂的方向發展。

自我實現的預言,也是內在關係的一種對話。

第六,學會自己尋找答案。

為什麼呢,因為答案很多時候其實就在我們自己心中,迷茫的人不太都容易去追問和探求自己的內心。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命運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事實上它更接近於我們自身的某一些組成部分,德國哲學家席勒說,命運是我們運用洞悉力和對愛的規律,對事情作出的反應。

所以很明白了,看上去是偶然的外在力量,其實確實我們的思維形式常常請到我們的生命中來的,從而塑造了我們的“命運”。

既然如此,邀請那些快樂的事來到我們生命中吧。

減少沉溺性的情緒發洩,縱然是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傷害,導致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和性格不夠完善,我們仍舊可以通過後面的努力使之完善,只要我們不拒絕成長,我們就可以通過努力使自己變成一個健康健全並且快樂的人。

原生家庭即使重要,但長大後與父母的現實關係的重要性也遠不如我們的內在關係模式重要了。內在關係模式才是真正的根本,所以,快樂由我們自己決定。

對於外部條件有的缺憾,也不要本末倒置地過分重視,很多時候,外在條件的不夠良好,只是很多人逃避內在自卑的工具,我們要看清問題的本質,對於自己可控的局面,要耐心和認真地爭取往好的方向發展。

最後,對獲得愛和認可,我們樹立信心,並且努力。

那麼,快樂就會源源不斷地來到我們身邊了。


草莓心理學


怎樣才能讓自己快樂?我以為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幾乎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本人已經年過古希,我是這樣兒看待這個問題的。

首先要從主觀上問心無愧,做人要善良!嚴格要求自己,善待周圍的人!遵紀守法是首要的!做為自己一事當前,先要考慮是否影響別人,要有公眾意識,千萬不能為了自己合適而不考慮它人!!!再有就是,做人要大氣!要學會吃虧!老輩子人都是這樣兒認為:吃虧是福!不是原則的問題,不要計較糾纏小事,即使是自己比較看中的事兒也心胸要開闊,煩惱,吃虧的只能是自己!(心情不好,身體就不會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本錢遭了秧,還能創造價值嗎?!(退一步海闊天空!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人在做天在看!這個絕對不是迷信!!!我看的多啦!)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從主觀上做到了以上兩點就真的會減少許多煩惱!

還有就是我以為人生本身十有八九不如意!這是客觀事實!人一輩子活在世上,這樣兒那樣兒的事兒都會經常遇上,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周圍不講理、不合理的事兒會經常發生!偉大領袖毛主席在矛盾論裡這樣論述的:“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沒有什麼事物不包涵矛盾的……”作為老百姓誰也無法改變客觀規律!

我個人的體會是:人生就是一個坎兒一個坎兒的邁!等坎兒邁完了,生命也就結束了!所以無奈和失落是客觀存在!多想高興的事兒!現在的生活也愁不吃穿!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不如把不如意當成動力!好好學習!專心工作!充實自己!我這麼說其實真的就是在給自己做思想工作!激勵自己,高高興興的度過每一天!我說的肯定會有好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兒,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茜歐奶奶


正常情況下,人生痛苦的時候多快樂的時候少,這是由於人類心理活動特點造成的。因為成就、得到想要、願望達到、意外收穫等誘因,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從而引起快樂與興奮,而人體很快適應了這種多巴胺的刺激,於是快樂褪去了,等待下一次更強烈的刺激。所以想要保持長久的快樂就必須跳出一般的多巴胺刺激,常見的方法有:1、參破禪機看透人生,2、找到精神寄託與信仰,3、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比較喜歡的事情上。


職場心學之道


就像那兩個故事裡所問的那樣:“水果”是先吃壞的還是先吃好的?傷心只有“半杯水”,還是該慶幸高興還好還有“半懷水”?

水果有好就有壞的,有整杯水就有半杯水時候,世事總是不確定的,一如人生。

總有些事是我們不可控制的,必須面對的。換個角度,終點就是起點(新的),答案也一直在,如果你願意的話?



變亦不變隨心如初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做損人利已的事,於人方便,於己方便。路寬人心窄。自私的人,很少有快樂,也必然缺乏幸福感。一個真真懂得快樂地人,是將愉快深深地藏在心中,時常維護它,管理它。人善心寬:讀書不在多:知書達理。達理之人,其實就是個快樂的人,也一定是個勤勞之人。快樂更多地時候,是問心無愧!


用戶42096818690


要快樂,必須首先保持心態好!心態好者必將天天都快樂!


kyju-liu


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煩惱,不開心的事也很多,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放的下


人生如夢43898083


想要讓自己快樂,只需注重兩個方面:一、維護健康,健康是獲得快樂的首要條件。二、調整心態,包括要有豁達、淡泊、知足、自信、感恩、積極、樂觀等等心態。做到這些,你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樂多於苦的人!


閒雲野鶴555555


心態註定一切。知足常樂吧


15917133599


今天勝過昨天,明天超過今天。與時俱進,不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